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猪》2014,(4)
<正>(内容接上期)1.2.1.4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PPI),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繁殖障碍病。以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产、产木乃伊为特征。猪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对热和酸碱有较强的抵抗力。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仔猪、胚胎、胎猪通过感染母猪发生垂直感染;公猪、肥育猪和母猪主要是由污染的饲料、环境经呼吸道、生殖道或消化道感染;初产母猪的感染多数是经与带毒公猪配种时发生的;鼠类也能传播本病。1.2.1.5猪乙型脑炎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是由流行性乙型脑炎  相似文献   

2.
1流行病学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的猪均易感。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污染的猪舍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储藏所。在病猪移  相似文献   

3.
利用来源于同一猪场的2头猪瘟病毒(HCV)持续感染的带毒母猪及所产35头仔猪(包括13头死胎)和6头阴性对照猪,观察母猪的胎儿发育成活状况、仔猪HCV带毒率及HCV垂直传播对仔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HCLV)免疫效力的干扰作用,同时进行水平传播试验和观察HCV持续感染对母猪繁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CV持续感染对其中1头母猪的胎儿发育和成活有明显影响,而对另1头母猪的胎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HCV持续感染母猪可经过胎盘垂直传播病毒给仔猪,传播率达45%~86%;吃初乳和接种HCLV不能阻止带毒仔猪的死亡,9头带毒仔猪在45d内死亡4头;免疫HCLV不能使带毒仔猪产生免疫保护力。5头猪在强毒攻击后死亡4头;HCV垂直传播的带毒猪可发生水平传播,并引起3/4感染猪死亡;HCV持续感染可引起母猪生殖系统病理变化。导致繁殖障碍。  相似文献   

4.
《养猪》2014,(2)
<正>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CVD)的病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养猪场。原来认为猪在10~15周龄感染PCV2,当出现病毒血症时几乎所有的肥育猪都已感染。仔猪断奶前后免疫PCV2疫苗可有效地预防PCVD和降低PCV2病毒血症水平,但不能根除感染。既然疫苗免疫不能彻底消除感染,肥育猪还带毒,这表示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可能感染PCV2并且可能在子宫内或者分娩后传染给仔猪。因此,美国中西部的一个母猪养殖场开展了一  相似文献   

5.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及原因(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3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繁殖母猪和仔猪。感染母猪鼻分泌物、粪、尿中含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影响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有根多,如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2型、兰耳病毒、猪瘟及子宫内膜炎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前三种。1细小病毒病1.1流行特点猪细小病毒只能以猪为宿主,而且任何品种、性别和年龄的野猪、家猪都能感染,以初产母猪较常见。该病在春、夏季节或者母猪交配期和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若妊娠母猪早期感染该病,会导致胚胎、胚猪死亡率达到80%~100%,母猪在妊娠期内都能感染,尤其是怀孕的30~40d最易感染,会导致母猪久配不孕、流产及产弱仔、木乃伊、死胎等症状。该病主要传染源是带毒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2型是现在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为了解云南省昌宁县猪圆环病毒2感染情况,为全县防控该病提供数据。2015年以全县示范基地、规模户、公猪站为对象,采集7个乡镇72家养猪场(户)的2413头种猪血液,用ELISA方法检测免疫抗体、PCR检测病毒核酸。结果显示:猪圆环病免疫抗体阳性率为68.89%,带毒率为4.99%。种母猪的免疫抗体阳性率率为54.54%,带毒率为6.1.%;种公猪的免疫抗体阳性率为65.52%,带毒率为4.93%,昌宁县种猪群的猪圆环病毒2型病经过多年努力已得到基本控制,种公猪是今后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猪瘟病毒持续感染与猪瘟预防控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研究证明,在自然条件下,猪瘟病毒持续感染通常是在免疫力较低的情况下,由于环境中的病毒反复感染产生的,由于感染猪还有一定的免疫力,病毒虽然可以在其体内局部存留,但还不足以引起猪发病.一般情况下,感染猪虽然持续带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然而却可以不断向外排毒,再次感染其他猪,污染环境;带毒的种猪可以通过母猪的胎盘和公猪的精液传播给仔猪,造成仔猪的先天免疫耐受,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实验还证明,即使在良好的免疫状况下,反复多次人工感染猪瘟强毒也可造成持续感染.由此可见,猪瘟病毒持续感染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猪细小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来源于猪的生长分裂旺盛的细胞上增殖,其体外复制是杀细胞性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隆起、变圆、核固缩和溶解,最后许多细胞碎片黏附在一起,使受感染的细胞单层外形不整,呈破布条状。另外,不同毒株间存在培养温度依赖性差异,从而可以解释不同分离株在猪体内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差异的现象。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病毒能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感染母猪所产  相似文献   

10.
1疾病 1.1母猪持续感染与垂直传播 目前,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是引起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猪可以终生带毒、排毒,为猪瘟病毒的主要传播源。胎盘感染后,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出现弱胎、死胎,甚至木乃伊胎,从仔猪体内可分离到猪瘟病毒。有研究表明,将持续感染母猪与人工感染另1株猪瘟野毒的带毒公猪或健康公猪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使其怀孕产仔,  相似文献   

11.
李平 《动物保健》2014,(5):61-62
正(一)流行病学猪是伪狂犬病的唯一自然宿主,对其危害大,可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及胎儿干尸化。对初生仔猪则引起神经症状,出现运动失调,麻痹,衰竭死亡,病死率100%。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但可引起呼吸道症状。病猪、带毒猪及带毒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除,有的带毒猪可持续排毒一年。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侵入肌体,还可经呼吸道黏膜、破损的皮肤和配料等发生感染,泌乳母猪感染本病的1周左右乳中有病毒出现,可持续3~5 d,此时仔猪可因哺乳而感染本病。本病的发生无季  相似文献   

12.
<正>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猪是伪狂犬病毒的自然宿主,病毒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公猪精液可传播病毒,母猪乳汁可带毒,仔猪因吃乳而感染。各种日龄阶段的猪均可感染伪狂犬病病毒,感  相似文献   

13.
1 猪瘟持续发生的原因 猪瘟在我国猪群中普遍存在,隐性感染或持续感染的带毒猪虽然表面看似健康,但能长期甚至终生带毒排毒,猪瘟病毒(CSFV),可通过水平传播感染其他猪,使这些猪发病死亡,或在体内滞留又成为持续感染者;也可通过母猪或公猪精液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引起母猪流产或产下弱胎、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部分仔猪出生后不久发病死亡,成为仔猪阶段发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引起种公猪的性功能下降甚至不育,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病死率高。育肥猪和种猪感染此病毒后常呈隐性感染且长期带毒,带毒猪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途经向体外持续排毒,导致猪场猪只持续感染。我国自1948年首次报道此病以  相似文献   

15.
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是一种由动脉炎病毒科中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患病猪和带毒猪都是主要传染源;主要危害繁殖母猪和仔猪,可导致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死亡、育成猪呼吸困难和生长迟缓。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猪、带毒猪和带毒鼠类是伪狂犬的重要传染来源。病毒从病猪的鼻液、唾液、乳汁、尿中排出,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损伤的伤口及配种等途径感染。母猪感染后6—7天乳中可排毒,持续3—5天,仔猪经过哺乳感染。妊娠母猪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相似文献   

17.
伪狂犬病     
<正>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成年猪呈隐性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症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出现发热、脑脊髓炎和败血症症状,最后死亡。近几年来,疫情在不断扩大,对我国养猪业构成严重威胁。病原体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基因组为线状双股 RNA,能在猪肾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有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1%氢氧化钠、福尔马林消毒有效。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猪自然感染本病。诊断要点1.流行特点猪、牛、羊、犬、猫等多种动物都可自然感染;病猪、带毒猪和带毒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来源。病毒从病猪的鼻液、唾液、乳汁、尿中排出,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及配种等途径感染;母猪感染后6-7日乳中可排毒,持续3~5d,仔猪吸乳而感染;妊娠母猪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相似文献   

18.
<正>蓝耳病又叫猪繁殖呼吸道综合症,是由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性,与猪流行性感冒不同的是猪蓝耳病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蓝耳病在母猪身上多表现为繁殖障碍症状如:流产、死胎、屡配不孕;  相似文献   

19.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本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通常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和产弱仔;初生仔猪出现腹泻及神经症状、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母猪出现返情屡配不孕;育肥猪表现生长迟缓,饲料报酬降低等,感染后多耐过,不发病呈隐性感染,造成长期带毒排毒,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20.
猪瘟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多以所谓非典型、温和性或亚急性的症状出现.以及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胎盘垂直感染、初生仔猪耐受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等。对规模化猪场除实行兽医生物安全措施,减少和切断病原微生物侵入猪群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快速查出病原体并淘汰“带毒猪”.控制净化规模猪场猪瘟病毒,彻底清除带毒种猪对控制猪瘟持续感染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