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拉枝处理对葡萄冬芽成花过程中花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试验以‘夏黑’葡萄(Vitis vinifera×V.labrusca‘Summer Black’)为试材,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不同拉枝处理对‘夏黑’葡萄长、中、短枝上的冬芽成花过程中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T(VvFT)、Vitis vinifera SUPPRESSOR OF OVER EXPRESSION OF CO 1(VvSOC1)、Vitis vinifera LEAFY(VvLFY)、Vitis vinifera APETALA2(Vv AP2)和Vitis vinifera FLOWERING LOCUS C(VvFLC)5个重要花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不同拉枝处理间花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经平拉处理的基因表达量最高;同一拉枝处理中,长、中、短枝间基因的表达量也存在差异,且中、短枝上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长枝。[结论]拉枝处理对促进‘夏黑’葡萄成花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全基因组范围鉴定葡萄热休克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并对其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基因启动子、基因在进化中受到的选择压力以及其编码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葡萄热休克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进行研究,分析影响葡萄热休克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因素。[方法]利用葡萄基因组数据库相关数据建库结合本地BLAST法鉴定序列,利用多重序列比对,进化树构建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鉴定了20个葡萄热休克转录因子,并将其分为4个亚组。其中9个热休克转录因子基因在冷胁迫1 h下表达上调,2个在冷胁迫4 h下表达上调。在高温胁迫14 d条件下,7个热休克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下调。在高温胁迫42 d条件下,8个热休克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下调。此外发现,葡萄热休克转录因子家族各成员基因存在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结论]该研究为深入研究葡萄热休克转录因子的功能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肖勇  雷新涛  王永  曹红星  石鹏  金龙飞  夏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1):154-155,159
[目的]对油棕乙酰CoA羧化酶(ACC)基因进行鉴定与表达分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油棕的ACC基因,并应用拟南芥的ACC基因蛋白质序列比对油棕的蛋白质库,应用已有油棕转录组信息,研究ACC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油棕中鉴定了2个ACC基因,命名为EgACC1和EgACC2。EgACC1不含内含子,而EgACC2含有32个内含子;EgACC1在不同组织中都没有表达,而EgACC2在所有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组培苗中有较高的表达量,同时,在油棕果发育21 d时有高的表达水平,RPKM值为70.6,为所有组织中最高。[结论]该研究阐述了油棕ACC基因的表达模式,为油棕ACC基因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克隆椰子的乙酰Co A羧化酶(ACC)基因.[方法]通过已发表的椰子转录组注释结果,鉴定潜在的椰子ACC基因.分析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和嫩叶混合样转录组中的RPKM值,同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5个高RPKM值的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发育的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共获得21个椰子的ACC基因,这21个ACC基因在椰子果肉和嫩叶混合样品中有较高的表达量,4个ACC基因(Unigene7806、Unigene47155、Unigene7847和CL185.Contig1)在椰子果肉发育9个月时表达量最高.[结论]该研究为解析椰子脂肪酸积累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单穗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香气物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为材料,花后1周进行疏果处理,单穗留果量分别为40粒(L40)、60粒(L60)、80粒(L80)。应用GC-MS定量定性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葡萄果实中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变化,并应用qRT-PCR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留果量处理对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影响明显,L40处理穗形美观、果粒饱满、色泽均匀; L60处理果粒较小、穗形不紧凑; L80处理果实成熟不一致且杂含大小果。3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L40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在成熟期,C6化合物含量在L60处理果实中较高;而萜烯类物质总含量则在L40处理果实中最高,且单个萜烯物质如芳樟醇、香叶醇等其含量同样明显高于L60和L80处理。另外L40处理较其他处理其果实中各种萜烯物质含量下降更慢,某些萜烯类物质如顺式氧化芳樟醇、香茅醇保留时间更长。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分析表明,葡萄醇脱氢酶基因(VvADH)转录表达与果实中醇类物质含量极显著相关。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VvDXS)转录表达受留果量处理影响明显,且与萜烯物质总量极显著相关。L40处理果实Vv DXS表达整体趋势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单穗留果量为40粒处理有利于葡萄果实发育后期香气物质积累及保存,可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拟南芥愈伤组织形成和不定芽再生2个阶段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探究不定芽再生背后的相关基因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拟南芥不定芽再生两步培养法培养根外植体,利用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CIM)培养0 d根外植体(C0)、CIM培养4 d根外植体(C4)、芽诱导培养基(SIM)培养3 d根外植体(S3)进行基因测序,利用软件分析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将C4的基因表达量和C0进行比对,共检测到4 3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 399个基因表达上调,2 933个基因表达下调;在不定芽再生阶段(S3与C4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比对)检测到2 91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2 231个基因表达上调,679个基因表达下调。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转录物功能注释分析发现:明显富集的功能分类多与激素合成、代谢等生物过程有关。在愈伤组织形成阶段一些与细胞分裂素分解代谢相关的CKX基因和与生长素活性相关的GH3家族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而与细胞分裂素合成相关的多个基因表达量却明显降低。在不定芽再生阶段与细胞分裂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CKX家族部分成员表达量则明显降低。同时,还发现多个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在不同阶段发生显著变化,比如AP2/EREBP家族的部分成员。[结论]对拟南芥不定芽再生过程基因表达谱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获得了大量基因表达谱分析数据,为揭示不定芽再生过程的基因调控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肖静  凌锌  岳昌武  曾霓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633-6634
[目的]为研究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在冷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方法]分别提取4℃胁迫处理0、12、24、48和72 h后的甘薯叶、茎和块根组织总RNA,通过反转录和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叶、茎和块根组织中该基因表达量都明显升高,分别于胁迫后24、72和72 h达到表达高峰,其中块根组织表达量增加量最大。[结论]低温胁迫能够促进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分析不同环境温度和光照强度处理下,马铃薯苯丙烷类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转录调节因子StR2R3-MYB和TGA基因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多因子及其互作逐步回归法建立光照强度、温度和处理时间影响基因表达的模式,逐步回归分析法研究 StR2R3-MYB和 TGA转录因子对苯丙烷类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影响力。[结果]环境温度与 StPAL、StDFR和 StR2R3-MYB基因的表达量负相关,StTGA表达与温度正相关;环境光照强度与 StCHS、StDFR和StR2R3-MYB表达正相关。环境光照强度和温度对 StPAL和 StDFR基因表达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结论]环境光照强度影响马铃薯苯丙烷代谢途径关键酶 StPAL和 StDFR基因对温度的响应模式。马铃薯 StR2R3-MYB转录调节因子对 StCHS 基因表达具有明显正向影响,而马铃薯 StTGA转录调节因子对 StDFR表达具有明显反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MYB基因家族,初步探索MYB基因家族与葡萄花器官性别分化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葡萄花器官性别分化提供依据。[方法]以盛花期(花冠已脱落)的‘北醇’葡萄两性花、‘520A’葡萄单雄花和‘1316C’葡萄单雌花为试材,每个样本设置3组生物学重复,提取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从而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4个基因在不同性别花器官的基因组中均表达且VIT_14s0066g01090基因的表达量最高。VIT_13s0067g01630基因和VIT_12s0059g00700基因在‘520A’葡萄单雄花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北醇’葡萄两性花和‘1316C’葡萄单雌花,且在‘北醇’葡萄两性花和‘1316C’葡萄单雌花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VIT_19s0015g01280基因在‘1316C’葡萄花中的表达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北醇’葡萄两性花,与在‘520A’葡萄单雄花中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通过系统进化树发现,VIT_19s0015g01280与AtMYB80聚为一支。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4个MYB基因均含有多个光响应调控元件、参与胚乳表达的顺式调控作用元件、与分生组织特定激活有关的顺式调控作用元件以及多种诱导响应元件等与性别分化相关的顺式元件。[结论]初步确定MYB基因家族部分基因参与调控葡萄花器官性别分化形成,是调控花器官性别分化的的候选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葡萄花器官性别分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丹  苏玉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836-21837
[目的]分析猪肌生成抑制素(MSTN)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规律及中外猪种之间差异,为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活体早期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各生长阶段猪及中外猪种的MSTN相对表达量。[结果]初生猪体内MSTN基因表达量较低3,~30日龄猪体内MSTN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随后MSTN基因表达量随日龄的增长而上降(P〈0.05)。荷包猪MSTN基因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结论]MSTN基因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的发育性变化规律,而且中外猪种之间差异显著,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30日龄以后。  相似文献   

11.
崔波  蒋素华  马杰  张仙云  叶永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6781-16782
[目的]克隆蝴蝶兰ACC合成酶cDNA片段,构建其反义表达载体。[方法]根据已报道的蝴蝶兰ACC合成酶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通过RTPCR以蝴蝶兰总RNA中扩增出ACC合成酶的cDNA片段,将其连接到MD19T质粒载体上进行测序。用XbaⅠ和SacⅠ对重组质粒和pBI221酶切后连接,构建蝴蝶兰ACC合成酶的反义基因表达载体。[结果]获得了蝴蝶兰ACC合成酶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与参考的已报道序列具有98.92%和76.36%的同源性。通过引入XbaⅠ和SacⅠ酶切位点,进行载体构建,构建了蝴蝶兰ACC合成酶的反义基因表达载体。[结论]成功构建了蝴蝶兰ACC合成酶的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对蝴蝶兰花期和生长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学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4):109-112
[目的]从山葡萄北冰红中克隆耐寒基因COR413,并对其功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利用RT-PCR法克隆山葡萄北冰红基因COR413,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它包括630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推测编码210个氨基酸,蛋白的分子量(MW)为59.18 k D,等电点(p I)值为10.74。其蛋白结构以α-螺旋、延伸链为主,其次为无规则卷曲,β-转角所占比例最少,含有4个跨膜结构域。多重序列比对表明VvCOR413-I1与其他植物COR413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63.00%~68.33%。[结论]该研究为深入了解VvCOR413-I1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甘蔗ACC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甘蔗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储备。[方法]从甘蔗嫩叶中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中甘蔗ACC氧化酶cDNA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扩增甘蔗ACO cDNA序列。构建甘蔗ACO cDNA正义植物表达载体和反义植物表达载体,并利用含ACC氧化酶基因的植物重组表达载体转化根癌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结果]从甘蔗嫩叶中提取总RNA的OD260/OD280为1.90,说明提取RNA完整性好、纯度高,完全可满足cDNA逆转录的要求。所获得的甘蔗ACC氧化酶cDNA序列全长为969bp,与GenBank中甘蔗ACOcDNA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5%。成功构建了正义植物表达载体pBIaco和反义植物表达载体pBIantiaco,并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结论]该研究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培育甘蔗转基因新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山葡萄“双红”干红酒旋转罐酿造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温雪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529-6530,6535
[目的]为大规模酿造山葡萄"双红"干红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旋转罐酿造工艺对山葡萄"双红"品种进行酿造试验。[结果]旋转罐酿造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酒精发酵的温度为30℃,发酵液的pH值为3.2,酵母接种量为6%。与传统酿造工艺相比,旋转罐发酵酒精度(12.1%)与挥发酸(0.52 g/L)高,澄清度高(皂土加入量为0.18%时,透光率达94.8%)。[结论]可以用此工艺大规模酿造山葡萄酒。  相似文献   

15.
H2O2对葡萄离体叶片白藜芦醇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葡萄叶片白藜芦醇含量较虎杖根含量低,难以作为药用提取用途,研究采用诱导剂升高葡萄离体叶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方法]实验采用H2O2对离体红地球葡萄叶片进行诱导,采用薄层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白藜芦醇的含量变化,并使用RT - PCR方法分析茋合酶基因(STS)的表达量变化.[结果]H2O2对离体叶片茋类物质具有显著的诱导作用,诱导白藜芦醇的积累呈现显著的量时依赖性;5;H2O2处理48 h后叶片白藜芦醇含量可提高15倍以上,鲜重达到263 μg/g.[结论]H2O2可以作为葡萄离体叶片白藜芦醇的有效诱导剂.  相似文献   

16.
蜂胶对葡萄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在低温贮藏条件下,蜂胶的防腐保鲜效果。[方法]在2℃条件下,应用自制蜂胶保鲜剂对美国黑提进行保鲜处理,连续观察葡萄发霉情况、果形及口感变化。[结果]结果表明,在低温贮藏条件下,浓度1.0%蜂胶保鲜剂可使葡萄50 d不霉变,并有较好的商品价值。[结论]蜂胶用于葡萄保鲜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提高葡萄果品产量,改善品质。[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葡萄叶和果实Cu、Mn、Fe、Zn 矿质元素在生长发育期间含量的变化,探讨葡萄从坐果到成熟期各个时期对4种矿质元素需求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葡萄叶和果实在成熟期均有1个矿质元素需求的高峰期,且果实同步或滞后于叶。[结论]该研究为控制喷洒叶面肥的时间、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花穗整形长度对‘魏可’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依据.[方法]以‘魏可’葡萄为试验材料,开花前7d分别留花穗穗尖的3、5、7 cm,疏除花穗其余部分,并以不整穗作为对照,测定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指标.[结果]不同花穗整形长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魏可’葡萄成熟果实的果实品质,对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其中,保留花穗尖5 cm能显著增加果实纵横径、果实单果重,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且能保持魏可的果形不变.[结论]保留花穗尖5 cm为‘魏可’葡萄花穗最适整形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