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 STING)的发现是天然免疫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能够识别在细菌生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环状二核苷酸(CDNs),包括c-di-GMP和c-di-AMP,也能识别宿主细胞质DNA感受器cGAS合成的2′3′-cGAMP。CDNs与STING的结合使TBK1-IRF3信号通路被激活,并最终诱导Ⅰ型干扰素(IFN-Ⅰ)的产生。鉴于STING在天然免疫反应中的核心地位,STING信号通路在宿主对抗多种细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论文系统阐述了STING介导的天然免疫信号激活及其在宿主抗细菌感染中的重要功能,同时总结了细菌通过抑制STING信号通路激活进行免疫逃逸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乳铁素参与乳房链球菌对乳腺上皮细胞的粘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印迹试验表明,试验用的3株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uberis)菌株均可与乳铁素(Lactoferrin)结合。培养基中加入乳铁素或乳清可以显著促进细菌与乳腺上皮细胞之间的粘附,抗乳铁素抗体可以特异性地抑制乳铁素或乳清预处理细菌与乳腺上皮细胞的粘附。乳铁素在细菌和细胞之间起着桥梁分子作用。有助于细菌与乳腺上皮细胞之间的粘附和乳腺感染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噬菌体是动物体内最丰富的生物群体。噬菌体易获得、宿主特异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使其在治疗耐药细菌感染方面具有很大优势。随着基因工程和显微镜技术的发展,噬菌体对动物细胞的调节机制逐渐被发现。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噬菌体进入动物细胞的机制、噬菌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及与细胞内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噬菌体在协助宿主细胞杀灭细菌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噬菌体与动物细胞相互作用对噬菌体治疗的意义,旨在为噬菌体治疗耐药细菌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铁死亡在镉致鸡肝组织损伤中的作用。选取30只1日龄海兰白蛋公鸡,预饲7 d后,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镉暴露试验组(Cd组),C组鸡饲喂基础日粮,Cd组鸡饲喂混有140 mg·kg-1 CdCl2的基础日粮。镉暴露后20、40和60 d取样,观察肝组织病理及超微病理学变化,检测肝功能酶活性,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肝中炎症因子、铁死亡相关因子及线粒体融合相关因子表达水平;建立肝癌细胞系(LMH)染镉细胞模型,同时设立铁死亡激活剂和铁死亡抑制剂染镉细胞组,镉暴露24 h,检测细胞活性、炎症因子表达、铁死亡相关因子和线粒体融合相关因子表达。结果发现,Cd组鸡血清中肝功能酶活性明显升高;肝细胞排列紊乱、空泡变性甚至坏死,肝组织淤血,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线粒体体积缩小、嵴断裂。肝中炎症因子LOX、NF-κB、TNF-α、IL-6和IL-1β mRNA相对表达上调,TNF-α、IL-6和IL-1β含量显著上升;过氧化物MDA含量明显升高、抗氧化酶GSH-Px与SOD活性显著降低;铁死亡代谢相关因子铁蛋白重链1(FTH1)和转...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元素可通过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影响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给人类健康造成隐患,部分常见的重金属离子可以导致细胞发生铁死亡。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新型细胞死亡形式,主要表现为细胞内出现大量的铁和活性氧积累,最终导致细胞死亡。通过调节细胞铁死亡来治疗或预防相关神经系统损伤或者疾病,已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但其功能变化和具体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主要对铁死亡的引发机制以及饲料中常见重金属引起神经毒性与铁死亡之间的联系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该类神经损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噬菌体是侵入细菌中病毒的总称,故也称细菌病毒。其生活特性是专性寄生的,只能在活着的宿主菌细胞中生长,在宿主菌内裂殖能导致宿主细胞的破裂并死亡。酸奶生产过程均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噬菌体的危害并严重地影响酸奶的正常生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有关乳酸菌噬菌体的特点和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采用血清铁和组织铁测定及ELISA方法检测了脂多糖(LPS)作用不同时间点小鼠血常规、血清铁含量、组织铁含量及血清转铁蛋白(Tf)含量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LPS组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含量(HGB)均显著下降(P<0.05),但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HGB含量在注射后1.5h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注射LPS后1.5h没有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IDA),在此时间点适合进行铁代谢研究.而在其他作用时间点,可能是由于RBC和HGB显著下降,从而使MCV代偿性增加.另外,在注射LPS后1.5h组白细胞计数(WBC)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是临床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特征,而LPS是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可见其在对小鼠作用1.5h时起到了有效作用,而其他时间点WBC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铁作为基本的营养物质,对诸多细菌的代谢、毒性及致病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脊椎动物细胞内的铁不能被胞外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血清中的铁大多数都以结合蛋白形式存在而不能被入侵的外源微生物所用。因此,对于引起化脓性感染的重要人畜共患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了在脊椎动物内增殖,进化出复杂的策略来应对宿主严格的铁限制环境。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感染过程中获得铁的途径进行了综述,对该菌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PB1-F2蛋白是一种流感病毒蛋白,蛋白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凋亡降低宿主的免疫反应.PB1-F2蛋白介导的细胞杀伤作用通过阻碍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对后天免疫的调节而增加继发细菌感染的可能性,从而使病毒的致病性增加.现就PB1-F2蛋白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研究内容1.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致病力增强分子机制研究:建立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动物或细胞模型,研究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和动物死亡增加的分子机制。2.利用基因敲除小鼠为模型,研究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后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3.寻找具有抑制慢病毒复制活性的宿主限制性因子,研究慢病毒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理解这些限制性因子的抗病毒活性将有助于发现新型的抗病毒分子机制和开发新的抗病毒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犬细小病毒YBYJ株体外诱导MDCK宿主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犬细小病毒(CPV)在体外能否诱导MDCK宿主细胞凋亡,本研究应用前期分离到的CPV YBYJ强毒株接种MDCK细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CPV导致MDCK宿主细胞病变(CPE)情况,采用细胞凋亡DNA Ladder抽提试剂盒和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和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观察CPV诱导MDCK宿主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CPV YBYJ强毒株可导致MDCK宿主细胞产生明显CPE,并出现明显的DNA Ladder,Annexin V-FITC/PI双染为阳性,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提示CPV在体外能够诱导MDCK宿主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正>研究内容1.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致病力增强分子机制研究:建立HP-PRRSV-细菌混合感染动物或细胞模型,研究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增强和动物死亡增加的分子机制。2.利用基因敲除小鼠为模型,研究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后逃逸宿主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噬菌体又称细菌病毒,它可以侵入细菌细胞中,通过酶的作用,破坏细胞壁,使细菌裂解,进而杀死细菌。噬菌体分为烈性噬菌体及温和性噬菌体,前者可在敏感宿菌内增殖,并使之裂解,亦称为毒性噬菌体。后者侵入敏感的宿主细胞后,会引起宿主裂解,它以前噬菌体的形式整合在宿主的基因组上,随后者的复制而进  相似文献   

14.
水生动物病毒尤其是鱼类病毒侵染引起的暴发性疫病造成的巨大损失已成为现代水产养殖业中急需应对的课题。依赖于宿主细胞代谢系统的病毒复制机制催生了复杂的病毒与宿主细胞关系研究,并取得了诸多进展。作为几种常见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凋亡、坏死性凋亡和自噬等已在多种水生病毒侵染过程中被发现,在病毒的复制和扩散或宿主细胞应对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论文对目前已报道的有关水生动物病毒诱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进行综述,并探讨基于这些基础理论研究而采取的可能应对措施,以期为未来相关水生动物病毒的感染机理和防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细菌活载体疫苗是指将某一病原体的特定抗原基因插入到细菌基因组或其质粒,然后在其增殖过程中直接表达外源抗原或将携带的外源DNA递呈到宿主细胞的一类重组细菌。细菌活载体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粘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目前传染病预防控制、肿瘤免疫治疗、免疫调节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从细菌活载体疫苗的构建及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细菌活载体疫苗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将卵黄吸收不全病死雏鸡的肝脏、卵黄囊直接涂片检菌和做细菌分离培养,20群40只雏鸡,有18群35只患有细菌感染,初步鉴定认为主要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其它肠杆菌感染。证明,卵黄吸收不全雏鸡死亡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副猪嗜血杆菌是当前世界养猪业中最主要的细菌性病原体之一,感染后临床表现以格拉泽病为典型特征,严重威胁着猪群健康,应用层面的防治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该细菌毒力因子与宿主免疫应答等相关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基础层面宿主-病原互作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基于不同猪对该细菌存在遗传抗性差异,随着猪基因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正寄希望于分子抗病育种途径以从根本上解决细菌感染。为此,本文结合作者所在课题组的以往工作通过综述现有高通量数据初步提出了宿主免疫应答的分子模型,重点探讨巨噬细胞活化对细菌感染或宿主保护性免疫应答可能造成的影响,围绕其中关键的分子调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旨在为将来发掘具有应用价值的候选基因素材/分子标记提供借鉴。最后,本综述就下一步相关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细菌黏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黏附(bacterial adherence)是一种普遍存在和十分重要的生物现象,也是细菌寄生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细菌黏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细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细菌表面的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之后,细菌便能牢固地黏附于宿主细胞上,并在该局部组织定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或侵入深部,损伤或破坏组织,引起疾病或造成隐性感染.细菌的黏附作用需有许多物质参与,但最基本的物质是黏附素和受体.  相似文献   

19.
不同部位白血球粥对吞铁细胞检出率的影响谷玉彦徐志宇(北安市畜牧局16400)在马传染性贫血病(以下简称马传)中,为了提高吞铁细胞检出率,此笔者试验用不同部位的白血球粥分别做成涂片进行吞铁细胞检查,结果直接吸取白血球粥底部所制成的涂片吞铁细胞的检验进...  相似文献   

20.
黏附素是具有黏附宿主细胞能力的细菌表面结构的统称,是直接介导细菌对宿主细胞黏附的物质,故又称定居因子(colonization factor)。在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侵袭宿主组织并引起宿主发病的过程中,黏附是病原菌接触和感染细胞的第一步,因此,黏附素黏附宿主上皮细胞并使宿主致病的作用机理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论文通过对禽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黏附素的组成成分、黏附机制、种类、分子生物学特性以及相应的黏附素受体等进行相关综述,为研究禽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理及对该病进行免疫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