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浙江省红树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病虫害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016年在浙江龙湾海洋公园树排沙红树林中首次发现介壳虫,对红树林的危害比较严重。本文介绍了介壳虫发生区域概况和危害症状,分析了发病原因,并提出了对介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浙江红树林介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手于介壳虫对于园林植物所造成的危害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种类、分布情况、天敌和危害性进行探究,有效分析出几点防范介壳虫的合理措施,为今后园林作业中的防治提供正确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果树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在辽西地区,受其地理位置及气候的影响,果树的介壳虫病害非常明显。基于此,我们通过分析辽西地区介壳虫的发生规律,针对性的提出关于介壳虫的防治技术,希望对我地区种植果树的农户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对介壳虫种类与分布、危害、天敌等进行介绍,提出其生物防治方法即引进天敌及人工繁殖天敌,以为园林植物介壳虫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辽西地区介壳虫的发生规律,提出防治介壳虫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选用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的"亩旺特"进行防治桃介壳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亩旺特"600倍液对桃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控制桃介壳虫的流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调查近年来介壳虫在重庆市万州区主要园林植物上的发生种类和发生特点。其中,危害万州区园林植物的介壳虫有12种,优势种有4种。同时,分析近年来万州区园林植物出现介壳虫危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介壳虫是花木的常见害虫,也是防治难度较大的花木害虫。该文分析了介壳虫的生活习性及其危害,提出了介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加强检疫、改善环境条件和换土,用食醋或者医用酒精擦拭茎叶、用医用酒精兑水浇土、用家用气雾杀虫剂喷杀、用柴油乳剂喷洒植株和用农药进行防治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疆多个地区的果树均遭受介壳虫侵扰。若防治不及时或措施不到位,容易危害果树开花、果实生长,导致产量下降,使果农的利益受损。本研究对新疆果树介壳虫的发生规律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发生介壳虫害的原因,提出科学的防治方法,以帮助受介壳虫危害的地区和果农有效控制虫害,保产保收。  相似文献   

10.
王磊  任有华  赵华正  张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016-2017,2020
通过调查,初步了解了潍坊市介壳虫发生的基本情况.同时结合园林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了介壳虫的药剂防治工作,并且对其中5种介壳虫的防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依据综防理论,研究了江汉稻区水稻生育期病虫发生规律和抗耐害能力以及天敌、有益微生物、环境、耕作栽培等稻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和非生物组份全系统的调节作用。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积极保护天敌,充分发挥作物、天敌、环境的综合效应,将病虫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的水稻病虫综防规范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设施蔬菜害虫天敌昆虫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张帆  李姝  肖达  赵静  王然  郭晓军  王甦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63-3476
设施蔬菜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设施蔬菜的发展不仅使蔬菜生产的品种和产量得到快速增长,也为有机蔬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设施蔬菜种植条件也给害虫提供了适宜生长、繁殖和危害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蔬菜的质量和产量,成为制约设施蔬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而治理化学农药污染不仅要求逐步减少其使用量,更需要寻求优化升级与替代传统防治方法的技术。天敌昆虫作为传统的生物防治产品,在控制设施蔬菜虫(螨)害,保证其产量和品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绿色农业的发展,以天敌昆虫释放为主的生物防治技术在害虫综合治理(IPM)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天敌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应用的种类相当有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在设施蔬菜害虫生物防治及应用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天敌昆虫资源和应用基础、技术研发和配套技术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概述了设施蔬菜害虫的主要发生种类及其危害特点、主要害虫天敌资源及其生物防治的技术途径等,重点介绍了蚜虫、粉虱、叶螨、蓟马等几种重大害虫的生物防治实例,并分析了中国天敌昆虫人工繁殖(人工饲料、规模化生产)的研究进展。此外,还综述了中国温室蔬菜害虫的天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从天敌昆虫保护利用、释放技术、控害效果评价、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对设施蔬菜应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以梨园设置薄荷、孔雀草、罗勒间作区和自然生草区为处理,清耕区为对照(CK),基于梨园各个间作处理区节肢动物组成和时序变化的测试,应用主成分分析、生态位及灰色关联度理论对梨园各间作区中主要害虫及天敌类群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梨园各间作处理区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的个体数时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和天敌的发生量在梨树年生长期内分别明显低于和高于清耕(对照)区;与清耕(对照)区相比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起主导作用的害虫及天敌的类群不同,且相对集中于有限的几个种类,害虫如梨木虱、康氏粉蚧、蚜虫、金龟子和梨网蝽,天敌如瓢虫、食蚜蝇、草蛉、蜘蛛和寄生蜂;梨园间作芳香植物比对照显著增加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生态位宽度,且使天敌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害虫,同时增加主要天敌如瓢虫、食蚜蝇与害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呈现出对害虫明显的跟随效应和控制作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进一步发现,同一害虫在不同间作区的主要天敌不同,梨园芳香植物间作区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呈现出多层次性。【结论】梨园间作芳香植物对控制梨园害虫数量,增加天敌数量,且对梨园主要害虫与天敌相互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专业化统防统治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新防治方式。该文通过调查近年来陇川县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后的防治效果、农药使用情况、农民收益情况、天敌数量等,分析现状、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服务组织队伍建设及硬件建设、完善规范化管理、提供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区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新疆棉区农田生态系统整体观念出发 ,以优质高产为中心 ,组建了新疆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以新疆棉区主要病虫害为防治目标 ,通过增强、保护和利用农田生态系统中天敌调控作用的措施 ,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对棉花害虫的控制作用 ;通过农业防治措施秋耕冬灌、合理构建作物布局和采取控害栽培技术措施 ,减少病虫的发生数量。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降低农药使用量 ,减少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组建和实施 ,获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和田地区枣树害虫及天敌消长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摸清和田地区红枣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类及种群动态.[方法]2010年4月1日-10月10日,在选取枣园亚系统的样地中,以对角线方式选择有代表性的枣树10株进行标记,采用定点定期的系统调查方法,每10 d调查一次.[结果]和田地区红枣主要害虫有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枣瘿蚊Dasirusura datifolia,枣球蜡蚧Eulecanium gigantean Shinji和堆粉蚧Nipaecoccus nipae Mask;主要天敌为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esmael、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深点食螨瓢虫,whores punctillum Weise、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ota Linnaeus、孪斑瓢虫Chllocorw geminus和蜘蛛类Araneida.枣瘿蚊、叶螨、枣球蜡蚧和堆粉蚧发生高峰分别在7月中旬、8月中旬、7月下旬.草蛉、深点食螨瓢虫和蜘蛛类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6月下旬、10月上旬、6月下旬.[结论]初步摸清了和田地区枣树主要害虫、天敌种类及田间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18.
农业害虫的持续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农业害虫防治的工作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即原始防治阶段、化学防治阶段、综合治理阶段、持续控制阶段.从昆虫的多样性及害虫与植物、天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探讨利用抗虫品种、自然天敌、昆虫激素、不育技术、栽培措施等安全有效的方法实施害虫持续控制的可行性.根据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出研究农田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在我国农村现行经济体制和现代农业技术条件下的时空动态,将可望从系统和群落的水平深入理解植物—害虫—天敌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害虫发生及其天敌繁衍的生态机制,并为制订以利用品种抗性、生境调节和自然天敌为基础的农业害虫可持续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is a globally important crop that is often damaged by pests and diseases. Current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management is dependent on chemical pesticides. Although chemical pesticides are usually effective,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these pesticides often leads to increased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the pests, fewer natural enemies, reduced natural control, and a degraded environment. Because of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the need for sustainable cotton production, the control of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using biological means like intercropping is increasingly receiving attention. Intercropping of cotton with other crops can often boost the total yield and output of the intercropping system and provide significant economic benefits without sacrificing cotton quality. Intercropping also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natural enemies, and reduces the occurrence of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by altering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fields. Cotton-based intercropping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reduc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cotton and grain or other economic crops for arable l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increase the populations of natural enemies in cotton fiel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ests and diseases. However, inappropriate intercropping can also increase labor requirements and even result in inadequate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mechanisms of intercropping for reducing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 as well as o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intercropping systems. The risks and limitations, as well as the study approaches needed and the prospects of intercropping for the control of cotton pests and diseases, are also discussed. This information is intended to aid researchers and growers in designing economically viable and ecologically friendly pest and disease management strategies that will reduce the use of chemicals and the cost of cotto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鸡骨草害虫和天敌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是鸡骨草害虫生物防治的基础及理论依据。通过定期随机调查表明:鸡骨草生长期,田间节肢动物涉及10目25科36种,主要害虫为稻绿蝽、稻棘缘蝽、斑腿蝗、中华稻蝗、棉蚜;优势天敌是小步甲、丽草蛉、异色瓢虫、天幕毛虫黑卵蜂、绒茧蜂;5至7月上旬是群落的建立阶段,7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群落发展阶段,9月下旬至11月底为群落消解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主要害虫的发生高峰期;7月初至8月是优势天敌发生高峰;鸡骨草生长中后期,田间天敌发生稳定,基本能控制害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