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娟 《动物保健》2014,(6):50-51
(一)流行特点鸡是IBD病毒的主要宿主,火鸡也可感染,鸭可感染并有分离出病毒的报道,鹌鹑和鹅在接种IBDV后的6~8周,既无症状也无抗体应答,各种哺乳动物都能抵抗本病。本病以3~6周龄的雏鸡最易感,成鸡和10日龄以下的雏鸡很少感染。一年四季均可见其流行。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可通过污染物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本病潜伏期短,呈尖峰式死亡,感染2~3d即可出现临床症状,3~5d达到死亡高峰,5~7d死亡减少。  相似文献   

2.
正(一)流行特点该病自然感染一般多发于黄牛,水牛、奶牛、牦牛易感性较小。发病年龄主要为0.5~5岁,尤以1~2岁多发。肥壮牛似比瘦牛更易患此病。猪、羊、骆驼有时也可感染。传染源主要是病畜,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处理不当的尸体。污染的饲料、水源及土壤会成为持久性传染来源,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深部创伤感染也有可能。(二)临床症状气肿疽潜伏期一般为3~5 d,最短1~2 d,最长7~9 d。牛发病多为急性经过,往往突然发病,体温达40℃~42℃,早期出现轻度跛行,食欲和反刍停止,精神不振。相继在腿上部、臀部、腰、荐部、肩、颈部及胸部等肌肉丰满部出现炎性、气性  相似文献   

3.
正绵羊痘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呈流行性。其特征是在皮肤和粘膜上出现特异性的痘疹。病羊的死亡率很高,常引起妊娠母羊流产,多数绵羊在发病后即丧失生产力,使养羊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1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较长,一般是4~12d,个别的可长达16d;人工感染的潜伏期短,一般是2~6d,平均为3~4d。本病典型的发痘过程可分4个阶段。1.1前驱期病初体温升高达41~42℃,病羊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起初流眼泪和有浆液性鼻漏。眼及鼻内分泌粘液脓  相似文献   

4.
1 发热黄疸型牛病临床鉴别 1.1 流行特点分析 黄疸型牛病类型较多,首先是牛巴贝斯虫病,又被称作红尿热、蜱热病等,致病寄生虫多贮存于牛红细胞内,以微小牛蜱等为媒介完成传播,其流行多具有一定季节性特征,7至9月份是其盛行期.病牛感染后会经历8~15 d的潜伏期,潜伏期结束后部分牛会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2岁以内的犊牛发病...  相似文献   

5.
犬细小病毒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P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犬类健康的传染病。该病以呕吐、腹泻、血便和急性心肌炎为特征,发病率和致死率较高。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5~10d,感染不分品种、性别、年龄,以断乳后2~5月龄幼犬最易感染。感染后病死率高达10%~50%。病犬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随粪便、尿液、呕吐物及唾液排出体外,造成传染。应用高免血清与干扰素治疗本病有  相似文献   

6.
魏东 《四川畜牧兽医》2007,34(10):45-45
1临床症状犬瘟热的潜伏期随传染源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来源于同种动物的,潜伏期一般为3~6d,来源于异种动物的,潜伏期可长达30~90d。50%~70%的犬感染瘟热  相似文献   

7.
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此病传染快,发病率高,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病毒而感染,细毛羊、羔羊较易感。1主要症状羊痘病潜伏期一般为6~8d,最短2~3d,最长为10~12d,病羊精神萎靡不振,体温升高至41~42℃,脉搏和呼吸加快,有的咳嗽及寒战;眼睑肿胀、眼结膜充血、有浆液性分泌物,严重失明。经1~2d后,在无毛或少毛部位的皮肤上出现绿豆大红色斑疹,眼、鼻、唇、外生殖器、乳房、腿内侧、腹部等无毛或毛短处发生较多,2~3d后,疹块增大、突起、色变淡,约豌豆或黄豆大小,较硬(称为丘疹)。此时全身症状最严重,体温…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6,(5):718-722
为研究樱桃谷雏鸭感染坦布苏病毒后的潜伏期、排毒规律及病毒在血液、组织中载量的变化,本试验将110只10日龄健康樱桃谷雏鸭分为3组,其中,静脉接种组70只,点眼滴鼻组及自然感染组各20只。经静脉、点眼滴鼻分别接种坦布苏病毒SDLY株,每只3.5mL病毒尿囊液(3.11×10~(-3) EID_(50)/只),自然感染组不接种病毒,与静脉接种组混养。接种后,每隔2d采集泄殖腔棉试子和血液,并随机剖杀3只,应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的排毒规律及在血液、组织中载量的变化。结果显示,3个组的樱桃谷雏鸭感染坦布苏病毒的潜伏期均一致,平均为24h;樱桃谷雏鸭在接种病毒后的1~25d均可排毒,感染后5d出现排毒高峰,其次为11、17d出现2个小排毒高峰,自然感染组出现高峰的时间比静脉及点眼滴鼻组晚2d;静脉接种组病毒在血液内的载量较其他2组明显低,高峰出现在感染后7、19d,点眼滴鼻组高峰同静脉接种组一致,出现在感染后7、19d,自然感染组血液中的病毒载量高峰出现在感染后9、21d;组织中病毒载量较高的器官有脑、胸腺、法氏囊、胰腺、心脏,其均在感染后5d出现先升高后又降低,并在13d左右升至高峰。研究表明,坦布苏病毒对樱桃谷雏鸭的感染能力较强,潜伏期短,病毒可通过泄殖腔向外界排毒,排毒时间较长,病毒随血液循环迅速侵入各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9.
禽流感为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全身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症状有多种类型:有的为无明显症状的隐性感染,有的为病死率较低的呼吸道感染,有的为病死率较高的急性出血性感染.禽流感这些临床症状的差异,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的毒型所决定的.由高致病毒株感染禽流感称做高致病性禽流感,其潜伏期短(数小时到2~3d),病经常呈急性经过,死亡率极高,有时高达100%[1,2].……  相似文献   

10.
<正>猪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感染猪瘟病毒,自然感染潜伏期3~10d,短的1d,长的21d,猪瘟群体检测判断较易,个体确诊较难,最准的兔体交叉免疫试验尚需10d时间,所以根据临床症状做出早期初步诊断十分关键。1急性型猪瘟出现典型临床症状1.1高热稽留,畏寒嗜卧猪感染猪瘟病毒后,免疫系统立即工作,通过发热抵抗病毒,由于病毒毒力强,体温升到41℃以上,也就是发烧,长时间稽留不退,死前才降至常温,高热表现症状为鼻盘干燥,  相似文献   

11.
正1常见传染病小鹅瘟、禽流感是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霍乱病、大肠杆菌病属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1.1小鹅瘟主要发生于雏鹅,经消化道感染,通常该病有3~5d的潜伏期。病雏鹅食欲不振、排便异常、精神萎顿。如鹅出生7d内感染,则属急性小鹅瘟,患鹅多在无症状的前提下死亡。1.2禽流感该病潜伏期在21 d左右,病鹅以出现呼  相似文献   

12.
<正>腺病毒是一种大多数禽类易患的病,鸡、鸽子等感染此病的典型症状为心包含有大量积液,也称为"安卡拉病毒"。雏鹅也易患此病,为雏鹅病毒性肠炎,是一种新型的鹅腺病,3~30日龄小鹅对该病最敏感。该病毒潜伏期多为4 d左右,3 d后小鹅开始感染此病毒,5 d后开始出现死亡,10~18 d后到达死亡顶峰,死亡率在  相似文献   

13.
羊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牛瘟,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1 羊小反刍兽疫症状及流行特点 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为4~5 d,最长21 d.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一些康复山羊的唇部形成口疮样病变.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 d.  相似文献   

14.
正猪支原体肺炎,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而诱发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此病典型症状:咳嗽、气喘,多数为慢性经过,一般地方性猪种高于外来引进猪种。此病对生猪养殖产业有不小的经济损失,可影响生猪的育成率、降低母猪的繁殖率,甚至是僵猪的主要诱因。1发病症状该病一年四季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但冬春寒冷、雨雪、潮湿季节多发,秋季次之,夏季较少发病。猪和野猪易感,其他家畜和人未见该病。此病潜伏期一般为11~16d左右,短则5~7d,最长可达  相似文献   

15.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染。人主要通过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狼、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潜伏期短至7d,长至2年或更长,一般为31d~60d,15%发生在3个月以后,视被咬伤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咬伤程度和感染病毒剂量而异。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亦称恐水症。虽然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本病易感,但在自然界中主要的易感动物是犬科和猫动物,以及翼手类(蝙蝠)和某些啮齿类动物。野生动物(狼、狐、臭鼬和蝙蝠等)是狂犬病病毒主要的自然储存宿主。野…  相似文献   

16.
正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感染性、急性的呼吸道疾病称之为猪流感,其特征为发热、传播迅速、及伴有一定程度的呼吸道症状。猪流感传播较广,病毒的携带体可以是猪、禽类和人,并且具有变异能力,对养殖业存在严重威胁。笔者对该病的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旨在为养殖户提供防治帮助,减少经济损失。1症状猪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急、传播快,大批量猪发病只需要1~2d。病猪表现为呼吸急促,食欲下降,精神极度萎顿,体  相似文献   

17.
●妊娠母猪: 1. 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弱仔,2~3d死亡; 2. 流产率可达50%; 3. 母猪可带毒。 ●4 月龄左右的猪:1.  轻度发热,有呼吸道症状,有的出现腹泻,可恢复;2.  有部分病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而死亡。 ●新生仔猪与4 周龄以内的仔猪: 1. 突然发病,体温升高; 2.  病猪精神萎顿、厌食、有呕吐或腹泻,出现神经症状; 3. 病程1~2d,死亡率很高。 ●成年猪: ;一般呈隐性感染,有时可见呼吸道症状。 嘉宾:崔尚金(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猪伪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 ~11d。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快、病程短、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本病潜伏期一般只有1d~2d,死亡基本集中在3d~4d,临床上以病程短、全身陛痉挛、肝肿大出血为特征。2009年5月9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养鸭户陈某前来求诊,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并采用高免血清全群皮下紧急接种和中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症治疗,疗效显著。现将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该病以3~6周龄的鸡最易感,3周龄以下的雏鸡感染后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引起严重免疫抑制,从而易感染其它传染病。在易感(非免疫)鸡群中,该病往往突然发生,潜伏期短,感染后2~3d出现临床症状;在免疫鸡群中,多在免疫后的2~7d爆发,早期症状为自啄或互啄泄殖腔。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精神萎顿,羽毛蓬松,蹲伏不动,下痢,排浅白色或淡绿色稀粪,腹泻物中常带有石灰样的尿酸盐。鸡群多为混合感染,后期病鸡严重脱水,眼窝下陷,并逐渐消瘦,最后极度衰…  相似文献   

20.
<正>1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原菌可通过擦伤的皮肤或眼、口和鼻黏膜进入,交配后还可通过精液传播。感染后潜伏期短(5~14 d),随后发生菌血症。如果是由宿主适应血清型(如哈德焦钩端螺旋体)所致,症状相对轻微,但如果由非适应菌株(如波蒙那钩端螺旋体)引起,可导致急性严重感染,有时甚至是致命感染。菌血症持续4~5 d后,感染动物对钩端螺旋体产生免疫反应。此后,微生物局限在抗体难以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