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楚雄新松叶蜂 Neodiprion chuxiongensis Xiao et Zhou 是危害云南松的新害虫.该虫在云南省楚雄市1 a发生1代,以卵在针叶内越冬.卵期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幼虫期2月下旬至4月下旬,预蛹期3月下旬至10月下旬,蛹期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成虫期11月中旬至下旬.  相似文献   

2.
草履蚧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履蚧是杨树、法桐、核桃的主要害虫,在河北省邢台地区1年发生1代,以卵在寄主附近的土中越冬.翌年2月上旬至3月上旬,越冬卵孵化.4月下旬,雄虫羽化,和雌虫交配后死亡.雌虫5月下旬由树干爬到树根附近疏松的泥土中产卵,越冬卵至翌年2月~3月孵化.根据草履蚧发生规律,在防治上主要抓住若虫期,分别采用人工、阻隔及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3.
香樟楠片盾蚧Parlatoria machiliTakahashi是樟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樟叶。该虫在浙江余姚1 a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蛹在寄主叶面和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中旬是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出现期,4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若虫出现期。第1代卵3月下旬出现,第2、第3代卵期不易区分。该虫世代重叠,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能见到各虫态。若虫发生期可选用28%蚧宝乳油、40%速扑杀乳油、48%乐斯本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75%~80%。  相似文献   

4.
柏突眼蛎蚧Cornuaspis cupressi(Borch-senius)近年来在浙江危害柏类树种,其中龙柏受害最为严重,龙柏被害后,叶由绿变黄至死,但不落叶。1978年,我们对该虫进行了观察,发现该虫在浙江一年3代,多以雌成虫越冬,少数以卵越冬。第1代卵期3月初至6月中旬,若虫期3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虫期5  相似文献   

5.
无患子小棉蚧Leptopulvinaria sapinda为我国2018年鉴定的新种,主要危害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为有效控制该虫扩散,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研究该虫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无患子小棉蚧在上海地区1 a发生2代,以卵在树干粗皮缝隙、翘皮下等隐蔽处越冬。4月中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第1代主要危害期。6月上旬若虫开始雌雄分化,化蛹。7月上旬开始羽化,交尾,产卵。7月中旬进入产卵盛期,7月中下旬第2代卵开始孵化,7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为第2代主要危害期。9月上旬若虫开始雌雄分化,化蛹。9月中下旬第2代若虫开始羽化、交尾、产卵,随后越冬。  相似文献   

6.
2012年~2014年在沈阳地区进行美国白蛾发生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美国白蛾在沈阳1年发生2代,第1代幼虫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2代成虫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卵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幼虫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蛹期9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美国白蛾虫态有重叠现象,1~2代历期不等,第2代成虫产卵期较之第1代明显变短,而幼虫期和蛹期又明显较之第1代变长。  相似文献   

7.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rstri,其成虫和幼虫捕食多种蚧虫,尤以杨树上梨齿盾蚧捕食作用最明显,是控制梨齿盾蚧大发生的重要天敌之 1 生物学特性 红点唇瓢虫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树干裂缝、石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第1代卵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蛹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二代卵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幼虫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蛹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8.
花绒寄甲卵和成虫释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蛀干害虫天牛的重要天敌,释放花绒寄甲卵和成虫能有效控制林木被害率和天牛的虫口数量。释放花绒寄甲卵,北方选择在3月下旬至6月中旬,南方的释放期可延长至8月;将卵卡固定在天牛虫粪孔下方的背阴处(虫孔高度3m)或距离地面2.5~3.0m的树干背阴处(虫孔高度3m)。花绒寄甲成虫释放在北方选择5-7月初期,南方选择3月下旬或9月中旬;直接将释放盒钉在距离地面约2.5m树干背阴处。若立木被害率较小,则一次性每公顷投放成虫释放盒或卵卡200~250个;若被害林株天牛密度较大,则应连续释放2年且每年释放1次,每被害木释放花绒寄甲卵40~80粒(卵卡1~2个)和成虫5~10头。  相似文献   

9.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 1年发生 2代 ,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 1代 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 ,6月中旬~ 8月中旬为蛹期 ,7月中旬~ 8月中旬为成虫期 ;第 2代 7月下旬~ 9月上旬为卵期 ,11月上旬~次年 3月中旬为蛹期 ,3月中旬~ 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 ,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 4 0 %氧化乐果 1∶80 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0.
会泽新松叶蜂是华山松的主要食叶害虫。该虫在会泽县者海林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周围的枯枝落叶层中结茧越冬。第1代3月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中旬-8月中旬为蛹期,7月中旬-8月中旬为成虫期;第2代7月下旬-9月上旬为卵期,11月上旬-次年3月中旬为蛹期,3月中旬-4月下旬为成虫期。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及生活习性,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40%氧化乐果1:800倍液最好。室内和田间对幼虫喷药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方惠兰  童普元 《林业科学》1995,31(3):233-238
1986-1990年的研究得知:松毛虫赤眼蜂在浙江于3月下旬开始活动,10月上旬至11月陆续以蛹在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虫卵中越冬在林中常年都可见到该蜂的活动,其种群数量出现的高峰期与松毛虫卵期相一致,林中昆虫卵的多少、蜜源植物的有无、温度的高低、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林间种群消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两种卵蜂在舞毒蛾卵上的寄生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德富  严静君 《林业科学》1994,30(4):334-337
北京地区大蛾卵跳小蜂和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在舞毒蛾卵上一年可以分别完成4-5代和2—3代。两种卵蜂对舞毒蛾的寄生率因采集时期不同而有差异,以8月采集的卵块寄生率最高。7月中旬至8月中旬采集的卵中大蛾卵跳小蜂的寄生率为2.26—4.18%。7月中下旬采集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为0.64—0.66%。大蛾卵跳小蜂当年羽化的占99.3%,次年羽化的占0.7%。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当年羽化的占81.0%,次年羽化的为19.0%。为保护两种卵蜂,人工采摘卵块除治舞毒蛾的最好时期是9月下旬至次年3月下旬。  相似文献   

13.
汕头毛健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毛健夜蛾(Brithys crini)主要为害石蒜科植物。该虫在汕头1年发生5代,以蛹越冬。越冬代成虫于3月下旬开始羽化。幼虫有6龄。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4~12月均可见幼虫为害,以7~10月为害最重。卵期5~11 d,蛹期10~13 d,成虫期4~6 d。成虫有趋光性。毛健夜蛾的寄主有葱兰(Zephyranthes candida)、文殊兰(Crinum asiaticum var.sinicum)、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等石蒜科植物,此外,还取食紫鸭跖草(Setcreasea purpurea)、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菠菜(Spinacia oleracea)等植物。药剂防治可选用米满、0.36%苦参碱、10%烟碱、25%灭幼脲3号。  相似文献   

14.
竹巨股长蝽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竹巨股长蝽Macropes bambusiphilus Zheng在浙江省一年1代,以成虫在竹林地表落叶下越冬。越冬成虫3月底至4月初上竹,5月中旬开始产卵,下旬出现若虫,若虫5龄,历期约1个月,6月底出现当年成虫。成、若虫主要生活在小枝竹箨、竹花竹箨及竹小峰危害产生的虫苞叶鞘中。  相似文献   

15.
于宁乡县龙田镇月塘村选择生长健壮、结实正常的10年生香榧实生植株作为观测对象,对香榧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香榧果实发育过程历时16个月,跨越2个年度,果实的生长变化曲线呈"S"形;当年6月初到12月末果实生长很缓慢,12月中旬到翌年2月末生长极其缓慢,至翌年3月果实开始膨大,从4月末到7月中旬进入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6.
祁景良  王玉英 《林业科学》1996,32(6):522-527
云南松梢蚧是云南松叶的主要害虫,为防治这一害虫,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该虫在昆明一年发生一代,雌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雄成虫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卵发生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蛹发生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蛹有聚集于隐蔽物下面的习性。  相似文献   

17.
18.
樟子松木蠹象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木蠹象主要危害樟子松枝和主干。在长春地区,1a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枯枝落叶层下浅土层内和树皮裂缝内越冬。第2年4月下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5月中旬开始产卵,高峰期5月下旬;孵化高峰期为6月上旬;6月下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上旬;7月上旬羽化,高峰期为7月中旬。卵期平均14d,幼虫期平均34d,蛹期平均12d,成虫期长达300~330d;幼虫分6个龄期。  相似文献   

19.
O'Reilly  C.  McCarthy  N.  Keane  M.  Harper  C. 《New Forests》2000,19(2):117-14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ological status and theability to withstand the stresses of lifting, coldstoring and planting was evaluated from 1992–1995 inSitka spruce (Picea sitchensis (Bong.) Carr.)2 + 1 transplants of Washington/northern Oregon originsgrowing in Ireland. Needle primordium initiationcontinued until later and cold hardiness developedmore slowly in the mild lifting season of 1994/95. The seasonal decline in shoot mitotic activity wasgenerally similar each year, with apices becominginactive in December. Cell divisions in roots ceasedin November or December. Shoots began to deharden inearly February each year, but the rates of dehardeningwere slow until March. Cell divisions in root apicesresumed in February each year, compared with March forshoot apices. The vitality of the seedlings followingcold storage was high for most lift dates except theOctober and April dates. The period of highest stressresistance (as indicated by cold hardiness levels) forlifting for immediate planting was from about lateNovember/early December to early March; shoots werecold hardy to about –20 °C (LT50) at thistime. Seedlings could be lifted and cold stored (1–2 °C)until May/June when shoots were cold hardyto about –30 °C or lower, which coincided withthe period from mid- to late December until March.  相似文献   

20.
秃杉苗高生长期划分的有序样本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秃杉苗高15d的净生长量为样本,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方法,将秃杉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3月1日~5月31日)、幼苗期(6月1日~7月31日)、苗高速生期(8月1日~10月31日)、苗木生长后期(11月1日~11月30日),其中苗高速生期的高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64%。根据各时期苗木生长的特点,提出了各时期的管理措施,为培育秃杉优质壮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