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分析了历年棉花“三桃”调查资料 ,结果表明调查的 7个性状因子与单株成铃数的相关关系大小依次为 :8月 15日总果节数 >伏桃数 >7月 15日总果节数 >秋桃数 >7月 15日蕾数 >8月 15日蕾数 >伏前桃。  相似文献   

2.
棉铃发育研究——Ⅰ.伏桃、秋桃发育及糖、氮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铃重量,是构成棉花产量重要因素之一。棉铃常按开花先后不同,划分为伏前桃、伏桃和秋桃(俗称“三桃”)。在生产上,一般伏前桃占“三桃”的比例不高,但其数量多少,常为棉株早发与否的重要标志。伏桃发育充实,棉铃较大,其所占比例的多少,对棉花产量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秋桃重量比伏桃轻,但要进一步提高产量,也必须在多结伏桃的基础上,增结秋桃。过去对棉铃发育侧重于  相似文献   

3.
棉花伏前桃、伏桃、秋桃的调查和大数统计三元多项式回归分析证明 :伏前桃多 ,增加秋桃有利于增产 ,秋桃无论多少 ,不宜以增加伏前桃来增产 ,应发挥伏桃增产优势 ,而伏前桃增加 ,则可同时增加秋桃来提高产量。秋桃多时 ,无论伏桃多或少 ,产量同伏前桃数量呈正比 ,此时 ,伏桃以保持中等数量 (3.5~ 3.7个 )最佳。  相似文献   

4.
“三桃”乃指伏前桃、伏桃,秋桃。关于“三桃”调查的时间,一般以7月15日至8月15日为界限,7月15日以前的成桃为伏前桃、7月15日至8月15日的成桃为伏桃,8月15日以后的成桃为秋桃。关于三桃调查取样多少问题,过去尚无统一标准。我们认为三桃调查取样多少是一个重要问题,即要求在一定的人力物力条件下,达到最高的准确度。若调查的资料准确性差,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从而会造成生产上的损失。我们根据今年棉花密度试验中,部分“三桃”的调查资料,作了取样大小的推算,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以供生产上参考。应用公式为:样本平均数与集团平均数的差数以平均标准差为单位的“t”值来估计,即设  相似文献   

5.
棉花“三桃”包括伏前桃、伏桃和秋桃。秋桃的产量一般占“三桃”的30%左右,秋桃盖顶是高产棉田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往往由于病虫、旱涝、郁闭、管理不当等因素,致棉株顶部结桃少,甚至“秃顶”,造成减产严重。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棉花“三桃”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2份陆地棉骨干品种(系)为材料,在黄河流域棉区的河南新乡和西北内陆棉区的新疆石河子2个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对棉花"三桃"(伏前桃、伏桃、秋桃)性状与皮棉产量进行了相关、通径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环境条件下"三桃"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程度存在差别。河南新乡伏桃、秋桃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伏前桃与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新疆石河子伏桃与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伏前桃、秋桃与皮棉产量呈微弱正相关。不同环境条件下"三桃"性状对皮棉产量的贡献不尽一致。2个生态环境中伏桃对皮棉产量的正向直接作用均最大,伏前桃对皮棉产量均为正向直接作用,但差别较大,秋桃对皮棉产量的作用最小。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河南新乡可以通过增加伏桃提高皮棉产量,新疆石河子可以通过增加伏桃和伏前桃提高皮棉产量。研究结果为协调棉花早熟性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指导棉花生态穿梭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夏棉花具有生育期短、生长快、发育快、开花、结铃、吐絮集中的特点,夏棉没有伏前桃,以伏桃和早秋桃为主.所以在田管上应千方百计抓住伏桃和早秋桃.7月份搭好架,8月份多结桃,才能获得高产.在整枝技术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棉花三桃是指棉花的伏前桃、伏桃和秋桃。三桃是棉花整个生育时期的总称,是构成棉花产量的重要指标。为确保棉花三桃的生长发育,在生产过程中,棉花各个时期的田间管理都非常重要。其管理目标是伏前桃早挂、伏桃满腰、秋桃盖顶。本文针对博州棉区的自然气候条件,讨论棉花三桃生长发育状况,以指导博州棉区的棉花生产。1博州棉区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博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典型的大陆性温带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少,蒸发量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质地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09年在黄河流域棉区,采用池栽方法研究了3种土壤质地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有一定影响.与黏土和壤土相比,棉花种植在沙土上,尽管在中下部果枝上的成铃数较少,但占总铃数的比例较高;在果枝内围果节上的成铃数较少,但占总铃数的比例也较高;伏前桃和伏桃占总桃数的比...  相似文献   

10.
由于7月下旬以来天气持续高温闷热,光照也较少,致使棉花长势较旺,棉株落蕾落铃严重,经技术人员田间指导和调查,棉花第4、5果枝形成空枝,影响了棉花产量。花铃期的主攻目标是:保持生长旺盛,多结少落,增结三桃。为此,宁河农技推广中心提出七项主要技术管理措施,使棉花达到“伏桃满腰,秋桃盖顶”。  相似文献   

11.
1980和1981年在石河子对新陆早1号相同果枝同位铃取样观测表明,伏前桃(7日15日开花的铃)和伏桃(7月26日开花的铃)生长量均以花后10—15天最大,其体积均以花后30天最大;伏前桃和伏桃籽棉干重以铃龄5—15天积累率最高,吐絮前5天达86.43%—88.23%;棉壳、棉纤维于花后25天内含水量高达80%以上,至吐絮前5天,棉铃各部分含水量急剧下降;伏前桃铃龄为35天左右时,其纤维强力(2gf)、成熟度(1.3)达纺纱最低要求,铃龄40天以上时,纤维强力>2gf,成熟度>1.3,达到纺纱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对中早熟棉花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中早熟常规棉花品种为材料 ,采用裂区设计 ,研究了地膜覆盖对中早熟棉花品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对中早熟棉花品种蕾期的株高、果枝数、第 1果枝节位以及伏前桃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面效应 ,但对伏桃和秋桃有显著的负效应 ,对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皮棉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去年我站种植一亩高产实验田,单产指标皮棉300斤.每亩密度3000株,大小行种植.据调查,单株成铃28.3个,亩成铃84900个.三桃比例:伏前桃40.52%,伏桃28.11%,秋桃31.37%.霜前铃24.9个,烂铃1.42个,成铃率34.41%.平均单铃重4.5克,衣分36.84%.经济产量系数0.47.测产301.4斤,实产279.2斤,霜前花占90,6%.我们认为,要夺取棉花高产,必须树立“早、壮、稳”的战略思想.早是前提,壮是基础,稳是关键.早,必须以壮为基础,壮  相似文献   

14.
<正>棉花的"三桃"包括"伏前桃、伏桃和秋桃"。秋桃的产量一般占"三桃"的30%左右,秋桃盖顶是高产棉田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往往由于病虫、旱涝、郁闭、管理不当等因素,致使棉株顶部结桃少,甚至"秃顶",以致减产严重。多拿秋桃是棉花后期管理的一项主攻任  相似文献   

15.
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规无限果枝类型棉花品种CN01为材料,研究了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麦后直播棉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果节形成高峰期为7月26日至8月5日,成铃高峰期为8月16-25日,高峰期内群体果节日增量和成铃强度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麦后直播棉产量由伏桃、秋桃和晚秋桃构成,秋桃占53.57%~56.07%,成铃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67 500和60 000株/hm2处理产量优势明显,纤维品质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陆地棉根部性状及植株主要性状与皮棉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伏前桃、铃重和主根重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衣分率、主根长度、株高、果枝数、侧根重、总根重、秋桃数、伏桃数与皮棉产量呈正相关,其中衣分率与之正相关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对皮棉产量可直接选择的性状有主根长度、主根重、总根重、伏前桃、株高、铃重和秋桃数。其余性状不能直接选择皮棉产量。在所研究的11个性状中,可对皮棉产量直接选择且最有效的是主根长度,其次是株高、伏前桃及总根重。对皮棉产量间接选择效果最好的是衣分率。  相似文献   

17.
种植密度对中早熟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抗虫棉品种鲁棉研28为材料,设6个密度处理,研究了密度对中早熟抗虫棉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基部、中部、上部果枝和内围果节的成铃数以及伏前桃、晚秋桃数有增加的趋势,伏前桃和早秋桃则在中等密度下较多;中、低密度处理的基部和中部果枝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的比例较大,高密度处理的上部果枝成铃比例较大.随着密度增加,内围果节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比例增加,外围果节的成铃比例则下降;伏前桃和晚秋桃的比例增加,而伏桃和早秋桃的比例明显下降.当密度为5.10万株/hm2时,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霜前花率较高,僵烂花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在棉花生产中。通常将7月15日前所结的棉铃称为伏前桃。在6月上旬开始现蕾。6月底-7月初开花,7月15日前结成棉铃。但是到8月中、下旬后。这些伏前桃陆续成为“成熟铃”(棉铃已有55d以上).不需要棉株再提供养分也可以正常吐絮。而此时正值多发连续阴雨且高温的伏天,田间湿度较大.容易引起多种铃病病菌直接或间接地侵入棉铃。  相似文献   

19.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之一,栽培历史悠久,产量居世界之最。在以往的管理中主张带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但从生产实践经验看,这样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改为伏桃满株,或伏桃早秋桃满株,可大幅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1986~1988年不同开花期棉铃异质性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3年平均落铃率为43.27%;就落铃率而言,晚秋桃>伏前桃>早秋桃>伏桃,伏前桃、伏桃和早秋挑3年平均铃重分别为49、55、75天;>10℃的有效积温是影响铃重的主导因素;干旱的天气和高温能使纤维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