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研究枣股和枣吊的生长发育规律,在生产中采取对应的技术措施加强枣园管理以提高枣子产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统计栽培于延川县红枣主产区的24个枣树品种(系)的枣股粗度和长度,及枣股上枣吊数、枣吊长度、枣吊叶片数、挂果数等农艺性状,结合实验室分析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阐明了枣股长、枣股粗、枣股形态、枣吊长、枣吊叶片数、挂果数与枣股龄的相互关系,揭示出它们的生长发育规律。品种间枣股和枣吊生长的变异大于枣股龄间。提出基于枣股龄基础上的生长发育曲线将枣股生长发育划分为5个时期的标准;基于枣吊的某些生物学性状与有效挂果数的相关系数,首次建立了高产枣树品种选择的综合指数;提供了丰产枣园枣股管理的科学依据和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2.
鲜食枣营养丰富,口感俱佳,深受人们喜爱,但其贮藏期短,严重影响了鲜食枣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制约了鲜食枣产业发展,研究鲜食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是近年来果品保鲜领域的热点。对近年来鲜食枣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鲜食枣采后理论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为保鲜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鲜食枣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枣是优良鲜食品种,在食用和药用方面均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从枣的加工产品和贮藏保鲜两大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枣系列产品和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枣产业的研究方向,为我国枣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枣食芽象甲对不同品种枣树挥发物气味行为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给开发植物源引诱剂监测和控制枣食芽象甲提供新方法,以6种枣树品种的枣叶和枣芽为试材,研究了枣食芽象甲寄主定向机制。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枣食芽象甲成虫对6种枣树品种的枣叶和枣芽的气味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枣食芽象甲成虫对6种枣树品种枣叶的反应率为53.57%~57.58%,6种枣树品种的枣叶挥发物均没有明显的引诱作用(P>0.05);枣食芽象甲成虫对‘赞皇枣’、‘壶瓶枣’和‘骏枣’的枣芽挥发物反应率均大于68%,这3种枣树品种的枣芽挥发物对枣食芽象甲有明显的引诱作用(P<0.05)。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影响鲜枣贮藏保鲜的主要因素,介绍了鲜枣贮藏保鲜的主要技术及研究进展,以期为鲜枣的贮藏保鲜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选取7种不同树龄的骏枣作为研究对象,探索阿拉尔垦区不同树龄骏枣外观存在的差异。分别测定果实亮度、色泽、横径、纵径等,利用Matlab软件对阿拉尔垦区不同树龄骏枣果实外观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进行研究,为阿拉尔垦区红枣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发现,骏枣果实随着树龄的增长,亮度和光洁度基本呈上升趋势,果实外观红色略深但色泽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果实纵径、横径、纵横比方面,不同树龄骏枣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不同树龄的骏枣果实很难通过外观的颜色、大小和纵横比辨别。  相似文献   

7.
陕西枣树缩果病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发病过程及其致病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拓展枣果品的高值化利用,初步研究枣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3种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方法,即总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和淀粉酶活力抑制,评价枣黄酮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枣黄酮对羟基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并能有效抑制淀粉酶活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还原活力。同时,枣黄酮的抗氧化与其浓度有一定的正量效关系,试验结果可为枣黄酮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鲜枣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3个方面综述了我国鲜枣保鲜的研究现状,指出各种保鲜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望了鲜枣保鲜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的鲜枣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枣不同品种开花结实及花粉发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枣22个品种开花类型,12个品种的花粉发芽率,5个品种的花粉萌发动态,9个品种的花粉贮藏和10个品种自花结实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脆枣、辣椒枣、葫芦枣、福枣、扁核酸、骏枣、赞皇大枣、红颜、无等、稷山圆枣、晋枣、绵枣、尖枣、临猗梨枣、长红、酥枣是昼开型;湖南鸡蛋枣、冬枣、束鹿糖枣、月出、尖头灰、屯屯枣是夜开型。其中脆枣、辣椒枣、葫芦枣、福枣、骏枣、赞皇大枣、红颜、无等、稷山圆枣、晋枣、绵枣、尖枣、酥枣、湖南鸡蛋枣、束鹿糖枣、月出、尖头灰、屯屯枣皆为首次报道。供试枣品种间花粉发芽率有很大差异,为1.52%~74.95%,平均发芽率为34.28%,变异系数为14.74%,其中冬枣最低,辣椒枣最高;花粉在散射光下培养与黑暗条件下培养对花粉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花粉-12℃干燥器贮藏极显著地好于2℃干燥器贮藏和室温干燥器贮藏;-12℃干燥器贮藏条件下,贮藏6d、10d的花粉发芽率分别是新鲜花粉的88.04%、59.88%。花粉发芽动态试验表明,花粉发芽率和花粉管生长曲线呈单S型,培养5.5h花粉发芽率不再变化,7.5h花粉管停止生长。供试枣品种的自花结实坐果率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1.
主要研究了磷酸化—酶法复合方法改性小麦面筋蛋白,得到改性小麦面筋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小麦面筋蛋白添加量6%,三聚磷酸钠添加量2.5%,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08%,温度30℃,酸解pH值9;以复合改性小麦面筋蛋白膜的阻水性和消化率为考察指标,经初步研究得到制备可食性膜的较好工艺条件为:小麦面筋蛋白添加量7%,三聚磷酸钠添加量2.5%,中性蛋白酶添加量0.05%,温度30℃,酸解pH值10.5。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多点取样,调查研究了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区稻米品质现状。得出调查研究结果如下:一积温区稻米整体糙米率高于二、三积温区;精米率、整精米率则是二积温区高于一、三积温区,三积温区高于一积温区;稻米的外观品质垩白率一积温区最小,三积温区最大,二积温区居中;垩白度则以二积温区最小,一积温区最大;长宽比一积温区粒型较长,三积温区稍短;营养品质中蛋白质含量一积温区小于二、三积温区;直链淀粉含量则是一积温区的较高,三积温区次之,最小的是二积温区的品种;食味品质以二积温区稻米食味品质要好于一和三积温区,三积温区食味品质最差。  相似文献   

13.
武威市霜冻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增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减少霜冻造成的损失,笔者以1961—2015年武威市各县(区)霜冻和农作物生育及产量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霜冻特征及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结果表明:(1)55年来武威市各县(区)初霜日推迟17~23天,终霜日提前20~29天,无霜期延长天数达39~48天;变异系数:无霜期终霜日初霜日;(2)终霜日60年代到90年代多为正距平,21世纪以来多为负距平;而初霜日和无霜期60年代到90年代多为负距平,21世纪以来为正距平;60、70年代距平变幅较大;(3)从霜冻出现时平均地面最低气温看,发生重霜冻害概率民勤9%,凉州2%;发生中霜冻害概率民勤7%,凉州7%,古浪2%;而发生轻霜冻害概率民勤84%,凉州91%,古浪98%;(4)霜冻对喜温作物春玉米的影响明显大于春小麦,且春玉米三叶—七叶期是霜冻危害最敏感的时期,初霜日越早、无霜期越短,春小麦、春玉米和粮食作物易受早霜冻害影响产量;而终霜日越晚,农作物遭受晚霜冻害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的产量及商品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2004—2005年开展了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不同密度和不同施肥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和肥料运筹处理下,马铃薯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以F1D4产量最高。在不同密度处理下马铃薯产量随马铃薯种植密度的提高而增产,马铃薯种植密度降低有利于形成大薯,平均单个薯重增加,提高商品性,提出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最低密度不宜少于60000穴/hm2,高肥下可适当降低播种密度,低肥下应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相似文献   

15.
柿果类胡萝卜素化学成份及其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冰  徐华龙  冷平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277-277
对柿果中类胡萝卜素化学成份及其含量的季节性变化以及栽培条件的影响等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柿色素代谢及其功能性成分合成与调控等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结果如下:柿果实中的色素成份为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果皮中的类胡萝卜素总含量约是果肉中的6-11倍;按类胡萝卜素组成成分的含量由高至低,果皮依次为玉米黄质、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番茄红素;而果肉依次为β-隐黄质、玉米黄质和β-胡萝卜素。结果表明,柿果肉主要色素成份为功能性β-隐黄质。温室栽培磨盘柿果中功能性成分β-隐黄质含量是露地的3倍。供试7品种间色素成分与含量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以姬菇菌糠为主的番茄育苗基质配方。以番茄品种‘6629’为指示品种,选用姬菇菌糠、草炭、珍珠岩、蛭石等物料,按不同比例混合配制成4种育苗基质,以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草炭育苗基质为对照(CK),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穴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T4(菌糠:草炭:珍珠岩:蛭石=5:3:1:1)配方育苗基质的容重为0.2045 g/cm3,总孔隙度为68.17%,持水孔隙度为61.51%,符合国家行业育苗基质标准;通气孔隙度为6.66%,气水比为0.1083,低于行业标准;pH 7.61,速效氮821.8 mg/kg,速效磷353.00 mg/kg,速效钾16.11 mg/kg,有机质477.9 mg/kg,均高于行业标准。T4配方基质育成的番茄苗株高2.96 cm,茎粗0.24 cm,根长14.61 cm,地上鲜重22.8913 g,地下鲜重3.8272 g,地上干重3.3364 g,地下干重0.9124 g,壮苗指数2.9368,根冠比为0.2735,散坨率0%,各项指标均接近于对照(CK)。平均隶属函数值0.5961,仅次于对照(CK)。T4(菌糠:草炭:珍珠岩:蛭石=5:3:1:1)各项指标综合评价接近对照(CK),可以作为番茄育苗的基质。  相似文献   

17.
红腺忍冬的扦插繁殖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建立红腺忍冬的高效繁殖体系,提高红腺忍冬的繁殖率,满足红腺忍冬种苗的市场需求,从而推进广西本地山银花品种——红腺忍冬的推广和发展,从扦插繁殖的基质、生长激素、扦插季节等方面对红腺忍冬进行扦插繁殖研究。红腺忍冬嫩枝扦插的最优处理为NAA 40 mg/L浸泡为4 h,生根率为70.37%,其次为较优激素组合为IAA 40 mg/L+ IBA 40 mg/L浸泡4 h,生根率为51.85%;IAA 40 mg/L+ NAA 40 mg/L浸泡4 h,生根率为55.56%;NAA 40 mg/L+ IBA 20 mg/L,NAA 40 mg/L+ IBA 40 mg/L,浸泡4 h,其生根率均为50%;以上各处理的平均生根数均达4条/株,平均根长均大于3 cm。最佳的扦插季节为3月,生根率达72.22%;最佳扦插基质为红泥土:细河沙=2:1,生根率达68.54%;红腺忍冬硬枝扦插的较优激素处理为IAA 300 mg/L浸泡插穗2 h,生根率为59.13%,平均生根数为10.08条/株,平均根长为8.38 cm,最大根长为16.93 cm,愈伤组织形成率为33.37%;生根促进剂处理S2(国光生根粉),生根率为52.67%,平均生根数为9.34条/株,平均根长为8.36 cm,最大根长为15.5cm,愈伤组织形成率为35.67%。选择在适宜的时期、适宜的温湿度条件、适宜的扦插基质以及较优的激素处理,可以提高红腺忍冬的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甘蔗渣纤维素提取及木质素与半纤维素脱除工艺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获取优质的纤维素,以甘蔗渣为原料,通过对纤维素提取工艺的探讨,确定了既能保持纤维素提取量,又可较多脱除木质素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和含量为0.7%的H2O2混合液处理,反应温度为85℃,NaClO2处理浓度为9.5 g/L。在此条件下,提取的甘蔗渣纤维素含量为82.73%,木质素的脱除率为94.44%,半纤维素的脱除率为75.54%,从而得到了纯度较高的优质甘蔗渣纤维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墨吉明对虾的弧菌病防控措施,通过人工注射感染的方式,研究不同数量副溶血弧菌及在不同温度、盐度、pH、不同硝酸氮、亚硝酸氮和氨氮浓度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人工感染副溶血弧菌数量为3.92×106 CFU以上时,24 h内对虾累计死亡率100%,副溶血弧菌数量为3.92×105 CFU时,24 h对虾累计死亡率为50%。温度为32℃时,对虾累计死亡率最高,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对虾累计死亡率升高。在温度为(24±1)℃时,盐度为10‰时对虾的死亡率最高,盐度为30‰次之,盐度为20‰时最低;在温度为(24±1)℃,盐度为(22±1)‰时,对虾累计死亡率pH 9时最高,pH 7时次之,pH 8时最低;温度为(24±1)℃,盐度为(22±1)‰,硝酸氮浓度为30.0 mg/L时,对虾累计死亡率最高,浓度为20.0 mg/L时次之,浓度为10.0 mg/L时最低;亚硝酸氮浓度为10.0 mg/L时死亡率最高,5.0 mg/L时死亡率次之,1.0 mg/L时死亡率最低;氨氮浓度为1.5 mg/L时死亡率最高, 1.0 mg/L时死亡率次之,0.5 mg/L时死亡率最低。实验证实:当副溶血弧菌数量为3.92×105 CFU以上和数量为3.92×104 CFU爆发72 h之后,弧菌病难以控制;在26~32℃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对虾累计死亡率升高;盐度与pH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可能与噬菌体有关;硝酸氮对感染副溶血弧菌的墨吉明对虾有胁迫作用;一定范围内亚硝酸氮浓度(1.0~10.0 mg/L)、氨氮浓度(0.5~1.5 mg/L)越高,副溶血弧菌对墨吉明对虾的致病性的影响越强,对虾累计死亡率越高。该试验为墨吉明对虾的弧菌病防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丹江口水库消落带不同作物类型的土壤总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采集丹江口水库周边消落带上不同作物类型的表层土壤,测定消落区0-10cm(A)、10-20cm(B)的不同作物类型土壤的总氮含量,分析丹江口水库消落带上不同深度土壤氮含量的分布特征。[方法]利用硫酸、靛酚蓝等分光光度法测出土壤样品的含氮量。[结果]结果表明:在消落带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不同作物类型土壤的总氮含量是降低的,说明了总氮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在不同的作物类型中含氮量的区别,在A层南瓜地总氮含量最大,茄子地和大豆地次之,棉花地含量最低;在B层,同样,南瓜地总氮含量最大,绿豆地和玉米地次之,高粱地含量最低。土壤总氮的局部地域分布,在A层,含量最高的是郧县,丹江口市次之,淅川县最低,在B层,含量最高的是丹江口市,淅川县次之,郧县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