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油57"系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利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育的低芥酸三系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其组合为甘蓝型双低(低芥酸、低硫甙)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3A×单低(低芥酸)雄性不育恢复系垦C7.1993年育成,2000年1月被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2.
杂油57系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利用雄性不育三系法选育的低芥酸三系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其组合为甘蓝型双低(低芥酸、低硫甙)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陕3A×单低(低芥酸)雄性不育恢复系垦C7.1993年育成,2000年1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3.
优质两系杂交油菜“赣油杂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赣油杂1号”是用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98A”与恢复系“98C602”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两系杂优组合,具有丰产、稳产、品质优、熟性早、抗耐性强、适应性广等特性。简要介绍了该组合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在被测交的5个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中,没有1个能使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恢复可育性。分别以纯合型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Rs1046和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中杂3号作父本与具有不育细胞质的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花叶恢杂交,成功地将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导入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花叶恢中。以作者自己选育的具有不同来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作父本与得到的具有波里马细胞质的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株不断回交,并将所有回交后代种子混合种植,建立起了一个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轮回选择群体。  相似文献   

5.
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陕 2A转育成的大白菜不育系 12A为母本 ,用小白菜自交系为父本 ,进行杂交和连续回交 ,在BC4代 ,选育出不育株率达 10 0 %,不育度大于 95 %,性状稳定一致的不育系青 1A、青 2A。同时用其测配的杂交组合青杂 1号、青杂 2号、青杂 3号 ,经连续 2~ 3年的品比试验 ,均比对照显著增产 ,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皖油 17号 (原代号 960 5 )是由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3A与雄性不育恢复系H3C配组选育而成的甘蓝型三系双低杂交油菜 ,2 0 0 1年 9月 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笔者介绍了皖油 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改良型不育系RGCMS—1141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作者提出的“植物细胞核 细胞质雄性不育”的理论,对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优质杂交种“华杂4号”的亲本不育系1141A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遗传背景基本保持不变的油菜细胞核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GCMS-1141A及其保持系RGCMS-1141B。  相似文献   

8.
陕油9号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油菜育种室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3A和恢复系1186C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2004年9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突出优点是生长势强,抗倒伏,抗病毒病,耐菌核病,品质优良,丰产性状好。2004年在关中、陕南大  相似文献   

9.
川油24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1998年用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05A作母本和恢复系9718R组配选育《原代号川杂9815)而成的甘蓝型三系中熟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一、品种来源 川油24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1998年用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05A作母本和恢复系9718R组配选育(原代号川杂9815)而成的甘蓝型三系中熟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对新近选育的甘蓝型油菜CMS不育系L160A育性的遗传特点、L160A与pol细胞质不育系和陕2A不育系的关系以及L160A的恢复系L160R-1与恢复系L17C、湖南花叶恢、垦C1恢复基因的等位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160A不育性的遗传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受到其他微效基因的修饰;其恢保关系与pol细胞质不育系L17A、湘矮A和不育系陕2A是一致的.L160A的恢复系L160R-1与L17A的恢复系L17C和湘矮A的恢复系湖南花叶恢的恢复基因是等位的,而与陕2A的恢复系垦C1的恢复基因是否具有等位性,还有待于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选育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是克服优质油菜品质与产量矛盾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1980年开始向双高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导入“双低”基因,建立了恢、保性状与品质性状同步筛选程序,育成了5个配套的双低雄性不育“三系”,强优势组合产量接近秦油2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汉油8号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自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12A与恢复系750R组配选育而成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多抗等特点.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陕西汉中油菜区种植.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应用品种间杂交,将优质黄籽品系“D180-1”的黄籽性状导入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盐1B”及其不育系“盐1A”中,育成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盐2A”和保持系“盐2B”。盐2A黄籽株率达91.0%,黄籽度3.93,不育性彻底,品质双低。与黑籽恢复系及黄籽恢复系材料配组,可选择到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CMS不育系L160A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近选育的甘蓝型油菜CMS不育系L160A育性的遗传特点,L160A与pol细胞质不育系和陕2A不育系的关系以及L160A的恢复系L160R-1与恢复系L17C,湖南花叶恢,垦C1恢复基因的等位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160A不育性的遗传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受到其他微效基因的修饰;其恢保关系与pol细胞质不育系L17A,湘矮A和不育系陕2A是一致的,L160A的恢复系L160R-1与L17A的恢复系L17C和湘矮A的恢复系湖南花叶恢的恢复基因是等位的,而与陕2A的恢复系垦C1的恢复基因是否具有等位性,还有待于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原名HY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与双低恢复系P10组配的杂交油菜新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赣两优二号"是用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26S"与恢复系"C-189"杂交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两系杂优组合。介绍了其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制种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8.
秀油杂363是利用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A与优质恢复系11C-63配制而成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新组合,该品种2014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了其特征特性及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可育两用系选育成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育种家们把克服优质所带来的油菜产量降低的希望主要寄托在杂种优势的利用上。目前,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是细胞质雄性不育和细胞核雄性不育。核不育两系因大田制种要拔掉50%的可育株,使其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我校从1982年开始了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研究与利用,杂交品系华杂2号已开始在生产上试种示范。但是,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的育种程序复杂,育种周期较长,雄性不育系的繁殖成本较高,同时,象nap、波里玛和陕2A细胞质雄性不育存在着育性不稳定现象,即雄性不育在不同的条件下育性会发生变化(杨光圣、  相似文献   

20.
利用选育出的不育系144A、保持系144B和恢复系1131R进行三系配套选育出青杂10号新品种,该品种是早熟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全生育期185d左右,适宜在南方双季稻三熟制冬油菜产区种植,如云南、广西、贵州、福建省、江西和湖南省南部。芥酸含量0.13%,饼粕中硫甙含量21.08μmol/g,含油量为41.31%,三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产量达到1677.3kghm-2。于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