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洲许多国家正努力将水牛从役用转为乳用或肉用,大力发展乳水牛业。该文从福建省及漳州市水牛业生产现状,叙述了水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产业化之路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借鉴印度发展水牛奶业的经验,加大开发我省水牛奶业资源力度,促进全省奶业生产的发展,应达布尔印度有限公司的邀请,8月3日至17日,我省水牛奶业项目培训考察团一行6人赴印度就水牛奶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互利天的培训考察。先后到了印度北部地区奶业发展委员会、国家农业部、德里奶品加工中心、奶品质量检测设备厂、夸里提冰淇淋股份有限公司、印度扭业研究中心、黑萨水牛研究所、水牛冷冻精液库、种牛饲养场、哈伊亚拉农业大学等单位学习考来.通过学习、参观、座谈与交流等形式,对印度水牛奶业发展情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印度…  相似文献   

3.
赴印度、巴基斯坦乳水牛业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9日~18日,由福建省农业厅叶恩发副厅长为团长的福建省奶水牛业考察团赴巴基斯坦、印度,先后对巴基斯坦的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动物科学研究所、拉合尔市城郊(HurbansPura)乳水牛养殖小区和印度的AMUL公司及其所属加工企业、新德里乳水牛养殖小区进行了考察,并通过座谈、现  相似文献   

4.
漳州市综合开发水牛产业的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牛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家畜。漳州市位于我省南部,地处南亚热带,水系发达,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高温多湿,饲草资源比较丰富,适宜水牛生长繁殖。据1776年《漳州府志》记载,当时漳州农村就有饲养水牛和利用水牛挤奶的习惯。印度政府通过组织奶农成立奶业生产合作社,建立收奶、饲料、配种、兽医系列服务及在大城市建立现代化乳品加工厂和销售网点等方式的“白色革命”,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3产奶大国。印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漳州发展水牛生产,在当前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中,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笔者就开发利用水牛生产谈几点看法:1…  相似文献   

5.
水牛对我国南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牛有非洲水牛和亚洲水牛之分。亚洲水牛包括江河型水牛和沼泽型水牛。沼泽型水牛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国家,适合在水稻种植区繁衍生息,对水稻生产起着重要作用。江河型水牛主要分布在南亚国家,其泌乳力高,更适合在干旱平原耕作,所以在印度次大陆发展很快,在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沿岸也有部分水牛,主要用来生产奶类和肉类。  相似文献   

6.
郭建同 《福建畜牧兽医》2000,22(6):13-13,14
我市现有印度摩拉水公牛9头、巴基斯坦尼里公牛3头、摩拉杂交水牛5000多头和本地水牛5.1万头。为改良我市本地水牛,应继续引进印度摩拉水公牛优良种牛和冻精与本地水牛杂交,发展摩杂水牛。据调查,摩拉杂交水牛的繁殖成活率较低,因此,如何提高摩拉杂交水牛的繁殖成活率就尤为重要,就此笔者总结了提高摩拉杂交水牛繁殖成活率的措施如下:1 加强种公牛的饲养管理和配种员配种技术的培训 目前我市摩拉杂交水牛的配种方式有“本交”和“冷配”2种。若采用“本交”必须加强种公牛的饲养管理,给予好草、好料,并适量运动等,以增强体力,提高配种成功…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牛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水牛遗传育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核型、蛋白质多态性、水牛胚胎体外生产与胚胎移植技术等方面。本文从中国水牛的类型和分布特征、遗传特性的研究现状、现代生物技术在水牛育种中的应用、中国水牛育种研究前景及展望等四个方面综述水牛的育种进展,认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分子育种将成为水牛育种的总趋势,为我国水牛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牧业通讯》2006,(10):10-11
本刊讯:据广西水产畜牧局提供的消息,2006年4月18日上午,第五届亚洲水牛大会在广西南宁市开幕.来自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19个国家600多位从事水牛科研、开发的官员、科学家和企业家参加了这次大会.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孙瑜出席了开幕式.第五届亚洲水牛大会组委会主任、广西水产畜牧局局长陈荣贵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牛泌乳性能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水牛泌乳性能的调查研究韩刚,丁庆波,巨智勇(华南农业大学510642)黄文贤,魏吉仁(广东省揭阳市畜牧局)前言世界水牛大致分为两大类型,即河流型和沼泽型。河流型水牛,主要产于南亚大陆地区,如印度的摩拉水牛。我国是饲养沼泽型水牛最多的国家,以往是以...  相似文献   

10.
水牛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饲养的草食动物,是我国养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传统习惯等影响,水牛挤奶加工不足20%,乳用潜力有着巨大的开发利用前最。从广西水牛奶生产现状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水牛奶的营养特点和资源优势及水牛奶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水牛奶开发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6年4月18~20日,备受关注的第五届亚洲水牛大会在广西南宁荔园山庄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越南、日本、马来西亚、泰国、尼泊尔、孟加拉、伊朗、意大利、英国、荷兰、保加利亚、巴西、委内瑞拉、土耳其、埃及共19个国家600多位从事水牛科研、开发的官员、科学家和企业家参加了此次大会.  相似文献   

12.
试验应用GnRH结合PGF2α法处理水牛进行同期发情试验的研究,应用于水牛胚胎移植的实践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建立最佳的同期发情方法和为胚胎移植的产业化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现将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日,印度海得拉巴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CCMB)的水牛基因组成功地完成了DNA标记。这是印度科学家水牛基因组研究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我市从1976年以来引进印度摩拉水牛,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改良本地水牛,使本地水牛的生产性能由役用向役乳兼用的方向转变,本摩杂一代(以下称F1)水牛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由本地水牛的600kg增加到1 639.5 kg.但是在人工授精时,大部分发育正常的F1母牛屡配不孕,而本地水牛受胎率均在40%以上.笔者通过对F1母牛发情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后,采取相应措施,使F1母牛的情期受胎率达到42%,有的配种季节达到58%.现把提高F1母牛受胎率的体会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2300万头水牛的第二大国,仅次于印度(9000多万头)。在印度水牛乳价高而销路广,使普通牛乳相形见绌。其水牛乳产量占总产乳量(7310万吨)的55%;巴基斯坦水牛头数少于我国,约2000多万头,水牛乳产量占总产乳量(2557万吨)的59%。我国目前挤乳水牛仅1万多头,水牛乳总产约1万吨。由此可见,我国发展水牛挤乳大有潜力可挖,水牛挤乳大有可为。为了加快我国水牛乳业的开发,提出如下建议,供参改。1总结历史经验据记载,近百年来浙江、广东、广西等地农民就有利用水牛挤乳习惯。1907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牧业通讯》2005,(16):27-27
科学技术部消息:印度海得拉巴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CCMB)的水牛基因组成功地完成了DNA标记。这是印度科学家水牛基因组研究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该项目由印度国家奶业发展委员会和生物技术部共同资助。项目第一期工作鉴定出400个DNA标记,第二阶段将研究这些标记的遗传学意义,并对他们进行定位。这些标记将有助于绘制水牛基因图谱。  相似文献   

17.
裴岩 《畜牧与兽医》1995,27(2):62-63
水牛角轮的研究裴岩(常熟市科委科技培训中心)水牛有较长的寿命。笔者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调查工作中发现:沼泽型的中国水牛,28岁的母牛仍在使役,24岁的母牛仍具有繁殖能力。因此,利用水牛角轮来确定水牛的年龄,在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多年来研究结果认...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日粮对水牛(Bubalus bubalis)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的影响,分别构建了玉米秸秆、牧草和甘蔗日粮条件下的16SrDNA文库。这3个文库共测序467个克隆,可分为19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4个OTU在3个文库中都存在;8个OTU是特异的;6个OTU只存在于玉米秸秆组和牧草组;1个OTU只存在于甘蔗组和牧草组。试验结果表明,水牛瘤胃类产甲烷短杆菌属的序列丰富较高,而印度水牛(Murrah和Surti)瘤胃以产甲烷微菌属为主。鉴于水牛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及日粮类型的差异,有必要对全球范围内不同地理位置、水牛种类及日粮对瘤胃微生物群落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水牛大国.广西是我国水牛第一大区.广西的水牛奶开发在全国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但因多种因素制约.广西水牛奶业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规模小.效益低.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大产业。而与此同时.印度等国的水牛奶业发展迅速并成为本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因此有必要研究和总结国外发展奶业尤其是水牛奶业的成功经验.从而找出适合广两水牛奶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牛由传统生产方式应向商品生产方式转移,即由单一的役用生产向乳、肉、役等综合利用生产转轨,才能发挥水牛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亚热带地区的特殊条件下,水牛奶业开发利用更能够发挥其特点和优势,首先建立水牛奶业开发示范模式,付之实施、做出样板,逐步扩展,必将在我国创建一个新型水牛奶业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