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茶树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茶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最重要的茶区之一,主要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等省份,茶树资源丰富,主要生产乌龙茶、红茶、绿茶、黑茶如六堡茶等。研究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不仅育利于提高华南茶区的茶叶品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华南茶区茶叶生产效益,对推动华南地区整体经济效益具育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华南茶区主要茶叶种类及加工技术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概述了华南茶区主要乌龙茶加工技术、红茶加工技术、绿茶加工技术、黑茶加工技术等,为后续研究华南茶区主要茶叶加工技术提供参考,以促进华南茶区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东、广西、海南、台湾是华南茶区茶叶生产的主要地区,其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及野生茶树资源非常丰富,是作为茶树选种、育种非常重要的原始材料。因此对华南茶区茶树种质资源品种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促进华南茶区茶叶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华南茶区是我国极具特色的茶区,处于季风气候区,茶区高温多雨,易发病害,研究华南茶区常发茶树病害的特征及其与当地气候的相关性,对于更好地防治茶树病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产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资源及茶类极为丰富。全国有四大茶区(江北、江南、华南、西南),各茶区的品种资源、茶类特点、生态条件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在茶树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方面就有差别。本文拟就华南茶区的品种选育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健康养生需求的增加,茶产业及与其紧密关联的茶文化旅游产业也迎来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本文将以华南茶区为立足点,探究华南地区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对其茶文化旅游产业后续发展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挖掘茶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价值,以支持华南茶区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我们的祖先神农氏就发现了茶树,并作为药物,用来解毒和治病。到了唐代,我国的茶树栽培已遍及77个州(郡),304个县。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已初步把我国的茶叶生产划分为八大茶区:即山南茶区、淮南茶区、浙西茶区、浙东茶区、剑南茶区、黔中茶区、江南茶区和岭南茶区。尽管陆羽以唐代行政区域为基础进行划分,这个划分还是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正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系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缅甸北部和印度阿萨姆一带。我国的茶树资源丰富,茶区地域辽阔,分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等四大茶区~([1])。如今,我国南方地区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即每年3-5月出现温度骤降、雨雪天气。因倒春寒而产生的冷害、寒害会影响茶树生长,轻则影响茶叶产量与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树昆虫区系及其区域性发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张汉鹄 《茶叶科学》1999,19(2):81-86
我国茶树有害昆虫多达808 种, 分别属于2 纲14 目109 科, 其中以食叶的蛾类和同翅目种类居多。在世界动物区系中, 东洋区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在国内动物地理中, 以华南区等南方种类所占比率最大。南方种与北方种相互交错延伸, 在地理上自北向南呈现随纬度增加而种类相应减少的趋势。四大茶区茶树昆虫的种数是: 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西南茶区> 江北茶区。各茶区茶树害虫的总体结构与优势种不尽相同, 既有共有的全国性重要害虫, 也有许多区域性的代表或特有的重要种类。  相似文献   

9.
丁德恩 《中国茶叶》2011,(10):20-21
日照茶区是我国淮河以北面积最大的茶叶种植区。山东省自“南茶北引”成功以来,日照茶区主栽茶树品种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茶树的生长发育与原产地发生了变化,造成茶叶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性,茶叶品质也拥有了当地栽培的一些特殊性。本文通过对有代表性试验地调查分析,发现同一品种的生育特性和茶叶品质在日照和原产地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茶区分布广阔,栽培历史悠久,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品种资源极其丰富多彩,在宁红、饶绿,浮红及婺绿等茶区已产生很多在生产上起一定作用的农家优良茶树品种,这些品种分布在不同栽培环境中具有不同的适应性,不具有同的优良性状。因此,为了发挥农家优良茶种的生产潜在力,是进一步提高茶叶产量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西南茶区茶树良种化现状及新品种引种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南茶区茶树良种化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西南茶区茶树栽培环境差异明显,栽培的无性系品种数量多,但主栽品种单一,品种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针对西南茶区良种化存在的问题,从浙江引进了6个品种在重庆永川布置了引种试验,比较了引进品种的成活率、生长势、抗逆性和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中茶102、中茶108、中茶302、龙井长叶适合在永川及相似栽培条件的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12.
甘肃茶区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现有茶园面积6200hm^2,其中投产茶园2470hm^2,年产茶72万kg,产值3200万元。茶树害虫的总体结构和优势种有别于其他茶区,既有全国发生较普遍的重要种类,也有一些区域性的重要种类;茶树病害的发生亦与其他茶区有差异。为此,明确甘肃茶区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并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是甘肃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关键,也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主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有幸在1997年11月下旬随浙江省茶叶学会代表团越台湾参加第六届国际无我茶会,现将台湾茶叶产销方面的情况简略地介绍如下。1茶史:据史书记载,台湾省三百年前发现野生茶树,但台湾的茶树品种、栽培、制造技术的发展,与野生茶树并无关联。现今的茶树品种、栽培和制造技术是二百余年前,福建先民从武夷山引入,后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和发展而成。2余区:台湾全省分有北部、桃竹苗、中南部、东部、高山五大茶区。现有茶园21554hm2,年产条约2.1万t。北部条区,茶园约4000余hm2。桃竹苗茶区,茶园约5300hm2。中南部条区,茶园约1000hm2,…  相似文献   

14.
黎平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下生产的茶叶品质优良。近几年,在茶树栽培、品种引进、茶叶加工和销售、行业规范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全国各类评茶大赛中取得突出的成绩。黎平茶正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喜爱。同时也与发达茶区存在较大差距,黎平茶产业在各个环节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郭存善 《中国茶叶》2000,22(4):38-38
茶树无性系良种具有性状一致、萌芽整齐、品质优良、不易退化等优点,是制作名优茶的首选品种。近年来,我国各产茶区都十分重视茶树无性系良种的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位于我国茶树栽培北限的临沂茶区来说,由于所处地理纬度较高,冬季气温偏低,无性系茶苗种植一直是项空白。为弥补空白,促进临沂茶叶生产的发展,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中心从1995年起,承担了市科委下达的“临沂茶区无性系茶苗种植技术研究”攻关课题,经过4年多的努力,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无性系茶苗栽植技术,现介绍如下,以供我国其他北方茶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华安县是闽南漳州的主茶区之一,目前我县"铁观音"等优质茶栽培面积已近8000hm,成品茶产量达10万kg,产值达到6亿多元,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一朵奇葩.我县茶叶主栽品种为"铁观音"、"本山"、"黄旦"等乌龙茶品种,自2003年以来,我县各茶区相继发现茶树异常落叶现象.据调查,受害较轻的茶园青叶产量减产8-12%,一般受害的茶园青叶产量减产28-32%,受害较为严重的田块造成连片落叶枯死.调查品种中,"铁观音"品种发病最重,"黄旦"等品种受害较轻.幼龄茶树受害较重,3d生以上茶树受害较轻,经专家鉴定为茶叶生理性病害.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的茶树规模化栽培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为发展茶叶生产,就近解决西北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饮茶需求,1958年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农业部委派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专程来到与陕南茶区和川北茶区毗邻的甘肃省陇南市考察。考察结果表明,陇南市的文县、康县和武都县的碧口、阳坝和洛塘一带,西屏岷山,北依秦岭。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植被繁茂,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比较适宜茶树生长。但陇南从有规模地发展茶叶生产之初,就沿袭纯茶树的平面式建园模式,从山顶到山脚,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整片开垦种茶,这种单调的种植模式既降低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又导致生态系统失调,对茶园乃至整个茶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后果。在查明陇南茶区的土壤、气候等资源情况及茶园耕作制度、效益状况等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适合当地实际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吴洵 《中国茶叶》1994,(3):34-3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名优茶生产和开发已成为当前茶叶生产的热点,其发展速度之快,开发品种之多,生产效益之好是其他任何大宗茶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各种名优茶的生产和开发已由高山地区走向低丘地区,由长江中、下游茶区走向华南茶区,由中、小叶种茶区走向大叶种茶区.然而,名优茶的生产和开发不只是涉及制茶工艺问题,同时也涉及到茶园的栽培管理问题.在栽培管理上,如何加强茶园土壤农化管理,合理施肥,促进名优茶生产和开发是当前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几点看法,以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新化茶区的生态平衡,水土保持及茶叶生产状况,我们考察了该县的琅塘、水车两个主产茶区的四个公社、八个大队及一个区办茶场。琅塘是老茶区,水车是新茶区,两区产茶一万余担,占全县产量的40%强。现将调查情况总结于后。一、新化县茶叶生产的基本特点新化县种茶历史悠久,为我省茶叶主产县之一。解放后,该县茶叶生产,根据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采茶机械化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农艺措施上讲,它涉及到茶树栽培和茶园管理,茶树品种和茶叶加工。从销售角度讲,它涉及到收购销售与出口贸易等等。但是,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不少茶区人少地多,劳力严重不足。例如我省婺源县1982年产茶7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