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伯利亚鲟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取7龄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Brandt),第1次产卵前4个月,放入2组不同温度的水池中越冬,Ⅰ组水温13~14℃;Ⅱ组7~8℃。每组4尾雌鱼,6尾雄鱼。催产前水温升至15~16℃,人工催产结果,Ⅰ组1尾雌鱼排卵和2尾雄鱼排精,Ⅱ组3尾雌鱼排卵,5尾雄鱼排精;雌鱼排卵全部采用输卵管切割手术取卵,获得成熟卵3.26kg,共计21.5×104粒;用“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19.11×104粒,受精率86.7%~95.6%;孵出鱼苗12.5×104尾,孵化率40%~68.9%。结果说明,在人工培育条件下,西伯利亚鲟能够成熟并成功地进行人工繁殖;产前培育温度变化对西伯利亚鲟性腺发育和人工繁殖效果有明显影响;与养殖施氏鲟的人工繁殖比较,催产效应时间基本相同;雄鱼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2.
双斑东方鲀全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胜利 《海洋渔业》2004,26(2):122-125
对野生双斑东方鲀(Takifugu bimaculatus)人工繁殖的子一代进行人工培育,雌鱼须经三年性腺成熟,成熟系数为17.55%,雄鱼性腺成熟为两年。产卵前一个月,雌亲鱼经强化培育、催熟后,成熟系数可达到25.00%。对7组亲鱼注射LRH-A_2激素,共获鱼苗1.2048×10~6尾,其中全人工繁殖鱼苗9.592×10~5尾,对照组获鱼苗2.456×10~5尾。并就双斑东方鲀性成熟年龄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养殖施氏鲟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6尾雌性养殖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进行人工催产,其中4尾雌鲟顺利排卵;采用输卵管切割手术取卵,获成熟卵7.7kg,共计42.77×104粒;以"半干法"授精,获受精卵28.82×104粒,受精率67.37%;孵出鱼苗12.69×104尾,孵化率43.63%。本研究对人工催情方法和活体取卵方法与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养殖亲鱼催产效应时间长于野生鱼(已报道);不同时间取出鱼卵的授精效果差异较大,即成熟卵均能受精,但受精率随产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经产雄鱼与初产雄鱼间精子活力差异显著,经产雄鱼精子平均快速泳动时间及精子寿命均长于初产雄鱼精子。  相似文献   

4.
乌苏里拟鲿人工繁育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乌苏里拟鲿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2011年5月和6月从吉林省鸭绿江地区采购两批亲鱼运回安徽进行了繁育试验。注射人工催产激素促熟催产,人工授精,水泥池流水孵化,土池施肥培水并用粉料培育鱼苗。试验结果:第一批次催产雌鱼260尾、雄鱼56尾,水温22.0~22.5℃,产卵率为35%,平均受精率55%;孵化水温19.5~23.0℃,因感染水霉,仅获得300多尾鱼苗。第二批次催产雌鱼275尾、雄鱼60尾,水温24.0~25.5℃,产卵率50%,平均受精率65%;孵化水温24.5~28.3℃,由于孵化期间使用亚甲基蓝防治水霉,孵化率达到75%。两个批次共繁殖鱼苗19万尾,培育出全长4.5~5.5cm的鱼种6万尾,培育成活率31.58%。  相似文献   

5.
鲟鱼人工繁育技术探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宜都天峡鲟业有限公司拥有国内外鲟鱼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种质资源库,鲟鱼水花鱼苗年产量在1.5亿尾以上。本次试验所用亲鱼均为湖北宜都天峡鲟鱼有限公司模仿自然水域环境培养的子一代鲟鱼,繁育出的鱼苗更容易转口,人工养殖成活率高。一、试验材料1.受体鲟试验用亲鱼雌鱼为达氏鳇、雄鱼为史氏鲟,均是公司从黑龙江引进经7~14年模仿自然水域环境培育的子一代亲鱼,公司各类鲟鱼品种性成熟共有1万多尾,其中达氏鳇有1000多尾。达氏鳇平均尾重121  相似文献   

6.
2008年4月16-28日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花于水温15℃条件下的人工催产生产性试验。用常规催产剂和方法,催产花亲鱼540尾,其中雌亲鱼355尾、雄亲鱼185尾。试验结果表明:排卵率为91.5%,催产效应时间为29.5 h,群体排卵时间为2.5 h;受精率为98.7%;孵化鱼苗(下塘鱼苗)380万尾。与常规生产水温17~18℃以上催产情况比较,在水温15℃条件下,花也完全可以进行人工催产;除效应时间和孵化时间延长及卵膜难以溶解外,其排卵率、受精率、群体排卵时间和孵化率等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大棚乌鳢的人工繁殖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大棚内水泥池4个,规格为30m×3m×1 5m;乌鳢按雌雄比1∶1配对,注射排卵素3号,雌鱼剂量50~60μg/kg,雄鱼减半;人工催产20组乌鳢亲鱼,获鱼卵50万粒,出苗35万尾;同时注意加强苗种期的管理,避免近亲繁殖,防止种质退化。  相似文献   

8.
开展中国结鱼的人工驯养和人工繁育,为中国结鱼的物种保护和资源恢复提供基础技术资料。中国结鱼于2019年6-7月分批次来源于澜沧江景洪江段,体质健壮无伤,共50尾,1~5龄,水泥池培育。经过1年驯养(水温19.6~29.0℃),中国结鱼成活率90%,体增重80%~100%。选择体重大于3.0 kg 的雌亲鱼和体重大于2.0 kg雄亲鱼用于繁殖,2020年10月24日采用2次注射法人工催产20尾亲鱼,针距 11~12h,效应时间11~20 h,共产卵3万粒,平均受精率2%。受精卵倒入纱网孵化框放入水泥池中流水孵化,密度为1.0×105粒/m3,自然水温(24.3~25.3℃),出苗500多尾,出膜时间84~90 h。仔鱼用5%甲醛固定后电子显微成像系统拍照观察,初孵仔鱼全长1.10cm;8日龄50%以上的鱼苗已经开口摄食;11日龄仔鱼卵黄吸尽;32日龄进入稚鱼期。  相似文献   

9.
斜带髭鲷室内产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斜带髭鲷在室内大量自然产卵的试验结果。实验表明:3龄亲鱼采用加强饵料营养,结合使用适当剂量的激素(TRHR-A_2、TRHR-A_3和HCG)进行催熟和催产,亲鱼产卵量大,产卵集中,卵质较好。使用57尾亲鱼(27尾雌鱼,30尾雄鱼),总产卵量6256.5×10~4粒,受精卵4504.5×10~4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231.7×10~4粒,平均受精率66.7%,仔鱼孵化率 79.2%。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的人繁与苗种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雪红 《科学养鱼》2003,(12):13-13
一、材料与方法1.繁育设备利用尤溪县水产苗种场设备,其产卵池为圆型,直径5.5米,水深1.5米;鱼苗孵化与培育利用两个水泥池,长×宽×高为7米×3.5米×1.5米,上方搭有遮阳网。进排水方便。鱼巢为棕片和密眼网布制成的布卵板。2.亲鱼的来源与选择亲本大部分从市场直接选购(尤溪河不同江段捕捞),小部分为人工培育(2002年繁殖试验后池塘套养培育,留着2003年使用)。亲鱼总的挑选原则是体质健壮、创伤较小、性腺发育成熟。雌鱼个体重75克以上,雄鱼个体100克以上。性成熟雌鱼体型短粗,腹部膨大柔软而富有弹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扩张、宽而圆呈深红…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黄颡鱼苗种成为人工养殖的瓶颈问题,我县水产局技术人员在江苏省淡水所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黄颡鱼苗的人工繁殖试验,一举获得了成功。一、材料与方法1.设施暂养、孵化、培育池为42个圆形水泥池,每池面积10米2,深1.2米,其中露天池20个,四周围墙、上方玻璃钢瓦密封池22个,用一台1.5千瓦增气机通过气石向各池增氧,进排水等设施齐全。着卵巢四周围铁丝,上覆60目的网片,规格0.4米×0.6米。2.亲鱼亲鱼来自附近高宝湖天然捕捞,时间5月25日~6月3日,共分四批购进亲鱼251千克,雄鱼规格80克/尾以上,雌鱼规格60克/尾以上。亲鱼活力、成熟度较好,且…  相似文献   

12.
亲鱼要血统纯正。但由于尼罗罗非鱼现在纯正的比较少,所以要选择体高、口和头小、可食部份多的鱼。雄鱼一公斤以上(2—3龄),雌鱼600克以上(2—3龄)。一公斤以上的雄鱼,每尾配雌鱼3—4尾。要生产10万尾鱼苗,就要平均体重800克的雌鱼250尾、平均体重一公斤的雄鱼60—80尾。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罗非鱼的苗种培育(一)罗非鱼的产卵繁殖:产卵繁殖可在面积为1~2亩,水深在1.5~2米,底质松软的土池中进行。繁殖池经过清池肥水后,以雌雄比例4:1~5:1,放入健壮无伤的成熟亲鱼。放养密度以鱼体大小而异,鱼体重2~3两的,每亩可放养600尾左右,若按体重计算,每亩可放养100~150斤。罗非鱼的繁殖力很强,一年内只要温度适宜,雌鱼可几次发情产卵。我国北方当水温达到21℃以上时,亲鱼便可发情产卵,发情的雄鱼在池边浅水处挖窝,然后引诱雌鱼游向产卵窝产卵,同时雄鱼排精,雌鱼将受精卵含入口内孵化。在30℃左右,4~5天便可孵出仔鱼,再经13~14天,仔鱼卵黄囊完全消失,并具有一定游泳能力后,离开雌鱼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14.
任华  蓝泽桥  兰大华 《河北渔业》2011,(6):44-45,53
湖北天峡鲟业有限公司利用工厂化车间培育达氏鳇、欧洲鳇亲本,经过多年精心培育,70%的达氏鳇、欧洲鳇亲鱼性腺发育成熟.2010年12月选择2尾达氏鳇雌鱼和1尾欧洲鳇雄鱼杂交成功,获得受精卵41.8万粒,孵化出优质鱼苗36.5万尾,平均受精率82%,孵化率87.5%,亲鱼成活率100%.  相似文献   

15.
以人工饲养的2、3冬龄黄颡鱼为研究对象,进行4批次的人工催产和孵化试验。催产雌亲鱼5960尾,平均体重120.6~148.2g,雄亲鱼350尾,平均体重278.6~310.5g。催产药物为LHRH-A2、DOM和HCG合剂。亲鱼注射后放入水泥池暂养,到达效应时间时实施人工采卵、采精液和人工授精,受精卵脱黏后用孵化桶孵化。雌雄亲鱼为20∶1。共收获受精卵4389.6万粒,孵出水花鱼苗3774.2万尾。平均催产率和受精率达到94.6%和84.1%,每尾雌亲鱼平均产受精卵约0.74万粒,孵化出鱼苗约0.63万尾。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亲鱼产卵率、受精卵孵化率和出苗率均较高,同时,节省人力、物力和空间,可大大提高黄颡鱼人工繁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培育方式对赤点石斑鱼成熟、产卵和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深水网箱、传统小网箱和室内水泥池三种培育方式下,采用埋植外源激素的方法诱导赤点石斑鱼提前完成性转化,获得功能性雄鱼,并用所得雄鱼和人工驯化培育而成的雌鱼进行了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雌鱼性腺成熟以深水网箱培育为最好,室内水泥池培育次之,传统小网箱培育最差;转性效果深水网箱与室内水泥池培育相差无几,转性率分别为97.0%和94.6%,传统小网箱较差,转性率仅65.9%;自然雄鱼以深水网箱为最多。其中,2004年共获得亲鱼246 ind,施行转性手术100 ind,转性率达87.9%,先后获受精卵230.5×104粒,平均受精率22.4%,孵出仔鱼80×104ind,平均孵化率34.7%。  相似文献   

17.
于2017年4月底至6月初,进行台湾泥鳅的人工繁殖。亲鱼为天津鸿腾水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于2014年春天从我国台湾省引进。共选用台湾泥鳅约2 500kg,其中雌鱼约1 800kg;雄鱼约700kg,雌雄比例约为2.5∶1,雌鱼、雄鱼平均体重分别为121.88g、126.98g。雄亲鱼平均"胸鳍长/体长比"为15.71%,显著大于雌亲鱼的10.08%(P<0.001),并且雌、雄鱼之间数据不重叠。雌鱼背部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加鲫鱼脑垂体催产,雄鱼不使用催产素。人工授精后,将受精卵均匀地洒在孵化池内的网框上进行孵化,孵化水温18.5~22.5℃,受精约48~52h后破膜孵化。雌鱼每尾产卵量28.7g,平均每克卵数2 061粒,受精率82.98%,平均孵化率97.4%。2017年获得水花约7亿尾。  相似文献   

18.
王芳 《河南水产》2010,(1):18-18
1雌雄鉴别及成熟亲鱼的挑选 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上旬,水温升至25℃以上时,可开始进行翘嘴鲌人工繁殖。土池、水泥池均可作催产池。选择个体相对大,体质健壮无损伤的鱼催产。自然交配产卵雌雄比为2∶1,人工授精为2~4∶1。一般雌鱼1kg以上怀卵8万~12万粒,雄鱼0.8kg以上发育好的也能达到性成熟用于催产。  相似文献   

19.
在8口3.9 m×4.0 m×0.6 m的水泥培育池中,对购进的7739尾西伯利亚鲟、50000尾俄罗斯鲟和70000尾史氏鲟的仔鱼分别进行50~60 d的集约化培育,培育结果,鱼种的体长达8 cm以上,且能够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饵料,三种鱼苗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74.82%、87.86%和66.92%。利用闲置的1200 m2养鳗池进行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和史氏鲟的商品鱼饲养,10个月后其商品率均超过95%。  相似文献   

20.
1注重亲鱼的选择选择的雌鱼要求腹部膨大、松软 ,卵巢轮廓明显 ,外生殖乳突出而圆 ;雄鱼外生殖乳突长而尖 ,胸鳍刺上有强大锯齿。2适时催产选择性成熟的亲鱼在3~4月产卵盛期 ,天气比较稳定、水温适宜(20~23℃)的时间进行催产。3催产是关键笔者对4龄大口鲶共25尾催产全部获得成功。雌鱼17尾 ,总重50.2kg;雄鱼8尾 ,总重16.5kg。催产水温为23~23.5℃ ,选用宁波激素制品厂生产的HCG和LRH A作催产剂。3.1注射剂量雌鱼第1针剂量为HCG1000IU/kgHCG LRH A1.5μg/k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