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生命表研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泰山红蚧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得出了种群趋势指数(I)值。一龄和二龄若虫期是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虫期,雄成虫羽化期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虫期,风雨是雄成虫的致死关键因子。捕食性天敌红蚧象,蒙古光瓢虫,红点唇瓢虫及蛹期的一种寄生蜂对泰山红蚧也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在雄成虫羽化盛期前,用洗衣粉800倍液,洗衣粉加50%敌敌畏1000倍液、洗衣粉加40%乐果1000倍液喷雾,35天后调查,造成的雌虫不受精率分别为87.2%、97.9%、100%。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Linnzeus)]成虫对枸杞蚜虫(Aphissp.)的捕食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雌虫为Na=0.688 4N/(1 0.002 6 4N),雄虫为Na=0.568 2N/(1 0.003 22N);瓢虫成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捕食率随天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着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作用愈明显。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降低。通过HollingⅢ新模型得出功能反应的模型:雌虫Na=102.822.exp(-53.823/Nt),雄虫Na=80.802.exp(-53.015/Nt),1头十三星瓢虫捕食枸杞蚜虫的最大捕食量雌虫为103头,雄虫81头。最佳寻找密度雌虫为53.823头,雄虫53.015头。在利用十三星瓢虫成虫防治枸杞蚜虫时,可将益害比1∶50作为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刀角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小黑瓢虫形态特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刀角瓢虫与小黑瓢虫是烟粉虱的2种重要捕食性天敌,对烟粉虱的危害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本文对刀角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活史、取食习性、化蛹习性、羽化与交配习性、产卵习性、成虫寿命与耐饥力,以及2种瓢虫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刀角瓢虫在福州1a发生6-7代,以成虫越冬;在实验室条件下,卵期、1龄、2龄、3龄、4龄、预蛹及蛹的历期分别为5.23、2.4、1.98、1.90、1.75、2.96、5.18d,完成1个世代约需19.5-24.5d,平均历期21.5d;世代存活率0.68;雌成虫寿命(63.6±21.0)d(n=10),雄成虫寿命(51.6±11.7)d(n=10),故雌成虫寿命比雄成虫长;单雌产卵总量75-257粒,平均(136.8±57.8)粒(n=10);雄成虫的耐饥力较雌成虫大,但二者最长的耐饥时间均不超过108h.  相似文献   

4.
白蜡蚧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蜡蚧1a发生1代,在合肥主要危害女贞、小叶女贞,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继续取食、生长,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产卵期10-13d,平均产卵9208+2788粒.白蜡蚧雌成虫休重与产卵量(粒)的关系式为y=510.80+40080.44x(r=0.8956>r0.01=0.3377),5月中下旬为若虫孵化期,6月上、中旬为若虫定叶、定杆期,10月上、中旬雄虫羽化与雌成虫交尾后死亡,受精雌成虫11月中旬停止取食开始越冬.根据观察研究白腊蚧自定叶盛期到定杆盛期为防治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异色瓢虫对康氏粉蚧的捕食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研究了异色瓢虫对康氏粉蚧的捕食作用,采用Holling-Ⅱ型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模型对异色瓢虫捕食康氏粉蚧的作用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异色瓢虫的各龄幼虫及成虫的功能反应均属符合Holling-Ⅱ型。1头异色瓢虫3龄幼虫、4龄幼虫、雄虫、雌虫对康氏粉蚧的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1∶19,1∶20,1∶19,1∶19,其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2013年樱桃球坚蚧在上海金山地区首次发现,为有效防控该蚧虫的发生与蔓延,特进行了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樱桃球坚蚧在金山地区可危害栾树、三角枫、枫香、紫藤等17种绿化树种,该蚧虫在金山地区1年发生1代,刺吸植物汁液为害,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4月中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每个受精雌成虫平均产卵6323粒,5月中下旬为若虫出壳盛期,4月下旬至5月初为雄成虫羽化高峰期。  相似文献   

7.
卫矛矢尖蚧在陕西关中地区1年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寄生植物的茎、叶上越冬。若虫2龄,雌雄异型。雌成虫平均产卵量79.3粒,雄成虫寿命1~2d,雌雄性比为1.1:1。天敌昆虫有红点唇瓢虫、盾蚧小方头甲和红圆蚧金黄小蜂。  相似文献   

8.
昆明龟蜡蚧是危害海桐和光叶海桐的重要害虫,首次记述其生物学特性,该虫1年发生1代,以雌成虫越冬,未发现雄虫,若虫3龄。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泰山红蚧各发育虫期作了详细的外形和显微形态描述,研究了该蚧的生活史和习性,该蚧1年1代,12月上旬以二龄若虫雌雄分群在芽革或枝干裂缝中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为害,雌若虫在芽基不动,脱皮2次进入成虫期,雄若虫则转移到枝干或地面杂物上作茧,经预蛹和蛹期,5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交尾后雄虫死亡,雌虫则继续为害至6月中下旬产卵于体下腹腔内,平均卵量3114粒,孵化后若虫在枝干为为害并越夏,当秋季寄主叶片变时,一部分奖来发育为雌虫的若虫爬到芽基,然后脱皮,表现出性分化并越冬,该蚧不能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人工饲料蛆组配方与人工饲料蛹组配方饲喂龟纹瓢虫幼虫,并以大豆蚜饲养的幼虫作为对照,研究比较幼虫人工饲料对龟纹瓢虫成虫捕食能力和雌虫产卵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蛆组配方、蛹组配方饲喂所得雄虫对大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与对照一样,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对照组龟纹瓢虫雄成虫对大豆蚜的处理时间短于人工饲料组,日最大捕食量、攻击系数均高于人工饲料组。以大豆蚜饲喂对照和人工饲料组羽化的成虫,对雌虫产卵力测定表明,蛆组配方的雌虫生殖能力各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单雌产卵总数为916.2粒,雌虫寿命可达64.1d;蛹组配方的雌虫产卵前期、雌虫寿命与对照差异显著,单雌产卵总数为684.7粒,雌虫寿命53.9d。  相似文献   

11.
介壳虫是同翅目盾蚧科的昆虫,属于渐变态发育。雌雄发育略有不同:雌虫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雄虫经过卵、若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介壳虫一般1年发生1—3代,个别4—5代,发生代数因种类、气候条件、地域、寄主及寄生部位等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2.
不同饥饿程度的异色瓢虫成虫对烟蚜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试验研究不同饥饿程度的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对烟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饥饿程度的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烟蚜捕食作用的功能均Holling Ⅱ型反应模型;异色瓢虫雌成虫在各种饥饿条件下24h内对烟蚜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雌成虫捕食量大于雄成虫,且饥饿时间愈长,烟蚜密度愈大,两者的差异愈显著;异色瓢虫雌、雄成虫间在24h内的捕食速度(V)差异不显著,且与时间段(x)关系的模型分别为V=5.8619x^-8087和V=4.8583x^-0.7220;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对烟蚜的捕食量(Na)随着时间(t)的变化模型分别为Na=90/(1+e^1.0886-0.1219t)和Na=90/(1 e^1.2702-0.1017t)。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以棉花为寄主的棉花粉蚧低温和高温品系,研究明确了这两个品系的主要生物学参数.在光周期为14L:10D、湿度为70(±5)%、18(±1)℃和32(±1)℃的恒温条件下继代饲养观察,每代选取三龄若虫分别进行4℃冷激和50℃热激30 min处理,以比对照组存活率显著上升为指标分别建立了耐低温、耐高温品系;测定了3龄若虫、雌成虫过冷却点、体液结冰点、雌成虫体长、体宽、体重、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性比、生殖能力等主要生物学参数,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低温品系雌成虫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最高,分别为-15.01、-13.93℃;高温品系3龄若虫过冷却点和体液结冰点最低,分别为-24.9、-24.5℃.该虫低温品系体长、体宽和体重(4.37 mm、2.59mm、4.0 mg)均显著高于高温品系(3.22 mm、1.75 mm、1.5 mg).低温品系的世代历期雌虫为54.10 d,雄虫为42.08 d,世代存活率为42.72%,种群趋势指数为47.47;高温品系世代历期雌虫为16.11 d,雄虫为12.08 d,世代存活率为57.71%,种群趋势指数为74.28.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60)Co-γ200Gy辐照小菜蛾6日龄蛹,并通过蛹的羽化率及成虫的飞行能力、交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等一系列参数来验证遗传不育技术防治小菜蛾的可行性。【方法】用200Gy ~(60)Co-γ辐照50头小菜蛾6日龄蛹,然后将其与50头未辐照的对照组6日龄蛹置于温度(25±1)℃、相对湿度60%~70%、光照时间14~16h/d、光照强度1 000~4 000lx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蛹的羽化率、辐照雄虫的飞行能力、雄虫对雌虫性激素的感知能力、雄虫的交配能力及雌、雄成虫的寿命等参数。【结果】经200Gy ~(60)Co-γ辐照处理后,小菜蛾雄蛹的羽化率为60%,羽化后雄虫寿命为8.83d;雌蛹羽化率为52.67%,羽化后雌虫寿命为7.90d。与对照组相比,辐照雄虫的飞行能力、交配能力、对雌虫性信息素的感知能力均无显著差异。4个配对组合UM×UF、IM×UF、UM×IF、IM×IF(其中UF、UM和IF、IM分别表示未辐照和辐照处理的雌虫和雄虫)的当代成虫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3.24,16.34,6.98,5.33粒,F_1代卵的孵化率分别为94.83%,75.93%,86.88%和64.15%,F1代化蛹率分别为82.52%,44.11%,21.83%和10.35%;与对照组相比,辐照组当代成虫和F1代单雌产卵量、F_1代卵的孵化率和F1、F_2代化蛹率均显著降低;辐照组F_1代雄虫与雌虫的性别比以组合IM×UF最大,且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用最佳亚不育剂量200Gy ~(60)Co-γ辐照小菜蛾6日龄蛹,蛹的羽化率、羽化后成虫寿命及生殖力受辐照影响显著降低,辐照雄虫的飞行能力、交配能力及对雌虫性信息素的感知能力不受辐照影响,说明采用辐照不育技术防治小菜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宋佃远  胡涛  郑发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47-147,184
研究茄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对茄子叶片的取食量.用叶面仪测量取食叶面积结果显示,茄二十八星瓢虫雌虫日均取食量为1.86 cm2,雄虫为1.31 cm2,雌虫和雄虫取食量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在培养温度为20℃、光周期10L:14D和14L:10D条件下,分别饲喂白杨毛蚜和菜缢管蚜,观察异色瓢虫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光周期、食物因素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都能产生一定影响,但光周期因素的影响较大。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在长光照(14L:10D)下比在短光照(10L:14D)下显著延长,饲喂白杨毛蚜延长雌虫1.0d、雄虫1.5d,饲喂菜缢管蚜延长雌虫3.6d、雄虫3.1d。在短光照下,食物对异色瓢虫成虫前发育历期影响差异不显著;在长光照下,异色瓢虫的发育受食物变化影响显著,取食白杨毛蚜的异色瓢虫比取食菜缢管蚜的发育快。根据异色瓢虫的羽化率、雌雄比、产卵前期和羽化后20d的单雌产卵量的变化,表明其羽化后发育主要受光周期影响,受食物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白蜡虫是我国重要的资源昆虫。近年来陕西咸阳地区白蜡虫养殖和白蜡生产逐渐兴起,但白蜡虫在该地区的种群生态学及生产适宜性一直缺乏系统研究。对该地区白蜡虫生活史、雌虫种群动态、雄虫泌蜡量、种群分布特征及寄生性天敌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并与其他传统产虫、产蜡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评估咸阳地区白蜡虫生产适宜性。结果表明,陕西咸阳地区白蜡虫1 a完成1代,能够正常完成生长发育且种群繁衍良好。雌成虫初期(8月)死亡率较高,是影响种群数量的关键时期。雄虫终泌蜡厚度为4.60 mm,单体泌蜡量为0.603 mg,略低于传统产蜡区四川峨眉的泌蜡量,但高于传统产虫区云南昭通、昆明等地的泌蜡量。1龄雄虫主要分布在寄主植物大叶女贞叶片前段,1龄雌虫主要分布在前段和中段;2龄雄虫主要分布在枝条的前段,2龄雌虫在枝条上的分布较为均匀。寄生性天敌主要为膜翅目跳小蜂科和姬小蜂科的寄生蜂,其中危害白蜡虫卵期的寄生蜂为中华花翅跳小蜂和白蜡虫黑角啮小蜂,危害白蜡虫2龄雌虫和雌成虫的寄生蜂为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蜡蚧啮小蜂和白蜡虫长尾啮小蜂,危害白蜡虫2龄雄虫的寄生蜂为白蜡虫花翅跳小蜂、白蜡虫啮小蜂、蜡蚧啮...  相似文献   

18.
十三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萝卜蚜的捕食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十三星瓢虫Hippodamia tredecimpunctata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的雌雄成虫对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的捕食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干扰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2种瓢虫的雌、雄成虫对萝卜蚜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十三星瓢虫雌、雄虫理论方程分别为:Na=1.090 8 N/(1+0.005 2 N),Na=1.124 9 N/(1+0.006 0 N),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96.078 4、181.818 2;龟纹瓢虫雌、雄虫理论方程分别为:Na=1.126 4 N/(1+0.006 7 N),Na=1.176 6 N/(1+0.008 7 N),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66.666 7、136.986 3.2种瓢虫的捕食能力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相互之间存在干扰,符合Hassell模型.  相似文献   

19.
白生盘蚧Crescoccus candidus Wang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盘蚧属Crescoccus白生盘蚧Crescoccus candidus系王子清1977年采自云南大理,并于1982年建立生盘蚧属(新属),白生盘蚧(新种)。其副模系作者于1979年采自云南丽江。1983年至1986年以昆明温泉羊角村为基点,对其生物学习性及综合治理进行研究。该虫主要为害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青冈Cyclobalanpsis glauc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亦可为害苹果;是板栗树的主要害虫。在昆明地区一年一代,以雌成虫在被害枝条上越冬。雌虫产卵高峰期为6月中旬,初孵若虫涌散峰期为6月中旬,1龄若虫峰期为7月中旬,2龄若虫峰期为9月中下旬,雄虫羽化峰期为10月中旬,6月中旬,10月中旬是化学药剂防治初孵若虫及雄虫的有利时机。生命表资料表明各种自然因子致死率达97.8%,因此加强抚育管理,保护利用天敌,适期使用化学农药是治理白生盘蚧的主要措施。雨水冲刷,二种跳小蜂,长尾小蜂,瓢虫等是控制白生盘蚧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每10cm~2有虫19头可定为防治阈值。  相似文献   

20.
温度和补充营养对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控温和田间罩笼条件下, 研究了不同温度和补充营养对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成虫寿命缩短, 不同温度条件下成虫寿命存在显著差异; 补充蜂蜜水能明显延长成虫寿命; 相同条件下雌虫寿命明显长于雄虫寿命。在18℃并饲喂10%蜂蜜水条件下, 成虫寿命最长, 雌虫为15 36d, 雄虫为9 06d; 在38℃不饲喂条件下, 成虫寿命最短, 雌虫1 09d, 雄虫1 00d。在田间罩笼试验中, 中红侧沟茧蜂成虫寿命在没有寄主和营养补充的条件下, 雌、雄成虫的寿命分别为5 24d和3 80d; 当有棉花植株但没有寄主时, 雌、雄虫的寿命分别为7 64d和3 88d。中红侧沟茧蜂田间释放后成虫累计死亡率随释放天数的增加而增加, 释放8d后, 雌、雄虫累计死亡率分别达到91 67%和98 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