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耕地价值的江西省征地补偿标准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姝兰  金威  徐磊  侯立春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054-3057
基于耕地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法、机会成本法和影子价格法等评价方法,估算了2009年江西省11个市被征耕地的补偿标准.结果表明,江西省2009年征地平均补偿标准为116.931万元/hm2,是现行征地补偿平均价格的2.44倍,表明当前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建议将耕地的总体价值纳入到征地...  相似文献   

2.
从耕地资源价值的角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的耕地征用补偿标准、现行的耕地征用补偿标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管理法》的补偿标准中全省最高补偿与最低补偿仅相差32714元.hm-2,未能体现区域的差异性,且该补偿标准平均仅相当于耕地资源价值的9.40%;现行补偿标准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且比《土地管理法》的补偿标准提高了1.24-2.08倍,但与耕地的资源价值仍有巨大差距,平均仅相当于资源价值的14.46%.可见,现有的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忽略了耕地资源使用的时间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空间差异,并导致了诸多不良后果;应区别征地目的,扩大征地补偿范围,考虑农民的长远补偿及征地补偿的区域差异,完善有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耕地资源综合价值的测算及应用——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耕地利用综合价值的角度出发,将耕地资源的价值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三部分,并采用收益还原法、市场替代法等对河南省耕地资源的价值进行了测算。从测算结果可以看出,社会价值占河南省耕地资源价值的比重最大,为73%,经济价值为18%,生态价值为9%。通过对河南省耕地资源价值的测算,为河南省构建科学合理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和补偿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XX市为例,首先从理论上界定耕地的综合价值并与征用结合起来明确补偿对象,运用综合因素法将XX市的耕地划分为4个级别,在此基础上测算了耕地的生产力价值;然后,运用多种计量方法重点测算耕地的3大保障价值及社会稳定和生态服务价值;最后,对征地案例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在一级区片内征用0.0667 hm2耕地的综合价值为145191.93元,其中的82197.54元占耕地总价值56.61%,应该补偿给失地农民或集体,其余62994.39元,应该补偿给国家或政府。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拟土理念的“三西”地区耕地价值核算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资源、生态经济学及区域地理学理论,运用收益还原法、替代法等方法,对"三西"地区2009-2012年的虚拟耕地价值进行核算。结果显示:1)因各区地理资本不同,各区各类型的虚拟土价值总量与单位价值量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性。2)研究期间,"三西"地区耕地年供约497.96×1010元的服务价值是显化的产能虚拟土价值(均值84.54×1010元)的5.89倍。若将耕地的非市场价值纳入耕地利用决策体系,将会有效抑制耕地的过度非农化。3)"三西"地区耕地价值以资源虚拟土价值(社会价值)为主,占总价值的比重在64%-68%之间,且呈上升态势。4)研究期间,"三西"各区的各虚拟土价值总量与单位价值量整体不稳定,耕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用不高,承担的社会保障压力大。5)河西区与定西干旱区2012年的单位耕地总价值是各区补偿标准的4.03倍和3.70倍。现行征地统一年产值补偿标准(2009年)偏低,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谢宗棠  王生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982-6986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我国征地制度中耕地补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合理的耕地补偿体系应该包括耕地的经济产出价值补偿、社会价值补偿、生态服务价值补偿3个部分,并通过耕地价值的多种分类法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耕地补偿体系定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农村耕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有重要影响。以辽宁省沈阳市为研究对象,紧扣农村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内涵,从市场供需均衡度、市场化配置度、市场价格灵敏度、市场竞争度、配套机制完善度5个方面入手,构建起包含10个单项指标的农村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调研数据,尝试运用熵值法定量评价2016年沈阳市农村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研究表明,沈阳市农村耕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总体处于中低等水平,区域间差异明显,沈阳市区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明显高于县域;县域中新民市、辽中县(于2016年撤县建区)农村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偏高;市区中浑南区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偏高。导致沈阳耕地流转市场发育成熟度总体偏低的原因有供给和需求有效性双重受限、流转价格"非市场化形成"、市场规范化不足等方面;导致区域耕地流转市场成熟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农业劳动力数量及比重、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差异等。  相似文献   

8.
从耕地的综合价值角度出发,将耕地的综合功能价值分解为经济功能价值、社会保障功能价值和生态功能价值。采用现有的年产值倍数法对经济功能价值进行测算;将耕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价值进一步划分为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养老保障功能、医疗保障功能和就业保障功能,并运用分解求和法对其进行测算;对于耕地生态功能价值的测算采用支付意愿法。结果表明,望城区耕地总价值为194.23元/m2,其中社会保障功能价值为157.5元/m2,高于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9.
以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街道、伏龙坪街道为例,通过了解城关区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按耕地资源具有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应用收益还原法和替代市场法对青白石街道、伏龙坪街道的耕地资源价值进行了测算,定量地核算耕地资源的价值,来显化耕地资源价值,并与其征地补偿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找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隐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计算征地补偿标准方法缺陷的基础上,引入耕地价值相关理论,并以武都区征地区片为例进行了预测和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耕地价值的多种方法的土地征地补偿标准的测算能够弥补原有年产值倍数法计算结果偏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耕地价值构成与分区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在区域耕地栅格空间经济价值、社会承载价值和生态价值评价的基础上,研究探讨福建省耕地资源的价值构成,并开展区域耕地资源价值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在福建省耕地资源价值构成中,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分别占全省耕地资源价值的35.73%、53.99%和10.28%,耕地资源高、中、低价值区面积分别占全省耕地资源总面积的4.29%、38.14%和57.57%.可见:全省耕地资源的社会价值在耕地价值中占有较高比重,而生态价值的比重则相对较小;全省大部分耕地资源的价值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相似文献   

12.
高艳梅  汤惠君  陈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83-5088
以经济快速发展,耕地保护形式严峻的广东省为例,探讨省域耕地保护的价值补偿。研究表明:①省域耕地保护价值补偿的价值构成包括土地的经济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社会价值和折补价值4部分;②在进行耕地保护价值补偿时,不能按照耕地的价值进行完全补偿,合理的价值补偿标准包括生态价值的20%,粮食安全价值的50%,发展权价值的50%,并且全额扣除折扣价值。③以广州市和茂名市为例的实证研究表明:广州市的耕地价值为1 657.63万元/hm2,茂名市的耕地价值为163.81万元/hm2;假设以茂名市的所有耕地盈余作为补偿对象,则广州市补偿茂名市的价值标准为50.99万元/hm2,年租制形式的补偿标准为2.90万元/hm2。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区域耕地生态价值的时空变化,构建了抚州市耕地生态价值评估体系,在利用物价指数修正法对相关价格进行修正的基础上,运用替代工程、市场价格和系数修正等方法对2009—2017年抚州市的耕地生态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估与测算。结果表明,2009—2017年抚州市耕地生态总价值总体呈现缓慢上升但中间略有波动趋势,其中2009年最低为370.05×10~7元,2017年最高为413.21×10~7元,2017年较2009年净增43.16×10~7元;2009—2017年抚州市各个区县的耕地生态总价值整体上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中间略有波动,耕地生态总价值呈现出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趋势;2009—2017年抚州市各区县耕地负向价值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农业发达的区县带来的耕地负向价值相对较高。研究结果为抚州市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以及耕地补偿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耕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方法]以陕西省为例,综合考虑省内11个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各市区的耕地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等进行量化测算,通过引入生态超载指数,构建区域内的生态价值补偿量化模型,对各市区的生态价值补偿量进行测算。[结果]2019年陕西省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整体上有少量盈余,全省可获得生态补偿量2.10×108元;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和杨凌示范区耕地生态处于赤字状态,尤其是西安市耕地生态超载指数达-2.15;陕北和陕南地区耕地生态处于盈余状态,该区域耕地生态状况良好。关中地区需支付48.36×108元的耕地生态补偿费,陕北、陕南地区分别可获得44.31×108和6.15×108元的耕地生态补偿费。[结论]测算结果与各市区的现实情况基本相符,可为陕西省耕地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和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该测算方法可为各地区的耕地生态补偿费测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模型与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耕地资源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长期被忽视是我国耕地保护中最大的不足和缺陷,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远远超过传统意义上的经济价值损失。耕地资源流失、非农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对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理论认知的缺失,是对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构成、体系、方法等科学问题研究还不够透彻、不够深入,这是必须认识到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通过构建耕地价值评价方法与模型,实现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损失定量评价与模拟,以期为耕地保护、耕地补偿决策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以耕地资源价值分类为基础,运用收益还原法、等效替代法、市场价值法构建耕地资源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综合评价模型。耕地资源经济价值主要通过修正不同农作物的收益差异权重指数,运用收益还原法计算经济价值;耕地资源社会价值主要运用等效替代法计算,其中采用城镇养老保险金修正参数代替基本保障价值,用农民农业生产效益参数代替农民就业工资水平,用区域粮食供需差额参数代替社会稳定价值;耕地资源生态服务价值在修正单位耕地面积生态当量因子的基础上,考虑生态服务当量因子的经济价值与平均粮食单产市场价值的相关关系,运用市场价值法进行计算。【结果】(1)评价模型客观地还原了耕地资源货币化价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并可以实现不同区域耕地价值的评价与模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适用性。(2)实证研究表明,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价值为122.85万元/hm2,其中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生态服务价值分别占5.74%、64.17%、30.09%。(3)以2010年为基准年,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价值为82 555.20亿元,是四川省当年GDP的4.8倍,耕地非农化价值损失量为436.12亿元,为当年GDP的2.5%。【结论】(1)耕地(保护)非农化利益主体的微观响应表明,中央政府不能被排除在耕地资源(保护)非农化价值损失补偿之外,其应该承担耕地保护的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稳定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耕地保护基金提供给耕地保护者,地方政府和非农用地企业要承担耕地非农化损失全部价值补偿。(2)耕地资源价值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差异性,建立耕地价值评价和修正体系是今后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之一。(3)该评价方法和结果可用于耕地资源非农化价值损失评价实践,研究结果为中央政府应承担耕地保护基金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具体补偿标准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为耕地补偿机制建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有助于改变传统耕地保护模式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和生态补偿理论对安徽省耕地生态补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耕地生态补偿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由2001年1.614亿元增长到2015年15.498亿元,每公顷耕地的补偿则由38.3元增长到263.7元;耕地生态补偿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和各地级市呈现出“中心城市低,周边县高”的空间格局;耕地生态补偿价值总量主要受到生态赤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的影响,且三者对耕地生态补偿呈正相关关系;耕地生态系统被破坏的潜在可能性在增加。进行耕地生态补偿研究,对保护耕地生态,提高农民耕地生态保护意识,保护农民权益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并为安徽省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长江经济带耕地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利用当量因子法、环境成本法等测算耕地生态服务价值和负外部性价值,结合耕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将长江经济带11省(直辖市)划分为盈余区、平衡区与赤字区,对耕地生态外溢价值进行评估,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耕地生态价值总量呈上升趋势,由3 670.37亿元上涨至4 661.55亿元,耕地生态外溢价值缓慢上升,由1 353.82亿元上涨至1 970.77亿元。(2)长江经济带耕地资源整体处于盈余状态,耕地生态价值总体呈现出“东低西高”的态势,四川省耕地生态价值和盈余量最高,上海市耕地生态价值最低。(3)2011-2021年间,浙江省和上海市处于耕地生态赤字区,四川省处于耕地生态高盈余区,重庆市和贵州省处于耕地生态平衡状态,江西省、安徽省和江苏省耕地生态盈亏无显著变化,云南省和湖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上升,湖南省耕地生态盈余水平有所下降。基于此,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制定和实施适应性的耕地保护策略,推动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实现长江经济带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我国征地补偿标准的历史沿革,分析了现行区片综合地价法存在公平补偿原则含义不明、土地增值收益缺位、市场价值体现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借鉴法国、德国、美国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国外补偿标准对我国的启示;厘清公平补偿原则实质为完全补偿,要求损益对等;明确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预补偿应得部分给被征地人;优化补偿标准,适用相对市场价格标准,以土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的市场流转价作为参考,以市场方法将部分土地增值收益纳入评估之中。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征地补偿标准的历史沿革,分析了现行区片综合地价法存在公平补偿原则含义不明、土地增值收益缺位、市场价值体现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借鉴法国、德国、美国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国外补偿标准对我国的启示;厘清公平补偿原则实质为完全补偿,要求损益对等;明确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预补偿应得部分给被征地人;优化补偿标准,适用相对市场价格标准,以土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的市场流转价作为参考,以市场方法将部分土地增值收益纳入评估之中.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湖南省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的意愿。结果表明,务农劳动力比例、土地面积、农地流转率和劳力价格等因素对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的决策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户,不同区域制定有针对性的耕地生态补偿制度和耕地生态补偿标准;稳定土地产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使耕地生态补偿有效实施;协调和衔接不同土地政策的实施,保障耕地质量的同时完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