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哺乳动物个体由终端分化的单倍体精子和卵子受精融合成的双倍体受精卵发育而来。在胚胎发育的初始阶段,合子基因组处于休眠状态,胚胎发育调控由卵母细胞内母源调控逐渐转换为合子基因组调控(Maternal-Zygotic Transition,MZT)。在此期间,随着母源物质的清除,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但调控MZT的具体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最新研究表明,DNA甲基化、染色质重塑、组蛋白表观修饰、ncRNA在MZT和ZGA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上述4种表观修饰在动物植入前胚胎MZT中的生物学功能和特异的分子机制,对揭示动物胚胎MZT的调控机理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母源-合子转换(Maternal-to-Zygotic Transition,MZT)是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母体产物到新生合子基因组发育控制的关键,包括母体成分(mRNAs和蛋白质)降解和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虽然这两个阶段的基因调控模式不同,但在MZT中这些变化精确控制和高度关联。本文综述了ZGA过程中细胞周期、染色质和转录因子调控胚胎基因表达的特定模式,以及ZGA翻译后调控的变化,阐明了ZGA在MZT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MZT中基因表达的大规模变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禽早期胚胎发育是指禽卵子受精后在雌性生殖道内发育的过程,一般需要持续24~26 h。根据耶尔基勒迪及柯查夫(Eyal-Giladi and Kochav,EGK)时期分段标准,归纳为卵子-合子、合子-EGK I和EGK I-EGKX3个经典阶段。禽类早期胚胎在母体内发生多次卵裂,产出后细胞数目可达55000个左右。近几年关于禽早期胚胎发育中母源-合子转换(Maternal-Zygotic Transition,MZT)过程,合子基因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时间和分子机制有了新的发现,其中NOTCH和WNT等信号通路以及DLX6、ATA2和ZIC4等母源基因在胚胎早期发育阶段率先被激活,合子基因组开始表达并逐步替代母源物质。禽类作为胚胎发育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揭开其相关分子机制对推动养禽业发展、鸟类胚胎发育和转基因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围绕禽类卵子发育、卵子受精和合子在母体内发育的主要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禽类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综述近年来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前这一发育阶段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进展。早期胚胎发育受母源型 ,即卵母细胞内 m RNA和蛋白质的调控 ,随着母型 m RNA的消耗 ,合子型基因取而代之进行合子型调控 ;其中合子型基因激活是调控过渡的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5.
哺乳动物附植前胚胎的基因表达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哺乳动物胚胎附植前期包括:合子的形成,胚胎基因组的激活和细胞分化的开始。在这个时期,发育由母源物质控制转为合子基因控制,在此过程,同时形成染色质介导的转录抑制时期,要解除抑制必须经过胚胎基因组的激活。通过对体内、外附植前胚胎的mRNA的表达特点以及它们与成功发育联系的研究,可以筛选出最佳的体外培养条件,设计最佳的核移植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哺乳动物中,早期胚胎发育阻滞一般发生在胚胎由输卵管向子宫角转移的时期,此时输卵管液中的物质对早期胚胎发育尤为重要,如葡萄糖、乳糖、丙酮酸。丙酮酸是大多数能量物质在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抗氧化、间接调节信号等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卵母细胞和合子能够直接利用的主要能量底物。此外,早期胚胎发育阻滞时期恰好是母源-合子基因过渡时期,此时发生的基因组重编程也离不开丙酮酸的参与。本文综述了丙酮酸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推测了丙酮酸在猪早期胚胎合子基因组激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哺乳动物胚胎基因组表达起始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雯  陈杰  刘红林 《畜牧与兽医》2003,35(11):42-44
哺乳动物受精后 ,早期胚胎缺乏转录活性 ,早期发育由母源性的转录产物所调节。合子基因组激活的时期因物种而异。合子基因组激活可分为 2个时期 :起始阶段低水平的表达和第 2阶段爆发式的表达。在小鼠 1 细胞期胚 ,雌原核无转录活性 ,但雄原核出现基因转录。在 2 细胞早、中期之前 ,小鼠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不需要增强子的作用 ,其启动子没有受到抑制 ,但由于基本转录因子的浓度较低 ,基因转录活性不高。基因高水平的转录发生在小鼠 2 细胞后期 ,此时转录抑制建立 ,特异性基因的转录依赖于增强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综述近年来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前这一发育阶段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进展,早期胚 育受母源型,即卵母细胞内mRNA和蛋白质的调控,随着母型mRNA的消耗,合子型基因取而代之进行合子型调控;其中合子型基因激活是调控过渡的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9.
旨在通过对产蛋前期和产蛋高峰期鸡肝全基因组甲基化差异进行分析,解析基因组甲基化对不同发育阶段肝中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技术对产蛋前期(20周龄)和产蛋高峰期(30周龄,各3只DNA混池)卢氏绿壳蛋鸡肝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已有的肝mRNA转录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探讨基因组甲基化对不同生理阶段基因表达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基因组范围约有4%的胞嘧啶(C)发生了甲基化(mC);两个生理阶段的总体甲基化水平基本一致。共检测到670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和356个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基因本体(GO)和相关信号通路(KEGG)分析发现,超甲基化DMGs显著富集在发育的正向调控、细胞形态改变的调控、VEGF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控、粘着斑及间隙连接等相关过程,低甲基化DMGs显著富集在胚胎消化道形态的发生、间充质细胞增殖的正向调控、淀粉和蔗糖代谢及Wnt信号通路等相关过程。基因不同功能区域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有关,启动子(promoter)及基因体(gene body)区域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区域(内含子、3'UTR)的甲基化水平与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其中,与肝脂质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RASD1、HAO1、UBE2O、MSRB3受甲基化调控。本研究绘制了不同生理时期卢氏绿壳蛋鸡全基因组甲基化图谱,结合mRNA转录组数据阐述了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方面的调控作用,并鉴定出了不同生理时期受甲基化调控的基因,为深入研究表观遗传调控在不同生理时期蛋鸡肝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染色质开放性是指核小体或转录因子等蛋白与真核生物染色质DNA结合后,对其他蛋白能否再结合的开放程度,这一特性能够反映转录活性.染色质结构是动态变化的,染色质开放性与动物生长发育、细胞分化等过程密切相关,基因组开放染色质高效精准定位可为解析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介绍染色质开放性检测方法、染色质开放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表观遗传修饰对转基因和克隆胚早期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观遗传修饰在基因表达和克隆胚的早期发育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从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方面综述了表观遗传的发生机制及其对转基因和克隆胚早期发育的影响.该文对表观遗传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表观遗传调控是不涉及DNA序列改变而引起基因可遗传变化的机制,包括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s的调控及DNA特定碱基结构的修饰,它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机体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从而确保精子具有正常的功能。冷冻过程会造成精子不可逆的损伤,这些冷冻损伤可能与精子表观遗传变化有关。作者对精子发生及冷冻保存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一种动态、可逆并可以遗传的表观遗传修饰模式,主要发生在哺乳动物原始生殖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能够通过高动态和协同的核酶网络附着在DNA的CpG区域,同时还通过改变调控区域的功能状态进而调控基因表达且不影响DNA序列所携带的遗传信息。DNA甲基化主要涉及基因组印迹、转座元件沉默、X染色体失活和衰老等多种关键生理过程,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DNA甲基化的建立与去除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重点阐述了DNA甲基化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精准生成、维持、读取和删除等动态变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哺乳动物表观遗传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因组印记是一种表观调控机制,在哺乳动物的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印记基因是仅一方亲本来源的同源基因表达,而来自另一亲本不表达的一种基因。近年来,印记基因被广泛研究。印记基因分为父系印记基因和母系印记基因,其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而且在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也具有一定差异,胚胎期的营养水平也影响印记基因的表达。DNA甲基化在调控印记基因的表达中起重要作用,影响细胞核移植过程细胞的表观重编程,并影响胎盘及内脏器官的正常发育;基因印记模式的改变也可以引起甲基化的改变进而导致基因印记的丢失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牛的印记基因的研究进展情况,为印记基因的后续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牧草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观遗传是指在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现象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紧密相关,它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胁迫响应、衰老死亡等重要生命过程并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表观遗传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近20年间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当前动植物和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植物表观遗传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甲基化、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修饰等方面,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然而,相对于模式植物拟南芥和其他主要作物而言,牧草的表观遗传学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开展牧草表观遗传学研究对我国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表观遗传学的概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RNA甲基化、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修饰等)及牧草表观遗传学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和综述,并对表观遗传在草牧业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表观调控作为调节基因功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对生殖内分泌方面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microRNA(miRNA)作为一类小的非编码RNA,也是一种表观遗传因子,它广泛参与生物体内各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对哺乳动物繁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围绕miRNA在哺乳动物繁殖相关组织的表达及调控作用和miRNA对胚胎着床的影响进行综述,为理解miRNA对繁殖方面的表观调控、改善哺乳动物繁殖能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