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rmtB阳性猪大肠埃希氏菌中氨基糖苷钝化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rmtB阳性猪大肠埃希氏菌中氨基糖苷钝化酶的流行特点。设计10对引物,采用PCR、RFLP和测序等方法检测分析rmtB阳性猪大肠埃希氏菌中的10种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rmtB阳性猪大肠埃希氏菌及其接合子对10种氨基糖苷类的敏感性。48株rmtB阳性猪大肠埃希氏菌中检测到7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aac(3)-II(85.8%)、aph(3′)-VII(77.6%)、aph(3′)-II(77.6%)、aadA1(34.7%)、aac(6′)-Ib(14.3%)、aac(3)-IV(10.2%)和aph(4)-I(8.2%);48株rmtB阳性猪大肠埃希氏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西索米星、萘替米星、新霉素、链霉素、大观霉素及安普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100%、100%、100%、100%、100%、79.2%、77.1%、89.6%和27.1%。其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耐药表型与钝化酶基因型的符合率最高约98%。研究结果表明,氨基糖苷钝化酶广泛存在于rmtB阳性猪大肠埃希氏菌中,它们与其他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共同介导受试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的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自鸡场的50株PA对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检测7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5种16 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显示:50株PA中45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36株表现出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50株菌中共有45株检测到耐氨基糖苷类药物基因,总检出率为90.0%。AMEs基因aac(3)-Ⅱ、ant(3′′)-Ⅰ、aph(3′′)-Ⅰb、aph(6′)-Ⅰd、aac(6′)-Ⅰb、ant(2′′)-Ⅰ的阳性率分别为88.0%、50.0%、44.0%、24.0%、20.0%、4.0%,16 S rRNA甲基化酶armA基因的阳性率为2.0%,其余5种基因均未检出。提示PA对氨基糖苷类耐药与产AMEs和16 S rRNA甲基化酶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变化和钝化酶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及耐药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从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宁夏和甘肃6省(区)的部分规模化养鸡场的病、死鸡中分离鉴定320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采用K-B药敏纸片法检测分离菌对6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6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耐药基因,用DNA Star软件对获得的耐药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3.4%、49.3%、37.5%、34.7%、22.8%和5.3%,对妥布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虽呈下降趋势,但仍维持在40%以上。3重以上耐药菌株占80%(256/320)。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ac(3)-Ⅱ、aph(3′)-Ⅰ和aac(6′)-Ⅰ的检出率分别为50.9%、25.9%和3.1%,未检测到aac(3)-Ⅳ、ant(3′′)-Ⅰ和aph(3′)-Ⅱ基因。研究表明,分离的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存在,以多重耐药为主,且对妥布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性不断上升。耐药基因aac(3)-Ⅱ和aph(3′)-Ⅰ的检出率与其耐药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调查鸭疫里默氏杆菌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 (3)-Ⅱ、aadA、aac (6′)-Ⅱ的携带情况,探讨耐药基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表型的相关性,试验选用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20株来自扬州、苏州、滁州、泰兴、淮安、南京地区的鸭疫里默氏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aac (3)-Ⅱ、aadA、aac(6′)-Ⅱ,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结果表明: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中的妥布霉素耐药率最高,其次是多黏菌素B、庆大霉素和诺氟沙星,最后是丁胺卡那和链霉素;耐药基因aac (3)-Ⅱ、aadA与aac(6′)-Ⅱ的检出率均为0;20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OD_(595)值均在0.31~1.00之间,为弱生物被膜。说明鸭疫里默氏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具有强耐药性,且应少用妥布霉素等氨基糖苷类药物。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试验采用PCR法检测10株来源不同的鱼源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4种耐药基因(aph(3′)-Ⅱa、ant(3″)-Ⅰa、aac(6′)-Ⅰb、aac(3)-Ⅱa)及四环素类抗生素的3种耐药基因(tetA、tetC、tetM)的表达情况,并利用K-B纸片扩散法对6种抗生素进行耐药表型分析。结果显示,10株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Ⅱa、ant(3″)-Ⅰa、aac(6′)-Ⅰb的检出率分别为20%、30%、20%,未检测出aac(3)-Ⅱa基因;对四环素类的耐药基因tetA、tetC、tetM的检出率分别为70%、20%、60%。K-B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10株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对链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高度敏感。结果表明,本次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为深入了解温和气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猪源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云南省某规模化猪场大肠埃希菌(E.coli)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aadA1和aph(3′)的携带情况,采用K-B(Kirby-Bauer)法检测51株E.coli对6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同时对2个目的基因片段aph(3′)和aadA1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51株猪E.coli对链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9.0%、35.3%、47.1%、43.1%、15.7%及70.6%;利用PCR技术检测氨基糖苷类药物的相关耐药基因,其阳性检出率依次为aph(3′)(86.27%)和aadA1(54.90%)。结果表明,云南楚雄某猪场撒坝猪E.coli耐药性普遍存在,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存在多重耐药,其中以二重耐药为主,2个耐药基因检出率偏高。因此,猪场应该针对性选择用药,规范使用抗生素,从而延缓和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促进社会公共卫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鱼源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现状,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检测12株鱼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表型,PCR方法分析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Ⅲ、ant(3″)-Ⅰ、aac(6')-Ⅰ和aac(3)-Ⅱ在致病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2株菌株均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其中1株菌株对链霉素中度敏感。4种耐药基因aph(3)-Ⅲ、ant(3″)-Ⅰ、aac(6')-Ⅰ和aac(3)-Ⅱ的检出率分别为91.7%、83.3%、83.3%、0。鱼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耐药表型,因此检测耐药基因比耐药表型更能体现该类药物的耐药现状。  相似文献   

8.
广东水禽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现状和耐药基因的流行情况,探索大肠埃希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琼脂梯度稀释法测定251株广东地区水禽源大肠埃希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和采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对链霉素耐药较严重,鸭源和鹅源的耐药率分别为81.58%和75.43%,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5%和54.86%,对阿米卡星最为敏感,其中鸭源的菌株耐药率仅为1.32%。PCR方法检测显示,aadA1和aph(3′)-1检出率较高,为84.6%和91.9%,表明携带aadA1和aph(3′)-1耐药基因的水禽源大肠埃希菌在广东地区呈流行趋势。耐药基因型与耐药表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耐药基因rmtB的携带与4种药物(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壮观霉素)耐药株的产生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耐药基因rmtB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株的产生起重要的作用。本试验结果可为指导广东地区水禽大肠埃希菌病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基因提供相关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旨在调查鸭致病性大肠杆菌氨基糖苷修饰酶耐药基因(AMEs基因)的携带情况,探讨耐药基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表型的相关性。对98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了K-B法,选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大观霉素和卡那霉素进行药敏试验,用建立的检测氨基糖苷类AMEs主要基因的四重PCR方法对上述菌株进行分子检测,并随机选取耐药基因ant(3″)-Ⅰa、aac(3)-Ⅱa和aph(3′)-Ⅱa各3个阳性扩增进行克隆测序,对药敏试验结果和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98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有67株对上述氨基糖苷类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耐药,耐药率为68.4%(67/98);有49株扩增出AMEs基因,AMEs基因的检出率为50%(49/98),其中ant(3″)-Ⅰa的检出率为30.6%(30/98),aac(3)-Ⅱa为13.3%(13/98),aph(3′)-Ⅱa为3.1%(3/98),ant(3″)-Ⅰa+aac(3)-Ⅱa为2.0%(2/98)、aac(3)-Ⅱa+aph(3′)-Ⅱa为1.0%(1/98),未检出aac(6′)-Ⅰ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的相应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99%);AMEs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符合率为73.1%(49/67),符合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大观霉素60%(3/5)、庆大霉素55%(11/20)、链霉素33.3%(22/66)、卡那霉素19%(4/21)、新霉素12.5%(1/8)、阿米卡星0%(0/3)。另外有4株细菌检测到相关耐药基因但耐药表型为敏感,而有22株耐药表型为耐药却未检测到相关耐药基因。鸭致病性大肠杆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ant(3″)-Ⅰa和aac(3)-Ⅱa两种为主,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K-B纸片法对224株大肠杆菌进行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三重PCR法检测全部菌株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基因ant(3’’)-Ia、aac(6’)-Ib和aph(3’)-Ⅱa,普通PCR法检测16S甲基化酶基因。结果显示:山东省禽源大肠杆菌对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84.4%、57.1%、55.8%、46.9%和40.2%;3种钝化酶基因ant(3’’)-Ia、aac(6’)和Ib、aph(3’)-Ⅱa的检出率依次为49.6%、25.0%和22.8%,介导高水平耐药的16S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检出率为11.6%(26/224),只有1株大肠杆菌检测到armA基因,没有检测到rmtA,且3种甲基化酶基因在低度耐药菌中检出率均为0;所检大肠杆菌中携带2种及2种以上耐药基因的菌株占33.5%(75/224),有1株大肠杆菌同时携带4种耐药基因。结果表明,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及16S甲基化酶广泛存在于禽源大肠杆菌菌中,其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基本呈正相关,部分菌株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不一致,表明还存在其他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