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通过教材中的图片,我们可以观察到,硫在氧气中燃烧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部都有少量的水。这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装少量的水呢?两个实验中,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我们是否可以用其他的物质来代替水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化学实验室,对硫的燃烧和细铁丝的燃烧进行实际的观察和比较,见下表。通过分析和讨论,对集气瓶中水的作用,同学们得出了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2.
一、氧气的性质实验在《氧气性质和用途》一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教材上演示实验的做法,是在集气瓶底部铺一薄层细沙或放少量水,可防止铁丝燃烧时产生的高温熔化物溅落后炸裂瓶底。但在集气瓶底部铺一薄层细沙,需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得到的氧气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科书中设计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如上图所示:这个实验是利用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里的氧气,使密闭装置中的气压减小,导致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然后再根据所进水的体积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吹掉帽子     
一、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 教科书中设计的此实验由于把硫放在燃烧匙里燃烧反应,硫与氧气接触面积不大,放硫太多,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太厉害;太少产生火焰不容易让学生看到因此,我们对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实验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5.
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将数根火柴捆在一起,伸入到一集气瓶中.用另一根火柴点燃,等火柴头燃烧完后取出。迅速将集气瓶口与另一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集气瓶瓶口对接,振荡,发现红色KMnO4溶液颜色消失。  相似文献   

6.
<正>小军进行了下列实验:将数根火柴捆在一起,伸入到一集气瓶中,用另一根火柴点燃,等火柴头燃烧完后取出。迅速将集气瓶口与另一装有酸性KMnO4溶液的集气瓶瓶口对接,振荡,发现红色KMnO4溶液颜色消失。【提出问题】问题1:火柴头的成分是什么?问题2:什么气体使KMnO4溶液褪色?【查找资料】小军从网上查到:火柴头的主要成分为氯酸钾(KClO3)、硫磺粉(S)、三硫化二锑  相似文献   

7.
在学过《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后,化学兴趣小组的赵岩说:"酸雨简直就是植物、金属、建筑物的瘟疫。"王瑞说:"我们学过硫在氧气中的燃烧,而且集气瓶中事先放了少量的水用于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那不就是  相似文献   

8.
<正>在几天前的一次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小明应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由于操作不够熟练,本来装满水的集气瓶在翻入水槽中时,其中的水一下子流出了接近三分之一。眼看着水槽里的导气管口直冒气泡,他就没有再将水注满,而是本能地把这只集气瓶罩在导气管口部就开始收集了。当他收集"满"之后,特别有意识地尝试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进行检验,本以为木条是不会复燃的,但结果却令人意外——木条竟然复燃了。面对这"意外"的实验现象,小明并没有轻易放弃。他决定在老  相似文献   

9.
1.考查实验现象及误差的分析例1用图1A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实验时,取下橡胶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胶塞,这时看到的现象是_____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老师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如图1所示,在集气瓶上配一个单孔塞,单孔塞上固定一根细玻璃管,玻璃管的下端系上一个瘪的小气球。实验时先在集气瓶内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迅速盖紧单孔塞,并轻轻摇晃集气瓶,可以看到集气瓶内的小气球慢慢变大,直  相似文献   

11.
人体依靠不停的呼吸运动进行气体交换,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而使生命得以维持。【提出问题】我们呼出的气体成分和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实验仪器】水槽、集气瓶、玻璃管、玻璃片、火柴、小木条。【实验药品】澄清石灰水。【探究步骤】1.采样先在集气瓶内装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翻转过来,倒扣入水槽中,如图1。把弯导管伸入集气瓶内,用嘴向集气瓶内吹气,待有气泡向瓶外冒出时,到水下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集气瓶,并正放  相似文献   

12.
<正>图1是教材上"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装置图。我们知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21%,但是化学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定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这是为什么呢?【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猜想】大家认真回忆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交流,一致认为测定结果偏小,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装置漏气,冷却后有空气进入集气瓶;(2)红磷量不足,装置内氧气有剩余;(3)打开  相似文献   

13.
1、石硫合剂的理化性质。石硫合剂是由石灰、硫磺和水混合熬制而成的枣红色透明液体,有较浓的臭鸡蛋味,易溶于水;呈碱性,有腐蚀作用,遇酸易分解,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被氧化。石硫合剂暴露在空气中,易受氧气、水和二  相似文献   

14.
燃煤硫污染及固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探讨了在煤的燃烧过程中SO2的生成机理以及减少燃煤SO2污染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燃煤固硫效益的主要因素-钙硫比,炉内温度,燃烧时间,固硫剂等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确定了钙硫比的最佳值,掌握了固硫的规律,给出了废渣固硫剂的利用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一、气瓶应直立使用,严禁倒置。一些用户为图烧得“干净彻底”,常在瓶中气将尽时将气瓶倒置使用。这样做不但有损减压阀和炉具,也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二、用户不可擅自处理、倾倒瓶内残液。这些残液一遇明火,会立即燃烧,可能引起爆炸或火灾。三、防止减压阀漏气。用户应经常检查减压阀上面的密封胶圈,一旦发现胶圈老化脱落,应马上更换,否则会发生气体外泄事故。当发现阀体漏气,应  相似文献   

16.
正化学活动课上,老师将包有淡黄色粉末的脱脂棉置于石棉网上,然后向脱脂棉上滴水,发现脱脂棉迅速燃烧起来,且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小红对此现象颇感兴趣,决定和同学们一起探个究竟。【提出问题】为什么脱脂棉会迅速燃烧起来,且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查阅资料】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常温下,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玉米秸秆水提取物在亚/超临界乙醇中反应后各集总组分之间的主要反应路径图,并考查反应过程中乙醇对产物的影响机理。【方法】用容量为1 L的间歇式反应试验装置,取玉米秸秆水溶性提取物在乙醇中进行反应,利用集总的方法将玉米秸秆水溶性有机物和产物归总为气体、易挥发物、轻油、重油、固体物(不溶于水和丙酮)5个集总组分,研究反应温度从140℃上升至300℃,及在300℃条件下反应过程中各集总组分的分布规律。【结果】玉米秸秆水溶性提取物在亚/超临界乙醇条件下,主要生成了挥发物、气体、固体物和重油,其中挥发物与固体物之间存在着可逆反应,固体物在亚/超临界乙醇的作用下又可进一步反应转化成挥发物,重油在液化过程中生成较少,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最高收率为9.46%。【结论】乙醇在液化过程中除起到传热作用和充当反应溶剂的作用外,还为反应过程提供自由基,对产物具有重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忌自行倒气 自行倒气不仅会产生静电放电现象,而且会使具有压力的液化气冒出并在空气中气化,当它与空气混合达到2%~10%的爆炸浓度极限时,一旦遇到明火便会引起爆炸。 二忌高温烘烤 在温度高于60℃时,气瓶中的饱和蒸气压力就会超过气瓶的耐压强度而有爆炸危险。因此,液化气气瓶不应靠近热源处,并严禁烘烤气瓶。 三忌乱倒残液液化气残液挥发的气体遇到明火会猛烈燃烧,如  相似文献   

19.
沼气是人畜粪便、秸秆等有机物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经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后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农村河沟、池塘及沼泽地中经常可以看到气泡从污泥中冒出.这种气体可以点燃.所以人们叫它沼气。  相似文献   

20.
选用超细化鹤岗、铁法、准噶尔3种原煤、脱灰煤(HCl/HF脱灰),与分别添加MgO、CaO、Al2O3和Fe3O4矿物的脱灰煤制成试验样品.使用DTG(热重/差热分析仪)对不同样品进行燃烧实验,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烟气中SO2,设定气体流量为50mL/min,氧气体积分数为20%,升温速率为20℃/min,考察矿物成分对煤粉燃烧时硫转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超细化3种煤的原煤样品燃烧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