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羔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MTT比色法最佳检测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羔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检测的MTT比色法,对影响MTT比色法的3个主要因素(包括刺激原、细胞浓度、培养时间)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表明,MTT法检测的最佳条件为:植物血凝素(PHA)浓度为10 pg/mL,细胞密度为1×107个/mL;或者刀豆蛋白A(ConA)浓度为40μg/mL,细胞密度为2×107个/...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MTS法和CCK-8法检测番鸭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最佳试验条件,以12~13日胚龄番鸭鸭胚作为胚胎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细胞来源,利用传至F2代的胚胎成纤维细胞为研究对象,对比MTS法和CCK-8法在不同孵育时间及不同检测波长条件下吸光光度值的差异,研究MTS法和CCK-8法检测番鸭胚胎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最佳检测时间、最佳检测波长,根据细胞数量与OD值的关系曲线确定两种试剂各自的最适细胞浓度。结果表明:MTS法的最佳波长为492 nm、CCK-8法为450 nm,MTS法的灵敏度稍高于CCK-8法;两种方法的最佳检测时间均为加入试剂后4 h;MTS法的最适细胞接种浓度为1.25×103~1×104个/mL,CCK-8法为2.5×103~1×104个/mL。MTS和CCK-8法均能较好地检测番鸭F2代胚胎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情况,相对于CCK-8法,MTS法更加经济,灵敏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猪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反应的最佳条件,研究以东北民猪为试验猪,采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犊牛血清(FCS)、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P(PHA-P)对猪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时间为60 h、犊牛血清浓度为10%、淋巴细胞浓度为2×106个/m L、PHA-P刺激的最佳浓度为12.5μg/m L时,可显著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鸡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优化条件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建立鸡脾脏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的最佳培养条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MTT)比色法,对细胞浓度、小牛血清及刀豆蛋白A(ConA)的浓度,以及培养时间等4个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106/mL细胞、100mL/L小牛血清、10μg/mL的ConA及48h培养时间可获得最大的OD570吸光值。  相似文献   

5.
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活番鸭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方法,并用于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选择活细胞荧光染剂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CFSE)对分离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利用流式细胞术对体外标记的淋巴细胞体内示踪检测分析,并利用该方法对MDRV感染雏番鸭回肠组织的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流式细胞术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分析;结果最终确定CFSE体外标记番鸭淋巴细胞的条件为以PBS为孵育液,终浓度10 μmol·L-1,37℃ 30 min;试验结果表明番鸭外周血内的CFSE+淋巴细胞率基本稳定在2%~5%,CFSE+淋巴细胞峰值出现顺序依次为脾、空肠、回肠、盲肠、十二指肠、法氏囊和胸腺;此外,感染MDRV后1~10 d MDRV组中CFSE+淋巴细胞率极显著(P<0.01)高于MOCK组,该结果与α4+淋巴细胞率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CFSE标记的淋巴细胞可用于体内淋巴细胞示踪,初步应用结果提示MDRV感染促进番鸭淋巴细胞向回肠归巢,为进一步阐明MDRV感染的肠道组织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反应的MTT检测方法,对影响增殖反应的刺激原及浓度、细胞浓度、培养时间等条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MTT法检测的最佳条件是:ConA浓度为2.5μg/mL,细胞浓度为1×106 cells/mL,培养时间为48 h;或者浓度为30μg/mL,细胞浓度为1×106 cells/mL,培养时间为48 h;或者浓度为30μg/mL,细胞浓度为1×106 cells/mL,培养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7.
应用CCK8法检测鸡淋巴细胞活性的检测最佳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应用CCK-8法检测鸡淋巴细胞增殖的体外培养最佳条件,试验设置了不同种板细胞数、血清浓度、培养时间、孵育时间和检测波长等条件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 750 r/min转速的改良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方法效果最佳;在体外增殖培养试验中,CCK-8加样4 h后在450 nm波长处检测OD值最理想,培养时间以44 h为最佳;在细胞数量一致的情况下,胎牛血清浓度为5%或者为10%差异不显著(P0.05)。当细胞悬液浓度为1×10~6个/m L时,加入100,50,25,12.5μL不同细胞数,4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并且随着细胞悬液浓度的增加OD值增加;最佳铺板细胞的细胞悬液浓度为2.0×10~6~3.0×10~6个/m L,取50~100μL为宜,即最佳细胞铺板数量控制在每孔1.5×10~5~2.0×10~5个/100μL。说明应用CCK-8法检测鸡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的最佳条件除种板细胞数不同外,在检测波长、血清浓度、加样后孵化时间等方面与其他动物试验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8.
华莎  韩鹏  刘亚刚 《四川畜牧兽医》2004,31(4):27-27,29
为建立奶牛淋巴细胞增殖反应MTT比色法,对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应用L16(45)正交试验,对影响MTT比色法的四个主要因素,包括ConA浓度、细胞浓度、培养液小牛血清浓度及培养时间进行了比较和探索。试验表明几个因素对其增殖反应都有显著影响(P<0.05),且最佳反应条件为:15μg/mL的ConA、1×106/mL细胞浓度、10%小牛血清及60h的培养时间;影响增殖反应的先后顺序为细胞浓度、ConA浓度、培养时间及血清浓度。  相似文献   

9.
旨在建立一种可靠的体外活番鸭淋巴细胞的荧光标记方法,并用于分析番鸭呼肠孤病毒感染对雏番鸭回肠淋巴细胞归巢的影响。选择活细胞荧光染剂5(6)-羧基二乙酸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DA-SE,CFSE)对分离的番鸭淋巴细胞进行标记和利用流式细胞术对体外标记的淋巴细胞体内示踪检测分析,并利用该方法对MDRV感染雏番鸭回肠组织的淋巴细胞数量进行流式细胞术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分析;结果最终确定CFSE体外标记番鸭淋巴细胞的条件为以PBS为孵育液,终浓度10μmol·L~(-1),37℃30min;试验结果表明番鸭外周血内的CFSE~+淋巴细胞率基本稳定在2%~5%,CFSE~+淋巴细胞峰值出现顺序依次为脾、空肠、回肠、盲肠、十二指肠、法氏囊和胸腺;此外,感染MDRV后1~10dMDRV组中CFSE~+淋巴细胞率极显著(P0.01)高于MOCK组,该结果与α4~+淋巴细胞率和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一致。结果表明本试验CFSE标记的淋巴细胞可用于体内淋巴细胞示踪,初步应用结果提示MDRV感染促进番鸭淋巴细胞向回肠归巢,为进一步阐明MDRV感染的肠道组织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全血法和分离淋巴细胞法对犬淋巴细胞转化对比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犬全血法和分离淋巴细胞法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对比试验 ,试验以培养 96h,Con A浓度为 2 0 μg/m L,L PS浓度为 2 5 μg/m L ,在培养结束前 18h加入 1.0μci的 3 H-胸腺嘧啶核苷测定淋转率。试验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差异不显著 ,但全血法更优于分离淋巴细胞法 ,且操作简便 ,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