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仔猪均匀度表型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仔猪均匀度进行表型与遗传分析,探究其与各繁殖性状之间的相关,为其在育种中应用奠定基础。试验选取某核心场近6年产仔记录,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了仔猪均匀度的加性方差、与配公猪效应方差和永久环境效应方差,计算各品种该性状遗传力;并评估了大白猪仔猪均匀度与主要繁殖性状(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猪数和21日龄窝重)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品种、胎次和母猪分娩年季对仔猪均匀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遗传力分别达到0.059、0.065和0.027,与配公猪效应变化范围为0.008~0.014,永久环境效应变化范围为0.000~0.017;此外,表型与遗传相关结果较为接近,仔猪均匀度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呈中等正相关,与断奶仔猪数和21日龄窝重相关均接近于0。随着产仔数的增加,仔猪整齐度逐渐减小。因此,在增加产仔数的同时,应考虑对仔猪均匀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杜洛克猪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并分析非遗传因素分娩季节及胎次对繁殖性状的影响,试验整理了陕西省某核心育种场2009—2020年杜洛克母猪繁殖性状数据,利用DMU软件估计各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结合R软件中aov函数对非遗传因素季节和胎次进行方差分析,研究遗传参数和非遗传因素对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杜洛克猪除妊娠周期为中等遗传力性状外,其余繁殖性状遗传力均在0.01~0.05之间,且总产仔数与产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初生窝重之间为遗传正相关,妊娠周期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死仔数、弱仔数、初生窝重之间呈遗传负相关。分娩胎次对杜洛克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妊娠周期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季节仅对死胎数、死仔数、妊娠周期3个性状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冬季损失的仔猪数最少,死仔数和死胎数显著低于春季、夏季、秋季(P<0.05),春季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夏季、秋季、冬季(P<0.05),冬季妊娠周期显著长于春季、夏季、秋季(P<0.05)。分娩胎次为2胎次时的死胎数、死仔数、弱仔...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对杜洛克猪生长与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评估其遗传进展和探讨群体遗传参数变化。收集江西某核心育种场杜洛克猪育种群2014—2021年共30 319条目标性状测定记录(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使用DMU软件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目标性状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并统计这些性状在多年选育中遗传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1±0.02、0.29±0.07,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09±0.01、0.05±0.01,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在长期的选育中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则遗传进展较小。针对上述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不同特点,应制定合理的选育手段,及时有效地开展遗传评估,以获得准确的个体育种值,并指导生产应用,加快群体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分析温氏某育种场大白猪体型性状遗传参数,并评估体型性状与生产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了体长、体高与管围的加性方差和窝效应方差,计算各性状遗传力,并评估各体型性状与主要繁殖(总产仔数和健仔数)和生长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和100 kg体重背膘厚)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体长、体高和管围遗传力分别为0.25、0.21和0.10,窝效应变化范围为0.14~0.22。此外,体型与繁殖和生长性状表型相关系数均值分别为0.005和-0.237,遗传相关变化范围分别为-0.063~-0.184和-0.498~0.350。可见在选种过程中对体型性状的选择会影响后代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5.
浅述肉兔生产中有关联的遗传因素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肉兔生产的遗传效应主要是品种和性状的遗传力。肉兔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及重复力较低(或中等)。窝仔数与窝重呈正遗传相关及表型相关。但这些性状与死亡率呈负相关;活仔数与平均个体重呈负相关。仔兔体重的遗传力最高,不同日龄同体重呈强正遗传相关及表型相关。在肉兔育种中可通过家系选择或综合指数提高繁殖力;早期选择较大体重的仔兔,可提高肉兔的生长速度。影响肉兔生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光照、生产的年份、月份、季节;母兔的胎次等。温度和光照是最直接的环境效应;由于季节更替,温度和光照的变化,随之而产生的年──月──季节效应。气候因素的变化,青绿饲料的丰歉、有无,对家兔的繁殖及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胎次效应主要是母免的重量变化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分析某杜洛克群体包括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健仔数(NHB)、弱仔数(NWB) 4个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R软件对影响杜洛克猪繁殖性状的固定效应进行方差分析,并利用DMU软件计算了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显示:TNB、NBA、NHB和NWB的遗传力分别为0.082±0.0085、0.075±0.0082、0.066±0.0075和0.029±0.0075;此外,TNB与NBA、NHB和NWB的遗传相关变化范围是0.32~0.93。可见,在该群体中上述繁殖性状均为低遗传力性状,且遗传趋势分析表明,该杜洛克群体的母猪繁殖性状可能未经过系统的遗传改良,现有遗传进展可能与杜洛克猪生长性状的协同选择相关。本研究旨在为杜洛克猪的繁殖效率改良提供参考,为终端父本本土化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挖掘更多猪繁殖相关信息性状,主要探究了繁殖比率性状。实验选取某大白猪核心育种场约6年主要繁殖性状记录数据,并由此计算出主要繁殖比率性状,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活仔率、健仔率、弱仔率、畸死木率(畸形仔率+死胎率+木乃伊率)和断奶率的加性方差和永久环境效益方差,计算各性状遗传力;采用双性状动物模型计算各主要繁殖性状及繁殖比率性状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作遗传趋势图。结果表明:第2~3胎活仔率、健仔率和畸死木率均达到差异显著(P0.05),可见该胎次繁殖性能整体上最佳;繁殖比率性状遗传力均低于0.10,为低遗传力性状;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显示,健仔数和健仔率是较为理想的繁殖信息性状,其综合选择指数遗传趋势更加靠近断奶仔猪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新荣昌猪Ⅰ系继代选育群1990-1995年繁殖母猪(N=27G初产)性能测定资料,应用Harvey程序(1990)进行统计处理,估计出新荣昌猪Ⅰ系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分别是:总产仔数0.15、活产仔数0.16、育成率0.14、初生窝重0.17、初生个体重0.20、20日龄窝重0.08、断奶窝重0.19、断奶仔数0.07、断奶个体重0.08。绝大多数繁殖性状间都存在较强的遗传相关。活产仔数与总仔数、初生窝重20日龄窝重、断奶窝重、断奶仔数问的遗传相关分别是0.77、0.74、0.67、0.48、0.44;断奶窝重与所有繁殖性状间都存在着较强的遗传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EXCEL2004软件和SAS6.12软件对辽宁绒山羊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为:辽宁绒山羊的产羔数、产活羔数、断奶只数、断奶窝重、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断奶个体重等主要繁殖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147、0.126、0.182、0.250、0.318、0.384、0.369,说明除产羔数、产活羔数、断奶只数外,其他性状均属中等遗传力;繁殖性状中,产羔数、产活羔数、断奶只数、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等性状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均为强正相关,窝性状与个体性状呈负遗传相关;初生个体重、断奶个体重与其他5个性状间呈弱正相关或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旨在分析母猪的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初生重、开测日龄等固定效应对长白、大白猪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并对目标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遗传力、遗传方差、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基本依据。本试验利用GLM模型分析试验猪群(398头长白猪和1 176头大白猪)的固定效应对猪生长性状的影响,并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对目标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目标生长性状包括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to 100 kg,AGE)、达100 kg背膘厚(backfat to 100 kg,BF)、100 kg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 to 100 kg,ADG)。研究表明,在大白和长白猪中,猪的出生年、出生季、初生重以及开测日龄对生长性状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长白猪的AGE、ADG和BF的遗传力分别为0.321、0.327和0.324,大白猪对应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454、0.469和0.408;长白猪的ADG和AGE之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分别为-0.990、-0.995,大白猪的ADG和AGE之间的遗传相关、表型相关分别为-0.993、-0.998,均呈现较强的负相关。长白、大白猪的生长性状(AGE、ADG、BF)均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其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初生重和开测日龄对猪的生长性状影响较大。在遗传参数估计分析时,提高样本数量并提升表型数据质量,可以增加遗传参数估计的可靠性。本研究中的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较为可靠,可为后续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对断奶至配种间隔(下文简称"断配间隔")进行表型与遗传分析,探究其与各繁殖性状之间的相关,为其在育种中应用奠定基础。试验选取某核心场近6年繁殖记录,围绕断配间隔性状,对不同品种共7 843条繁殖记录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利用DMU软件和动物模型估计了大白猪产后1周之内断奶发情间隔共3 297条繁殖记录断配间隔、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仔猪均匀度的遗传力;并评估了各性状之间的表型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胎次、母猪分娩季节和断奶日龄均对断配间隔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水平总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品种效应接近显著;断配间隔、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和仔猪均匀度遗传力分别为0.046、0.077、0.093、0.110和0.047;断配间隔与产仔性能表型相关接近于0,遗传相关呈弱的正相关;与仔猪均匀度表型和遗传相关均呈弱的负相关。可见,总产仔数越多,断奶至配种间隔越长;仔猪均匀度越差,断配间隔反而越短。因此,在提高总产仔数的同时,应综合考虑对断奶发情间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主要对大白猪的繁殖性状和乳头数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评估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并探究乳头数对母猪繁殖性状的影响。将乳头数作为繁殖性状的固定效应,对影响大白猪繁殖性状的固定效应进行方差分析,运用DMU软件的DMUAI和DMU4模块,利用单/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大白猪繁殖性状和乳头数的遗传参数,并评估这些性状的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结果发现,乳头数对校正21日龄窝重的影响在P<0.05水平显著,对校正21日龄均重的影响在P<0.001水平显著;大白猪乳头数的遗传力为0.156±0.023,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各繁殖性状的遗传力范围为0.010~0.092,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各繁殖性状遗传相关的范围为-0.306~0.978,表型相关的范围为-0.055~0.970;各繁殖性状的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均为先下降后上升,表明该群体的繁殖性状早期选育成效不佳,但在选育后期有所提升。乳头数和校正21日龄均重的遗传趋势和表型趋势波动比较大,表明这2个性状在该群体中并未被选育,在后期选育时,该群体应注重乳头数的选育,以提高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3.
李光全  王立贤  刘剑锋 《养猪》2003,77(4):22-23
采集77头纯种大白母猪的469个仔猪胎盘性状和生长性状资料.应用个体动物模型和MTDFREML,软件进行了遗传统计分析,估计了胎盘效率(初生重与胎盘重的比率)和遗传力及其与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结果表明,胎盘效率有较高遗传力0.46;胎盘效率与断奶重、达100kg日龄、日增重和背膘厚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03、-0.45、0.37和0.12,选择胎盘效率对生长性状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旨在解析不同因素对大白和长白猪大样本群体繁殖性能的影响。同时估计大白和长白猪繁殖性状的遗传参数。本试验选取温氏2013-2018年5年间大白共65 546窝母猪繁殖记录、长白共9 552窝母猪繁殖记录进行研究。采用SAS软件GLM过程对母猪8个繁殖性状进行分析,解析母猪分娩胎次、出生胎次和情期3个因素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DMU软件估计这些性状的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结果表明:1)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在两个品种中,母猪分娩胎次对所有繁殖性状都有极显著影响(P0.001);在大白猪中,母猪出生胎次对5个繁殖性状影响显著(P0.05),情期对所有繁殖性状影响均不显著;而在长白猪中,母猪出生胎次对弱仔数和出生窝重有显著影响(P0.05),情期对5个繁殖性状影响显著(P0.05)。2)在遗传参数估计中:在大白猪中,出生窝重遗传力最高,为0.281,总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和死胎数的遗传力在0.117~0.179范围内;而在长白猪中,总仔数遗传力最高,为0.190,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和出生窝重的遗传力在0.100~0.176范围内;在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上,大白猪的总仔数与活仔数、总仔数与健仔数、活仔数与健仔数、健仔数与出生窝重等遗传相关均在0.738以上,其表型相关在0.717以上,长白猪的总仔数与活仔数、总仔数与健仔数、活仔数与健仔数的遗传相关在0.895以上,表型相关在0.791以上。本研究结果为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加速繁殖性状的遗传进展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估计杜洛克猪(Duroc,DD)、长白猪(Landrace,LL)、大白猪(Yorkshire,YY)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分析不同年份育种值变化的遗传趋势,为制定合理的育种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性能测定数据为研究材料,其中繁殖性状数据10 963条,包括总产仔数(total number born,TNB)、产活仔数(number born alive,NBA)、出生窝重(litter born weight,LBW)和21日龄窝重(litter weight at 21 days,LW21);生长性状数据25 257条,包括达100 kg体重日龄(age at 100 kg live weight,AGE)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backfat adjusted to 100 kg,BF)。采用基于动物模型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方法,使用ASReml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育种值估计。【结果】TNB、NBA和LBW的遗传力在0.08~0.20之间,LW21的遗传力在0.02~0.05之间;AGE和BF的遗传力在0.22~0.37之间。繁殖性状TNB、NBA、LBW、LW21的遗传相关系数总体分布在0.20~0.97之间,呈中等偏上正相关;生长性状AGE和BF的遗传相关系数分布在-0.07~-0.03之间,呈微弱的负相关。杜洛克猪繁殖性状的遗传趋势上升幅度较大,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的遗传趋势上升幅度较小;生长性状中AGE的遗传趋势均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BF的遗传趋势变化幅度较小。【结论】本研究对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遗产趋势进行了准确的评估,结果可为该育种场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旨在评估瘦肉率性状的遗传参数及其主要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并分析窝效应对瘦肉率和主要生长性状的影响,为瘦肉率性状的改良提供参考。本试验以广东中芯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下属某核心场杜洛克猪群体(26 392头)的校正115 kg瘦肉率(corrected 115 kg lean meat percentage, LMP)、校正115 kg日增重(corrected 115 kg daily gain, ADG)、校正115 kg背膘厚(corrected 115 kg backfat thickness, BFT)和校正115 kg眼肌面积(corrected 115 kg loin muscle area, LMA)性状为研究对象,利用R软件对影响杜洛克猪LMP、ADG、BFT和LMA性状的固定效应进行方差分析,并利用DMU软件计算了考虑和不考虑窝效应情况下LMP性状的遗传参数,评估其与生长性状间的遗传和表型相关。结果显示,上述各性状的表型记录数量均达到了20 000条以上,当考虑窝效应时LMP性状的遗传力为0.34±0.019;不考虑窝效应时LMP性状遗传力为0.45±0.017。LMP与A...  相似文献   

17.
以33窝仔猪为试样,对33头约克母猪的繁殖性状进行了表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仔数与产活仔数、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呈强正相关;初生窝重与断奶窝重呈中等正相关;活仔数与泌乳力及断奶窝重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估计鲁中肉羊初生重、体高、体长、胸宽、胸深、胸围和管围的遗传参数,利用2018年上半年出生的611只鲁中肉羊的初生体尺体重数据,采用AI-REML (Average information restricted maximum likelihood)算法,借助DMU软件分析以产羔数为固定效应、个体加性遗传效应为随机效应的多性状动物模型。结果表明:鲁中肉羊初生重、胸宽、胸深、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的遗传力分别为0.16、0.10、0.22、0.44、0.43、0.46和0.52,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为-0.517~0.773,表型相关为-0.197~0.503。说明鲁中肉羊初生重、胸宽和胸深为低遗传力性状,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为中等遗传力性状。  相似文献   

19.
法系獭兔数量性状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单元内同胞相关法对法系獭兔3个世代的繁殖性状和生长发育性状进行了遗传力估计,并对6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仔数(0.15)和初生窝重(0.20)属中等遗传力性状;21日龄个体重(0.42)、32日龄断奶个体重(0.38)及成活数(0.42)皆属高遗传性状;3月龄体重(0.37)及体尺(0.28-0.37)属较高遗传力性状,而6月龄的相应性状遗传力值(0.47-0.63)明显地高于3月龄。3月龄体重与6月龄体重、6月龄体尺间皆有很高的遗传相关(0.81-0.96)和表型相关(0.46-0.79)。  相似文献   

20.
对384头扬翔华系杜洛克公猪生长育肥阶段背膘厚度(BF)、日增重(ADG)、日采食量(ADFI)、饲料转化率(FCR)和剩余采食量(RFI)5个性状用DMU程序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探究杜洛克公猪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 ADFI和RFI的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87.73%和84.91%;BF和ADG的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是58.77%和58.91%;RFI与BF、ADG的表型相关系数均为零,而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22和0.15;RFI与ADFI的表型、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9,RFI与FCR的表型、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44和0.81。多性状模型与单性状模型的估计遗传力基本趋于一致,ADG和FCR遗传力分别是0.27和0.19,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而BF、ADFI和RFI的估计遗传力在0.31~0.46范围,属于中等遗传力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