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对虾病害,给世界养虾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研究主要致病因子Pir毒素基因在不同环境因素处理下的表达差异,初步探究抑制Pir毒素基因表达的可能措施。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采用比较CT值法检测致病菌中Pir毒素基因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试验分离株为引发对虾AHPND毒素蛋白Pir的致病株,在18℃、24℃、30℃和36℃条件下,Pir毒素基因的表达量随温度的增加而升高,在pH 7、pH 8和pH 9条件下,Pir毒素基因的表达量随pH的上升而降低,且pH因素对其表达量差别较大。研究结果为探究副溶血弧菌致病力强弱和环境因素的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也为养殖生产中AHPND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瓦氏雅罗鱼精子活力及其受精率的最适盐度、碱度和pH的范围,通过设置不同NaCl盐度(1‰,2‰,3‰,4‰,5‰,6‰,7‰,8‰)、NaHCO3碱度(10,20,30,40,50,60,70 mmol/L)、pH值(5.0,5.5,6.0,6.5,7.0,7.5,8.0)梯度范围的溶液及淡水对照组(盐度0、碱度0、pH值6.67)激发达里诺尔湖瓦氏雅罗鱼精子活力,观察了不同处理组精子状态,并对其激烈运动时间、快速运动时间及寿命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受精卵在不同盐度、碱度和pH溶液中的受精率.结果表明:盐度在0~4‰,瓦氏雅罗鱼精子激烈运动、快速运动时间及寿命呈逐渐上升趋势,4‰达到最长;碱度在0~50 mmol/L,精子激烈运动、快速运动时间及寿命随碱度增加而延长,50 mmol/L达到最大;pH值5.0~7.0,精子激烈运动、快速运动时间及寿命随pH值的升高而延长,pH值7.0达到最大;受精率分别在盐度4‰、碱度30 mmol/L、pH值6.5达到最高,不同盐度和碱度组的受精率显著低于淡水对照组.综上,基于对不同盐度、碱度和pH值对瓦氏雅罗鱼精子活力及其受精率的分析结果,建议在开展瓦氏雅罗鱼全人工繁殖及杂交育种过程中,尽量选择盐度在0~4‰,碱度为0~30 mmol/L,pH值6.0~7.0的盐碱水体或淡水中进行,可以获得较高的受精率及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以虾塘水添加天然碱泡水为实验用水,通过室内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水环境碱度和pH对淡化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效应;并对幼虾进行天然碱性水域生存能力实验,以期探讨东北地区碱性水域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水环境pH为7.33~7.41、盐度3.62‰~3.56‰时,碱度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 h EC50值为2.78 mmol/L。水环境pH为7.41~7.62、盐度3.56‰~3.45‰时,碱度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 h、48 h及96 h LC50值分别为12.94、11.89及11.65 mmol/L,SC值为3.10 mmol/L。水环境盐度在3.87‰~6.07‰条件下,碱度为5.37~19.71 mmol/L时,pH对幼虾毒性效应的24 h、48 h LpH50值分别为9.26~8.54和9.14~8.47;碱度在5.37~14.66 mmol/L时,pH对幼虾的24 h、48 h、72 h及96 h LpH50值分别为9.26~8.98、9.14~8.86、9.10~8.80和9.00~8.80。水环境碱度分别为5.37、10.72、14.66及19.71 mmol/L时,幼虾的SpH值分别为8.42、8.23、8.14和7.85。当水环境碱度在25.33~36.42 mmol/L时,碱度和pH已先于盐度限制幼虾生存。幼虾在碱度为38.78 mmol/L、盐度3.29‰、pH 9.41的天然碱性水域可生存5~9 h。幼虾对碱度和pH的适应能力不如鲢、鳙、草鱼等淡水鱼类,尚无法适应东北地区高碱度、高pH的碱性水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重金属(Cu 2+、Zn 2+、Cr 6+)胁迫下小豆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对重金属离子的富集效应,以“晋小豆6号”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5、10、50、100、200、300、400mg/L)重金属(Cu 2+、Zn 2+、Cr 6+)梯度,测定小豆种子的发芽指标变化及幼苗根、茎、叶中各种重金属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当Cu 2+浓度为5、300、400mg/L时,小豆种子发芽势高于对照,而在相同浓度的Cr 6+、Zn 2+胁迫下小豆种子发芽势低于对照。3种重金属不同浓度对小豆发芽率整体影响趋势相近,在重金属浓度为50mg/L时小豆幼苗根长最长;当Cu 2+浓度为200~400mg/L时小豆下胚轴长明显短于对照,Zn 2+和Cr 6+浓度为5~400mg/L时,随Zn 2+、Cr 6+浓度升高小豆下胚轴生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都在浓度为100mg/L时下胚轴最长。小豆幼苗对重金属Cu 2+的累积量较高,对Zn 2+的累积量次之,对Cr 6+的累积量最低,且主要集中在根部,只有少量富集在茎和叶片中。适宜重金属浓度对小豆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其根部对重金属有良好吸收,种植小豆对改善土壤环境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凡纳滨对虾反季节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本实验在合理投饵、科学管理的基础上投放健康优质虾苗、应用微生态制剂和微管充氧等措施,结合虾池水质理化因子(D.O、透明度、pH、盐度、NH4+-N)和病原生物(弧菌、WSSV、TSV)的实时监测,结果显示,养殖期间水温、透明度、pH、盐度、溶解氧分别保持在19.5~26.7℃,平均(22.94±0.63)℃;23.2~59.1 cm,平均(37.8±12.0)cm;7.7~8.5,平均(8.1±0.0.2) pH酸碱度?、30.0‰~33.5‰,平均(31.72±0.84)‰,4.0~6.0 mg/L,平均(5.13±0.38)mg/L,虾池氨氮控制在0.05~1.30 mg/L,平均(0.59±0.09)mg/L,池水中异养细菌和弧菌分别控制在(5.05~19.23×104) cfu/mL,平均(10.92±3.45×104) cfu/mL,(0.45~3.71×104) cfu/mL,平均(1.14±0.73×104) cfu/mL。养殖期间对虾体长生长(L)与养殖天数(天)的回归方程:l=0.087d+0.1968(r=0.9843) ,体重生长(W)与养殖天数(天)的回归方程:W=0.0001d2.3847(r=0.9948)。28口实验虾池中只有5口的产量低于500 kg/666.67m2,占17.86%,其余虾池对虾产量均达到500 kg/666.67m2以上,其中有39.29%的虾池产量达到500~1000 kg/666.67m2;28.57%的虾池产量1000~1250 kg/666.67m2;10.71%的虾池产量1250~1500 kg/666.67m2;3.57%的虾池产量1500 kg/666.67m2以上,平均产量(769.08±440.22)kg/666.67m2,对虾平均成活率为(67.84±15.23)%,饵料系数(1.27±0.83)。  相似文献   

6.
"三氮"也就是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其污染已成为地下水污染的常见形式,研究"三氮"的迁移转化机理对浅层地下水"三氮"的污染控制有重要意义。以海口南渡江周边地区砂壤土为研究介质,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研究在pH 6.5、5.5、4.5的条件下,用100 mg/L氮肥溶液淋滤,"三氮"的迁移转化情况。结果表明:在pH 6.5和5.5时,从1号采样点到3号采样点NH_4~+-N、NO_2~--N、NO_3~--N的浓度总体趋势是下降,土壤对"三氮"的去除作用包括土壤的吸附作用和硝化及反硝化作用。在pH 6.5时NH_4~+-N、NO_2~--N、NO_3~--N的去除效率分别为57.2%、65.3%、91.6%。在pH 5.5时,NH_4~+-N、NO_2~--N、NO_3~--N的去除效率为46.3%、61.2%、60.4%。pH 6.5在吸附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的最佳pH范围内,因此对"三氮"去除效率最高。在pH 4.5时NO_2~--N浓度由141.3μg/L增至147μg/L。NO_3~--N的含量由11.3 mg/L增至34.56 mg/L,说明在pH 4.5时,受到酸性环境的抑制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减弱,且土壤对NO_2~--N和NO_3~--N吸附效果较小,可能导致土壤中NO_2~--N和NO_3~--N的积累。海南地区土壤呈酸性,应适时监测地下水"三氮"的含量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物絮团对虾养殖系统进行日本囊对虾的养殖实验,研究温度突变对生物絮团系统中水体氮转化效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将日本囊对虾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消毒的洁净海水,日换水量20%(半封闭养殖系统),实验组为初始量20 mL/L的生物絮团海水(生物絮团系统)。在实验组与对照组水质保持1周的稳定后,进行温度突变胁迫,温度骤升10℃。在温度突变过程中,温度突变对水体中氮转化通路无显著影响(P>0.05),实验组的硝酸盐氮在温度突变后有上升的趋势,温度突变实验第5天(突变前)为19.65 mg/L到实验第10天(突变后)升高到31.54 mg/L,实验组的累计速率大于对照组。高通量测序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水体微生物中共获得了4219个OTU。实验组的丰度与多样性指数均大于对照组,温度突变前大于突变后。温度突变后的水体和肠道的微生物群落的丰度与多样性均低于突变前。结果表明生物絮团系统在应对温度突变中的表现要优于半封闭养殖系统,在微生物群落的丰度与多样性上均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实验测定了粉煤灰对酸性金黄G染料废水中酸性金黄G染料的吸附效能。研究了加灰量,pH值及活化处理温度对粉煤灰吸附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对酸性金黄G染料有极明显的吸附效能,可具有极好的以废治废效果;随着粉煤灰的加入,染料去除率大幅度提高,对于染料浓度低于50mg/L的溶液,去除率可达到100%;吸附pH值范围为5~6.5,活化温度为300℃时,粉煤灰的吸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盐度对尼罗罗非鱼低温耐受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尼罗罗非鱼的抗寒能力,本试验采用室内水族箱养殖方法研究了尼罗罗非鱼在0‰、5‰、12‰、25‰ 4个盐度梯度下的低温耐受性。结果表明:就温度而言,死亡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温度达到9.1℃时,死亡率达到最大值,为38.7%;就盐度而言,盐度为5‰时的死亡率最低,当盐度上升至25‰时罗非鱼的死亡率最高,50%的个体的成活时间(ST50)由长至短排序为5‰>12‰>0‰>25‰;在不同的盐度梯度下,尼罗罗非鱼的低温耐受性都有所增加,当温度在8℃~11℃,盐度为12‰时,死亡率小于50%,当温度低于8℃时,死亡率急剧升高,在7℃时全部死亡;经统计分析,盐度为12‰时的半数致死低温显著低于其他3组。以上结果说明,一定的盐度可提高罗非鱼的低温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濒危红树植物红榄李(Lumnitzera littorea(Jack.)Voigt)目前在中国数量稀少,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为了解其濒危机制,本文研究了红榄李的种子形态及温度、盐度、光照和外源激素GA3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是在果实外果皮完全腐坏后进行,萌发率极低(11.7%)。适宜红榄李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极为狭窄,最适宜的萌发温度是25℃,当低于15℃时,种子完全不能萌发,当高于30℃时偶有萌发现象但幼苗无法成活。最适宜的海水的盐度范围在5‰~10‰之间,高于30‰盐度下,种子完全不萌发,但在淡水环境下种子可以萌发(2.8%)。红榄李的种子在黑暗条件下无法萌发,周期性光照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100~200 mg/L浓度的外源激素GA3对红榄李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能明显缩短种子萌发时间但无法有效减少种子萌发停滞时间。因此,红榄李种子存在明显休眠现象,种子萌发对果皮、温度、盐度和光照等微环境的适应性狭窄是红榄李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铜离子浓度对系统净化效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利用铜离子发生器添加铜离子,监测水质和斑马鱼健康状况,评价杀菌效果;【结果】铜离子发生器的铜离子增加速度R2=0.9942,稳定性较好。在24 h时,斑马鱼在铜离子浓度达到0.76 mg/L时,出现死亡情况;另外在同一浓度范围内,温度越低,斑马鱼对铜离子的耐受度越高,同一温度下,铜离子浓度越大,斑马鱼死亡速度越快。在安全浓度范围内(Cu2 +为0~0.23 mg/L),(26±2)℃为事宜养殖温度,并且0.14~0.226 mg/L范围内的铜离子浓度能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最后本研究利用斑马鱼进行20天的养殖验证试验,随着铜离子浓度增加,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氨氮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结论】铜离子浓度在0.1~0.2 mg/L之间,养殖温度(26±2)℃时,硝酸盐、亚硝酸盐、总氨氮、细菌总数处于平稳状态,有利于斑马鱼生长。  相似文献   

12.
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中毒症状,了解急性毒性作用强度,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盐度20,pH 8.30条件下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0日龄)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8 h LC50值和96 h LC50 值(95%可信限)分别为3.855 mg/L (3.356~4.385 mg/L)和2.824 mg/L (2.672~2.987 mg/L),安全浓度为0.282 mg/L。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密度胁迫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运输水质和成活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运输密度,为兴凯湖翘嘴鲌的科学运输提供参考依据。对兴凯湖翘嘴鲌采用塑料桶模拟运输试验,在6个不同运输密度(D = 20、40、60、80、100、120 g/L)下运输10 h,探究运输密度不同对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及翘嘴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对兴凯湖翘嘴鲌的48 h-LC50和96 h-LC50值分别为22.66 mg/L和16.70 mg/L,安全浓度为1.67 mg/L;亚硝酸盐对兴凯湖翘嘴鲌的48 h-LC50和96 h-LC50值分别为0.18 mg/L和0.12 mg/L,安全浓度为0.01 mg/L。运输10 h 20 g/L和40 g/L组的成活率为100%,60、80、100、120 g/L组的成活率与0 h相比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10 h时120 g/L组的成活率为0;各个组的pH值随运输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高密度组的下降趋势大于低密度组;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各个组的氨氮浓度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且密度越大,氨氮浓度上升越显著;各个组的亚硝酸盐浓度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与翘嘴鲌密度呈现正相关,密度越大,亚硝酸盐浓度上升越显著(P<0.05)。在模拟运输过程中,水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受到运输时间和密度的双重影响,运输时间越长,密度越高,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越高,兴凯湖翘嘴鲌的成活率越低。  相似文献   

14.
白术是菊科的一种重要药用植物。为满足白术的药用需求,扩大其资源供应,避免传统开荒育苗种植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白术的大规模工厂化育苗及获取药用次生代谢产物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笔者以白术叶片为外植体经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和丛生芽增殖两种方式建立了白术无菌苗的快速繁殖技术,分析了不同植物激素种类和浓度对白术叶片再生植株及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研究了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白术叶片愈伤组织褐变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培养基MS+ 6-BA1 mg/L+NAA0.2 mg/L上白术丛生芽增殖倍数最高,可达4.45倍;以白术的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植株的最佳培养基为MS +KT 1mg/L+NAA0.2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6.7%;芽分化率为90%。不同的细胞分裂素种类与浓度处理差异显著,在白术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中,KT的效果要优于6-BA,但在丛生芽增殖中则表现出高浓度的6-BA要优于KT。白术叶片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中褐变程度与温度、光照条件有关,1000 lx光照强度,20±0.5℃的温度条件下继代培养能有效控制褐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发财树根腐尖孢镰刀病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尖孢镰刀病菌在各个温度下生长速度依次为27℃>24℃>30℃>33℃>36℃>40℃,生长率依次为:97.93%>95.48%>12.75%>4.93%>2.23%>1.48%,27℃为最适生长温度。含毒介质培养生长速率法对药剂的筛选实验表明:精甲咯菌腈在有效浓度为62.5mg/kg,稀释浓度1000倍时的抑制率最高,达80.87%,EC50为64.59mg/L,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的药剂的毒力回归方程为: Y=4.351+0.359x;嘧菌酯在有效浓度为250mg/kg,稀释浓度1000倍时,抑制率较明显,为74.19%,EC50为78.17mg/L, 毒力回归方程为: Y=2.419+1.363x;甲基硫菌灵在有效浓度为700mg/kg,稀释浓度1000倍时,抑制率较明显,为85.80%,EC50为202.61mg/L, 毒力回归方程为: Y=0.575+1.919x。  相似文献   

16.
以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利用H2O2溶液浸泡后在不同条件下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去除率。结果表明,温度在30℃时,浓度为0.001mol/L的H202溶液浸泡芹菜50min,对芹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1.9%和82.6%。  相似文献   

17.
在固液比1∶10,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0 min条件下,研究五种溶剂提取鱼腥草活性物质中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及其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与对亚硝酸钠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55%丙酮提取鱼腥草活性物质中的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作用与对亚硝酸钠的清除效果最好,其最佳浓度下提取的鱼腥草活性物质对亚硝胺合成的阻断率达92.81%,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达89.53%;当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和VC溶液浓度均为2 mg/mL时,二者对亚硝胺的阻断率分别为51.08%和66.91%,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分别为23.04%和38.22%。  相似文献   

18.
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对麦穗鱼的人工养殖和作为水生毒理学的实验材料提供参考。在水温(12.7±1)℃、溶氧5.60~9.87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氨对麦穗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0.435 mg/L (0.407~0.466 mg/L)、0.384 mg/L (0.356~0.417 mg/L)、0.371 mg/L (0.344~0.402 mg/L)、0.346 mg/L (0.316~0.383 mg/L),非离子氨对麦穗鱼的安全浓度是0.0346 mg/L。亚硝态氮对麦穗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422.862 mg/L (365.741~490.035 mg/L)、327.746 mg/L (276.875~394.054 mg/L)、266.291 mg/L (228.302~310.877 mg/L)、236.907 mg/L (200.488~281.108 mg/L),亚硝态氮对麦穗鱼的安全浓度是23.6907 mg/L。硝态氮对麦穗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2.155 g/L (2.074~2.242 g/L)、1.929 g/L (1.864~1.999 g/L)、1.769 g/L (1.701~1.842 g/L)、1.663 g/L (1.577~1.780 g/L),硝态氮对麦穗鱼的安全浓度是0.1663 g/L。在3种化合物中,非离子氨对麦穗鱼毒性最大,亚硝态氮次之,硝态氮对麦穗鱼的毒性最小。  相似文献   

19.
甘蓝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供试的甘蓝CMS材料对影响甘蓝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诱导的主要因素(包括外植体的基因型、外植体发育时期、外源激素类型及浓度、高温预处理温度及时间、灭菌所用次氯酸钠浓度及时间等)进行研究,旨在对各种处理条件下诱导率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等试验方法筛选出能够诱导成苗的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体系,明确甘蓝未受精子房离体培养发育途径。结果表明:基因型RM的诱导效果最好;当外植体处于花初期时最易诱导成功;诱导未受精子房产生愈伤组织的适宜培养基MS+0.5 mg/L 6-BA+ 2.0 mg/L 2,4-D+ 0.1 mg/L NAA,愈伤组织及雌核发育胚总诱导率可达28.57%;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 0.1 mg/L NAA+ 0.2 mg/L 6-BA+ 0.05mg/L TDZ,不定芽分化频率可达57.12%;将不定芽转移至1/2MS+ 0.1 mg/L NAA培养基中可诱导生根,发育成完整植株;33℃高温诱导1 天的平均芽点数及芽点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2.85 和100%;次氯酸钠浓度为2%、处理时间为15 min时,平均芽点数和芽点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2.93和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