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应用池塘底部增氧技术养殖南美白对虾效果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密度的不断提高,单独使用传统的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已经不能满足对虾养殖池塘的立体增氧要求。2005年,我们结合白对虾病害防治试验,在一部分养殖池塘推广应用一种新的增氧模式,即在池塘底部铺设增氧管道,配上水车式增氧机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底充式增氧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远金 《齐鲁渔业》2007,24(9):18-18
富氧养殖技术是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方式。池塘底充式增氧技术可明显改善池塘养殖水环境,广泛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和梭子蟹养殖,其单产和经济效益递增显著,是一项节能、高效的实用技术。1池塘底充式增氧机的原理和特点1.1池塘底充式增氧机的原理是通过输送空  相似文献   

3.
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蓬勃发展,养殖密度不断提高,养殖设备不断改进,池塘内传统使用的叶轮式增氧机缺点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放养密度,有效改善池塘底质状况,使池水每天24小时保持充足的溶氧,笔者在慈溪市绿田养殖场一养虾塘进行了试验,采用池底充气式增氧方法养殖南美白对虾,结果获得高产高效益。现把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象山县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站利用大棚保温原理,采取全程大棚三茬养殖南美白对虾,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现将多茬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位于大塘港生态农业灌溉区内,水源充足。池塘全部用筛绢网护坡,池塘增氧采用底充氧和表层水车式增氧。每口池塘面积5~8亩,总面积90亩。  相似文献   

5.
试验比较了无油滑片式微孔曝气增氧机与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溶解氧、对虾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经过4个月养殖试验,结果发现,上午10:00时测得的池塘溶解氧都高于5.9 mg/L,但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的试验塘溶解氧在养殖过程中高于叶轮式增氧机增氧的对照塘;微孔曝气增氧的池塘,7月份和8月份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的全长分别为6.68 cm和8.98cm,体质量分别为3.19g和9.21 g,显著高于叶轮式增氧的池塘(P<0.05),但9月份收获时终末体长、体质量与对照塘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塘的饲料系数(1.05)低于对照塘的饲料系数(1.16);微孔曝气增氧提高了亩产量,销售利润(3454.1元/亩)是叶轮式增氧机增氧(2308.1元/亩)的1.5倍.微孔曝气增氧是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较好的增氧方式.  相似文献   

6.
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Boone) ,又称凡纳对虾 ,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 ,是当今世界上公认最有前途的三大养殖虾类之一。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盐度适应范围广、繁殖周期长、低盐度淡化养殖中病害少等优点 ,是山区池塘调整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效益的优良品种。为进一步探索南美白对虾在闽西地区稳产高效养殖技术 ,笔者于 2 0 0 3年 7月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试验 ,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和经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池塘条件 池塘选择在临城镇西郊村 ,面积0 .2 2hm2 ,池塘平均深度 2 .…  相似文献   

7.
沧州市自1999年开始养殖南美白对虾,无论是海水池塘养殖还是盐碱地池塘养殖,都获得了很大成功,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在我省位居前列,养殖技术也日益成熟。自2005年开始,人们探索利用盐田汪子养殖南美白对虾,因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个大味美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售价高出池塘养殖产品。  相似文献   

8.
<正>为探索海水池塘养殖新模式,提高池塘综合利用率,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镇养殖户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一种轮虫与南美白对虾综合养殖模式,在同一池塘内前期养殖轮虫,后期养殖南美白对虾,有效地提高了池塘养殖的综合效益。现将该模式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1池塘准备1.1池塘条件轮虫与南美白对虾综合养殖对池塘的要求主要有三点:一是水深达到1 m以上,二是面积达到1.33hm2以上,过小的池塘水质不稳定,不利  相似文献   

9.
立体增氧技术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较常见的增氧方式为叶轮式和水车式表层增氧,但该种增氧方式仅在养殖池塘水体上层形成横向循环水流,池底长期处于低溶氧状态。笔者针对这一现象在奉贤区金禾渔业合作社采用了底充式与叶轮式相结合的立体增氧技术应用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池塘4口,每口面积8亩,长方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具有肉味鲜美、生长快、抗环境变化能力强的特点,并且在淡化养殖中病害少,是淡水池塘调整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优良品种。为提高淡水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综合技术水平,我们总结一些养殖户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站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的经验,将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南美白对虾池塘高密度养殖要求水体高溶解氧,现阶段我国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主要以机械增氧为主,液态氧增氧在池塘养殖中使用尚少,茂名市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中心与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在2017年进行液态氧辅助增氧方式进行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应用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地点位于电白区南海街道办茂名市金阳热带海珍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基地,每口池塘水面面积在4.0~4.5亩,呈四方形或圆  相似文献   

12.
2001年唐山市引入南美白对虾进行小规模池塘养殖试验,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全面推广,目前已成为唐山市对虾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养殖面积达10万余亩,年产量1.5万吨以上.养殖模式由单一的池塘养殖发展为池塘养殖、盐田晾水池养殖、小棚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多种模式.随着南美白对虾养殖的迅猛发展,苗种产业也快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3.
研究采用南美白对虾塑料大棚保温三级淡化暂养技术等措施,实现南美白对虾池塘双茬淡化养殖。养成期间水质情况良好,水温平均(26±3)℃,pH值约8.5左右,溶氧量5.6m叽以上,氧氮约0.20mg/L,亚硝酸氮0.02m班左右,每667m^2养殖产量达426.7kg,养殖效益高达4186.7元。结果表明,采用南美白对虾双茬淡化养殖技术,延长了对虾生长期,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树海 《水产养殖》2007,28(2):36-38
本文主要针对南美白对虾及盐碱地的特点,进行池塘养殖试验,摸索南美白对虾的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三门县共有南美白对虾淡水精养面积3000亩,自2001年南美白对虾引进我县池塘养殖以来,亩产量一直在150~300千克,养殖亩效益在1000~3000元徘徊。我县的气候特征很难进行南美白对虾双茬养殖,因而养殖效益一直不好,池塘季节性闲置率很高。针对当前养虾业这一困境,三门县富洋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16.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宗东 《渔业现代化》2005,(3):25-26,28
南美白对虾在海南推广养殖已有七八年,近两年来海南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大部分养虾业出现亏损。主要因素是对虾养殖池塘老化,种质退化,近海的富营养化和养殖病害的猖獗,严重影响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笔者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的试验,结果表明,混养可以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南美白对虾养殖受市场、养殖技术影响,养殖效益相差较大.今年来结合华安县实际,开展南美白对虾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本文将有关技术措施作一简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每年夏天当南美白对虾养殖进入了高温期管理阶段,池内对虾养殖密度大,对虾生理机能旺盛,对虾处于生长的高峰期;饵料投喂量大,池内残饵和排泄物不断增多,水质污染加重,水色透明度降低;藻类、细菌等生物繁殖旺盛,生物量大,水体容易出现温跃层、氧跃层等分层,易使池塘水体产生氧债  相似文献   

19.
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美白对虾因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广盐性等优点,已成为内陆地区许多养殖户的养殖新种类。为探索南美白对虾淡水池塘养殖技术,笔者于2002年和2003年进行了南美白对虾深水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根据2003年养殖试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南美白对虾在本地区淡水池塘环境条件下的养殖技术。1 试验地点与池塘条件(1)试验地点 辽中县四方台镇徐家村养殖户王久山的1#、2#、3#三口池塘,面积分别为0 4hm2、0 67hm2、0 93hm2,合计为2hm2。(2)池塘条件及配套设施 试验塘原为鱼塘,黑泥底质不渗漏,水源为地下水,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20.
靖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淡水水域环境,2002年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10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南美白对虾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总结出一套一年两茬、利用底部增氧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的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设施(1)池塘条件:池塘周边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塘面积5~10亩/口,池水保持水深1.2~1.6米,淤泥15~20厘米,不渗水、不漏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