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田防护林在具有良好的护田增产作用的同时,也对林缘附近的农作物或果树产生胁地影响。研究防护林带胁地原因及胁地范围,并提出解决对策,对农田防护林建设意义重大。通过在试验示范区布设观测点,采集数据,对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胁地对香梨的影响范围为10~12.5 m;在未断根香梨耕作层范围内,随着测点由靠近林带向香梨林分中部延伸,土壤含水率逐步增高;在12.5 m范围内,断根土壤含水率高于未断根。林带虽对农作物产生明显的影响,但只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在胁地范围内种植苜蓿等耐阴饲草及作物,可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
新疆150团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试验示范区布设试验,采集数据,对新疆150团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胁地对棉田的影响范围为10~12m;在棉花耕作层范围内,随着测点由靠近林带向棉田中部延伸,土壤含水率逐步增高;东、西、南、北4个方向林带对棉花产量都有明显影响,减产幅度在28.0%~68.2%,减产幅度最大的为南侧林带。提出了胁地解决对策:(1)解决农田防护林灌溉问题;(2)开挖断根沟;(3)机械深翻;(4)胁地范围内适宜作物搭配。林带虽对农作物产生明显的影响,只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或在胁地范围内种植苜蓿等耐阴饲草及作物,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3.
农田防护林带胁地,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收益有重要意义。林带胁地主要由林冠遮荫和林木根系争夺水肥而造成。根据这一特点,采取以下儿项措施,可以收到一定效果。一、切根:在距林缘4米左右挖切根沟,沟深1  相似文献   

4.
农田防护林胁地效应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论述了防护林带胁地原因及胁地范围与树种和林带宽度的关系,在防护效益不减的情况下,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措施,提出了解决林带胁地的几种途径,从而减少了林带的副效应,起到了减少林带占地、减轻林带胁地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整个防护林体系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淮北平原地区。营造农田防护林时,群众对林带树冠的遮荫和地下根系争水,争肥造成林缘附近的农田生长不良而显著减产,即“林带胁地”现象,不能够充分认识,心存疑虑。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可减轻林带胁地。  相似文献   

6.
农田防护林林带胁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防护林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周围小气候、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效益,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但其胁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以致成为营造农田防护林的障碍。因此,分析林带胁地的原因,探索减免胁地的技术措施,对扩大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林带胁地原因的调查 (l)调查地点及内容 1999年,在商都县西井子乡黑沙土村的南北走向4~6行杨树林带、五顶房的东西走向2~4行杨树林带,进行了树木根系与树冠投影对农作物影响的调查。调查地林带的株行距分别为1米 ×1. 5米和 2米 …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无断根沟的17 a生一路双行毛白杨农田防护林的细根特征。结果表明,在距林带5.0m范围和100 cm深农田内的单位土体细根特征值为:根重92.20g/m3,根长641.01m/m3,根表面积1.058 8m2/m3,根体积103.7 cm3/m3,根尖数301 481个/m3。农田内的各细根特征值都随距林带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基本上随着土壤深度先增加后降低,较高值出现在距林带1.5m范围内的20~40 cm或40~60 cm土层,在1.5m到3.0m的区间迅速或明显降低,在3.0m或5.0m以外则缓慢降低并且细根特征的最大值上升到10~20 cm土层。由此可见,根系胁地最强的范围应在距林带3m以内。  相似文献   

8.
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林带附近的庄稼长势不好,产量较低。其原因,是由于林带胁地和遮荫造成的。人们还发现,在林带的北侧和东侧较为严重,林带的南侧和西侧为之次要。总结出林带胁地和遮荫的规律是:“遮北不遮南,遮东不遮西。  相似文献   

9.
平原绿化是我国十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 ,在平原地区林网对农田的保护作用与农作物的明显增产是人所共知 ,但林带对农作物影响也是很大的 ,林带边缘两侧的农作物因发育不良而减产。这种现象老百姓叫做胁地 ,胁地是平原林区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林网造成胁地的主要原因是 ,由于林带树冠遮荫蔽光 ,影响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 ;林带树木的根系侵入林带两侧农田 ,与农作物争水争肥而使农作物发育不良减产。为了防止和减轻农田林网胁地 ,从 1978年鲁北平原马西会战就开始关注 ,并围绕着林网胁地做了些试验探讨性的工作。经 2 0多年…  相似文献   

10.
农田防护林胁地机理分析与调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音河模式区杨树、樟子松、落叶松 3个树种林带胁地范围内微域环境因子的观测研究 ,找到了导致林带胁地的主要因子 ,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为防护林体系优化改造 ,克服林带负效应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The influence of root pruning and cutting interval ofLeucaena hedgerows on alley croppedrabi sorghum was investigated. Paired (60 cm)Leucaena hedgerows spaced 6.6 m wide were subject to either root pruning, using a country plough during mid-kharif season, or no root pruning. The cutting frequency ofLeucaena hedgerows ranged from one month to six months during therabi cropping period. The effect on soil moisture, crop growth,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rabi sorghum was examined.Root pruning ofLeucaena hedgerows increased grain and stover yields of the alley croppedrabi sorghum by 33 and 17%, respectively, over root not pruned hedgerows. Similarly, shorter cutting intervals (one and two months) increased crop yields as compared with longer cutting intervals (three and six months). The growth (height and dry matter) of the crop was similarly influenced. Soil moisture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rop and hedgerows was considerably reduced by the root pruning. The results clearly showed that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hedgerows and arable crop can be reduced considerably by root pruning and frequent cutting (at one to two months interval) of the hedgerow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农田防护林分生长过程和林况变化过程的分析,得到了林分后期经济效益和防护效益的变化过程,然后根据农田防护林经营的目的,提出其合适的更新采伐时间,这种通过林况反映效益变化的方法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4块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采伐强度下[重度(采伐强度21. 21%),中度(采伐强度11. 22%),轻度(采伐强度6. 29%)和对照(未采伐)]凋落物半分解层现存量、含水率与林分郁闭度的空间异质性。[方法]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各样地凋落物半分解层现存量、含水率与林分郁闭度数据进行普通克里金插值,得到3个指标的空间分布格局图。[结果]表明:在10 100 m的尺度上,采伐使得凋落物现存量由离散型分布转变为聚集型分布,而对凋落物含水率的空间格局影响不大;所有样地的郁闭度均表现为聚集型分布,采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中度采伐与重度采伐样地的空间异质性;凋落物现存量与林分郁闭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而在对照样地,凋落物现存量与含水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相关程度较弱(r 0. 3)。[结论]采伐对凋落物半分解层含水率空间异质性影响不大;中度采伐与重度采伐样地的郁闭度异质性可能是由于采伐不均匀所导致;采伐使凋落物现存量空间异质性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1997 年度四川盆北山丘区遭遇的严重旱情,探讨了阆中市岳家沟流域农林复合系统内的水分亏缺及其与农经作物生物生产力的关系,分析了不同林带距离对林带+ 水稻复合模式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持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RW )是土壤抗旱性能的重要指标,土壤一定的肥效性有利于土壤抗旱性能的提高;在连续干旱40天后,系统内各农林复合模式土壤水分亏缺极为严重,并对花椒成活和生长、大春作物产量及产品的经济性状构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花椒成活率为60.7% ~75.0% ,各大春作物相对减产幅度为玉米30.9% ,花生46.0% ,水稻28.9% ~62.2% ,棉花23.6% ~59.3% ,表现出整个系统综合抗旱能力较差;在水分亏缺之下,不同林带距离水稻生物生产力差异显著,并表现出林带对农作物的光胁地在一定范围内并不表现为负效益而相对具有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野生甘草在保护荒漠生态环境和防治土地沙漠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因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造成野生甘草资源日益减少,导致荒漠生态环境恶化。2012年对和田地区和田县荒漠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野生甘草断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草具有发达的根系,断根可促使根蘖苗大量繁殖,开挖距母株30 cm、深40 cm左右的断根沟对甘草断根后,母株平均长出2株新植株,平均高度达28 cm;回填土出苗株数平均为0.6株,平均高度16 cm,不回填土平均株数为6株,平均高度22 cm。经试验,采挖后不回填土或少量回填对甘草出新苗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三北地区农防林的更新方式主要有半带更新、全带更新、隔带更新、全面更新、加带更新、改带更新。本文对其更新方法、更新顺序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乡(镇)农田防治森工程的更新轮伐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对帽儿山地区皆伐带栽植的红松、落叶松、水曲柳、云杉等纯林的中间和保留带中间土壤持水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现行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资源采伐制度对于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保障经营者利益,以及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中国以森林限额采伐管理为核心的木材采伐许可证制度,尽管对于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曾经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森林采伐管理在目标、手段不一致,采伐管理政策单一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与制约中国林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因素。为此,以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管理为基础,提出对于公益林和商品林、人工林和天然林、国有林和私有林等,必须实施森林分类采伐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9.
对小兴安岭某林区在寒冷冰雪作业环境下的云杉、枫桦和冷杉伐根高度、作业坡度和伐根直径等进行调查,利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对测量后的数据进行线性分析.结果表明:采伐后云杉、枫桦和冷杉伐根高度高出规定高度的一倍之多;伐根高度与伐根截面直径的拟合度较其与作业坡度和直径变化率的拟合度低,并且伐根高度与伐根直径变化率存在负相关、与作业坡度存在正相关,说明树木径级不是影响伐根高度的主要因素,反而作业坡度越大,伐根高度越大,直径变化率越大,伐根高度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