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鱼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丽华  金媛  毛勇 《福建水产》2012,34(5):420-427
本文概括了鱼类的选择育种、驯化及杂交育种等传统鱼类育种方法,叙述了现代生物技术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主要有多倍体育种、雌、雄核发育、核移植、转基因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育种;并提出了当今鱼类育种出现的问题。同时,做出了鱼类育种必将走向基因组育种之路的展望,为鱼类育种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紫菜(Pyropia/Porphyra)种质资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育种技术、育种目标和育种成果3个方面综述了紫菜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育种技术以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为主,分子遗传育种在探索之中。育种目标在优质、高产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变化、不同海区环境,培育耐高温、耐低盐等抗逆性强的品种。目前,中国已培育出紫菜新品种6个,其中坛紫菜4个,条斑紫菜2个。最后,作者提出中国紫菜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期望良种选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科研工作者进一步开展紫菜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产动物育种值估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育种值是选种和配种计划制定的基础,育种值估计是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重要内容之一,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育种项目的遗传进展和选择效果。本文综述了3种育种值估计方法,选择指数、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和标记辅助BLUP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众多研究表明,基于系谱结构和表型信息的BLUP方法将成为水产动物育种中一种快速有效的育种值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3种育种模式的BLUP遗传评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3种育种模式,精细育种模式(A)、全同胞育种模式(B)和群组育种模式(C),分别利用不同的系谱信息(所有系谱、全同胞、群组),考虑不同的遗传力水平,在家系和个体水平上进行选择效果的对比分析。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考虑各家系标记时的平均体重为协变量,通过BLUP法估计个体体重育种值。家系选择水平上的结果表明,利用全同胞育种模式选取的家系(50%的淘汰率)与精细育种模式相比,一致率在90%以上,估计的家系育种值与精细育种模式间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相关程度高。在个体选择水平上,全同胞育种模式与精细育种模式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以10%的留种率为标准,前者留取的个体与后者的一致率在68.61%~83.21%。全同胞育种模式估计的个体育种值与精细育种模式间的相关系数在0.770~0.935之间,低于家系选择水平的相关程度。群组水平上的比较分析表明,利用群组育种模式选取的群组(50%的淘汰率)与精细育种模式相比,除C5为90.91%外,其余模式一致率均为100%。群组育种模式估计的育种值与精细育种模式间的相关系数在0.98以上,相关程度高。这说明通过群组育种模式选取的群组,准确可信度高。与精细育种模式相比较,在个体水平上群组育种模式估计的个体育种值和其排队顺序是存在较大差别的。以10%的留种率为标准,群组育种模式与精细育种模式相同留种个体的百分比在57.66%~85.40%。群组育种模式估计的个体育种值与精细育种模式间的相关系数在0.772~0.941之间。相对于精细育种模式,采用群组育种模式进行个体选择的可信度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水产育种技术也开始从传统的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技术,逐渐向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性别控制、基因转移以及基因编辑等现代分子辅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虽然,我国水产种业已经形成并蓬勃发展,但仍存在良种覆盖率低、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棘皮动物(海参和海胆)的种质资源概况、水产养殖育种新技术及在经济棘皮动物中的应用,并对海参、海胆养殖业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合理开发我国经济棘皮动物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6.
鲑鳟鱼类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现代数量遗传学理论指导育种实践的水产动物之一,在近50年育种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育种策略、选择方法,为其他水产动物的遗传选育提供借鉴。育种者为满足消费市场和养殖者对鱼肉品质、鱼体规格、高抗病力、高饲料转化率等需求,利用多种育种策略和选择方法来开发相应的养殖品种和品系。本文从育种策略、选择方法等概括介绍目前我国鲑鳟鱼遗传育种领域的主要支撑技术,以期为其他水产动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国内水产动物多性状选择育种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以BLUP遗传评定为核心的水产动物多性状复合育种技术体系为依托,结合国内水产动物育种项目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合大多数水产动物育种分析与项目管理的软件系统。该系统是在WindowsXP环境下利用MicrosoftSQLServer2000数据库和基于ObjectPascal语言的DelphiIDE工具开发完成的。主要包括6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基本信息、种质管理、性能管理、育种分析和销售管理等,覆盖整个育种项目周期,并对流程实行标准化,能够自动化完成种质和性能测定数据的管理、遗传参数估计、育种值计算和配种方案制定等主要工作。软件已经在中国对虾、大菱鲆和罗氏沼虾等育种项目中得到应用,其推广和应用能够有效提升行业的整体育种技术水平,推动我国水产动物育种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动物的育种技术也在更新换代,新型的分子育种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动植物育种中,但在鱼类中起步较晚,然而发展却迅速,如目前已在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分子育种的研究内容并结合当前科研动态介绍了其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9.
鱼类新的育种技术,包括雌核发育,多倍体育种、性反转和遗传工程,近年来迅速发展。这些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可以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或解决一些用常规育种手段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鱼类新的育种技术,包括雌核发育,多倍体育种、性反转和遗传工程,近年来迅速发展。这些技术与常规育种手段相结合,可以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或解决一些用常规育种手段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鱼类育种通俗地讲就是应用各种遗传学的方法,改造鱼类的遗传现状,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它的基础理论是遗传学。简单地讲,育种就是培育新品种。鱼类育种的方法很多,从最早利用的人工选择,到现在的基因工程育种,形成了多种方法,主要有: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来国内外在珍珠贝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综述,概要列举了采用多种育种方法育出的新品种.对珍珠贝的研究现状、育种方法、育种效果、选择和鉴定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阶段我国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技术全景研究较少且主要以定性研究为主的问题,采用定量技术景观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主题、创新主体等4个维度对该领域的技术进行了全景阐释。结果表明:我国水产动物育种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东部沿海各省育种技术创新表现活跃;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等传统的育种技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成果多,分子生物学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选育成果已经开始凸显;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技术创新的来源,企业尚未成为该领域的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4.
珍珠贝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国内外在珍珠贝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综述,概要列举了采用多种育种方法育出的新品种.对珍珠贝的研究现状、育种方法、育种效果、选择和鉴定进行了介绍;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鲆优1号”牙鲆生长和育种性能分析及亲本选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鲆优1号”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育种性能分析,并研究育种值选择在牙鲆育种中的应用.测量了2425尾450日龄左右“鲆优1号”牙鲆全长和体质量.采用SPSS软件进行表型参数分析,运用DMU软件,采用 REML 法进行方差组分估计,并通过 BLUP 方法预测个体估计育种值(EBV).根据表型值和育种值的比较结果进行亲本选留.结果显示,运用DMU软件包估计牙鲆全长和体质量遗传力分别为0.266、0.302.全长、体质量育种值与表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685和0.677,都表现为极显著相关(P<0.01).经家系间比较,“鲆优1号”牙鲆的表型值均值和育种值均值都高于其他家系,表现出了明显的生长优势和很好的育种性能.按照30%的选择强度分别根据育种值、表型值选留优良家系,两种方式选留家系的相同率为71.43%.将育种值选择与表型值选择进行比较发现,全长和体质量的育种值选择效率分别比表型选择高35.38%、32.29%,说明育种值选择优于表型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水产动物育种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染色体操作育种技术作为现代遗传育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产动物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近年来水产动物染色体操作育种技术,包括人工诱导多倍体与检测多倍体的方法、雌核发育和雄核发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董在杰  罗明坤 《水产学报》2023,47(1):019604-019604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是渔业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也是保障未来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水产业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我国种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育种也由传统的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发展至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精准设计育种。水产动物重要经济性状的基础研究及其遗传改良技术的创建驱动着我国水产种业的蓬勃发展,截止2022年,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就有266个,其中鲤新品种数量最多,为31个,表明鲤育种工作卓有成效。本文重点回顾了我国鲤的种质和基因组资源现状,鲤的主要品种及其育种方法;简要介绍了鲤生长、抗病、体色、饲料转化率等经济性状关联的遗传研究进展,并由此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鲤种业的发展方向和措施建议,以期为我国鱼类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冷水性鲑科鱼类肉质鲜美,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易加工,是世界性养殖鱼类,其中大西洋鲑、虹鳟和红点鲑属鱼类等主要养殖鲑科鱼类,一直是水产遗传育种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简要叙述了鲑科鱼类遗传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介绍了经济性状遗传参数估计、选择育种、分子遗传与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鲑科鱼类遗传育种工作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牛行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育种和繁殖方式等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在传统的养殖基础上逐渐发展了新的遗传育种和繁殖技术,现有的技术包括数量遗传学、分子育种和育种值估计等,各项技术的合理化应用给养牛行业带来效益的增长,能促进整体有效应用。对肉牛遗传育种与繁殖技术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策略及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基因组选择的概念自2001年由Meuwissen等提出后便引起了动物育种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美国的研究小组已经应用该方法进行了优质种牛的选择育种,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在鸡和猪的选择育种中也有该方法的应用,但在水产动物选育中尚未见该方法使用的报道.本文对“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概念和提出背景进行了归纳,对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优势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其具体的策略,总结了目前全基因组育种所广泛采用的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果,旨在为该方法在水产动物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