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建凤  王继英  张印  武英 《养猪》2009,(3):25-27
研究测定了专门化品系ZFY猪肥育性能、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腰大肌、后腿肉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ZFY系猪30—100kg日增重818.87g,料重比2.40;胴体性能较高,肉质良好,屠宰体重103.43kg,胴体瘦肉率67.75%,肉色3.45、大理石纹3.45,pH6.60,肌内脂肪1.55%。每100g背最长肌、腰大肌及后腿肉的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都以背最长肌最高,分别比腰大肌和后腿肉提高2.70%(P〉0.05)和1.95%(P〉0.05)、1.03%(P〉0.05)和1.66%(P〉0.05);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比例都以腰大肌最高,分别比背最长肌和后腿肉提高0.19%(P〉0.05)和0.66%(P〉0.05)、1.79%(P〉0.05)和1.50%(P〉0.05)、2.85%(P〉0.05)和1.42%(P〉0.05)。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4种脂肪酸含量3个部位间差异不显著。肌肉脂肪以后腿肉含量最高,分别比背最长肌和腰大肌提高91.94%(P〈0.05)、112.5%(P〈0.05);肌肉蛋白质含量以腰大肌最高,分别比背最长肌和后腿肉提高0.22%(P〉0.05)、1.64%(P〉0.05);肌肉干物质含量以后腿肉最高,比背最长肌和腰大肌分别提高5.19%(P〉0.05)、4.67%(P〉0.05)。  相似文献   

2.
研究测定了大莱猪与长白猪杂交后代的生长性能、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猪30~100 kg日增重601.58 g,料重比3.45;屠宰体重99.24 kg,胴体瘦肉率60.78%,肉色3.22、大理石纹2.84,pH1 5.97,滴水损失2.51%;每100 g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在0.13~3.30 g之间,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分别为22.67 g、17.55 g、9.21 g、77.41%和40.64%;每100 g背最长肌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2.58%、11.96%、37.22%和14.26%。  相似文献   

3.
研究测定大蒲莲猪与杜蒲二元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与大蒲莲猪相比,杜蒲二元猪的30~100 kg平均日增重提高47.25%(P<0.01),料重比降低20.65%(P<0.01);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分别提高81.43%(P<0.05)和17.28%(P<0.01),平均背膘厚降低30.03%(P<0.01),皮脂率降低27.45%(P<0.01),瘦肉率提高25.83%(P<0.01)。大蒲莲猪L、a、b值分别比杜蒲二元猪提高13.86%(P<0.01)、56.51%(P<0.01)和54.01%(P<0.01),pH24、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都以大蒲莲猪较高,分别比杜蒲二元猪提高6.78%(P<0.01)、11.11%(P<0.05)和75.89%(P<0.01)。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都以杜蒲二元猪较高,比大蒲莲猪分别提高16.67%(P<0.01)、16.11%(P<0.01)、19.92%(P<0.01)、2.76%(P<0.01);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以大蒲莲猪较高,比杜蒲二元猪提高0.55%(P<0.05)。背最长肌硬脂酸含量以杜蒲二元猪较高,比大蒲莲猪提高11.68%(P<0.05),其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测定了大莱二元母猪与鲁育大约克、长白猪杂种后代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大大莱猪的胴体性能较高,长大莱猪的肉品质较好。其中,大大莱猪胴体瘦肉率为58.93%,比长大莱提高10.15%(P0.05),平均背膘厚较薄,比长大莱降低20.19%;长大莱猪的屠宰率、眼肌面积、肉色、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较高,分别比大大莱猪提高0.88%、0.89%、3.50%、11.71%和16.84%;长大莱和大大莱猪的每100 g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及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干物质含量都以长大莱猪较高,分别比大大莱猪提高1.70%、1.83%、2.03%、0.09%、0.30%、4.64%、6.50%1、.15%和0.83%。  相似文献   

5.
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出生日期相近、生长发育良好、体重100 kg左右的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各10头屠宰,测定其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长白猪胴体直长比杜洛克高3.31%(P0.05),平均背膘厚大约克比长白低27.48%(P0.01),胴体瘦肉率以杜洛克猪最高(61.17%),分别比大约克和长白猪高3.49%(P0.05)、4.44%(P0.05)。杜洛克a值最高(15.30),分别比大约克和长白猪高12.58%(P0.01)、11.76%(P0.01);a24值杜洛克比长白高7.27%(P0.05);背最长肌剪切力以杜洛克最小(3.15 kg),分别比大约克及长白猪低25.36%(P0.05)、24.28%(P0.05);肌纤维直径以长白猪最细(70.30μm),比杜洛克低12.52%(P0.05);肌内脂肪含量以杜洛克猪最高(2.13%),分别比大约克和长白猪高65.12%(P0.01)、19.66%(P0.05),长白猪比大约克猪高37.98%(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和4种脂肪酸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6,(4)
研究测定了莱芜猪与长白猪杂交后代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猪屠宰体重98.42 kg,胴体瘦肉率为52.69%,肉色评分3.83分、大理石纹评分3.50分,p H16.45,肌内脂肪2.68%。每100 g背最长肌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48、14.49、7.38 g,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分别为39.93%、78.41%;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分别为27.22%、13.43%、49.55%、7.51%。  相似文献   

7.
研究测定了大蒲莲猪与长蒲二元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与大蒲莲猪相比,长蒲二元猪的35~100 kg平均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分别提高53.2%(P0.01)和22.1%(P0.01);胴体直长、斜长、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分别提高8.73%(P0.01)、9.19%(P0.01)、74.10%(P0.05)和14.63%(P0.01),胴体平均背膘厚降低16.92%(P0.05),皮脂率降低35.62%(P0.01),胴体瘦肉率提高35.60%(P0.01)。大蒲莲猪肉色评分较高为4.25,比长蒲二元猪提高23.2%(P0.05),a、b值分别比长蒲二元猪提高33.56%(P0.01)、46.11%(P0.01),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也都以大蒲莲猪较高,分别比长蒲二元猪提高13.51%和22.49%,但差异不显著。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都以长蒲二元猪较高,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也以长蒲二元猪较高,比大蒲莲猪提高2.07%(P0.05)。背最长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大蒲莲猪和长蒲二元猪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测定了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的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的氨基酸、脂肪酸及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约克的肉色评分最好,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最低,分别为3.34、8.30%和2.43%,杜洛克的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3.4和2.11%,剪切力最小,肌纤维最细。每100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长白猪最高,分别为22.97g、18.04g、9.25g,但品种间差异不明显(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长白猪最高为40.25%,分别比大约克、杜洛克提高1.77%(P<0.05)、1.54%(P<0.05)。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脂肪酸总量大约克稍高于杜洛克,二者差异不显著。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SFA+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都以大约克较高,分别比杜洛克提高14.33%(P>0.05)、3.89%(P>0.05)、0.33%(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杜洛克较高,比大约克提高2.32%(P>0.05)。肌苷酸(IMP)含量以长白猪最高为2.57m...  相似文献   

9.
长白猪、大约克及杜洛克肌肉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定了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的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的氨基酸、脂肪酸及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约克的肉色评分最好,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最低,分别为3.34、8.30%和2.43%,杜洛克的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3.4和2.11%,剪切力最小,肌纤维最细.每100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长白猪最高,分别为22.97g、18.04g、9.25g,但品种间差异不明显(P>0.05),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长白猪最高为40.25%,分别比大约克、杜洛克提高1.77%(P<0.05)、1.54%(P<0.05).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脂肪酸总量大约克稍高于杜洛克,二者差异不显著.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SFA+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都以大约克较高,分别比杜洛克提高14.33%(P>0.05)、3.89%(P>0.05)、0.33%(P>0.05).不饱和脂肪酸(UFA)杜洛克较高,比大约克提高2.32%(P>0.05).肌苷酸(IMP)含量以长白猪最高为2.57mg/g,比大约克、杜洛克分别提高1.18%(P>0.05)和2.39%(P>0.05),三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对五指山猪和长白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五指山猪肉和长白猪肉的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长白猪宰前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屠宰率、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及瘦肉率均极显著高于五指山猪(P<0.01);五指山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pH、熟肉率、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五指山猪肉的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因此,五指山猪肉品质优于长白猪。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主要对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背最长肌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的屠宰率分别为76.32%、76.54%、77.27%;眼肌面积分别为43.07 cm~2、53.96 cm2、50.94 cm~2;胴体瘦肉率分别为63.96%、64.84%、66.84%;背最长肌中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3.33%、23.26%、23.69%;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7.05%、16.99%、17.34%;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8.96%、8.98%、9.14%;3个品种猪的肌肉中均以谷氨酸含量最高,其次为天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精氨酸等,而胱氨酸、蛋氨酸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择肉质优良地方品种金华猪、金华猪与引进瘦肉型猪杂交品种以及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等,屠宰测定其背最长肌中肌苷酸、肌内脂肪以及氨基酸含量,探讨不同品种对肌肉风味物质以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品种金华猪背最长肌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国外瘦肉型品种和杂交品种(P0.05),肌内脂肪酸含量则是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在测定7个猪品种背最长肌的16种氨基酸中除亮氨酸外,品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金华猪背最长肌中16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值均高于国外瘦肉型品种大约克;杜洛克×金华和长白×金华的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均高于金华猪,但是3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7个品种中杜金×长大猪的谷氨酸含量为最高,显著高于长×大猪(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1)。  相似文献   

13.
研究测定了野猪与烟台黑猪不同杂交组合育肥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对照组(含75%野猪血缘)、试验1组(含56.25%野猪血缘)和试验2组(含37.5%野猪血缘)的肥育猪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差异不明显。17种氨基酸中,苏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组间差异显著,其他14种氨基酸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中,苏氨酸以试验1组最高,比试验2组提高17.83%(P<0.05);蛋氨酸以试验2组最高,比试验1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30%(P<0.05)和8.33%;组氨酸以试验1组最高,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2组提高14.71%(P<0.05)和3.63%。3组的背最长肌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都以试验1组最高,说明试验1组的猪肉营养价值最高。4种脂肪酸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中,饱和脂肪酸以试验1组最高为34.75%;不饱和脂肪酸以对照组最高为52%,尤其是亚油酸含量最高为18.6%,分别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提高19.23%和48.01%。  相似文献   

14.
研究测定了鲁育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大约克、杜洛克及长白猪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差异不显著,达100kg活体瘦肉率长白猪最高,为65.22%,比大约克、杜洛克分别提高2.31%(P〈0.01)和2.48%(P〈0.01)。3个猪种胴体性能差异不显著,肉质性状差异显著。杜洛克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最高,滴水损失最低,肌内脂肪含量最高,肉质良好。每100g背最长肌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都以大约克最高,但3个猪种差异不显著;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也以大约克最高,且与长白猪差异显著,比杜洛克和长白猪分别提高0.94%(P〉0.05)和1.00%(P〈0.05)。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3个猪种差异显著。棕榈酸和油酸含量都以大约克最高,分别比杜洛克和长白猪提高4.48%(P〉O.05)和16.73%(P〈0.05)、23.89%(P〈0.05)和56.19%(P〈0.01),杜洛克油酸含量比长白猪提高26.07%(P〈0.05);亚油酸含量长白猪最高,比大约克和杜洛克分别提高183.08%(P〈0.01)、63.94%(P〈0.01)。  相似文献   

15.
选择60头长白×大蒲莲猪杂种商品猪,研究其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60头试验猪35~100kg阶段平均日增重688.39g,料重比2.79。4头屠宰测定,宰前重95.25kg,胴体瘦肉率60.22%;肉质优良,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45、3.33,pH为6.38,滴水损失较低为1.57%,剪切力较小为46.80N,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3.78%。每100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2.09g、17.11g、9.14g,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和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分别为77.45%和41.35%,肌肉营养价值较高。背最长肌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4.90%、12.53%、44.58%和8.18%。  相似文献   

16.
鲁烟白猪胴体性能及肌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鲁烟白猪是以烟台黑猪、长白猪和施格猪为育种素材,采用不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选育法和综合选择指数法,经7个世代选育而成的猪新品种。屠宰体重95.19 kg,胴体瘦肉率61.66%,肉色3.26,大理石纹3.2,肌内脂肪为2.49%。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0.6399 g、16.5008 g、7.9157 g,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率分别为79.9497%和38.3664%。肌苷酸含量为2.3078 mg/g。  相似文献   

17.
研究测定了鲁烟白猪及鲁烟白猪与鲁育大约克、长白猪杂交商品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大约克×鲁烟白猪组合平均日增重最高,比长白×鲁烟白猪和鲁烟白猪×鲁烟白猪分别提高3.63%(P>0.05)和6.26%(P>0.05),长白×鲁烟白猪的饲料报酬较高,料重比分别比大约克×鲁烟白猪和鲁烟白猪×鲁烟白猪降低4.03%(P>0.05)和12.27%(P>0.05)。3个组合的胴体性能差异不显著,肉质性状除失水率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外,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其中,失水率以鲁烟×鲁烟最低为3.38%,即肌肉保水性最高,分别比大约克×鲁烟和长白×鲁烟降低27.16%(P<0.05)和5.32%(P>0.05),长白×鲁烟比大约克×鲁烟降低23.06%(P<0.05);蛋白质含量以长白×鲁烟组合最高,分别比大约克×鲁烟和鲁烟×鲁烟提高6.21%(P<0.05)、4.50%(P>0.05)。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除谷氨酸、丙氨酸和精氨酸组合间差异显著外,其它14种氨基酸含量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都以长白×鲁烟组合最高,组合间差异显著,其它指标差异不显著;4种脂肪酸含量组合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研究测定了莱芜猪与大约克猪杂交后代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大莱二元猪屠前体重116.17 kg,胴体瘦肉率51.59%,肉色评分为4.00、大理石纹评分为3.75,pH16.49,肌内脂肪含量5.73%.每100 g背最长肌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03 ...  相似文献   

19.
圩猪与大约克猪的肌肉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圩猪和大约克猪的肌肉品质,选取圩猪和大约克猪各10头,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按照肉质性状测定标准对部分肉质性状和16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肉色,圩猪比大约克猪高12.86%(P0.05);粗蛋白质,圩猪比大约克猪低6.34%(P0.05);大理石纹和肌内脂肪含量,圩猪比大约克猪分别高84%(P0.01)和150%(P0.01)。背最长肌谷氨酸含量、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圩猪比大约克猪分别高11.08%(P0.01)、5.51%(P0.01)、4.67%(P0.01)和7.54%(P0.01);脯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含量,圩猪比大约克猪分别高9.33%(P0.05)、5.14%(P0.05)和3.06%(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圩猪具有较好的肌肉品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比较不同品种肉牛的产肉性能、牛肉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差异。试验选取6月龄健康西杂牛、犏牛和宣汉黄牛去势公牛各6头,平均体重分别为(616.67±9.50)kg、(457.01±15.73)kg、(462.67±12.57)kg。所有试验牛均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人工育肥至30月龄。结果表明:1)西杂牛的胴体长、胴体深、胴体胸深、后腿长、后退宽和后腿围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西杂牛的腰部肉厚、肋部肉厚和大腿肉厚显著高于犏牛(P<0.05)。2)西杂牛的金钱展、前腱子、上脑、外脊、里脊、大黄瓜条、小黄瓜条、霖肉和臀肉的产量都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的辣椒条和眼肉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宣汉黄牛的上脑、眼肉和外脊产量占胴体重比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3)西杂牛背最长肌中钙、磷、钠、钾和镁含量均显著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P<0.05)。4)犏牛背最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均显著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的背最长肌氨基酸评分也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5)犏牛背最长肌中的谷氨酸钠含量显著高于西杂牛(P<0.05),犏牛背最长肌中硫胺素和肌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宣汉黄牛和西杂牛(P<0.05)。综上所述,西杂牛的产肉性能和肉中矿物质含量要高于犏牛和宣汉黄牛,犏牛肉的氨基酸组成和评分以及风物物质含量要优于西杂牛和宣汉黄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