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先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对薰衣草进行处理,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性化学成分,再用内标法对所得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使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薰衣草,共得到挥发性化学成分123种,其中主要是醇、酯类物质,分别有45和23种;其次为酮类16种;酸类物质13种;烯烃类物质6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开发新的烟用香料,进行了天然中药砂仁的超临界流体萃取(SFE)试验,利用GC-MS对其萃取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卷烟中的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砂仁的萃取产物具有较好的卷烟加香效果,不同萃取压力下超临界砂仁萃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萃取压力小的超临界砂仁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种类明显高于萃取压力高的萃取物。在16MPa萃取压力下,从砂仁的超临界萃取产物中共分析鉴定出78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快速测定薰衣草香气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新疆代表性薰衣草品种太空蓝的常温下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与采用挥发油提取装置提取的薰衣草精油成分进行对比。[结果]2种方法共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其中,吹扫捕集法鉴定出41种化学成分,挥发油提取后直接进样法鉴定出26种化学成分,2种方法的共有成分为24种。主要化合物类型以乙酸酯、醇、烯烃化合物为主。[结论]2种方法得出的薰衣草香气成分无论在化学组成还是在组分的相对含量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突出优点在于前处理过程相对比较简单,且分析过程中不会造成强挥发性组分的损失,能较真实地反映样品挥发性香气的原始组成。  相似文献   

4.
流体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相应的流体即为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简称SCF)。研究表明,SCF既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渗透能力和低的黏度,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物质优良的溶解能力,其溶解能力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强,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超临界流体萃取正是利用SCF的这种特性来达到对物质进行分离的目的。与传统的溶剂萃取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纯度高、产品品质优良等特点,与水蒸气蒸馏法相比,超临界流体萃取还具有后处理工序简单、无溶剂残留等优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常以CO2作为溶媒,因其具…  相似文献   

5.
《天然产物分离》2007,5(1):24-27
绿原酸的药理学研究进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与乙酸乙酯提取蛇床子化学成分的对比;从栀子中联合提取栀子黄栀子苷多糖和绿原酸的研究;醋酸乙酯萃取绿原酸过程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对蛇床子素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穿山龙中提取薯蓣皂苷元;  相似文献   

6.
李庆杰  南民伦  王莲萍  赵煜玮  赫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31-19332,19334
[目的]分析蓬子菜(Herba Galii Veri)的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成分,为进一步开发蓬子菜中成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对蓬子菜全草进行提取。用GC-MS技术分析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确定了45个峰的成分,其相对含量占超临界萃取物总量的63.970%以上,主要化学成分有棕榈酸11.132%,β-谷甾醇7.770%,亚油酸5.553%,菜油甾醇3.334%,二十九烷3.179%,油酸3.067%,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2.770%,三十烷1.518%,植物醇1.270%,硬脂酸1.239%,豆甾醇1.372%,1-十九烯1.004%等。[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析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贵州产金樱子种子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从金樱子种子中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2.75%,其中亚油酸18.44%、亚油酸甲酯15.18%、油酸甲酯14.53%、二十七烷14.20%、三十一烷10.75%、棕榈酸甲酯4.67%,它们是构成金樱子种子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对毛油进行精炼,是一项新的油脂精炼方法。对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精制植物油脂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梯度下,提高萃取过程压力,可以获得更高收率的馏分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有效脱除植物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和过氧化产物;外观上看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较高的脱色能力。超临界CO2萃取作为一种新兴“绿色分离技术”,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油脂加工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物质成分和含量的异同,为进一步了解麻疯树各部位化学物质成分及研究麻疯树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提取了麻疯树不同部位(叶、皮及种子)中的挥发性成分,所得萃取物为深黄色或淡黄色液体,产率为叶0.53%、树皮0.56%、种子0.78%。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萃取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分离鉴定了各组成及质量分数。[结果]从麻疯树叶、皮、种子挥发性物质中分别检测出26、26、17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成分的66.88%、36.44%、88.31%。化合物类型以酮、酯、脂肪类、萜类化合物、甾醇类、有机酸类、烷烃等化合物为主。麻疯树叶、皮及种子中超临界CO2萃取物化学组成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临界CO_2流体(SFE-CO_2)萃取兔肉腥味物质的条件,确定腥味物质的种类、组成和含量,为兔肉脱腥以及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萃取,以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定量加入内标物质2,4,6-三甲基吡啶(TMP),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计算气味活度值(OAV),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和感官评价,确定兔肉腥味物质主体成分。【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为40℃时,提取率最高达到97.91%,峰面积为1.58×10~9;当萃取时间为4 h时,提取率最高,为97.83%,峰面积为2.42×10~9;萃取压力为25 MPa时,最高提取率为97.78%,峰面积3.78×108。其中,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不仅影响溶质扩散系数,还影响CO_2流体密度。温度增加时,尽管扩散系数增大,由于CO_2流体密度下降,提取率随之减小。虽然CO_2流体密度在高压下较大,但随着压力增加,可压缩性随之减小,由于扩散系数降低,溶质溶解度下降,因而提取率降低。当萃取时间过长时,一些非挥发性物质被溶出,使得萃取物质总量增加,降低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比重。根据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优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40.67℃、萃取压力25.67 MPa、萃取时间3.13 h,提取率为98.01%。而实际操作时,提取条件修正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98.11%。通过定量加入内标物质TMP,GC-MS定性定量分析得到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5类,包括醛类、酸类、酯类、杂环类化合物和烃类,共计38种风味化合物。其中,酸类((1 394.25±3.45)μg·kg~(-1))酯类((569.26±1.23)μg·kg~(-1))烃类((471.82±1.11)μg·kg~(-1))醛类((168.46±0.97)μg·kg~(-1))杂环类((86.71±0.64)μg·kg~(-1))。通过计算得到兔肉挥发性风味物质中戊醛、己醛、己酸和2-戊基-呋喃的OAV值均大于1,且己酸己醛2-戊基-呋喃戊醛,表明这4种物质对兔肉腥味有重要贡献,而己酸对兔肉腥味的贡献最大。同时,气相色谱-嗅闻(GC-O)分析认为这4种物质均具有不同程度异味,包括肝脏腥味、草腥味、羊膻味和豆腥味等,感官分析表明萃取物有明显兔肉腥味。【结论】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兔肉腥味物质可行,为研究兔肉腥味提供了新的提取方法。其最佳萃取条件为:时间3 h,温度40℃,压力25 MPa。戊醛、己醛、己酸和2-戊基-呋喃初步确定为兔肉腥味的主体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