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测定了不同棱型的188个大麦品种的籽粒β-淀粉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分析比较不同棱型间β-淀粉酶活性的差异,并观察了籽粒灌浆期间β-淀粉酶活性的动态.结果表明,同一棱型的品种间籽粒β-淀粉酶活性均存在较大变异,六棱大麦变异系数最大.多数大麦品种的β-淀粉酶活性变动在500~1500U/g之间,二棱大麦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四棱和六棱大麦.β-淀粉酶活性与籽粒蛋白质含量之间,二棱大麦品种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四棱和六棱大麦品种的相关不显著.筛选到8个β-淀粉酶活性高于1500 U/g且籽粒蛋白质含量低于11.5%的二棱型大麦品种.β-淀粉酶活性在籽粒灌浆前期和后期增加幅度明显高于中期,最高值出现在成熟期,与单位籽粒蛋白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35份不同类型的大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大麦籽粒粒型性状与籽粒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品质性状在品种间变化明显,而籽粒粒型变化相对较小。籽粒厚与籽粒长和籽粒宽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长宽厚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β-葡聚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宽与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籽粒厚与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长宽比和宽厚比与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蛋白含量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水平。籽粒粒型与品质关系密切,籽粒宽度和宽厚比可以用于蛋白质、淀粉和β-葡聚糖含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大麦β-葡聚糖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β-葡聚糖是大麦籽粒细胞壁中的一种多糖,大麦中β-葡聚糖含量在2%~9%之间.在制麦芽和酿造啤酒过程中,β-葡聚糖含量过高,不能完全降解,会使麦汁黏度增加,降低啤酒品质.大麦在饲用过程中,β-葡聚糖含量过高,会降低营养吸收率,是抗营养因子.β-葡聚糖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脂、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等保健功能,可提取加工保健品.大麦β-葡聚糖含量受品种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我国西藏青稞β-葡聚糖含量在各栽培大麦中最高.大麦成熟期间,高温和干旱条件能促进大麦β-葡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β-淀粉酶活性是大麦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分析了大麦β-淀粉酶活性与品种及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出当前大麦β-淀粉酶活性的品种和环境效应相关研究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向,这对于今后通过品种改良和适当的栽培措施来提高大麦β-淀粉酶活性,改良大麦酿造品质,促进大麦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啤酒大麦优良品种(系)提供适宜的亲本材料,经生态适应性、生产实用性选育后,对13种啤酒大麦品(系)种蛋白质含量、β-淀粉酶、α-淀粉酶活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大麦品种麦芽β-淀粉酶活性差异较大,‘沪麦16’的β-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其次为A7-30、‘晋大麦(啤)2号’和09-189次之,‘驻3’、‘港啤1号’和‘邯98-58’的β-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以上品种;‘晋大麦(啤)2号’、‘临啤3号’、W-03、‘驻9125’的籽粒蛋白均低于12%;09-189、A7-30、‘京984’及‘盐95137’的蛋白质含量在12%~12.5%,均显著低于其他5个品种(P<0.05)。‘晋大麦(啤)2号’、09-189、A7-30 3个品种(系),其β-淀粉酶活性较高,且蛋白质含量低于12.5%,可作为选育优良啤酒大麦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和环境变异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和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的一些大麦基因型的β-葡聚糖含量,并在我国冬大麦区设置8个试验点,分析10个大麦品种在各点种植两年的β-葡聚糖含量。结果表明,我国西藏和新疆大麦的β-葡聚糖含量总体水平较高,特别是西藏具有高达8%以上的基因型,适合用于保健食品或药物的开发。我国冬麦区目前栽培的大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与澳大利亚及加拿大的啤用大麦类似,部分品种在杭州种植后β-葡聚糖含量明显降低,平均值显著低于原产地种子。10个大麦品种在8个试点种植,β-葡聚糖含量在品种间、地区间以及年度间均存在着显著差异。两年平均,秀麦3号和港啤1号分别为β-葡聚糖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品种,泰安和杭州是β-葡聚糖含量最高和最低的试点。AMMI模型分析表明,品种与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两年试验均达极显著水平,且这种互作效应因品种而异,启示出特定地区合理选用品种在改变大麦β-葡聚糖含量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燕麦β-葡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麦富含的水溶性β-葡聚糖具有降低胆固醇、降血糖和提高免疫能力等生理功能,倍受关注。现就燕麦β-葡聚糖的生理功能、结构和特性、含量测定和提取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燕麦β-葡聚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裸燕麦分子遗传图谱,发掘燕麦β-葡聚糖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高β-葡聚糖含量燕麦种质资源的利用及裸燕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高β-葡聚糖地方品种夏莜麦为父本,育成品种赤38莜麦为母本构建的包含215个F2:3家系为图谱构建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分析,构建分子遗传图谱。通过美国谷类化学会(AACC)发表的标准葡聚糖含量测定方法(AACC Method 32-23)测定各家系的β-葡聚糖含量,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燕麦β-葡聚糖含量性状进行遗传定位与分析。【结果】利用筛选出的231对SSR引物在F2 后代群体上进行检测,共得到261个多态性标记位点,利用JoinMap 4.0软件对上述获得多态性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连锁分析,在LOD≥5.0情况下,构建遗传图谱,得到包含26个连锁群、182个标记位点的遗传图谱,覆盖基因组1 869.7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0.6 cM,每个连锁群上的标记数在2-14个之间,连锁群长度在10.6-235.1 cM。对亲本及后代群体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在后代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分离,且呈现为连续变异,变异系数为18.72%,说明β-葡聚糖含量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群体符合QTL定位的要求。利用QTL分析软件WinQTLCart 2.5对SSR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CIM)对全基因组进行QTL扫描,以LOD值5作为阈值对β-葡聚糖含量可能存在的QTL进行定位和效应估计,检测到4个与β-葡聚糖含量相关的QTL位点,其中qBG-1位于连锁群LG20上,与最近的标记AM591的距离10.0 cM。加性效应值为0.21,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为10.9%;qBG-2和qBG-3位于连锁群LG23上,其中qBG-2与最近的标记AM1823的距离4.6 cM,qBG-3与最近的标记AM641的距离1.9 cM,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23和-0.22,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为3.2%和2.7%;qBG -4位于连锁群LG25上,与最近的标记AM302的距离6.8 cM,加性效应为0.84,可以解释的表型变异为27.6%,其中存在的2个主效QTL qBG-1和qBG -4,都来自于高β-葡聚糖含量的父本夏莜麦。【结论】构建了大粒裸燕麦SSR分子标记连锁群图谱,并定位了4个控制β-葡聚糖含量的QTL位点。  相似文献   

9.
指天蕉β-1,3-葡聚糖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克隆植物中主要的防卫基因β-1, 3-葡聚糖酶基因,为该基因功能研究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芭蕉科植物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据其保守区域设计一对简并引物,通过RACE法从野生指天蕉中克隆得到一个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全长cDNA——glu。【结果】glu全长为1 114 bp,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其它来源的β-1,3-葡聚糖酶蛋白序列的相似性为54%—71%。其中,与芭蕉科植物Grand Nain的β-1,3-葡聚糖酶蛋白序列的相似性最高(71%)。【结论】在芭蕉类作物中克隆了一个新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并应用于作物转基因抗病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青稞籽粒中宏量营养素与β-葡聚糖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加工方式对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遴选品质优异的青稞品种用于功能食品的开发,对日喀则市来源的13份青稞品种进行炒制、蒸煮、焙烤和发芽处理。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仅与膳食纤维含量显著相关(P<0.01),与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炒制和焙烤均可显著增加青稞籽粒全粉中β-葡聚糖含量(P<0.05),其中焙烤带来的增益效应更强,与未加工处理相比增幅达到14.97%。鉴于品种和烹饪方式两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为实现β-葡聚糖的富集,宜选择棕色品种"喜拉22"进行焙烤处理。  相似文献   

11.
对过量表达PaTrxS基因的T4代稳定大麦品系Y001不同灌浆期种子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跟踪。经PCR检测,转基因大麦豫啤1号(YP1)植株均出现了886 bp的目的带,说明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大麦基因组上。对不同发育时期转基因种子和对照种子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转TrxS基因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在花后30 d内均比对照高,且峰值出现较对照早5 d;β-淀粉酶活性在整个籽粒发育时期都明显高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TrxS基因对啤酒大麦的淀粉酶活性有促进作用。同时转基因大麦种子在成熟期淀粉含量和蛋白组分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辐射对大麦后代性状及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3个不同基因型大麦种子,测定其后代株高、成穗数、穗长、穗粒数及β-葡聚糖含量等性状.[结果]60Co-γ射线辐射对株高具有抑制作用,且因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成穗数和穗长在低剂量时,既有抑制也有促进作用的应激效应,而当辐射剂量大于200Gy时,均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穗粒数无显著变化;β-葡聚糖含量表现为低剂量促进高剂量抑制的变化规律,其中,甘啤7号和甘啤4号在辐射剂量为200Gy时β-葡聚糖含量最大,XANAOU在100Gy时最大.[结论]60Co-γ射线辐射剂量为200Gy左右时,能有效改良大麦部分性状尤其是β-葡聚糖含量.  相似文献   

13.
氮、钾肥用量与配比对大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氮肥和锌肥运筹对大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后期施用氮肥显著提高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而钾肥运筹对大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不大;粒重随穗期氮肥用量比例减少而增加,钾肥运筹对粒重的影响因氮肥的用量和比例而异;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氮肥用量和后期比例的增加而提高;β-葡聚糖含量与蛋白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效应和基因型对青稞ß-葡聚糖的影响,选取分别在青海西宁、西藏拉萨、云南香格里拉、甘肃合作和四川马尔康5个地区种植的昆仑12 号、藏青25、阿青6 号、甘青5号和康青6 号5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效应下β-葡聚糖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稞籽粒β-葡聚糖含量同时受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的影响,是基因型和环境效应互作的结果,不同品种在拉萨种植时青稞β-葡聚糖含量较其他地方高,甘5号β-葡聚糖含量(3.567%)在参试的5个青稞品种中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反义硫氧还蛋白基因(anti-trxs)在抗穗发芽小麦中的作用机制;以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株系为材料,运用生理指标分析的方法,对转基因株系和对照种子萌发过程中硫氧还蛋白h活性、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小麦籽粒trxh、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生成速率明显下降.发芽1~5d,转基因小麦种子trxh、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24.5%、40.4%和23.0%;淀粉降解和可溶性糖生成速率分别比对照降低23.7%和23%;说明,反义trxs基因对转基因小麦籽粒的碳代谢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了10个大麦品种种植在三种氮肥施用时期下,研究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时期对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品种间蛋白质及其三种组分含量差异均极显著;谷蛋白含量的氮肥施用时期与品种的互作效应极显著,蛋白质含量其二者互作效应也显著。同时,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醇溶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存在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盐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贮藏实验与果实薄片培养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钙素对苹果果实β-1,3-葡聚糖合成酶、β-1,3-葡聚糖分解酶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对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幼果期喷钙显著降低了苹果苦痘病发病率, POD和β-1,3-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增加,β-1,3-葡聚糖分解酶活性和MDA含量降低;果实薄片培养中,与低钙处理比较,高钙处理POD和β-1,3-葡聚糖合成酶的活性增加,β-1,3-葡聚糖分解酶活性和MDA含量下降。说明苹果果实生理变化与钙素营养关系密切,果实钙营养不足导  相似文献   

18.
植物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对其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综述了植物内切β-1,4-葡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功能、表达调控以及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底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为进一步阐明该基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两种株型大麦籽粒灌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竖叶型大麦品种驻啤3号和披叶型大麦品种豫啤1号为试验材料,从籽粒灌浆、蛋白组分和淀粉含量的积累动态变化分析了两种株型大麦籽粒干物质积累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豫啤1号籽粒灌浆相对较快,在花后20~35 d灌浆速率较高,而驻啤3号籽粒灌浆过程较为平稳;两者之间蛋白组分和淀粉的积累趋势基本一致,豫啤1号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驻啤3号;驻啤3号单株穗重和粒重显著高于豫啤1号,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20.
甘薯淀粉若干重要品质性状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并比较了84个甘薯基因型的淀粉率、褐变度、多酚氧化酶活性、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淀粉酶活性,探讨了淀粉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述各性状于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干率与淀粉率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淀粉率与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褐变度与淀粉酶活性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