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肉食动物 食糜中没有被小肠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可以被大肠中的腐败菌分解生成吲哚、粪臭素(甲基吲哚)、酚、甲酚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一部分由肠黏膜吸收入血液,在肝脏内经解毒后随尿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则随粪便排出。小肠内没有被消化的脂肪和糖类,在大肠内也经细菌作用,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及甘油,糖类分解为单糖及其他产物,如草酸、甲酸、乙酸、乳酸、丁酸以及二氧化碳、甲烷、氢气等。  相似文献   

2.
糖类是反刍动物日粮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其结构的不同影响着反刍动物的瘤胃健康。日粮中性洗涤纤维(NDF)与非纤维性糖类(NFC)比可调控瘤胃微生物和瘤胃发酵参数。随着NDF/NFC的减小,瘤胃中的细菌总量增多,原虫数量先增大后减小,厌氧真菌减小直至消失,产甲烷菌急剧增大;同时,瘤胃p H趋于降低、挥发性脂肪酸浓度趋向增大、甲烷产量急剧增高和氨态氮浓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分析凤仙花整株制备的固体粉剂和乙醇浸提液对瘤胃体外代谢参数和降甲烷效果的影响。采集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牛瘤胃液,以稻草粉、玉米粉和黄豆粉为人工饲料,通过体外瘤胃模拟培养法,研究了固体粉剂和乙醇浸提液不同添加量(0.5%,1.0%和2.5%)对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以及瘤胃发酵代谢参数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蛋白(MCP)等影响。结果表明,凤仙花固体粉剂处理在瘤胃发酵中总产气量最高,其次为乙醇浸提液,莫能菌素处理最低(P<0.05)。凤仙花和莫能菌素处理均能降低甲烷生成,其中固体粉剂处理效果最明显,仅有微量甲烷。莫能菌素处理中二氧化碳含量最低,凤仙花所有处理显著提高二氧化碳含量。莫能菌素和凤仙花降低氨态氮(NH3-N)含量,随着凤仙花添加量增加,NH3-N降低更明显。莫能菌素处理中MCP含量最低,凤仙花所有处理都高于莫能菌素和对照,固体粉剂处理的MCP提高效果最明显。莫能菌素处理降低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提高丙酸含量。凤仙花处理不同程度提高瘤胃中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总挥发性脂肪酸平均比对照高12.9%和20.2%。莫能菌素和凤仙花处理都降低乙酸/丙酸。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凤仙花明显降低甲烷生成,促进NH3-N向MCP转化,改变了瘤胃代谢模式。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复杂的瘤胃环境及对饲料营养物质的作用使其与单胃动物有很大的差别,饲料中的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在瘤胃中能被相应的瘤胃细菌、瘤胃原虫和瘤胃真菌作用而转变为挥发性脂肪酸、氨、甲烷、CO2和H2等。挥发性脂肪酸不但是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而且还是合成其乳脂  相似文献   

5.
4.膨胀加工对营养的影响4.1 膨胀加工对反刍动物营养的影响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微生物发酵,脂肪的水解和氢化是发生在瘤胃中的重要消化过程。发酵食物被用于微生物合成,这意味着非蛋白氮转化为微生物蛋白,以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气、甲烷、二氧化碳、热量等,有时还生成乳酸。  相似文献   

6.
中药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瘤胃内细菌的功能瘤胃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包括原虫(主要为纤毛虫)、细菌及部分厌氧真菌和少量侵害发酵有机体的菌质体、噬菌体、病毒等,绝大部分属厌氧菌。其中最主要的是细菌和纤毛虫。主要功能是分解纤维素、果胶等,产生甲酸、乙酸等,其次它还能分解淀粉和糖类。  相似文献   

7.
正沼气厌氧发酵过程可以大致分两个阶段:第1阶段,微生物把复杂有机物质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降解为简单的物质,如低级脂肪酸、醛、醇、二氧化碳、氢气、氨及硫化氢等;第2阶段,在甲烷菌种的作用下,一些简单的物质发生成化反应生成甲烷~([1])。经沼气发酵处理后,畜禽粪便中绝大部分寄生虫卯将会被杀灭,沼气厌氧发酵可减少疾病传播,降低臭味,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  相似文献   

8.
葡萄籽精油对体外瘤胃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体外培养法研究发酵底物精粗比7∶3条件下,添加100,150和250μL/L葡萄籽精油对瘤胃发酵和甲烷产量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甲烷产量,培养24 h后,测定挥发性脂肪酸、pH、氨态氮浓度和原虫数。结果发现,添加葡萄籽精油100μL/L和150μL/L与对照组相比提高累计产气量、发酵液pH值(P<0.05)、乙酸摩尔比例,降低甲烷浓度(P<0.01)、丙酸、丁酸、戊酸和支链挥发性脂肪酸摩尔比例。葡萄籽精油添加量为150μL/L降低氨态氮浓度及瘤胃原虫数,添加100μL/L葡萄籽精油提高总挥发性脂肪酸。试验表明,适宜添加量的葡萄籽精油可以改变瘤胃发酵模式,增加丙酸乙酸比例,抑制甲烷生成。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从瘤胃氢代谢生物化学过程的角度出发,研究硝酸钠和2-溴乙烷磺酸钠(BES)对瘤胃甲烷生成的抑制机制。选用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湘东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设对照组、硝酸钠组(添加剂量分别为0.10、0.20和0.40 mg/m L)和BES组(添加剂量分别为0.63、1.26和2.52 mg/L),采用全自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设备,进行24 h体外瘤胃发酵试验,测定产气量、氢气和甲烷的产量和含量、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及组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硝酸钠和BES后,甲烷产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添加剂量增加,呈现线性下降的变化趋势(P0.05)。低剂量硝酸钠(≤0.20 mg/m L)对产气量、起始底物降解速率、乙酸、丙酸产量和乙丙比无显著影响(P0.05);高剂量硝酸钠(0.40 mg/m L)显著提高了氢气产量及含量,显著降低了产气量、甲烷产量及含量、起始底物降解速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P0.05);添加BES对产气量、起始底物降解速率和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增加了氢气产量及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乙丙比(P0.05),发酵类型向丙酸型转变。由此可见,硝酸钠减少甲烷生成依靠其氢池和瘤胃微生物毒性作用,而BES减少甲烷生成依靠抑制甲烷产生,对气体生成和饲料的降解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论文主要阐述了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对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原虫、真菌、细菌)的影响,进一步综述了其对瘤胃发酵参数(瘤胃液pH、氨态氮的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瘤胃液的pH值对奶牛的健康影响深远.正常瘤胃液的pH值在5.5~6.8之间变化,最佳pH值在6.0~6.3之间.瘤胃pH值在6.0时比较理想,在该状态下原虫和纤毛虫都可以迅速生长,从而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挥发性脂肪酸是奶牛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影响瘤胃液pH值的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12.
瘤胃液的pH值对奶牛的健康影响深远。正常瘤胃液的pH值在5.5~6.8之间变化,最佳pH值在6.0~6.3之间。瘤胃pH值在6.0时比较理想.在该状态下原虫和纤毛虫都可以迅速生长.从而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挥发性脂肪酸是奶牛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影响瘤胃液pH值的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反刍家畜的瘤胃微生物可降解饲料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FA)、甲烷、氢气和水,其中VFA为机体提供主要的能量,VFA的产量及各组分比例与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反刍家畜瘤胃VFA的生成机制和国内外预测模型研究现状,分析了影响模型估算精度的因素,旨在为进一步研究VFA模型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体外产气法研究了生石膏对瘤胃发酵、甲烷生成及微生态的影响。按单因子试验设计,在底物中分别按其干物质的0(对照组)、1.25%(低水平组)、2.5%(高水平组)添加生石膏,每个组设4个重复,进行24h体外发酵培养。结果显示,随生石膏添加水平升高,乙酸与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与丙酸的浓度比、12和24h产气量、氢的生成量及甲烷菌数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降低,而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与原虫数量极显著(P0.01)升高;生石膏添加会显著(P0.05)或显著(P0.01)降低12和24h甲烷产量,而高水平添加会显著(P0.05)降低丙酸浓度与乙酸占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比例。结果表明,生石膏可通过减少氢的供应量和抑制甲烷菌生长而降低体外甲烷产量,同时会促进原虫增殖,致使2种添加水平的相对甲烷抑制潜势没有显著(P0.05)差异。  相似文献   

15.
影响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及蛋白产量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反刍动物瘤胃内栖居着大量微生物 ,主要为厌氧的细菌、纤毛虫和少量真菌 (Hugrate ,1 9 86) ,这些微生物厌氧发酵合成的微生物蛋白(MCP)可以为动物提供蛋白质需要量的 40 %~60 % ,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 (VFA)可以为动物提供能量需要量的 70 %~ 80 % (Church ,1 988)。Φrskov等 (1 993)研究表明 ,反刍动物小肠可利用的蛋白质主要来自于MCP ,而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是影响其机体营养代谢状况和生产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 ,研究瘤胃微生物生长效率及其蛋白质产量的影响因素 ,对进一步研究反刍动物的营养调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苑采撷     
猪后肠对纤维的降解猪的小肠和大肠不分泌降解纤维的酶,纤维能被产生纤维酶、半纤维素酶及其它酶的一些微生物所降解,这些微生物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的盲肠和结肠里大量存在。与瘤胃微生物相仿,猪大肠中类杆菌属细菌和瘤胃球菌属细菌是主要的纤维分解菌。饲料纤在大肠中停留20~40小时小肠2~16小时,在此期间它被部分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VFA,包括醋酸盐、丙酸盐、丁酸盐以及甲烷、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VFA很快被后肠吸收,并提供肥育猪和成年猪30%的维持能量需求,因此,它对体内总能利用是相当重要的。PSE猪肉…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锡林郭勒地区典型草原夏季不同月份(7、8、9月),单一和混合牧草瘤胃体外发酵甲烷、氢气、挥发性脂肪酸生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科学估测放牧绵羊甲烷排放及其减排策略制定奠定基础依据。体外发酵瘤胃液供体选择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湘东黑山羊。通过48h体外模拟发酵试验,测定总产气量、挥发性脂肪酸、干物质消失率和甲烷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在7、8、9三个月试验期间,随着牧草生长成熟,挥发性脂肪酸、干物质消失率和甲烷产量都有所下降,其中8、9两个月份混合牧草甲烷产量与7月份相比,下降显著(P0.05)。单一牧草同月份之间差异不显著。干物质消失率表现为羊草的平均干物质消失率最高,针茅的平均干物质消失率最低,随月份增加呈现下降趋势。混合牧草的乙酸、丙酸和乙酸/丙酸比值随月份增加都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9月份和7月份相比,差异显著(P0.05)。单一牧草的乙酸、丙酸和乙酸/丙酸比值变化,随着羊草、针茅生长,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压力读取式体外产气法,研究了肉桂油、牛至油及其主要成分肉桂醛、香芹酚在0(对照组)、50、200、500、750 mg/L 5个水平下添加对瘤胃甲烷产量、氨氮浓度、各挥发酸浓度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植物挥发油及其主要单体时,瘤胃甲烷和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随添加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但高浓度添加(500,750 mg/L)时,显著抑制瘤胃发酵。添加50 mg/L的牛至油和肉桂油可分别降低甲烷13.3%和21.2%,而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影响较小。200 mg/L挥发油添加降低了氨氮浓度和乙丙酸比,但也显著降低了总挥发性脂肪酸。牛至油和肉桂油对瘤胃发酵的影响与其主要成分肉桂醛、香芹酚具有相似趋势,但香芹酚和肉桂醛对瘤胃发酵的抑制作用强于牛至油和肉桂油;挥发油及其主要组分的添加水平是影响其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反刍动物体内甲烷的产生是瘤胃内发酵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 ,减少甲烷的产生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有重要意义。为调节和控制瘤胃内甲烷产量 ,需要对甲烷产生的代谢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表明 ,甲烷菌与瘤胃纤毛虫关系密切 ,本文从甲烷菌和纤毛虫两者的关系入手对瘤胃甲烷的产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比较了添加亚麻酸(C18:3)和月桂酸(C12)后对体外培养瘤胃发酵、甲烷生成和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影响.采用压力读取系统(RPT)测定产气量,气相色谱仪测定甲烷产量,培养24 h后取培养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和pH,并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瘤胃微生物区系.研究发现,添加该2种脂肪酸能极显著降低甲烷产量(P<0.01),对产气量、乙酸产量和pH也有抑制作用(P<0.01),同时极显著提高丙酸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C12和C18:3能显著降低氨态氮的含量(P<0.05).添加脂肪酸后瘤胃真菌、原虫和甲烷菌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并且C18:3的抑制作用强于C12(P<0.01).上述结果表明,亚麻酸对瘤胃发酵的改变程度、甲烷生成和微生物生长抑制作用强于月桂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