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为探究规模化猪场新型清粪系统猪舍内环境指标,获取有效的监测数据,并为改进新型清粪系统的舍内环境质量提供参考,本文选择规模化猪场一新型清粪系统猪舍为监测对象进行研究,对新型清粪系统猪舍内的热环境指标和有害气体浓度进行季节性监测,分析温、湿度和氨气、硫化氢浓度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舍内温、湿度范围分别为14.7~31.8℃和62.7%~75.3%,全年平均值分别为(21.8±4.1)℃和69.2%±2.5%;氨气和硫化氢浓度范围分别为1.89~10.47 mg·m-3和0.59~1.39mg·m-3,全年平均值为(5.48±2.12)mg·m-3和(0.86±0.17)mg·m-3。猪舍内温、湿度和有害气体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有害气体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全年保持在适宜范围。研究表明,猪场采用新型清粪系统可维持适宜温、湿度并有效改善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为生猪的生长提供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2.
畜禽舍有害气体的来源及其常用消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舍产生的有害气体,不仅污染畜禽舍内空气,导致疾病传播,还会对养殖物区周转环境造成污染。文章综述了畜舍内有害气体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的主要来源及有害气体对畜禽及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马明 《农家参谋》2011,(2):18-18
冬季养鸡人们往往很重视防寒保暖而忽视通风,使舍内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碳,特别是氨的浓度升高。鸡舍温热潮湿、通风不良以及饲养密度过高、垫料反复使用等都会使氨浓度升高。因此,冬季要减少鸡舍内的氨气,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冬季肉鸡不同饲养模式下环境指标的监测与生产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山东省内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肉鸡饲养模式(厚垫料饲养、网上平养和三层阶梯笼养)下环境指标与生产性能的差异,本试验对三种鸡舍分别进行10、25、35 d舍内二氧化碳、氨气、风速、光照、湿度和温度的监测,比较分析各种饲养条件中主要环境指标的差异;同时对比三种饲养模式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三种饲养模式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氨气等环境指标有所差异,但从10 d到35 d大都表现为有害气体浓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降低的规律;相同日龄的三种饲养模式比较结果表明:二氧化碳和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没有规律可循,氨气是25 d和35 d时,网上平养浓度最高,而笼养的浓度最低;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料肉比、成活率与出栏体重均是笼养最好。总之,不同饲养模式、不同日龄有害气体浓度以笼养相对较低,同时,笼养模式下生产性能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5.
怎样消除鸡舍内氨气□邹秀华农户冬季养鸡只注意鸡舍的防寒保暖,往往忽视了通风换气,使舍内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特别是氨的浓度升高。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比空气轻,可感觉最低浓度为5.3ppm。当鸡舍内处于温热、潮湿环境,高密度...  相似文献   

6.
新疆冬季奶牛舍的空气环境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1栋奶牛舍的空气环境状况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舍内0.8、2.0和4.5 m 的不同高度层中,氨气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4.0、14.8和16.1 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9 6、0.007 7和0.011 4 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 319、1 337和1 492 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舍内NH3、H2S、CO2气体呈现一定的昼夜变化,三种气体白天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夜间.试验期间NH3、H2S日平均浓度均低于畜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此外,舍内各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舍内空气湿度和粪便含水量的变化对NH3、H2S、CO2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而温度高低对舍内NH3与CO2气体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微生物除臭剂的除臭效果,选取306只健康的育肥期羊,随机分为3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微生物除臭剂分别稀释30、 50倍,对照组不喷洒任何试剂,并测定育肥羊场中的有害气体浓度、苍蝇数量及羊群的健康状态等。结果表明:育肥羊舍内不同位置的氨气和硫化氢浓度呈现水沟上方>石板架>围栏>过道的规律性。相较于对照组,试验一组和二组水沟、石板架、围栏、过道氨气和硫化氢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试验一组,试验二组各位置氨气和硫化氢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苍蝇数量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一组和试验二组羊只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可见,微生物除臭剂稀释30倍可以降低氨气和硫化氢有害气体浓度,杀灭蚊蝇,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在规模养鸡生产中,由于鸡只气体交换,粪便排泄等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污染鸡舍环境,引起鸡群发病或生产性能下降,降低养鸡生产效益。鸡舍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等。规模化鸡场采取以下几种措施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1饲养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鸡舍环境污染的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鸡舍通风不良,舍内常有浓度较高的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就会严重污染鸡舍环境,引起鸡群感染发病甚至大批死亡,养鸡场(户)应严加防控。1.日粮配制按照不同鸡群的营养需要科学配制全价日粮,避免日粮中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剩,特别要注意日粮中粗蛋白质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养鸡规模的不断扩大,饲养密度的增加易引起鸡舍内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甲醛等有害气体,导致鸡结膜炎、角膜炎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甚至引起中毒。要加强鸡舍通风换气,保持适宜湿度,合理建造鸡舍,保持清洁干燥,搞好鸡舍周围绿化,控制鸡群密度,优化日粮结构等措施控制鸡舍内有害气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杜玉兰 《北京农业》2012,(16):31-32
正1坚持"一通"即通风换气。排除猪舍内有害气体(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等),为猪只提供新鲜空气;排除猪舍内多余的水汽,使舍内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自然通风换气在建造猪舍时,应把猪舍建在地势开阔、无风障、空气流通较好的地方;猪舍之间的距离一  相似文献   

12.
浅析肉鸡舍三种负压通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鸡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其他污染物,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这些有害气体会对鸡群产生严重危害,诱发鸡群角膜炎和结膜炎,使鸡群角膜浑浊并出现眼部溃疡和失明,严重到的会导致"氨中毒"现象,直接影响鸡群的生长和产蛋率。所以肉鸡舍通风尤其重要。通风主要目的是排出鸡舍内的有害气体、改善鸡舍的空气质量;排出鸡舍内多余的热量和降低鸡舍内湿度,减少粉尘,并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13.
冬季气温较低,农户养鸡为了提高舍温,忽视通风,致使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对鸡造成危害,引起鸡体抵抗力下降,生产力降低,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4.
李巧云 《新农业》2006,(9):36-36
冬春季节鸡舍通风少,舍内常有硫化氢、氨气、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严重污染鸡舍环境,引起鸡群发病甚至大批死亡。防除措施如下。石灰潮湿后立即清除,也可用煤渣作垫料,吸附舍内有毒有害气体。4.净化鸡舍环境①及时清除鸡舍内粪便和垫料,防止长时间留在舍而产生大量氨  相似文献   

15.
农户冬季养鸡只注意鸡舍的防寒保暖,往往忽视了通风换气,使舍内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二氧化碳.特别是氨的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6.
正新母鸡多指18周龄至28周龄段的产蛋母鸡。在北方养殖区域,冬季是新母鸡高发病的季节,就其发病原因提出相应防控对策,供参考。1发病原因1.1鸡舍内温差变化大冬季气候多变,昼夜、阴天晴天、舍内舍外存在较大温差,当温差接近10度时,超过新母鸡自身温度调节范围,就易引起感冒发病。1.2鸡舍内氧气不足、有害气体蓄积、空气质量恶劣冬季温度低,为了舍内保温,忽视了通风换气,造成鸡舍内氨气、CO2、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蓄积。鸡对氨气尤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育肥猪舍氨气浓度测定与排放通量的估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北京选择一典型猪场,对不同季节育肥舍的氨气浓度进行了为期1年的试验测定,2004—2005年试验期间每2个月测定1次,每次测定3~4d,每2h采样一次,并根据二氧化碳平衡原理,对猪场不同生长阶段的育肥猪氨气排放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5年1月舍内氨气的平均浓度为(10.09±4.60)mg·m-3。2004年7月舍内氨气平均浓度为(3.44±2.34)mg·m-3,5月舍内氨气浓度为(6.29±4.07)mg·m-3,11月舍内氨气浓度为(6.98±2.63)mg·m-3,夏季舍内氨气浓度日夜变化不显著,冬季每日最低氨气浓度出现在9:00—17:00时段;育肥猪饲养期间的氨气排放通量为每头107.18~424.42mg·h-1。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农村养鸡规模的不断扩大,饲养密度的增加,易引起鸡舍内产生大量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甲醛等有害气体,导致鸡结膜炎、角膜炎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甚至引起中毒。这些有害气体的长期慢性刺激会使鸡体质下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因此,养鸡要采取加强鸡舍通风换气,保持适宜湿度,合理建造鸡舍,保持清洁干燥,搞好鸡舍周围绿化,控制鸡群密度,优化日粮结构等措施,控制鸡舍内有害气体的产生。同时,可采用下  相似文献   

19.
章峰  王超 《油气储运》2008,(2):28-29
环境控制 为处于不同生产繁殖阶段的猪群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卫生条件,消除猪群亚健康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猪群生长繁殖潜能是环境控制的目的。控制对象主要有:温度,湿度,空气中和地面上的病原微生物以及猪群呼出的二氧化碳,从粪尿中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相似文献   

20.
<正>冬季养鸡人们往往很重视防寒保暖,忽视通风,使舍内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二氧化碳,特别是氨的浓度升高。鸡舍温热潮湿、通风不良以及饲养密度过高、垫料反复使用等都会使氨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