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发酵是雪茄烟叶在田间栽培及调制等工序完成后的自然延续过程,能够有效提高雪茄烟叶品质,是雪茄烟叶生产过程中的必经工序。综述了发酵对雪茄烟叶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影响雪茄发酵效果的主要因素,总结了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雪茄烟发酵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的雪茄烟生产与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2.
李磊 《河南农业》2022,(2):25-26
在雪茄烟叶生产中运用调制技术和发酵技术对雪茄的品质存在极大的影响.与烤烟相比,雪茄烟叶调制更加温和,微生物群落可能对雪茄品质产生影响.本文以雪茄烟叶调制及发酵技术为主题展开讨论,首先对晾制法、晒制法等不同调制方式进行叙述,然后分析雪茄烟叶的发酵.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降解雪茄烟碱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雪茄茄芯烟叶烟碱含量,提高质量。方法:将烟草上分离筛选的两株细菌4-b和x-3添加到雪茄烟叶表面并进行人工堆积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取样进行烟碱含量测定和感官质量评吸。结果:雪茄发酵过程中总植物碱和挥发碱含量逐渐降低,至发酵结束总植物碱累计降低23.56%,挥发碱降低49.53%;添加细菌培养物对烟碱含量的有明显降低,至发酵结束添加4-b处理烟叶总植物碱累计降低45.99%,挥发碱降低75.53%,添加x-3处理烟叶总植物碱累计降低56.90%,挥发碱降低64.71%;评吸结果显示,添加微生物对烟叶感官质量有一定提高,浓度、劲头、刺激改善明显,4-b评吸得分较对照提高0.47。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种发酵方式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寻找较好的发酵方式,改善烟叶品质。[方法]以库存国产乐山夹江晒烟为原材料,进行原捆发酵和加料发酵对比试验,期间分阶段取样,通过对筛选出的3号(GQB-J1三级)、8号(GQH-J1外级)烟叶样品研究2种发酵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2种发酵方式都能有效降低烟叶总氮含量和氮碱比值,降低烟叶杂气、劲头和刺激性,改善烟叶品质,但加料发酵在改善烟叶品质、提高烟叶工业可用性方面效果更明显。[结论]建议大批量生产的机制雪茄和卷烟型雪茄的基地原料采用原捆发酵方式;小批量生产的手工雪茄的晾晒烟原料采用加料发酵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颜色变化与主要含氮化合物(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硝酸盐、亚硝酸盐、叶绿素a和叶绿素b)及评吸质量的关系,为提升雪茄烟叶发酵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德雪1号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堆积法进行发酵,测定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主要含氮化合物及评吸质量的变化,探究烟叶颜色变化与主要含氮化合物、评吸质量的关系并建立动态变化预测方程。【结果】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总氮、烟碱、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与颜色参数L*、a*、b*、C值均呈缓慢降低的变化趋势,发酵0~10 d雪茄烟叶含氮化合物降解速率较快,发酵25~30 d差异不显著(P>0.05),发酵30 d时,总氮、蛋白质、烟碱、氨基酸、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降解18.8%、23.5%、42.5%、31.8%、42.2%和41.4%,L*、a*、b*和C值分别为30.245、8.305、14.350和16.580。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和H0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E值呈缓慢上升的变化趋势,发酵30 d时,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H0和△E值分别为5.78 mg/g、21.11 μg/g、30.060和62.303。发酵25 d时烟叶评吸质量较好,雪茄烟风格彰显,烟叶香气透发,烟气醇和感、饱满度和干净度明显提升,杂气和刺激性明显降低,余味舒适,烟气平衡感较好,各评吸指标均优于未发酵烟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参数与主要含氮化合物、评吸质量的相关性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氮、蛋白质、氨基酸、叶绿素a和叶绿素b对发酵过程中雪茄烟叶颜色变化有直接影响,评吸质量与颜色参数关系密切。【结论】发酵过程中颜色参数与主要含氮化合物及评吸质量关系密切,通过建立发酵过程中评吸质量变化模型来提高雪茄烟叶发酵过程中的可控性,获得评吸质量较好的雪茄烟叶。  相似文献   

6.
品种和栽培措施对雪茄烟叶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雪茄保持着快速发展态势.雪茄烟叶是生产雪茄的基础,其质量对雪茄品质和口感起决定性作用.从品种、栽培措施两个方面对雪茄烟叶质量的影响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国产雪茄烟叶质量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式雪茄破题奠定优质的原料基础.  相似文献   

7.
移栽期对德阳新品种雪茄烟叶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德阳新品种雪茄烟叶最适宜的移栽期。[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移栽期对德阳雪茄烟叶品种多米尼加长芯、多米尼加短芯、尼加拉瓜长芯、美国康恩阔叶的苗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产量、常规化学成分、感官评吸的影响。[结果]5月份移栽烟株苗龄相对较为适宜;田间生育期气候条件适宜,病害有效降低,生长发育较好;烟叶产量显著增加;美国康恩阔叶品种的总植物碱和总氮含量接近于印尼烟叶,氮碱比协调指标较为适宜;除多米尼加短芯外,各品种5月份移栽的感官评吸质量优于3月份移栽。[结论]对于新品种雪茄烟叶来说,5月初移栽的烟株更有利于生产优质雪茄烟叶。  相似文献   

8.
雪茄烟从烟叶到成品烟支的生产过程中,会经过多个原料预处理工艺环节,包括烟叶回潮、工业发酵、整选分级、水分平衡、手工卷制等。水分平衡是将整选分级后的雪茄烟叶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进行水分调整,使烟叶含水率和外观形态保持在工艺标准范围,以供后续手工卷制使用。水分平衡后雪茄烟叶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品雪茄烟支的均匀度、透气度以及外观质量,也是保障成品雪茄烟抽吸品质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文章对当前雪茄烟叶常用的水分平衡方式进行简述,并展望未来雪茄烟叶水分平衡工艺的前景,以期为国产雪茄原料预处理水分平衡环节烟叶品质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留叶数和成熟度对雪茄烟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在四川什邡烟区留叶数和烟叶采收成熟度对雪茄烟品种GH1的影响、探寻适宜的雪茄烟叶生产方法,就留叶数和采收成熟度对其烟叶的总氮、烟碱、总灰分和钾这四种化学成分和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留叶数对雪茄烟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的影响达显著,对灰分和钾含量影响不显著;成熟度差异对这几种成分含量的影响都不显著。留叶数和成熟度对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成熟度作用留叶数作用,由评吸结果来看,GH1适宜留叶数为16叶,其上部叶可在近熟或其后3 d内进行采收较好,而下部烟叶应在其达到近熟状态6 d后采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巨大芽孢杆菌对雪茄烟叶品质的影响,将10%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与营养液(2%葡萄糖、1%谷氨酸)添加到雪茄烟叶中协同发酵,探究其对雪茄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烟叶表面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环境因子与细菌群落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相比,添加巨大芽孢杆菌和营养液协同发酵后,雪茄烟叶中烟碱、还原糖、总糖含量分别降低了9.58%、9.52%、9.53%;评吸时刺激性、苦味、杂气均有所降低,香气质有所提升;烟叶表面的Chao指数、Shannon指数均显著降低,Simpson指数升高,细菌多样性降低;发酵前烟叶表面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属为鞘氨醇单胞菌属、甲基杆菌属、Aureimonas、假单胞菌属,但发酵后这些属的丰度均呈降低趋势,葡萄球菌成为发酵后烟叶表面的绝对优势细菌属,其次为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假单胞菌等;自然发酵后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为91.59%,经过巨大芽孢杆菌和营养液协同发酵后,葡萄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可达95.55%,此外葡萄球菌对发酵后雪茄烟叶内部功能途径贡献度均较高,可达到90%以上;在环境因子与细菌群...  相似文献   

11.
王炜  薛桥丽  杜丽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937-14939
[目的]探讨产纤维素酶菌株(Bacillus subtilis)对烟叶纤维素和可溶性总糖的影响。[方法]以产纤维素酶Bacillus subtilis-89(BS-89)菌株对烟叶进行发酵,研究不同菌龄、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烟叶纤维素和可溶性总糖的影响。[结果]随着接种量、发酵时间和温度的增加,烟叶纤维素含量均呈明显降低的趋势,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不同菌龄对纤维素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也有影响,其中以菌龄48 h的处理组影响最大。[结论]产纤维素酶菌株BS-89能有效降解烟叶中纤维素含量,明显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温度·回潮机气压对烤后烟叶加湿回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温度、回潮机气压对烤后烟叶加湿回潮的影响。[方法]应用密集烤房简易加湿回潮机对烤后烟叶进行加湿回潮试验。[结果]密集烤房烤后烟叶加湿回潮适宜温度50~55℃;加湿回潮机适宜压力为3~4个气压;适宜回潮时间60~90 min。烟叶含水量达到12%~13%、局部开始出现湿润时中止回潮,停机10~20 min后及时卸烟入库。[结论]该研究确定了烤后烟叶加湿回潮的最佳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3.
优质雪茄包皮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优质雪茄包皮烟丰产栽培技术。[方法]以硬尖杆、软尖杆、世纪一号和四川包皮烟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采用营养钵育苗可以缩短烟苗移栽后缓苗时间,降低烟草花叶病的发生率。地膜覆盖栽培硬尖杆、软尖杆、世纪一号和四川包皮烟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高出20.1%、17.5%、17.1%和15.3%;增施有机肥和"双层"立体施肥,可以增加雪茄包皮烟的油份和产量。塑料大棚遮阴处理后世纪一号干烟产量最高;四川包皮烟产量最低。世纪一号身份最薄、四川包皮烟身份最厚,在质量方面4个品种之间的差异不大。[结论]经过科学栽培和调制,可以提高桐乡地区的晒红烟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发酵方法对四川德阳雪茄茄芯烟叶堆积发酵过程中品质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国产雪茄烟叶质量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集雪茄茄芯烟叶发酵过程中不翻堆(T1)和翻堆(T2)处理烟叶样品,采用多重数据差异显著法对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评价发酵后烟叶感官质量。【结果】发酵过程中烟堆最高温度为46.5℃,发酵至第21 d时T1和T2处理烟堆温度分别为39.5和38.5℃,烟叶含水率分别为19.1%和18.7%。发酵过程中烟叶叶质重和叶厚呈下降趋势,发酵至第20 d T2处理叶质重和叶厚显著高于T1处理(P< 0.05,下同);拉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发酵至第10 d T1处理拉力显著高于T2处理。发酵前茄芯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较低,发酵至第5 d T2处理总糖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发酵至第20 d,T1处理烟叶氯、总氮和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T2处理烟叶钾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在发酵第15 d时含量最高,发酵至第20 d,T2处理法尼基丙酮、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2和巨豆三烯酮4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T2处理棕色化反应产物在发酵第10 d开始显著高于T1处理,发酵至第15 d时糠醇和5-甲基糠醛含量最高;发酵过程中苯丙氨酸转化产物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发酵至第20 d T2处理苯甲醇、苯乙醇和苯乙醛含量均显著高于T1处理;T2处理烟叶发酵10~20 d的茄酮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发酵至第15 d时苯甲醇和苯乙醛含量达最大值。发酵20 d后,T2处理烟叶烟气甜感突出,刺激性和杂气明显降低,焦甜香和醇甜香突出,余味舒适,可燃吸指标平衡感优于T1处理。【结论】发酵过程中翻堆处理能提高雪茄茄芯烟叶中性致香物质含量,降低烟叶杂气和刺激性,获得香气和吃味较好的雪茄烟叶。  相似文献   

15.
白玉艳  严伟榆  杨自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5010-5011,5023
[目的]提高烟叶仓库温湿度的监测、控制能力。[方法]在烟叶仓库内远离通风口区域均匀布置6个传感器,以SHT11为测量元件检测不同区域温湿度,并采用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对检测值进行数据融合。[结果]基于S3C2440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烟叶仓库温湿度监测系统减少了系统硬件设计的复杂度,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可以根据检测结果对仓库内温湿度加以控制。[结论]基于S3C2440和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烟叶仓库温湿度监测系统可以有效监测和控制烟叶仓库的温湿度,创造烟叶自然发酵的适宜环境,提高烟叶发酵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采收方式对烤烟上部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茂建  李成杰  蔡寒玉  朱卫星  张树堂  李兰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058-12060,12063
[目的]为进一步改善上部烟叶质量,提高上部烟叶在高端卷烟品牌中的使用率。[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采收方式对顶6片烟叶叶绿素含量、含水率及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顶6片叶一次性采收,烟叶外观质量、中等烟比例和感官评吸效果较分次采收有明显提高,内在化学成分更趋于协调;采收时烟叶叶绿素含量较分次采收有所下降,且烟叶部位越高,下降幅度越大;上等烟比例、产量较分次采收有所下降;采收方式对采收后鲜烟叶含水率及烟叶均价影响不大。[结论]顶6片烟叶一次采收能提高上部烟叶质量,但经济效益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用复合发酵剂生产发酵鸭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改进和优化传统加工工艺,量化各工艺配方及技术参数;设计的发酵鸭工业化加工生产线,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并应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原理与方法,对生产全程进行质量监控。[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鸭胚腌制最佳条件为:食盐浓度5%,蔗糖3%,复合香辛料4%,腌制时间16 h;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变异微球菌与汉逊德巴利氏酵母菌的比例为1∶2∶1∶2,接种量为3.15%,发酵温度为31.5℃,发酵时间为22.7 h。发酵鸭加工工艺的关键点确定为清洗、腌制、发酵、烘烤、杀菌与熟制、冷却与检验。[结论]改进和优化了发酵鸭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推进了发酵鸭加工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