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瑞峰  李爽 《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1):2100-2106
[目的]实证分析贸易成本对我国粮食进口需求函数短期及长期的影响,从贸易成本角度为我国粮食安全、粮食生产及粮食对外贸易等提供理论借鉴.[方法]在马歇尔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加入贸易成本因素,构建我国粮食进口需求函数,并基于1993~2015年粮食进口数据,对传统进口需求函数和加入贸易成本变量的进口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我国粮食进口需求对收入、相对价格和贸易成本均具有长期和短期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贸易成本对我国大豆进口需求的影响变化较大,而对小麦、玉米和大米的进口需求影响较小;从短期来看,贸易成本对我国各类粮食进口需求的影响程度较大,尤其是对玉米和大豆的进口需求影响尤为显著.[建议]处理好粮食进口与国家粮食安全的关系;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更好地满足国内粮食需求;实施粮食进口多元化策略,分散粮食进口集中度;降低贸易成本,更好地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以满足国内粮食供需缺口.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植物油消费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几乎理想需求系统测算我国城镇居民植物油消费需求弹性。结果表明:从消费支出来看,花生油为富有弹性商品,弹性值为2.0509,菜籽油消费支出弹性较小,为0.4231;从自价格弹性来看,自价格弹性绝对值最高的是大豆油,为-0.8464,表明相对于菜籽油和花生油而言,我国城镇居民对大豆油的消费选择易受价格波动的影响;从各种植物油的替代关系看,大豆油与包括芝麻油、棉籽油在内的其他植物油之间的替代关系最为明显,补偿性价格弹性超过0.4,这也间接证明了近年来大豆油价格相对较低,消费量增长最快的消费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肉鸡生产与消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茵 《农业展望》2013,(10):68-74
分析了中国肉鸡生产和消费增长的变动特征。生产方面,中国鸡肉产量增长较快,在肉类中比重增加;肉鸡养殖的地理集中和向大企业集中促进生产的规模化发展。消费方面,中国鸡肉消费总量和在肉类中比重不断增加;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和不同收入水平之间的肉鸡产品消费存在较大差距。定量计算了消费者针对收入和价格变动的反应,对鸡肉需求弹性进行估计。结果表明,中国鸡肉需求的收入弹性在城乡都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农村的需求收入弹性高于城镇。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鸡肉消费的影响相对较大,不同地区农村居民肉鸡消费的价格弹性变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中国肉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增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4.
基于宏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利用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数据,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我国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长期及短期影响因素,探讨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81-2012年城镇和农村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分别由4.8 kg和1.9 kg增长到9.1 kg和6.9 kg,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与人均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的短期影响程度最大,且农村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城镇居民;食用植物油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健康信息还未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产生负向影响;消费习惯对城乡居民食用植物油消费均产生正向影响,但城镇居民的消费惯性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短期变动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调节力度较强;从长期来看,促进农村食用植物油消费市场发展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动态影响,基于1999年1月-2017年2月的相关数据,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农产品进口价格、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动态传递效应。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产品消费价格传递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对农产品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最大,其次是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传递效应,对农产品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最小;从长期来看,199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对农产品进口价格和农产品生产价格的传递效应总体呈波动增加态势,而对农产品消费价格的传递效应呈先增后降的态势;不同汇率制度改革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基于Panel Nerlove模型的我国牛肉供给反应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牛肉供给的角度出发,依据2000-2012年全国29个地区的数据,采用Panel Nerlove经典模型及扩展模型,对我国牛肉市场的供给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牛肉的短期供给弹性为0.171,长期供给弹性为0.615,小于1,是缺乏弹性的畜产品;滞后一期牛肉产量、滞后二期牛肉产量、滞后一期牛肉价格、羊肉价格对牛肉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剖析了我国牛肉价格缺乏弹性的原因,并且基于此结论,提出一些发展我国肉牛产业的建议:国家应该在贸易谈判过程中有意识的保护国内肉牛产业,重点要扶持能繁母牛的养殖,重视国内饲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7.
从福建省柑橘产业现状入手,分析了大陆从台湾进口柑橘的状况,并运用供给弹性理论,借助那拉维模型,探讨ECFA的实施对福建柑橘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福建省柑橘供给缺乏弹性;从短期来看,ECFA的实施使得柑橘供给弹性变大;从长期来看,供给弹性变化不大。同时,进一步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福建省柑橘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国内市场大豆油价格震荡2015年上半年,国内大豆油市场价格盘底,一季度市场丰产大豆油供应增加,当期库存80万吨。二季度受厄尔尼诺气候以及原油价格反弹影响,大豆油价格企稳并小幅上涨。整体豆油指数维持在近十年低价区间5168~6036震荡。二、国内植物油库存稳定2015年1~6月,我国进口大豆3516万吨,同比增长2.8%;进口额968.73亿元,同比下降22%;进口食用植物油274万吨,同比下降23.9%;进口额132.39亿元,同  相似文献   

9.
全银华  曹斌  任廷彬 《世界农业》2021,(5):45-52,63
本文基于ARDL-ECM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分别估计了2008—2018年24章(HS01~HS24)中国进口农产品的需求弹性,并使用边界检验法验证了协整关系。实证分析发现,中国24章进口农产品需求与价格和收入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且价格和收入均富有弹性。价格弹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6.2002(HS10)和0.7734(HS19),收入弹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2.7585(HS01)和-0.0418(HS17),共有13章进口农产品的模型检验结果较为理想。基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视角,建议优化进口农产品贸易政策,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扶持力度;优化农产品进口贸易结构,丰富高品质进口农产品种类和加强国内食品安全监管;优化进口农产品供给结构,分散主要农产品进口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及其结构特征,判断居民肉类消费的未来趋势,基于FAO和统计年鉴等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双对数线性支出模型和LA/AIDS模型(Linear approximated/Almost ideal deal demand system模型),测算我国及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量不断增加,且城乡居民肉类消费差距逐步缩小。居民对牛羊肉需求的收入弹性最大,禽肉次之,猪肉最小。其中,农村居民对各项肉类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均显著高于城镇。我国居民的牛羊肉需求对自身价格及其他肉类价格变动较敏感,猪肉需求对自身价格与其他肉类价格变动敏感度较低。由此推断,未来我国居民对牛羊肉消费将呈波动增长态势,而对猪肉的消费呈缓慢增长,但消费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周婕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4):1132-1138
【目的】研究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为合理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风险,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提供对策建议。【方法】基于2007—2020年度食用植物油月度价格数据,利用门限自回归模型考察国际与国内食用植物油价格的非对称性传导关系。【结果】花生油、菜籽油和大豆油国际与国内价格具有非对称协整关系,在长期国际花生油价格变动的9.7%、大豆油价格变动的33.0%会传导至国内,而短期内菜籽油和大豆油的国际价格会迅速传导至国内;当国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下跌时,国内花生油和菜籽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7.8%、22.4%的偏差,而当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上涨时,国内菜籽油和大豆油价格每月分别纠正12.0%、10.6%的偏差;食用植物油价格传导具有非对称性,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或上升时,国内不同食用植物油价格调整偏差的时间差异很大。【建议】为应对食用植物油价格波动的风险,政府应降低食用植物油进口集中度,适当分散和开拓进口来源;建立完善的食用植物油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培育食用植物油期货市场规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进口差异化需求模型,估计中国橙汁进口市场对主要来源国的边际支出份额和价格净效应,从而测算出进口支出及价格弹性,剖析中国对橙汁主要进口来源国的偏好程度,判断中国橙汁进口替代可行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对橙汁不具有刚性需求,短期进口替代是可行的。第二,预测橙汁进口依赖度会下降,不过进口集中度将加剧,对巴西、以色列和美国有显著增加的趋势。第三,中国需控制对巴西、以色列的进口支出,增加对美国橙汁进口价格的波动幅度,并且可将西班牙视为国内橙汁进口替代的目标国。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汇率浮动与中国农产品市场波动之间的关系,采用全球农产品市场局部均衡模型,设定5种货币贬值和升值的情景方案,通过静态模拟方法,评估不同货币的汇率变化对中国农业产业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贬值时,进口商品变的更加昂贵,进口减少,国内产品的需求增加,刺激国内产出增加。从具体产品来看,人民币贬值对稻谷、小麦、玉米、牛肉、猪肉和奶粉产量的影响较大。当人民币升值,中国农业受到的影响与贬值情况相反。主要农业贸易伙伴国货币汇率变动则首先影响该国产品的进出口量,进而影响产品的世界价格,再通过进出口将价格传导到中国,最终引起中国相关产品的生产、消费和贸易量的变动。中国受到较大影响的是从这些国家进口份额较大的产品,其中欧元、澳元、新西兰元和巴西雷亚尔汇率变动将主要引起中国牛肉、猪肉、奶粉、小麦和大豆进口量和产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涉及谷物进口贸易,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使得这一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中国谷物进口数据,运用三元边际分解法及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谷物进口来源和结构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谷物进口增长主要沿着集约边际路径增长,尤其是进口数量的增加,进口价格近年来接近于国际市场价格,进口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了进口扩展边际。同时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引起国内谷物需求数量增加,在国内谷物产量增长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提高了国内谷物价格,而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又进一步加强了这一效果,导致国内外价差进一步扩大,引起谷物进口增长。基于此提出优化谷物种植结构、加强国际谷物市场形势的跟踪监测和前景研判与预警、促进谷物进口多元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主要油料作物及食用植物油产业变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近几年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呈快速增长趋势,食用植物油进口依存度达到60%,国内粮油安全受到威胁。分析得知,近10a,国内大豆、花生、油菜籽和棉籽的产量增加并不明显,4种油料年均产量为5000万t,即便全部压榨为食用油,也不能满足国内植物油的需求。2000—2009年,中国油料种植面积在1150万~1600万hm2之间波动,总体呈递减趋势,依靠扩大传统油料种植面积提高食用油自给率的空间十分有限。1990—2009年,中国食用植物油产量和人均植物油消费增加了近3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2006年美国和欧盟人均食用植物油相当于2009年中国人均食用植物油的1.80倍和1.95倍。国内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植物油量比同时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高。中国植物油价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04%,低于中国GDP(8%)的增长率。我国食用植物油产业主要以油籽进口为主,植物油次之,中国油料和食用植物油进口仍将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将越来越高,特别是转基因大豆油的进口将会对国内食用植物油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宁夏  孙琛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9):1420-1424
[目的]分析虾产品的贸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我国政府及企业制定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主要进口国的需求状况和生产国的竞争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国际虾产品进口价格变动因素,并为我国虾产业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结果]美国和日本的虾产品进口价格呈缓慢下降至一定区域后再缓慢上升的趋势,影响因素包括贸易壁垒、金融危机及各种人为或自然灾害;西班牙则是呈缓慢下降至一定区域后呈小范围波动的趋势,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从各国的虾类产量来看,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与印度是主要生产国,且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建议]提高虾产品质量和产量、调整出口结构、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等,以促进中国虾产品贸易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农产品市场走势预测据有关业内人士分析预测,2005年,我国农产品受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增加、需求稳定增长因素的影响,其价格有望长期在较高价位上运行。但价格的短期走势受国际农产品价格涨跌及国内农产品产量增减的较大影响,发生阶段性波动。2005年粮食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85~2014年海南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人均收入、消费价格指数等数据,探索影响海南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差距的主要因素。利用逐步回归进行变量筛选,消除多重共线性,发现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受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影响显著;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由收入水平唯一决定,符合绝对收入假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影响显著,消费差距函数符合生命周期假说的近似形式。消费水平的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果表明:收入和物价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长期边际效应大于短期;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短期边际效应大于长期。消费差距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差距的短期效应略大于长期;储蓄差距对消费差距的长期、短期边际效应都较小,长期边际效应略大于短期。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与消费水平、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消费差距与收入差距、储蓄差距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国际市场是中国大米供给的重要来源,研究质量因素分离后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有利于寻求稳定的市场来源。本文基于嵌套Logit模型测度了2000—2019年中国进口大米的总体质量以及进口自14个主要来源国的大米质量,对比质量因素分离前后的需求价格弹性。研究发现:中国进口大米质量呈总体下降趋势,质量对大米进口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且弹性较大;忽视质量因素会导致价格弹性系数被低估;分离质量因素后的中国进口大米缺乏价格弹性;中国从老挝、缅甸、菲律宾、俄罗斯进口的大米富有价格弹性,但质量波动较大,从泰国和巴基斯坦进口的大米缺乏弹性,质量较稳定。基于研究结论及成本和质量的考虑,中国应注重从泰国、巴基斯坦进口大米。  相似文献   

20.
利用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2005年之前中国农产品关税减让和2005年之后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与传导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农产品价格传递效应低于中国农产品关税减让的农产品价格传递效应,表明相对于贸易开放,金融开放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冲击效应相对较小;关税和汇率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影响远大于对农产品消费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影响,表明农业生产者收入受损程度高于消费者的获益程度。鉴于关税和汇率对农产品生产价格的冲击,相应的政策干预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收储与补贴等手段提升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增强国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其次,相应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应更多地向农业生产者倾斜,以弥补其福利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