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本试验运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 E 株,通过泄殖腔和鼻腔接种 1,8,15,30 日龄雏鸡,通过尿囊腔接种8, 13,18 日龄鸡胚,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了接毒后不同时间法氏囊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胚胎发育时期和雏鸡发育时期法氏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I B D V 感染后12~48 h,雏鸡法氏囊粘膜上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淋巴滤泡髓质部及皮质部淋巴细胞不同程度变性、坏死、排空,形成腺管样结构或囊状空泡: 接毒后72~144 h,法氏囊淋巴滤泡淋巴细胞坏死排空,淋巴滤泡萎缩,网状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胚胎发育时期,法氏囊粘膜上皮肿胀变性,法氏囊淋巴滤泡形成延迟或不完整,淋巴滤泡内淋巴细胞缺乏或空虚,说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 E 株对法氏囊造成严重的组织学危害,从而导致法氏囊生长发育阻滞,组织学形态和结构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2.
雏鸡感染IBDV后法氏囊显微和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光镜、电镜技术,观察了雏鸡实验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其法氏囊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光镜观察表明,在感染早期,淋巴滤泡髓质部的淋巴细胞发生坏死,间质轻度水肿。感染后4d,淋巴滤泡皮质内的毛细血管呈一典型的出血带环绕髓质,髓质部的淋巴细胞多已坏死、崩解。继之,整个淋巴滤泡呈网络状或囊状空泡。感染6d以后,固有膜内的网状细胞和毛细血管大量增生,新的淋巴滤泡形成。电镜观察证明,在感染早期,淋巴细胞质内的内质网与核膜扩张,线粒体嵴紊乱或空泡化。继之,淋巴细胞核液化,细胞坏死、崩解。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大量出现,其胞浆内含有大量吞噬体和吞噬泡。  相似文献   

3.
应用组织病理学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以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不同毒株人工感染后不同感染时间鸡的法氏囊、肾脏、脾脏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法氏囊淋巴滤泡髓质首先被破坏,滤泡之间水肿,整个淋巴滤泡前B淋巴细胞崩解、坏死,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增生。72小时后,几乎见不到前B淋巴细胞。168小时法氏囊萎缩,上皮增生。脾脏和肾脏仅出现轻微变化。超微结构变化特征是淋巴样组织坏死,法氏囊组织中的前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内有大量约60nm的病毒颗粒,呈结晶状排列,有的细胞中可见到多个病毒结晶体。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感染后SPF鸡免疫器官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IBDV超强毒株LX株接种2周龄SPF雏鸡后,其致病性不同于经典强毒株CJ801株,它主要引起接种鸡全身性炎症反应,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等免疫器官中大量异嗜性白细胞、巨噬细胞浸润,淋巴细胞严重坏死崩解,胸腺皮质严重萎缩、坏死,骨髓中造血细胞减少、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增生。在接种后14d法氏囊淋巴滤泡严重萎缩、淋巴细胞排空形成囊腺样结构,未见恢复正常,其它免疫器官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电镜观察,接种后2和4d可见胸腺淋巴细胞胞浆浓集、染色质周边化形成新月形,表现细胞凋亡特征;在法氏囊坏死淋巴细胞胞浆中可见60nm大小呈晶格排列或散在的病毒粒子。研究初步探明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5.
为了阐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对鸡法氏囊和腺胃组织结构的影响,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的法氏囊和腺胃为供试材料,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制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对其进行病理组织学研究.主要病理组织学变化为:法氏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淋巴滤泡的结构尚存在,但大部分淋巴细胞已经消失,周围由增生的网状细胞排列成栅栏状的反应带.滤泡间的间质增宽;被膜下、滤泡之间见有大量红细胞,滤泡中心也发生坏死;上皮细胞增生,由单层变成多层,滤泡体积缩小,滤泡间结缔组织增生,有时滤泡中心也发生坏死,有大量异嗜性白细胞浸润;腺胃黏膜出血,上皮坏死脱落,腺胃结缔组织出血,腺小管间结缔组织出血.鸡感染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严重损害了法氏囊的结构和免疫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腺胃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利用透射电镜连续观察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 E 株人工感染雏鸡后不同时期法氏囊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对法氏囊内 S Ig M , S Ig G, S Ig A 三种抗体生成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液中 Ig M , Ig A, Ig G 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观察结果表明, I B D V 感染后法氏囊淋巴细胞出现了严重变性、坏死,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碎裂、溶解,线粒体溶解呈空泡样结构,其 他细胞器坏死溶解,在法氏囊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网状上皮细胞等细胞的胞浆中可见不同类型和排列方式的病毒粒子。 I B D V 感染后法氏囊内抗体阳性细胞数量和血清中抗体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揭示雏鸡机体体液免疫功能严重抑制。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体,能引起雏鸡淋巴组织的坏死、萎缩及免疫抑制。该病毒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有多种的变异株、强毒株出现,给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近些年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不断受到学者高度关注。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B淋巴细胞发生凋亡,可能是病毒引起免疫抑制的主要原因,而VP2蛋白是该病毒主要凋亡因子。本文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病毒与细胞凋亡关系及某些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等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广东饲料》2021,30(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雏鸡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雏鸡感染该病后,出现腹泻,排出白色黏稠样稀便或水样稀便,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机体出现免疫机能障碍,干扰鸡群疫苗的免疫效果,严重威胁养鸡业健康发展,养鸡场务必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控。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病毒侵害法氏囊后,肾脏也会出现病理变化,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呈条状出血。在B淋巴细胞向外周免疫器官移动过程中,若法氏囊损伤,外周淋巴器官的B淋巴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0.
正6月份,正处于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发季节。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而且法氏囊病毒侵害法氏囊组织的淋巴滤泡,影响B淋巴细胞成熟和分化,进而影响其它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鸡群免疫抑制的发生。下面根据该病的发病原因及  相似文献   

11.
关于长江、黄河源头地区草地现状以及成因的调查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长江、黄河源头地区草地现状 ,分析了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为江河源头植被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我国母猪生产现状及酵母培养物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通过应用酵母培养物饲料添加剂饲喂哺乳母猪的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酵母培养物能够改善母猪窝产活仔数、仔猪断奶重、哺乳期间仔猪成活率等生产性能,同时与前人的研究报告做了对比,其试验结果具有相似之处。因此,本试验具有指导生产实践,提高母猪生产效率及猪场经济效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的五味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具专一药味的201种兽用中药的11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分析了其咸、苦、甘、辛、酸等药味与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药味所测诸元素总平均含量的顺序是咸>辛>甘>苦>酸。咸味药的Fe、Zn、Na含量高,但含Li低;辛味药Zn、Ca含量低;甘味药各元素含量与其余各味比无显著差异;苦味药Ca、Li含量高;酸味药Fe含量低。据此认为,中药的无机元素含量可能是决定其五味属性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揭示生猪健康产业链利益增长机制内涵的基础上,以产品质量价值与价格协同为目标,运用消费者决策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分析生猪健康产业链利益增长机制的构成及运行机理,并从质量控制、政府监管、制度建设和政策扶持方面提出生猪健康产业链利益增长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策略,推动中国生猪健康产业链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沟壑区环境与牧草适宜性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3年6-7月,对黄土高原地区甘肃庆阳宁县瓦斜乡东风沟内的天然植被进行了种类和盖度的调查.结合调查数据,根据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原理对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与草地退化程度进行了评价,提出该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培育与恢复、退耕还草区域环境改良的建议.查询"中国草业开发专家系统"后,根据该软件中"牧草栽培"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模块提供的专家建议,比较实验数据,做出牧草适宜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奶牛真胃变位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为了阐明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规律,对263例奶牛患有真胃变位的自然病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胃变位的发生与过食精料和高产奶牛有密切关系,2-4胎次体格健壮的、产后30天内的、11月份到来年的5月份奶牛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A对秸杆NDF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  莫放 《中国奶牛》2000,(4):18-20
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肉牛日粮中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1180国际单位、18680国际单位和36180国际单位,通过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玉米秸秆NDF降解率的测定,结果表明维生素A36180国际单位较维生素A1180国际单位组能显著提高瘤胃中乙酸浓度和玉米秸杆NDF有效降解率(p<0.05).  相似文献   

18.
不同饲料对种鳖繁殖效果的影响及甲鱼卵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从饲料因素影响甲鱼的人工繁殖效果出发,从营养的角度初步探讨了不同饲料的营养价值。同时测定了甲鱼卵的营养成分,通过与禽类蛋比较分析,评定了甲鱼卵的营养价值,也从甲鱼卵的常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等方面的反馈信息来指导种鳖的饲料成分的配制,以求达到更加适宜的营养配给,从而提高甲鱼的产卵率和受精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单株种植条件下苜蓿产量与株高、枝条数和枝条直径等性状问的遗传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穴播条件下,株高是构成苜蓿单株产量的重要因素,与单株产量密切相关.枝条数与枝条直径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相对不大.  相似文献   

20.
法氏囊活性肽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给鸡两次注射法氏囊活性肽后,接种新城疫弱毒疫苗,观察法氏囊活性肽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法氏囊活性肽能够提高新城疫弱毒疫苗所诱导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高1~2个滴度;使血清母源新城疫抗体水平维持较高水平;促进法氏囊的生长发育,对抗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IBD)对法氏囊的损伤,和(或)促进损伤后的法氏囊的修复,对脾脏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