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猪瘟是由披盖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流行性广、传染性强的疫病,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不典型或不显症状的病程。病猪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顿、被毛松乱、两眼无神,初期结膜发红、后期苍白,体温呈现稽留热,初期便秘、后期下痢,排粪稀烂恶臭,并附有灰白色粘性渗出物,有时带血。剖检时淋巴结病变比较特殊,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1猪瘟 猪瘟又称烂肠瘟,美国称作猪霍乱,英国称作猪热病。猪瘟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其病原为猪瘟病毒。自然条件下仅猪发病,不分猪的品种、年龄和性别,初期时呈急性暴发,突然发病,倒地痉挛,皮肤发炎,黏膜发绀,很快死亡。急性型猪瘟较典型,体温升高到40.5-41.0℃,白细胞减少,可视黏膜苍白、出血,鼠蹊淋巴结肿大,起初便秘,后期腹泻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  相似文献   

3.
卫秀余  姚龙涛 《猪业科学》2006,23(10):56-57
通过对2598头疑似猪瘟病猪进行实验室检测.其中确诊为猪瘟的有670头。对670头猪瘟病猪眼观病理变化的统计分析显示,猪瘟典型的眼观病理变化比较少见,如淋巴结大理石样或红黑状出血、脾脏梗死和会厌软骨出血点等在猪瘟临床诊断上具有示病意义的眼观病理变化仅在30%~60%的确诊病例中出现。而一些原来并不重视的眼观病理变化如胃浆膜、扁桃体化脓等出现频率在上升,分别达27.6%和81.5%。说明传统的猪瘟临床诊断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猪瘟发病特点,必须应用先进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来进行猪瘟的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屠宰场有1000头疑似猪瘟病猪进行实验室检测,其中确诊为猪瘟的有168头。对168头猪瘟病猪眼观病理变化的统计分析显示,猪瘟典型的眼观病理变化比较少见,如淋巴结大理石样式红黑状出血,脾脏梗死和会厌软骨出血点等在猪瘟临床诊断上具有示病意义的眼观病理变化仅在8-12%的确诊病例中出现。而一些原来并不重视的眼观病理变化如胃浆膜、扁桃体化脓等出现频率在上升。说明传统的猪瘟临床诊断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的猪瘟发病特点,必须应用先进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来进行猪瘟的快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北方某种猪场因母猪群免疫程序的调整出现问题,疫苗更换后保育猪群成活率急剧下降,临床上表现为厌食,体温升高,腹泻并出现死亡等情况,对病死猪剖检可见喉头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肾脏点状出血,脾脏边缘梗死,膀胱点状出血等病变。实验室检测发现猪瘟病毒,综合临床表现、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猪瘟。根据诊断结果采取紧急免疫方案,实施1个月后,猪群逐渐稳定,成活率提高到97%,说明猪瘟的危害仍然需要高度重视,而且需要采用科学的防疫方法来控制猪瘟。文章介绍了一起华北某猪场保育猪暴发猪瘟的诊断和控制的案例,希望对养猪从业者的临床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1998年 1 0月初 ,某研究所猪场 1 0多日龄的哺乳仔猪陆续发生一种以局部皮肤痂状湿疹样病变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经综合诊断为非典型猪瘟 ,随即采取大剂量猪瘟兔化组织苗紧急接种 ,很快控制了疫情 ,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 发病情况发病的猪为 1 0多日龄未进行过猪瘟疫苗免疫的哺乳仔猪 ,一窝中发病头数不等 ,多以腹泻开始 ,继而出现局部皮肤点状或斑状出血至痂状湿疹样病变 ,体温 40℃左右。该场兽医诊断为皮肤真菌感染给予治疗未见好转。2 临床症状表现为病仔猪吃乳减少 ,精神沉郁 ,饮水量增加 ,个别腹泻 ,消瘦 ,体温 40℃左右 ,有的发…  相似文献   

7.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烈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小血管的变性导致组织器官多发性出血、坏死和梗死。近年来非典型症状和繁殖障碍型猪瘟增多,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不典型,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降低,病程明显延长,必须依赖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2011年10月,兴化某养殖户送检一发病仔猪,视诊无典型症状,周身皮肤只有三处指甲大小的出血斑,剖检后疑似猪瘟。用病猪血毒进行人工攻毒实验,出现和送检病猪相同临诊症状,扑杀攻毒仔猪后,剖检情况同送检病猪相似。进一步用病猪病变组织进行直接荧光抗体染色实验和RT—PCR诊断,结果均为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由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一非洲猪瘟(ASF)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毒力较强的非洲猪瘟病毒毒林引起急性出血性疾病,以高热、食欲度绝、皮肤和内脏器官出血并在2—10天向死亡为特征,死亡率可尚达100%;毒力较低的每株产生的症状比较温和,表现为低热、食欲减退和沉郁,与其它猪病  相似文献   

9.
通过检测接种后不同时期的家兔血清猪瘟抗体水平,确定了家兔猪瘟抗体检测时间为10d.监测注射不同稀释度猪瘟兔化弱毒后家兔体温反应变化,同时检测第10天家兔血清中猪瘟抗体水平.比较两项结果表明,家兔体温反应与ELISA抗体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在24组出现典型的热反应家兔中,有23组血清猪瘟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两者符合率为95.83%,4组未出现典型的热反应的家兔猪瘟抗体ELISA结果比体温反应表现出更好的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这一结果为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家兔效力检验ELISA方法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猪瘟是猪的一种重要的传染性疾病,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猪传染性疾病。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其基因为RNA。其主要致病机理是致小血管壁的变性,从而导致内脏器官多发性出血梗塞和坏死,以出血和发热为主,呈急性或慢性经过,每年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50年代初,周泰冲等研制出了猪瘟病毒兔化弱毒疫苗株C株,在我国猪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猪瘟的流行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典型猪瘟已不多见,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11.
1诊断首先要考虑是否有猪瘟,如发现传播快,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大小猪均病。剖检脾不肿大,边缘有紫黑色梗死灶,肾不肿大,表面布满针尖大小出血点,贫血苍白,淋巴结水肿,切面呈典型大理石外观或大肠黏膜上有扣状肿即为猪瘟的可能性最大。败血型猪丹毒容易与猪瘟混淆,但传染较慢,发  相似文献   

12.
1非洲猪瘟和仔猪副伤寒 非洲猪瘟虽发现于非洲,但已传入亚洲。猪瘟疫苗防疫注射的猪场可发病,表现为大批猪突然发病,症状与猪瘟类似,但比猪瘟影响更大,传染更快,死亡更多,剖检时猪淋巴结严重出血。用猪瘟疫苗紧急预防无效时,应认为是非洲猪瘟。此外,病猪体温升高现象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即下降,并濒临死亡。猪皮肤紫绀区界限明显,耳、四肢、腹壁紫绀区肿胀、出血,中央呈黑色,周围干枯,淋巴触片内有单核细胞碎片,猪瘟无此病变。  相似文献   

13.
1猪瘟 猪瘟是猪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病猪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5-41.0℃,稽留不退,眼结膜苍白,有针尖样出血点,眼有脓性分泌物,粪球干硬覆粘液,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公猪包皮积尿,鼠蹊淋巴结肿大,皮肤有出血斑。妊娠母猪感染后,可能不表现症状,但病毒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死产、流产、早产等,仔猪数天后死亡。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下旬,我市某个体养猪场在给新购回的一批仔猪做猪瘟三联苗防疫注射后,猪群相继发病,症状以体温升高.精神不振、不食、呼吸困难为主。伴有肢端皮肤发红、发绀及弥漫性出血症状。发病率为44.24%,死亡率为27.43%.经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猪附红细胞体病混合猪瘟感染。用血虫净、磺胺等药物注射治疗,同时用猪瘟弱毒冻干苗5倍剂量紧急接种治疗,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猪瘟弱毒疫苗在我国的大规模免疫应用,对预防和控制猪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使CSFV野毒感染猪和疫苗接种猪的鉴别诊断变得非常困难和必要。本文就猪瘟强毒与疫苗毒的鉴别诊断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猪瘟的诊断与防控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猪瘟单克隆抗体酶联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猪瘟单抗酶联试剂对曾发生过猪瘟的猪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猪群的猪瘟弱毒体阳性率为78.5%,仍有21.5%的猪免疫不确实、猪群的猪温强毒抗体阳性率为27.5%,说明猪群感染过猪瘟强毒。猪瘟强毒抗体阳性与猪瘟弱毒抗体,繁殖母猪的胎次无关,与毒猪的繁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克服猪瘟兔化弱毒乳免疫苗成本高,易污染的缺点,弥补采用常规猪肾细胞制造猪瘟弱毒疫苗的潜在致病危险性。本文成功的在犊牛睾丸细胞上连续增殖猪瘟化弱毒,特别是利用次代或二代细胞进行转瓶堵养,收获的猪瘟兔化弱毒其毒价稳定,细胞不易老化脱壁。现已制成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培养冻干疫苗,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疫苗对猪的免疫原性良好,免疫期一年以上。性能稳定,在-15℃可保存13个月,4℃保存半年以上,25℃也可保存14天。经7691头猪的免疫接种试验,证明本苗安全,无一死亡,个别猪有反应,其反应率仅为0.74%。  相似文献   

18.
猪用免疫球蛋白对一起猪瘟防治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猪群发生猪瘟的紧急情况下,根据不同病程,应用猪用免疫球蛋白和猪瘟活疫苗进行紧急防治.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对从病猪群中分出的健康猪群,及时注射猪用免疫球蛋白,并在第三天注射猪瘟活疫苗,可阻断或消除病原,控制传染病在健康猪群中的蔓延,有100%的保护率.而只采用猪瘟免疫球蛋白,对病程短、只有体温升高而无其它临床表现的猪,治愈率100%;对病程较长、已表现出猪瘟临床症状的,治愈率只有37.5%.对上述同样病程的病猪只采用猪瘟活疫苗注射,治愈率分别为40%和0.  相似文献   

19.
为弄清贵州某猪场猪发病死亡的原因,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诊断、猪瘟抗体快速金标检测卡检测和RT-PCR检测核酸确诊等方法,对该猪场发病猪进行了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和猪瘟抗体快速金标检测卡检测初步诊断该猪场发病猪疑似猪瘟病毒感染,RT-PCR检测核酸确诊为猪瘟病毒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误诊的代价     
成慧奇 《北方牧业》2006,(24):15-15
<正> 2006年4月份,无极县城关镇两合流养殖户安增良饲养的65头猪,发病后注射猪瘟疫苗,5日内死亡32头。1 主诉据畜主介绍,该猪场是自繁自养的猪,水肿、伤寒、“猪三联”(指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链球菌疫苗都已防过。几窝猪至今已有70~80日龄。突然有几头猪发病,体温达41℃~42℃,不食。按感冒治疗几日后症状不见轻。后来一兽药饲料门市部的售后服务人员为其诊治,说是得了猪瘟。于是给猪注射了20倍量的猪瘟疫苗。接种第二天猪开始身上发紫、死亡,第三天死亡25头,于是畜主急忙来我院求诊。2 临床症状病猪高热、气喘、鼻镜干燥,身体上有毛孔状出血,有的有绿豆大的出血斑点,有的猪身体表面苍白,似贫血症状。3 病理变化解剖死亡的猪,发现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灰白色,心包胸腔积液增多,肺气肿,胃底出血。另一头贫血、黄疸、肝肿大、脾肿大、肾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