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对生长在同一生境的中国沙棘、蒙古沙棘和俄罗斯沙棘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沙棘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都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其中,中国沙棘、蒙古沙棘在第4对染色体上有随体,俄罗斯沙棘在第2对染色体上有随体.3种沙棘的核型类型都是2A型,比较对称.  相似文献   

2.
采用常规染色体标本制片技术,研究了紫毛兜兰(Paphiopedilumvillosum)的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紫毛兜兰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6,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4L+4M2+12M1+6S,核型公式为2n=2x=26=24m+2sm,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未见随体结构;其核型属于Stebbins核型的1B型,核不对称系数为53.59%,从染色体水平证明紫毛兜兰在系统演化上属于较原始的特化种类。  相似文献   

3.
三七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七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4,核型公式为K(2n)=2x=24=24 m,属于“1B”型,全部都属于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为对称型。  相似文献   

4.
韩淼  蔡禄  贾晋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151-152
以分布于内蒙古地区盐渍土的藜科盐生植物盐地碱蓬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对其染色体数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盐地碱蓬的染色体为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2x=16,基数为x=8。染色体中有正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3种,盐地碱蓬属于"1B"型,且其核型不对称系数均小于60%,属于较为原始的物种。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芹品种铁杆芹花蕾为材料,选取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将其与根尖染色体核型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了获得终变期分裂相的最佳制片方法。结果表明:二者核型公式均为K(2n)=2x=22=6m+2sm+8st+6t,其中第5、7、9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6对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2、3、8、11对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4、10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S+2M1+6M2+1L,染色体核型为3B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沙棘染色体核型及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8):1599-1601
对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ssp.sinensis Rousi)的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沙棘染色体数目为2n=24,基数为12,未发现具有非整倍体和多倍体的个体;其核型公式为2n=24=14M+10m,染色体中未发现随体,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4L+6M2+10M...  相似文献   

7.
对四川农业大学选育的泡椒专用品种"川农泡椒一号"和22个辣椒品种进行了植物学性状观察并进行聚类分析,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川农泡椒一号"和5个辣椒变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川农泡椒一号"染色体数为2n=24,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核型为2A型,核型公式2n=24=22m+2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10M2+14M1,最长染色体和最短染色体之比在1.41,说明"川农泡椒一号"在整个系统演化中处于相对原始的地位.5个辣椒变种的核型分析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川农泡椒一号"的植物学性状、核型与这5个变种有较大差异,而与雏形椒相近,因此将其归为锥形椒.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朝鲜蒲公英根尖染色体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朝鲜蒲公英为异源四倍体,染色体32条,核型公式为2n=3x+x’=(24m)+ (3m +3sm+ 1st +1M).染色体组A由3对同源染色体组成,全部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B无配对染色体,2’号、3’号、8’号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号、6’号、7’号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4号为正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类型为2B,染色体组B为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9.
芦笋性染色体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去壁低渗法,对芦笋的茎尖的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笋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雄株为XY,其核型公式为2n=2x=20=13m(2SAT)+7sm(SAT);雌株为XX,其核型公式2n=2x=20=12m(2SAT)+8sm;核型类型为2B型,属于较原始的类型。对芦笋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发现存在1对不能完全配对的二价体,并且染色体在由前Ⅰ期向中Ⅰ期转变过程中,可以看到1对提前分离的染色体。确定了芦笋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异型XY型性别决定方式。  相似文献   

10.
青花菜染色体制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花菜为材料,筛选染色体制片流程,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根尖长度为13~15 mm时,中期分裂相最多;在4种预处理中,0002 mol·L-1 8-羟基喹啉预处理25 h效果最好;青花菜染色体数为2n=18,核型公式为:2n=2x=18=8m+10sm(2SAT),其中第1、2、5、6、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第6对染色体具有随体,第3、4、7、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青花菜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905%±056%)~(1363%±006%),相对长度组成为2n=18=8M2+10M1.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3213%±337%)~(4223%±157%),臂指数为18.核型分类标准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核型.  相似文献   

11.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染色体数目众多、形态短小的特征,增大了染色体研究的难度。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克氏原螯虾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采用一种改进的染色体制备方法,从克氏原螯虾的触角腺中获得了高质量的染色体中期相,并比较了雌雄克氏原螯虾染色体核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雌雄克氏原螯虾在染色体数目、染色体配对及分组上是一致的,即雌雄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188,核型公式为n=94=61m+19sm+7st+7T。雌雄克氏原螯虾在染色体核型数据上有所差异,雌性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0.72%~1.61%,雄性克氏原螯虾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范围为0.58%~1.89%;雌雄克氏原螯虾最大的染色体均是sm型,而雌雄最小的染色体不同型,雄性最小的染色体为T型,雌性最小的染色体为st型;雌雄克氏原螯虾的st型染色体的形态差别最大,但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木耳菜Basella alba染色体制片条件,并了解其核型特征,为今后研究不同类型木耳菜的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木耳菜品种‘大叶木耳菜’为材料,对影响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取材部位、预处理时间和解离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木耳菜主根根尖的分裂相细胞和中期分裂相细胞比例最多;0.002 mol·L-1的8-羟基喹啉预处理6 h,木耳菜染色体收缩性最好,形态最佳,分散性好;在60℃下1mol·L-1的HCl解离8 min,木耳菜染色体着色良好且细胞质透明,对比度高。木耳菜的核型公式为2n=2x=44=38m(2SAT)+6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0 M2+22 M1+2 S,染色体长度比为1.93,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3.13%~6.06%,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35.19%~47.86%,臂比值变化范围为1.09~1.84,第10、16、17对染色体为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13对染色体具有随体,木耳菜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7.89%,核型按分类标准属1A型。【结论】明确了木耳菜染色体制片的最佳条件参数,并从细胞遗传学角度揭示了木耳菜的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两个中国水仙品种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试的玉玲珑和金盏银台两个品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3x=30,是三倍体,其染色体核型形式相同,为2n=3x=24m+6sm,属基本对称式,它们的染色体相对长度及臂比总值变动不大。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道红花木 (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长红木 (Loropetalumchinensevar.semperrubrum)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分析。两者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 2n =2 4。按Levan和我国植物染色体的分类标准 ,红花木的核型公式为 :2n =2x =2 4=14m + 8Sm + 2St;长红木的核型公式为 :2n =2x =2 4=12m+ 10Sm + 2St。根据Stebbins划分的核型对称性的标准 ,两者都属“2A”型  相似文献   

15.
鳊鲂鱼类的染色体核型及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主要鳊鲂鱼类细胞遗传学特征,用肾细胞体内培养法分析鳊鲂鱼类染色体核型,并首次测定了广东鲂、三角鲂、长春鳊等的DNA含量。结果显示团头鲂核型为2n=24m+20sm+4st,NF=92,DNA含量为2.66 pg;广东鲂核型为2n=26m+18sm+4st,NF=92,DNA含量为2.57 pg;厚颌鲂核型为2n=26m+18sm+4st,NF=92,DNA含量为2.81 pg;三角鲂核型为2n=24m+20sm+4st,NF=92,DNA含量为2.60 pg;长春鳊核型为2n=26m+22sm,NF=96,DNA含量为2.34 pg。鲂属鱼类在进化过程中染色体核型存在着趋同性,与长春鳊核型差异明显。无论是DNA含量还是总臂数(NF)鳊鲂鱼类差异都很显著。此外,按总臂数多少划分,长春鳊为特化类群,鲂属鱼类为较原始类群。这些结果可为鳊鲂鱼类的染色体组操作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必要资料。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茴香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压片法,对生长在武汉地区的药用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Miller)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茴香的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正常,终变期形成11个二价体,为染色体计数的最佳时期;茴香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2,核型公式为K(2n)=22=20m 2sm,其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s 8M1 10M2 2L,属于“1A”对称型核型。  相似文献   

17.
 对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母本)和光稃野燕麦(父本)远缘杂交亲本与后代的核型及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母本的染色体长度比为1626,核型公式为2n=4x=28=18m(2SAT)+10sm(2SAT),核型为1A。父本的染色体长度比为2526,核型公式为2n=6x=42=20m(2SAT)+22sm(4SAT),核型类型为2B。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和光稃野燕麦杂交后代0878株系的染色体数目为42,染色体长度比为1.802,核型公式为2n=6x=42=22m(2SAT)+20sm(2SAT),核型为2A。 0878-1株系的染色体数目为42,染色体长度比为2.057,核型公式为2n=6x=42=38m+4sm(4SAT),核型为2B。由于光稃野燕麦遗传物质渗入到该杂交后代,获得了进化程度高于其母本的普通小麦型小麦新种质。  相似文献   

18.
对桔梗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桔梗染色体的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K(2n)=2X=6m(2SAT)+12sm,核型类型属于2A型,较不对称,为较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19.
以大花蕙兰"爱神"(Cymbidium Lucky Gloria Aguri)作为母本、虎雪兰"霞光"(Cymbidium tracyanum var huanghua×Cymbidium mastersii cv xiaguang)作为父本杂交获得种间杂交F1代,对F1代株系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代染色体数为40条,其核型公式为K(2n)=2x=40=26m+14sm,核型属2B型。  相似文献   

20.
李玲  赵恩峰  曾幼玲 《新疆农业科学》2012,49(12):2276-2279
[目的]分析新疆荒漠十字花科植物粗果庭芥(Alyssum dasycarpum Steph.ex Willd.)的核型特征.[方法]以粗果庭芥根尖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细胞染色体数目、大小核型及倍性进行分析.[结果]该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16,基数=8,二倍体;全部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染色体长度比为2.283,臂比>2的染色体比为0,核型公式为2n=2x=16 =16 m,染色体组型属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1B”类型,不对称系数为57.07;,低于60;,对称性高;核型分析过程中,未观察到随体存在.[结论]推测粗果庭芥在系统演化上可能属于较原始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