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高校大学生毕业后不论是回到农村,还是去大城市,都应该成为中国文化的使者,肩负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尤其是农村,更需要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以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汲取英语文化精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更要培养学生中西文化鉴赏能力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指导学生批判地吸收世界文化精髓的同时,向世界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微时代”成为开启全新思想文化潮流的时代环境下,顺应社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弘扬,以当代文化传播弘扬者大学生群体的视角,立足于大学校园,从微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校园传播内容的新特点、传播的新方式及传播应把握的几个原则等方面,探讨微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校园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然而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忽视母语文化,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症”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普遍存在.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只注重目的语文化输入的大学英语教学已不适应当前母语文化输出的需求,培养大学生本土文化素养与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是解决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实践活动中,是促进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高校在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大学生主体性地位,强化动态管理,适应时代语境从而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高校应从提升校园建设文化品味,拓展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渠道,提高校园文化活动水平,增强教育者文化素养等方面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文化"进校园"、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已经引起众多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通过剖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及其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以期助推东西文化融合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发展的灵魂,也是兴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培育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为中心,切实做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发展,进一步增加我国文化自信,以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历经沧桑而积淀传承下来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选择合适的路径,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教育、宣传的基础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此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李时珍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蕲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蕲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孙新华 《甘肃农业》2019,(7):103-10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所根植的土壤,是国家走向富强的民族自信心来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意识的认同感,唤起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紧迫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题中应有之义。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融入内容薄弱、融入方式单一、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应从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媒介、提高师资队伍素养等方面入手,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并且,在其中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讲话当中,特别强调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进入21世纪之后,当代大学生思想多元化、价值多样化,从传统文化切入,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新契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多个场合策略性地以"精神命脉""根与魂"、"精神基因"等类似文化基因的概念解读、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就如何传承和发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而形成以"文化基因"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文化基因论的提出,深刻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古向今发展的历史逻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充分肯定,为实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提高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君子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词汇,西方社会虽有与君子相类似的公民、绅士、骑士等称谓,但其内涵有着明显区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文化自信,就需要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重塑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君子人格是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的根魂所在。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需要大力弘扬君子人格的优秀传统,在全社会凝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着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如何进一步推动京剧进社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和谐健康文明的社会氛围,浙江省长兴县小浦镇社区教育中心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刻,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综合,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根本。其中传统美德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中之重,开展对小学阶段美德教育教学实践,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融在小学教育之中,对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领悟传统美德优秀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美德教育,深化美德思想,使学生改观对传统美德的认识,增进学生对传统美德文化的热爱程度。  相似文献   

16.
正国学是相对于西学的概念,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概念产生于19世纪,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逐盛,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中国传统文化。进入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贯继承、弘扬、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由于语言、宗教信仰等多种原因,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难以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对我国的传统节日也不予关注,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新形势下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在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要考虑其特殊性,在教育内容选择和教育方法适用上有针对性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胡泽学  付娟 《农业考古》2022,(1):251-259
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根基。本文从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出发,探讨了中华农耕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盛不衰的农业因素,从而提出赓续传承、提升发展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传承、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悠久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精深的内涵、鲜明的特色,是立德树人视域下语文教学内容中最丰富、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多途径运用新媒体技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以达到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贾丽娟 《河南农业》2014,(20):22-23
当前,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英语成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全球中介语。中国传统英语教学只重视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介绍,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导致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缺失,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对外传播。因此,英语教育者应立足中国文化,加强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介绍与翻译教学,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为传播中国文化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