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标准毒株在鸡胚上的最佳生产工艺,试验用IBV M41株分别以不同剂量接种同一胚龄不同鸡胚、不同胚龄普通鸡胚,以及IBV M41株接种普通鸡胚后不同培养时间收获鸡胚尿囊液,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制备病毒液的产量及病毒效价。结果显示:IBV M41株接种无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母源抗体的SPF鸡胚最佳病毒接种剂量为104.5EID50,接种含有IBV母源抗体的普通鸡胚最佳病毒接种剂量为105.1EID50,最佳接种胚龄为11日胚龄,最佳收毒时间为48 h。按照此工艺制备疫苗,免疫SPF鸡,IBV抗体效价均符合规程标准。研究结果为用鸡胚高效、大量生产IBV M41株病毒抗原进而生产合格的IB疫苗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将分离到的一株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接种SPF鸡胚增殖,通过致鸡胚矮小化试验、红细胞凝集试验、对新城疫病毒增殖干扰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及RT-PCR分子鉴定,结果证实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应用MEGA5分析软件,与Gen Bank上IBV常见疫苗株、流行毒株和部分参考株进行序列比对,其S1基因序列与近年来我国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为95%~99%,与传统疫苗株H120、H52、M41和W93同源性较低,仅为77%~79%。  相似文献   

3.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强毒株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腺胃病变形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IBV-D971株接种1日龄SPF鸡,连续传10年代,培育出了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强毒株IBV-D971J株。IBV-D971J10对SPF鸡胚的致病力为10^-6.45ELD50/0.2mL,对1日龄SPF鸡的致病力为10^-1.5LD50/1mL,从死亡鸡的心,肝,脾,肺,肾,腺胃,肌胃,法氏囊等均能分离到IBV,IBV-D971J10不含鸡新城疫,禽流感,鸡马立克氏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网状内皮组绢增殖病等外源病毒,对SPF鸡可引起典型的腺胃炎,肌胃炎,间质性肾炎等是变化。  相似文献   

4.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HK株)活疫苗生产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取不同浓度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接种不同日龄的鸡胚,在不同时间内收获鸡胚液。根据收获时鸡胚的死亡情况、胚液的收获量及胚液的病毒含量,优选IBV活疫苗生产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将IBV调整为102.0~103.0EID50/0.1ml,尿囊内接种于12日龄鸡胚中,每胚0.1ml,37℃孵育33h收获,胚液的产毒量和收获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科技动态     
可用于鸡胚接种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疫苗近来,英国科研人员研究了采用重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表达Beaudette突出蛋白(Beau-R)的Beaudette株和M41毒株(BeauR-M41(S)))制备的疫苗接种18日龄鸡胚的应用效果,以期开发出可用于卵内接种的IBV商业疫苗。通过观察接种后的孵化率,雏鸡鼻渗出物的产生以及气管纤毛活性来了解这两种重组病毒的病原性。与商业化IBV疫苗相比,当采用卵内接种时,Beau-R和BeauR-M41(S)两个疫苗株都没有导致孵化率下降,并且雏鸡鼻内无渗出物排出,气管纤毛上皮仅出现轻微损伤。在一定剂量的M41株病毒攻击下,…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IBV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可以在呼吸道组织、肾脏、输卵管及消化道的许多部位进行复制,不同日龄、品种和性别的鸡均易感,自上个世纪30年代发现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以来,虽然疫苗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抗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效力(血清、卵黄抗体水平),建立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I试验抗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通过选取抗原谱最广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株,经SPF鸡胚增殖培养36h后无菌收取鸡胚尿囊液,4℃、12 000r/min离心10min,上清用聚乙二醇(PEG)20000浓缩100倍;兔源A型产气荚膜梭菌中国标准株(C57-1株)37℃增殖培养18h,4℃、12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经PEG 20000透析袋浓缩5倍后通过0.20μm滤膜过滤除菌,然后将IBV液和A型产气荚膜梭菌菌液(含α毒素)二者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经37℃恒温振荡感作2h,4℃经48h后制成。经大量试验表明,制备的IBV HI试验抗原效价高、稳定性好,可替代进口抗原应用于鸡群IBV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及卵黄抗体的HI效价检测。  相似文献   

8.
鸡新城疫病毒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同胚培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鸡新城疫病毒(NDV)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按一定的稀释比例等量混合接种9~10日龄SPF鸡胚,让其在同一鸡胚中增殖(简称同胚培养)。试验结果表明,用5倍稀释的ND-Lasota病毒液与 5000倍稀释的IBH120病毒液等体积混合后尿囊腔接种鸡胚,能在同一鸡胚中正常增殖,接种后96 h收毒,用红细胞凝集试验(HA)测得NDV、IBV两种病毒的血凝价分别为11 log2和12 log2,不低于各自病毒单独增殖的HA滴度,病毒的增殖基本趋于平衡。同时也证实了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IBV对NDV的复制不会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V是鸡的重要呼吸道病原体,不断出现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每年在全球造成家禽养殖业的经济损失,给家禽养殖业带来巨大的困扰。目前针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防控技术是疫苗接种,本文旨在概述国内外学者对IBV及疫苗的研究进展、不同疫苗的效果及其优缺点,为今后科研工作者研发新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W93株活疫苗生产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bronchitisvirus,IBV)H120株、W93株不同病毒量接种10、12日龄SPF鸡胚,并改变后孵化温度生产抗原液,接种后不同时间收获胚液,根据鸡胚的早死率以及胚液的收获量、病毒滴度,选择最佳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IBVH120株、W93株以102.7EID50/0.1mL的病毒量接种12日龄鸡胚尿囊腔,在34.5℃孵育35h,可较为显著地降低早死胚率,提高产毒量,且抗原液病毒滴度符合疫苗制备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弱毒株(IBV ZZ-V35)在鸡胚中的增殖规律,用尿囊腔接种法给11日龄的SPF鸡胚接种IBV ZZ-V35弱毒,并构建了阳性质粒,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建立了标准曲线,分别检测感染鸡胚尿囊液中36、48、52、56、60、64、68、72、76、80、88、96、120、144h的病毒含量。结果显示,在鸡胚发育不同的时间点IBV ZZ-V35弱毒的拷贝数分别为1.416×106、1.791×106、2.056×106、3.027×106、3.664×106、1.854×106、1.380×106、1.109×106、7.976×105、5.408×105、2.958×105、2.512×105、4.365×104、1.130×104。研究发现,IBV ZZ-V35弱毒的拷贝数在60h达到最高值,即3.664×106。这为IBV ZZ-V35弱毒株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1日龄雏鸡气管环组织培养(TROC)对12个具有呼吸症状的发病鸡群和14份送检病料进行了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检测,共检出11个TROC阳性群和8份TROC阳性送检病料。用鸡胚接种和血凝试验(HA)诊断为IBV感染鸡群8个,IBV感染送检病料3份,即总共11个IBV临床分离毒株。这些毒株于鸡胚传至3—4代后皆出现侏儒胚变化,接种7日龄易感鸡雏引起典型的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鸡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各日龄鸡对此病均易感.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N99株对新城疫病毒(NDV)增殖的干扰作用,该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IBV标准株M41和地方株HN99与鸡新城疫病毒(NDV)分别按不同接种顺序同胚增殖,利用病毒血凝试验(HA)测定NDV的效价,观察IBV对NDV的干扰作用,从而为检测IBV地方株HN99提供方法,也为同胚增殖两种病毒提供一系列的数据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株HN99对NDV的干扰作用与其浓度和接种顺序有关。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干扰鸡新城疫病毒(NDV)在鸡胚上的生长现象已被作为一种诊断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方法。用IBV—NDV干扰试验对十五株来自疑为传染性支气管炎鸡群的病毒进行分析:接种IBV10小时后再接种NDV La Sota毒株,后通过血凝(HA)试验测定,有八株能干扰La Sota在鸡胚上的生长。 IBV这种干扰作用具有特异性,因为它可被相应的IBV抗血清所抑制。此种方法证明干扰作用是敏感的。在一些IBV继代代数少的情况下、虽然IBV不引起鸡胚产生病变,但可干扰NDV的HA活性。此外,血清学反应IBV阴性的样品不能干扰NDV在鸡胚上的生长。从以上情况看,对于分离IBV野毒来说,IBV—NDV干扰试验显然是一种改进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引起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不同日龄均能感染,雏鸡最易感.尽管广泛使用疫苗,但IB仍频繁发生¨一.因此,做好IB的预防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IBV致病机制的研究是IB防控的主要方向之一,而IBV是典型的嗜黏膜病原,主要通过呼吸道黏膜途径感染机体,因此黏膜免疫研究是IBV致病机制研究的重中之重.黏膜免疫研究可为黏膜疫苗和佐剂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为防控IB奠定基础.目前有关学者对IBV感染的黏膜免疫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本文将对IBV感染的黏膜免疫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IBV相关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哈尔滨市某肉鸡养殖场疑似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死鸡中分离到1株肾型IBV,并对其进行鸡胚矮小化、血凝性、电镜下特征、新城疫干扰试验、致病性等生物学鉴定和N基因的RT-PCR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在鸡胚上传至第四代(F)4开始出现死亡或侏儒胚;病毒不凝集鸡红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多呈球形、直径约80~12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形态特点;该病毒可干扰新城疫LaSota株在鸡胚中的增殖;将分离毒第4代尿囊液接种于6日龄雏鸡,7d后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高达67%(6/9),病死鸡剖解后可见肾脏明显肿大、苍白,具有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典型病变;分离毒第5代尿囊液经N基因特异性RT-PCR获得大小约438bp的目的片断。初步确定所分离病毒为肾型IBV。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日龄、各种品种鸡均可发生。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B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IBV的血清型很多,迄今为止已分离出 20多个血清型和更多的变异株,随着疫苗的使用,新的血清型不断出现, IBV对鸡的致病性也发生变化。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将 IB分为 5个类型: (1)呼吸型; (2)肾型; (3)肠型; (4)生殖道型或产蛋异常型; (5)腺胃型。   1997年王玉东报道引起腺胃型病变的 IBV变异株。 1995年以来,在江苏、山东、山西、广…  相似文献   

19.
引起鸡肾病变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IB)是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1931年首次报道于美国,它是一种高度急性病毒病,能使不同日龄的鸡发病。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简称IBV)主要在鸡呼吸道及生殖道中繁殖,首先引起支气管炎,有些血清型的IBV能引起肾脏损伤,使产蛋量降低,并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板蓝根和黄芪复方提取液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致鸡胚矮小化的影响,将IBV分别与不同浓度提取液感作后接种于9日龄鸡胚,孵育,分别测定接种病毒、药液和病毒与药液混合液后48h、72 h、96 h、120 h、144 h和168 h鸡胚的体重与卵重的比值(EE值)和试验组EE值与空白对照组平均EE值的比值(EE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浓度为1.00 g/ml、0.50 g/ml的板蓝根和黄芪提取液对IBV致鸡胚矮小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