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工厂化生产条件下猴头菌株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适合工厂化周年生产要求的猴头菇菌株,为工厂化生产提供生产用种,以11株不同来源的猴头菌株为试验材料,以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为筛选指标,观察各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以及工厂化生产条件下栽培出菇情况。结果表明,通过试验发现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各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菌丝拮抗情况、工厂化生长条件下的栽培周期、子实体形态、菌刺形状以及产量等指标有较大差别;其中0608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0605菌株的产量最高并且生长周期相对较短,最适用于工厂化条件下;刺长猴头的畸形率最低、子实体颜色和菇型最好但其生长周期最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与传统大棚式栽培对生产菌株的要求有很大差异,通过本试验的筛选0605菌株最适宜于工厂化生产;刺长猴头菌株可以作为工厂化猴头菇菌株育种的优良母本。其中0605菌株菌丝在PDA平板上的生长速度达到了0.2865 cm/天,生产周期可以控制在60天以内(采收两批子实体),产量达到了217.52 g/袋。  相似文献   

2.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8):6207-6215
本研究是以野外采集的一株野生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菌株为研究材料,对其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培养菌种。本试验通过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并对7个母种培养基配方、6个原种培养基配方和8个栽培种培养基配方菌丝生长及出菇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分子鉴定,获得的野生菌株为肺形侧耳;7个母种培养基配方中,以配方2 (马铃薯200 g,琼脂20 g,蔗糖20 g)的生长速度和菌丝密度最好;6个原种培养料中,以配方4 (棉籽壳78%,麦麸20%,蔗糖1%,石膏1%)为最佳配方;根据菌丝长势、出菇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指标,栽培种培养料中以配方1 (棉籽壳88%,麦麸10%,石灰1%,石膏1%)为最佳配方。该研究结果为野生肺形侧耳的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和优质食用菌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阿魏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是一种特有的食药两用珍稀真菌,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以白阿魏侧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的温度、pH值、碳源、氮源和通气条件对其菌丝生长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22℃~30℃,最适温度是25℃;适宜生长pH值为5.0~8.0,最适pH值是7.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4.
分析评价肺形侧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农艺性状,为肺形侧耳种质资源分类鉴定及遗传育种等提供理论参考。结合拮抗试验、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农艺性状评价等方法,综合分析10个不同来源、产量较高的肺形侧耳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0个供试肺形侧耳菌株遗传相似水平为0.63~0.92,其中以PL7和PL8的遗传相似系数最高,说明两者亲缘关系最近;其余各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较低,亲缘关系较远。当相似系数为0.69时,10株肺形侧耳菌株可以分为3个类群;供试菌株在苹果木屑和玉米芯基质上的生物学转化率为75.64%~88.21%,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菌盖颜色包括黄白、灰色、白+褐、淡黄、褐色、深灰色6种,菌柄分为细长、中粗、粗长3类。结合ISSR分子标记技术、拮抗对峙试验和农艺性状评价等方法可以准确对供试肺形侧耳菌株进行遗传差异鉴定,表明供试肺形侧耳菌株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李怀波  彭珺  包衍  肖明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334-334
2003—2005年,在上海市郊采集常见作物的根际土壤样品,经分离和纯化后共得到254个产荧光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这些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效果,结果从这254个菌株中筛选出了一个高效菌株P13。试验表明,它对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拮抗能力,同时还发现其对多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拮抗作用。通过显微观察发现,P13菌株可致使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形态异常,出现菌丝变形、菌丝壁溃解、原生质浓缩及外渗等异常现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菌核的形成。经电镜观察、培养物特征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实验鉴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腐生型食用菌——肺形侧耳和腐食性昆虫——白星花金龟幼虫对11种林果木枝条废弃物的联合转化能力,首先利用肺形侧耳PL2菌株对不同林果木枝条进行生物转化,测定其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子实体多糖含量以及子实体浸提液的抗氧化活性;之后采用白星花金龟幼虫对基于11种林果木枝条的肺形侧耳菌糠进行生物转化,并使用Hassan方法综合评价了肺形侧耳与白星花金龟幼虫对11种林果木枝条的联合转化效果。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林果木枝条对肺形侧耳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子实体多糖含量以及子实体抗氧化活性均产生显著差异,在榉木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10.05 mm/d),在金银花枝条中生物学效率最高(68.95%),在桃木中多糖含量最高(9.52%),在杨木中综合抗氧化性最强(OD 0.6409)。进一步研究发现,肺形侧耳与白星花金龟幼虫对11种林果木枝条的联合转化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对金银花枝条的联合转化效果最优,1 kg金银花枝条可产生846.19 g肺形侧耳子实体,使白星花金龟幼虫虫体增重45.97 g,产生499.54 g虫砂。本研究结果表明,肺形侧耳与白星花金龟幼虫对林果木枝条废弃...  相似文献   

7.
拮抗油菜菌核病菌的荧光假单胞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2005年,在上海市郊采集常见作物的根际土壤样品,经分离和纯化后共得到254个产荧光的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这些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效果,结果从这254个菌株中筛选出了一个高效菌株P13。试验表明,它对菌核病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拮抗能力,同时还发现其对多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拮抗作用。通过显微观察发现,P13菌株可致使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形态异常,出现菌丝变形、菌丝壁溃解、原生质浓缩及外渗等异常现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菌核的形成。经电镜观察、培养物特征和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可初步确定P13菌株为产荧光假单胞杆菌属中的荧光假单胞杆菌。  相似文献   

8.
石灰是食药用菌生产的重要辅料,研究旨在对当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使用的石灰辅料进行质量摸底,同时研究石灰在糙皮侧耳栽培中的最适添加量,达到精准指导糙皮侧耳和其他食用菌生产的目的。采用消化石灰物相分析法,对8份不同来源石灰的Ca(OH)2、CaO、CaCO3和MgO含量进行检测。同时选用7号石灰按不同比例添加至玉米芯培养料,栽培糙皮侧耳,比较各处理下菌丝生长、培养料pH变化、出菇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仅2号、3号、7号石灰有效成分[Ca(OH)2和CaO]比例较大,其余石灰样品的CaCO3或MgO杂质含量均较高。使用有效成分占比不低于96%的石灰样品(7号)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石灰最适添加量为2%,此时培养料拌料后可达pH 9.53,堆料24 h后降至pH 7.72,经过36 h常压灭菌后下降至pH 6.35,基质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产量最高。研究揭示石灰质量问题可能成为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重要因素,使用质量较差的石灰不仅会增加生产成本,甚至会造成大规模减产。因此,在食用菌生产中,对石灰辅料进行成分检测也是关键。栽培糙皮侧耳时,当石灰有效成分达到96%以上时,2%的添加量即可有效提升培养料pH抑制杂菌生长,达到糙皮侧耳最适生长pH范围,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摘要: 对野生血红铆钉菇子实体分离的菌种进行了菌丝生长观察和一、二、三级种培养基配方、液体配方试验,结果表明:血红铆钉菇菌丝在试管斜面上25℃4-5天长满,在90mm平皿3天长满,在-18℃冷冻3天后仍能恢复生长。菌丝一级种的最佳配方是玉米粉PDA培养基;二、三级种以棉籽壳或松林土配合发酵玉米芯更有利于菌丝的生长;液体菌种配方表明以PD为主的配方都适宜血红铆钉菇生长,其中以添加玉米粉、酵母、粪草浸出液能使菌丝生长更加浓密、健壮。 关键词:血红铆钉菇;菌丝体;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刺芹侧耳菌丝体对外源的钙有较好的富集能力,可以将无机态的钙转变为更易被人体吸收的有机钙,为研制一种更高效、低廉、安全的补钙食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通过添加五种不同的外源钙(氯化钙,硝酸钙,碳酸钙,乳酸钙,氨基酸螯合钙)对刺芹侧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筛选出最适合刺芹侧耳菌株“L2702”的外源钙为乳酸钙,并确定刺芹侧耳菌丝体对其耐受钙的浓度范围为0~0.6 mg/mL。通过在不同浓度的乳酸钙的培养料培养下,刺芹侧耳子实体中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随着浓度的升高呈现正态分布,确定浓度为0.6 mg/mL处理组为最适合的浓度,显著高于无外源钙组(p<0.05);不同浓度乳酸钙对刺芹侧耳子实体脂肪和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不明显,无显著差异;最适浓度的乳酸钙提高了刺芹侧耳子实体的产量,缩短了其生长周期;在栽培料中添加乳酸钙,钙含量随着乳酸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子实体中钙含量呈现正态分布,最适合的浓度为0.6 mg/mL。结果表明,刺芹侧耳对外源钙具有很强的生物富集能力,可能是菌丝体的特定成分如总糖、蛋白等协同抗氧化酶系增强了菌体对外源钙的耐受性及富集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以阿魏菇(NB-1)为液体发酵菌种,25℃培养4 d,5、10、15、20、25℃(对照)处理1.5 d,再于25℃培养2 d,测定菌丝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在低温诱导下,阿魏菇存在着应答反应,随着诱导温度的降低,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并最终接近于对照水平,CAT活性虽然变化不稳定,但是一直高于对照,阿魏菇凭借较高的SOD和CAT活性使活性氧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来抵御低温伤害,可以较好地保护机体少受过氧化氢和活性氧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以高筋小麦粉和白灵菇粉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富含功能性成分的营养面包.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功能性白灵菇营养面包的配方.结果表明,功能性白灵菇营养面包的最佳配方为:以高筋小麦粉量(100%)为基准,白灵菇粉添加量5%,酵母添加量2.5%,冰糖粉添加量16%,黄油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能得到的功能性白灵菇营养面包白灵菇风味尚佳,面包形状完整,有弹性,口感好.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目前我国种植白灵菇的基本状况,我国目前消费市场的主要特点以及国外消费市场的特点;分析了未来潜在的消费市场规模和容量,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及外部环境因素,提出了未来白灵菇消费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4.
白灵菇液体培养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用摇瓶发酵研究了白灵菇液体培养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葡萄糖浓度和C/N分别为4.0%、20:1。最适培养条件是接种量10%,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00mL,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15.
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杏鲍菇原生质体产量,以杏鲍菇菌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丝培养方式、菌龄以及稳渗剂种类对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酶浓度2%、酶解时间2.5 h、酶解温度29℃、菌丝液体静置培养5天,以甘露醇为稳渗剂,在此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为33.4×106个/mL,为杏鲍菇原生质体技术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杏鲍菇生长模拟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实现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的优质高产,采集了设施栽培条件下杏鲍菇生长发育各时期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及子实体形态等数据,采用生长度日法对杏鲍菇的生长模型进行研究,依次建立了杏鲍菇子实体长度的生长变化模型和杏鲍菇子实体菌盖的生长变化模型,分别为Weibull函数 (R=0.9990), (R=0.9989),通过对观测实际值与数据模型模拟值进行验证,表明上述生长模型能够真实反映杏鲍菇的生长特性;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子实体长度和菌盖生长发育基本上符合“S”型曲线生长规律,子实体生长属于有限生长型。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油用牡丹籽果壳是否可以进行平菇栽培以及栽培效果,以新、旧油用牡丹籽果壳为主要原料,棉籽壳为辅助原料,设置不同配方处理,探究不同配方下平菇菌丝生长水平和出菇情况。结果表明,利用油用牡丹籽果壳为栽培原料,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都能正常生长。其中,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最好的为E配方(旧牡丹籽果壳8%、棉籽壳80%、麸皮10%、石膏粉1.9%、多菌灵0.1%)和E’配方(新牡丹籽果壳8%、棉籽壳80%、麸皮10%、石膏粉1.9%、多菌灵0.1%)。子实体最先出菇且平菇长势最好的为C’配方(新牡丹籽果壳48%,棉籽壳40%,麸皮10%,石膏粉1.9%,多菌灵0.1%)和D配方(旧牡丹籽果壳28%、棉籽壳60%、麸皮10%、石膏粉1.9%、多菌灵0.1%)。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新型栽培基质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资源栽培白灵菇,以棉柴、花生壳、栗木屑为新型栽培基质,设计13组配方全部或部分替代常规栽培主料棉籽壳进行栽培试验,对不同基质配方栽培白灵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周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壳、棉柴、栗木屑均可作为栽培基质主料,可部分替代棉籽壳;产量最优配方是以40%花生壳替代棉籽壳的配方A4,但该配方生产周期较长。综合考察,最佳新型栽培基质配方为C1(棉籽壳40%、生棉柴40%、麸皮15%、玉米粉2%、石灰2%、石膏1%),其平均单位产量、生物学效率及栽培周期分别为188.38 g、53.81%、150.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