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酸探针技术是近几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它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快速方便,开辟了临床诊断技术的新领域,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病原体相关性研究等。在禽病研究中,核酸探针用于诊断疾病、比较毒株和研究病原菌感染机制方而的不少研究。在抗病育种方而,已将其作为导入的目的基因的主要检测手段之一。本文仅就核酸探针技术在禽病研究中的应用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对动物病毒病的诊断水平。禽病毒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已从常规的病毒分离鉴定、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诊断检测,进入到对病毒基因序列和结构直接进行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禽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诊断也越来越成熟,本文对有关禽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核酸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探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分析和测序)在禽病研究中一直主要局限于基础分析和回顾性研究。近来,这些方法已更多地用于鸡和火鸡的临床诊断以及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它们的核心内容在于通过对病原基因材料—RNA或者DNA的分析,对病原进行识别和鉴定。对病原快速检测的同时,结合血清型、亚型或基因型的鉴定一直是这些方法运用的目标。序列分析同时也提供了一种为其它方法所无可比拟的鉴定指标。本文中,我们描述了核酸技术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火鸡鼻气管炎病毒(禽肺病毒)和新城疫病毒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上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分子遗传学的进步,大大提高了动物病原的诊断水平。动物病原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已从常规的病原分离鉴定以及抗原和抗体的免疫学检测,进入到可对病原基因序列和结构直接进行测定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同时也促进了疫病快速诊断技术发展。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市县级动物疫病防控设备投资逐年加大,疫病防控诊断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兽医技术人员希望普及动物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本刊特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杨峻研究员对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在兽医学科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为大家在实际应用时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包括核酸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核酸扩增、核酸电泳、免疫印迹技术、图谱分析、核酸序列分析、DNA芯片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青海省某规模化发病猪场的发病原因,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对采集的临床组织病料进行了13种常见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序列鉴定.结果表明,该发病猪场存在猪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副猪嗜血杆菌的混合感染.研究结果提示,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发病猪场的病原进行快速鉴定,是病源快速诊断和防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一.以单克隆抗体、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RFA)以及基因表达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日趋成熟,并逐步进入常规化应用,标志着禽病诊断和疫苗研制技术已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 以单克隆抗体为基础的ELISA检测技术,已作为多种禽病的标准诊断方法被OIE等国际组织所采纳。此次会议上,匈牙利,特别是瑞典的学者报道了用单克隆抗体阻断ELISA检测新城疫病毒、禽腺病毒、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以及支原体等病原的特异性抗体的方法,中国学者则报道了用单克隆抗体双抗夹心法ELISA检测新城疫病毒的方法。 本次会议的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374篇,其中35篇是有关基因和表达方面的文章,占摘要总数的9.36%,研究内容包括PCR检测技术、重组病毒疫苗及其免疫效果、核酸(DNA)疫苗、限制性酶切分析在病原鉴定方面的应用等等。荷兰和德国的学者报道了他们用PCR方法鉴别新城疫病毒致病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生物学试验、血清学诊断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等方面概述了目前口蹄疫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其中生物学试验包括动物试验和细胞培养;血清学诊断技术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凝集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探针、核酸序列分析和等电聚焦等。  相似文献   

8.
禽衣原体病(avian chlamydiosis)主要由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ophila psittaci)引起。鹦鹉热衣原体可感染禽类等多种动物,在禽类中广泛流行,也可感染人类,对公共卫生构成了威胁。禽衣原体病的早期诊断成为该病防控重要手段之一。病原学诊断是禽衣原体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需要在生物安全级别较高的实验室操作,且耗时较长和操作繁琐,已不再是禽衣原体病实验室诊断的主流方法。目前,禽衣原体病的血清学检测主要是补体结合试验(CF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中ELISA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大规模监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中以荧光PCR方法最为普及,成为了禽衣原体核酸检测的主流方法,与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相比,其速度、通量、特异性、敏感性各方面都有提升,相较于免疫学诊断,避免了获得性免疫带来的假阳性结果,是未来禽衣原体病实验室诊断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从病原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禽衣原体病的诊断方法进行论述,介绍各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并分析其优缺点,以期为禽衣原体病的诊断和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导致了自70年代来多种核酸生物技术的相继问世。这些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正显示出常规技术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核酸技术应用于禽病研究也因之方兴未艾,已成为禽病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技术、核酸探针制备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和多聚酶链反应技术。较之常规的病毒学和血清学技术,核酸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敏性、更强的特异性和更广的用途。本文就这些技术的基本方法和应用于禽病研究的动态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第四讲核酸的分子杂交技术及其应用1概述核酸的分子杂交(molecularhybridization)技术是目前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是定性或定量检测特异RNA或DNA序列片段的有力工具。它是利用核酸分子的碱基互补原则而发展起...  相似文献   

11.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 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是在定性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它具有特异性强、PCR污染少、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作者就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主要原理及目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病原体和肿瘤等方面的检测和诊断应用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禽败血枝原体的诊断是以分离和鉴定病原体为基础,而病鸡群诊断定性和贸易检疫等用血清平板凝集反应(PA)、试管凝集反应(T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反应(HI)等三种血清学方法。鉴于本病病情缓慢,病期  相似文献   

13.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检测动物源性饲料中的牛羊源性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防止海绵状脑病疫区和痒病疫区反刍动物源性饲料进入我国 ,非常有必要对贸易往来中的肉骨粉品种来源进行鉴定检测。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从动物源性饲料中鉴别检测牛、羊特异性线粒体DNA的片段 ,并用限制性内切酶SspⅠ对PCR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该方法的灵敏度可达 0 .12 5 % ,具有灵敏度高、快速和特异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伪狂犬病的生物学试验、血清学诊断技术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在生物学诊断技术方面,其诊断方法主要有动物实验、细胞培养等。血清学诊断技术包括补体结合试验、血清中和试验(SN)、凝集试验、免疫扩散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颗粒浓缩免疫荧光试验(PCFIA)、对流免疫电泳(CIE)、放射免疫试验(RIA)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伪狂犬病的诊断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国内外相继建立了伪狂犬病核酸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疫病,及早诊断意义重大。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在口蹄疫病诊断和病毒分型过程中具有许多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作者对实时荧光PCR法、多重PCR法、核酸杂交法、基因芯片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法及核酸序列依赖扩增法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对各种方法的检测效率、灵敏度、优缺点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口蹄疫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应用与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7年3月,四川省某养鸡场饲养的肉鸡突然出现精神萎靡、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和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疫病,临床初步诊断为I群禽腺病毒感染,取送检的病料组织进行实验室病毒分离鉴定,并通过分子生物学PCR检测和序列分析,最终确定该养鸡场发生了血清4型I群禽腺病毒感染并分离到致病毒株,养殖场应该引起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微生物的鉴定和分类逐渐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鉴定和分类中的应用,包括DNA(G+C)mol%值、核酸杂交技术、核酸序列分析以及DNA分子标记技术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口蹄疫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病原学诊断和抗体检测两个方面,口蹄疫常规鉴定内容是抗原鉴定和核酸鉴定,核酸鉴定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较新的鉴定技术,其中最常用的是RT—PCR技术。该技术的最大优点是敏感、快速和可检样品广泛,经序列测定后,还可明确被检病毒的血清型和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为确诊贵州省某养鸡场发生疑似安卡拉病毒感染的病例,实验基于安卡拉病毒Fiber1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对病料样本进行病原核酸检测和核酸测序与序列分析。结果:(1)从病例的肝脏样本中扩增出大小约1 296 bp的Fiber1基因目的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2)序列测定与分析显示,扩增的Fiber1基因序列与国内分离株序列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3)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感染病例中的安卡拉病毒流行株(命名为:GZ-LPS)与K31、MX-SHP9、ON1和河北、江苏等地的FAdV-4分离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而与其他血清型禽腺病毒株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结论:此次疫情经实验室诊断,确定为禽腺病毒Ⅰ群C种血清4型的安卡拉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0.
由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以及重组DNA技术的新进展,使得可以合成核酸探针(Nucleic Acid Probe)进行疾病的诊断和病原的检测。因为标记的核酸探针可以通过相应的碱基配对原则和与其具有同源或部分同源性的核酸序列发生杂交反应,特异性相当高,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性病毒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