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C型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幼小动物的溶血性或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的病原体。该菌能产生8种可溶性抗原或毒素,其中β—毒素具有型特异性,并且是引起动物死亡的主要因素。通常利用鼠或豚鼠进行毒素中和试验来检测β—毒素。为了避免在诊断中大量使用试验动物,人们正在研究一种适合该病原定型的体外方法。产气荚膜梭菌只  相似文献   

2.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属腐生性厌氧芽孢致病菌,是引起动物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与肠毒血症以及人类食物中毒和创伤性、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主要引起动物猝死症和肠毒血症,其致病因子主要是菌体产生的外毒素,β1和β2毒素即为其两种重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3.
D型产气荚膜梭菌常引起新生羔羊痢疾和山羊、牛等家畜的肠毒血症,致死性强,对畜牧业造成很大的危害.ε毒素是D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致死性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对该毒素的研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论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分子生物学结构与性质,ε毒素引起的家畜肠毒血症以及对其作用靶器官肾脏和脑组织破坏的致病机理进行了介绍,对国内外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为研究D型产气荚膜梭菌ε毒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预防治疗动物肠毒血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许崇波  朱平 《畜牧与兽医》1998,30(6):248-249
已构建的能表达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保护性抗原基因工程菌株E.coliBL21(DE3)(pXETA1)经动物试验证实没有毒性。从IPTG诱导后的工程菌中提取包涵体,再辅以氢氧化铝胶制成抗原,免疫小鼠30d后,用产气荚膜梭菌强毒株培养上清及培养菌体攻击,结果免疫鼠能抵抗至少2LD100的攻击,证明E.coliBL21(DE3)(pXETA1)工程菌株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5.
已构建的能表达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保护性抗原基因工程菌株E.coliBL21(DE3)(pXETA1)经动物试验证实没有毒性。从IPTG诱导后的工程菌中提取包涵体,再辅以氢氧化铝胶制成抗原,免疫小鼠30d后,用产气荚膜梭菌强毒株培养物上清及培养菌体攻击,结果免疫鼠能抵抗至少2LD100的攻击,证明E.coliBL21(DE3)(pXETA1)工程菌株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6.
表达CPB—ST融合蛋白工程菌株的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构建的能表达产气荚膜菌β-毒素和大肠埃希氏菌ST融合蛋白的基因工程菌株BL21(DE3,pECB-ST1)及其表达产物经动物试验证实没有毒性反应。用从IPTG诱导的工程菌株中提取的包涵体和经甲醛灭活的工艺菌株全菌体制备抗原免疫小白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小白鼠能分别抵抗1MLD的B型产气荚膜梭菌强毒株和产ST的大肠埃希氏菌工程菌株HB101(pSLM004)的攻击。  相似文献   

7.
产气荚膜梭菌也称魏氏梭菌,是引起气性坏疽、肠毒血症、出血性肠炎等反刍动物疾病的主要病原。该菌能够分泌α、β、ε、ι、γ、η、θ、κ、λ、μ、ν等多种外毒素,其中a、β、ε、ι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子。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通常发病急、死亡快,因此,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对a、β、ε等毒素功能研究的深入,研究毒素相关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成为研究热点,并且有望弥补传统类毒素疫苗的安全性不高、稳定性差等缺点。文章从产气荚膜梭菌的病原学特点、主要外毒素的致病机制以及毒素相关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产气荚膜梭菌的综合防控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与核酸疫苗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产气荚膜梭菌,根据产毒素能力分为A、B、C、D和E 5个血清型。一般认为C型菌株是导致2周龄内仔猪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的主要病原,而A型菌株则与哺乳及育肥猪肠道疾病有关[1]。因此,猪产气荚膜梭菌病主要由A型、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各种年龄阶段的猪发生一种急性、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产气荚膜梭菌除了引起1周龄仔猪发生的高度致死性、坏死  相似文献   

9.
α毒素(CPA)是产气荚膜梭菌最重要的毒素之一,而且也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最主要的毒力因子。Macfarlane首先发现α毒素的本质为酶,它具有细胞毒性、溶血活性、致死性、皮肤坏死性、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血管渗透性等特性。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人类的食物中毒和创伤性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分为A、B、C、D、E5型,其致病因子是菌体产生的外毒素。本文主要综述了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的基本特征、结构、功能、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表达产气荚膜梭菌α—β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株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PCR从含产气荚膜俊菌α毒素基因的质粒pXETA1中护增出α毒素基因,用NcoI和BamHI双酶切该α毒素基因,回收0.95kb的α毒素基因片段,再用NcoI和BamHI双酶切含产气荚膜梭菌β毒素基因质粒pXETB2,与上述回收的α毒素基因片段连接,转化至受体菌BL21(DE3)中。经NcoI、BamHI、NotI酶切反应鉴定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获得了理想重组质粒pXCPAB2,该重组质粒含有α-β融合基因。重组菌株BL21(DE3)(pXCPAB2)经IPTG诱导后,其表达产物经ELISA检测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株可以高效表达α-β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2.14%。用从IPTG诱导的工程菌中提取的包涵体或经甲醛灭活的工程菌制成抗原免疫小鼠,免疫小鼠至少能抵抗2MLD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攻击。这表明构建的工程菌株BL21(DE3)(pXCPAB2)可以作为预防仔猪红痢基因工程菌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11.
奶牛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奶牛毒血症,多见于犊牛,成年奶牛少见。2006年857农场发生成年奶牛产气荚膜梭菌(D型)肠毒血症,后经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现将治疗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试验证明用单一菌株C59-2生产C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干粉灭活疫苗,其效力可以达到《规程》要求,并且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疫苗免疫的兔血清可分别中和原来3个制苗用菌株所产生的外毒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C型产气荚膜梭菌病单价和二价混合灭活苗与三价灭活苗的免疫效力,试验制备了单价和二价混合灭活苗与三价灭活苗,并接种奶牛及ICR小鼠,分别进行静脉采血,观察抗血清中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强毒株C59-2毒素粗提物的情况.结果表明:制备的抗血清可以中和C型产气荚膜梭菌强毒株C59-2的剂量为1LD100,ICR小鼠血清毒...  相似文献   

14.
试验证明用单一菌株C59-2生产C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干粉灭活疫苗,其效力可以达到<规程>要求,并且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疫苗免疫的兔血清可分别中和原来3个制苗用菌株所产生的外毒素.  相似文献   

15.
产气荚膜梭菌是引起各种动物坏死性肠炎和肠毒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菌可以产生15种以上的毒素,α、β、ε、ι毒素、肠毒素及β2毒素等被认为是主要致病性毒素,其中β2毒素被推测在该病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β2毒素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和完善。论文就产气荚膜梭菌β2毒素的分子结构特征、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及免疫原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肠毒血症是绵羊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常伴随暴食或突然改变饲料时发生。以上因素能使某些微生物迅速生长和引起肠内毒素水平增高。人们认为 D 型产气荚膜梭菌是肠毒血症的主要致病菌(Bull 和Batty 1957)。然而,某些病例还涉及到其它梭菌:A,B,C,E 型产气荚膜梭菌和腐败梭菌(Sterne 和 Batty 1975)。本文报告19例自然发生肠毒血症病例的细菌学检查情况。被检动物来自法国西南部,包括4只  相似文献   

17.
羊源产气荚膜梭菌贵州分离株多重PCR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又名魏氏梭菌(Clostridium welchii),广泛分布于土壤、污水、饲料、食物、人畜粪便及肠道中,属典型的条件致病菌,能引起人类气性坏疽及多种动物的肠毒血症和坏死性肠炎。产气荚膜梭菌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这是由于该菌能产生15种以上外毒素及侵袭性酶类,但不同分离株间所产生外毒素的水平不尽一致,根据其产生的4种主要致死.f生毒素(即α、β、ε和ι)的差异可将产气荚膜梭菌分为A~E5种血清型。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奶牛的毒血症,多见于犊牛,成年奶牛发生此病少见。2006年黑龙江省农垦857农场发生成年奶牛产气荚膜梭菌(D型)肠毒血症,东北农业大学专家专门为  相似文献   

19.
G型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鸡坏死性肠炎和肠毒血症,致病力强,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发展。坏死性肠炎B样毒素(necrotic enteritis B-like toxin, NetB)是近年来发现的是一种新的β-成孔毒素(β-pore-forming toxin,β-PFT),是G型产气荚膜梭菌的主要致病性毒素和保护性抗原,深入研究该毒素的结构功能及致病机理对于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但至今尚无相关系统性综述报道。鉴于此,论文主要对国内外关于G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流行概况、NetB毒素的分子结构特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及其相关防治制剂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基于NetB毒素研制鸡坏死性肠炎的防治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离体外培养的牛源D型产气荚膜梭菌参考株菌体抗原,甲醛灭活后加弗氏佐剂免疫家兔,获得兔抗牛源D型产气荚膜梭菌多抗,并对其进行纯化,用25 nm胶体金标记多抗制备金标探针,分别以兔抗牛源D型产气荚膜梭菌IgG和羊抗兔IgG作为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检测线和质控线,组装胶体金试纸条,并对试纸条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试纸条操作简单,肉眼于15 min内可判定结果,对D型产气荚膜梭菌抗原具有高度特异性;试纸条在4℃保存6个月,其特异性及灵敏度没有明显变化。本研究建立的牛D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免疫层析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稳定、操作简单快捷等特点,适合用于牛D型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的现场检测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