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采用根窖模拟,研究根系垂直深度和土壤质地对红富士/平邑甜茶苹果地上、地下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深度和土壤质地对树体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发育均有较大影响,随垂直深度的增加总根重、吸收根重、生长根重、花芽数和花芽重呈逐渐增加趋势。相对于粘土而言,壤土更有利于树体发育。  相似文献   

2.
1996-1998年,用P2O5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前深耘断根对小麦群体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效应。结果表明,冬前深耘断根可显著提高生育后期的小麦群体根系活性,使群体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下移,深层土训的群体根系活性相对提高,进而对延缓植株地上部的衰老和提高籽粒产量产生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黄土高原旱塬区垄膜集雨措施对苹果根系及土壤性状的影响,以9 a生苹果树为试材,结合田间调查和室内测量的方法,研究垄膜集雨保墒条件下果树根系分布及土壤性质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垄膜和清耕处理苹果根系水平分布特征相似,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清耕条件下,富士苹果根系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干30~150 cm内的20~80 cm深土层中,以40~60 cm土层分布最多;而垄膜集雨处理根系主要集中在 0~20 cm 土层中,占根系总量的48.18%,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减少,表现出根系上浮现象;垄膜和清耕处理土壤体积质量与总根长、根系生物量、根系表面积、根长密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土壤含水量与根系各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垄膜处理下,0~40 cm土壤体积质量明显降低,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practices, such as organic fertilisation and plant densities on soil properties, root growth, and sesame yield were investigated. Soil samples (depth of 0–20 cm) were taken from a field study with sesame (Sesamum indicum L.) cultivated on a Chromic Luvisol, which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six fertilisation systems [Non-fertilisation (Control); Mineral fertilisation (Min); Organic fertilisation with 2 (Org-1) and 3 Mg ha–1 (Org-2) of commercial organic fertiliser Organus B; and with 1 (Tak 1) and 2 Mg ha–1 (Tak-2) of commercial organic fertiliser Takamix] and two plant densities [111111 (Pdens1) and 55555 (Pdens2) plants ha–1), in a factorial design (6 × 2) with four blocks. The highest values of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root density and sesame yield were found in the Org-2 fertilisation and Pdens1 treatments. We found that organic fertilisation combined with Pdens1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root growth. Organic fertilisation treatments were able to maintain 80% of sesame roots distributed at a soil depth of 0–10 cm, whereas the last 20% were distributed at a soil depth of 10.1–20 cm. In conclusion the utilization of commercial organic fertilisers as an organic matter source enhanced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and root density that contributed to increase sesame yield. Our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inputs of organic matter source with a correct plant density might change positively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root growth, root distribution and sesame yield.  相似文献   

5.
利用自制的根管装置, 在土壤养分一致条件下, 从冬小麦根系生物量、地上部表观生物学性状、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千粒重等方面, 研究了播前灌水深度对冬小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前90cm处灌水的根系生长快、发育好、干重高; 60cm处灌水的千粒重最高; 而30cm处灌水的表观生物学性状指标、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空心莲子草入侵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控制试验,研究了空心莲子草宿根不同片断化程度以及不同土壤埋藏深度对宿根萌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宿根片断化程度越高,空心莲子草产生越多的萌芽来建立种群,而在宿根片断化程度低的情况下,则通过幼苗早期快速生长来建立种群。土壤埋藏深度对宿根萌芽具有显著影响,然而只要宿根能萌芽出土,经过充分的生长期,土壤埋藏深度对宿根萌发苗的生长是没有显著影响的。[结论]在宿根片断化下,通过萌芽和幼苗生长的权衡策略,有利于空心莲子草的入侵;在防除空心莲子草方面,控制其宿根萌芽出土是关键,覆土深埋可以控制空心莲子草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苹果树各器官钙素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幼果期富士苹果树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含水量、钙含量及钙吸收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果期富士苹果树干重为10.19 kg,地上部钙含量为5.18-16.66 g/kg,根系为6.60-11.7 g/kg,钙吸收总量为74.29 g,地上部与根系分别为51.38 g和22.91 g;春梢钙含量最高,骨干枝干重最大,果树新生器官(果实、叶片和春梢) 中叶片的干重较大,同时其钙吸收量为新生器官之首;地上部各器官含水量总的趋势是幼嫩器官高于成龄器官,在同一土层中,根干重随根直径减小而减小,而其含水量相反;直径相同的根,其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果树根系结构组成中,以直径1.0-5.0 cm的根为主,且集中分布在20-40 cm土层中;果树钙贮藏器官主要是骨干枝和直径1.0-5.0 cm的根。  相似文献   

8.
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是共和盆地沙丘造林的主要树种。通过剖面法比较了2种锦鸡儿10年生人工林的不同级别的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种锦鸡儿均为深根系植物,深度达到1 m。中间锦鸡儿的根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60 cm。其中,粗根、中根和细根分别主要分布在0~30、0~60 cm和0~60 cm。然而,它的3个不同径级根系的长度分别主要分布在0~30、0~50 cm和0~60 cm。柠条锦鸡儿的根系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90 cm。其中,粗根、中根和细根分别主要分布在0~60、0~60 cm和0~90 cm。然而,它的3个不同径级根系的长度分别主要分布在0~60、0~60 cm和0~70 cm。因此,中间锦鸡儿的根系相对较浅,适宜吸收降雨补充的浅层和中层土壤水分。柠条锦鸡儿的根系向更深的土壤中生长,吸收深层土壤水分。这反映了2种锦鸡儿对高寒沙地半干旱气候的适应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水分的分层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相互关系,为我国南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岩溶水文过程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典型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进行分层取样,结合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岩溶石山地区土壤水含量的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土壤剖面水含量的分层特征.[结果]岩溶石山山坡土壤剖面水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变化范围为34.66%~47.10%,平均值为38.15%,土壤质量水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35 cm深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质量水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中值粒径相关性不显著(P>0.05);有机质通过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影响土壤质量水含量变化.土壤质量水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分层性,地表至35 cm为表土层,35~85 cm为过渡层,85~115 cm为稳定层.[结论]岩溶石山地区土壤剖面水分具有明显的分层性,是土壤性质、结构特征、根系活动、水分运动、化学淋滤作用及基岩界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应注意20~40 cm处植被根系活动及基岩界面对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其强  郭连金  次仁旦增  卢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86-15787,15789
[目的]为西藏砂质土和河滩区水土保持林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西藏尼洋河滩区选取样地合标准木,采用整株挖掘法,每10cm为1层挖掘土壤,水冲法获取根系,测定不同级别根系的直径、长度和生物量。同时测定土样的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稳性指数。[结果]各级别根系总长度顺序为2级〉3级〉4级〉1级;生物量顺序为:1级〉2级〉3级〉4级,其中2级根系的伸展能力最强。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水柏枝根系的生物量和长度均减小。水柏枝林地土壤抗侵蚀性能小于绣线菊和连翘,大于荒坡地。水柏枝具有提高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作用。[结论]水柏枝根系具有很好的固沙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可用于河滩区营造水土保持林。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根钻法和内生长土芯法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3种林型(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细根(≤2 mm)的生物量、垂直分布、生产与周转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林型的活细根生物量均高于死细根生物量,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0-10 cm土层,3种林型活细根生物量在幼龄林和成熟林之间差异显著;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全氮、 C/N、含水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水溶性碳、 pH、容重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细根年生产量在0.14-0.64 kg?m-2?a-1之间,年死亡量在0.07-1.43 kg?m-2?a-1之间,云冷杉红松林成熟林细根周转率较高(1.61 a-1),椴树红松林幼龄林细根周转率最低(0.63 a-1)。  相似文献   

12.
油松根系直径对根鄄土界面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根系与土壤界面的摩擦特性对于斜坡的稳定性是一个重要因素。为研究林木根系直径变化对植物根系 固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油松单根施加拔出载荷进行室内直接拉拔实验,分析了油松根系直径变化对根-土界面摩 擦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根系鄄土壤最大摩擦力与根系直径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单根简化模型 对根土间的摩擦情况进行分析,证明与实验结论一致;同时,实验与模型分析得出根土摩擦力与根系的埋置深度也 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另外,对影响根系初始拔出载荷的因子进行分析,表明其大小也与根系直径和根系埋置深度 呈正相关关系。研究了根系直径生长变化对根-土复合体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对建立边坡稳定模型具有重要参考 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华北土石山区常见乔木白桦根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挖法,从根长、根径、土层深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利用Sketchup Pro 8软件建立根系的形态模型;并在实验室进行根系抗拉强度及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白桦根系垂直分布范围集中在0~60 cm的土层中,对坡面浅层水土保持起着重要作用,用软件模拟出的根系形态较接近实际;根系抗拉力与直径成正比,抗拉强度随直径的增加而减小;白桦根系能明显增强土体的抗剪强度,且根系交叉方式不同,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盛果期枣树根系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枣树的田间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的方法,利用WinRHIZO Pro2010a根系分析系统对漫灌条件下盛果期红枣吸收根(根径<2 mm)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根系在水平方向上(0~425 cm)随着树干水平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垂直方向上(0~160 cm)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根系根长密度最密集的区域在水平距离0~125 cm和垂直深度0~80 cm的区域,根系表面积密度最密集的区域在水平距离0~175 cm和垂直深度0~90 cm区域。【结论】水平距离0~200 cm和垂直深度0~70 cm以内土层是红枣田间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根长密度、表面积密度占全根的百分比均在80.00%以上,土壤质地条件是影响根系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蔡海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99-16301
在位于黑河源流区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选择旱柳利用根钻1/4样圆法取样,采用根系密度分析项目区旱柳根系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0~200 cm垂直剖面上,旱柳细根系(d≤2 mm)根系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呈衰减趋势。0~60 cm土层细根根密度较大,在60~80 cm土层细根根系密度分布较为稳定。旱柳粗根根系密度在剖面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减-增-减"的趋势变化,40~80和120~180 cm土层为旱柳粗根根系密度分布的高密度区。距树干50、100、150、200 cm处,旱柳细根生物量占总根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32.97%、27.01%、21.98%、18.05%,粗根生物量占总根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51.35%、33.16%、6.96%、8.53%。垂直方向上,旱柳细根生物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显著的负指数衰减。粗根生物量垂直分布基本相似,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高密度区所占比重依次减小。水平方向上,旱柳根系生物量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原位沙培内生根的根呼吸测定方法,并同离体测定方法相结合观测成熟枇杷[EH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果树的细根呼吸。[方法]将枇杷细根放入装有洗脱了有机质河沙的根室内培养11d后,分别在5个时间点每隔2h用Li-8100CO:测定系统(Licor,USA)测定内生根的CO:排放量。[结果]所有内生根样品直径范围在0.69~2.15mm,非内生根样品直径范围在0.66~1.70mm;根呼吸速率在近地表温度20.5~30.5℃和0~5cm土层温度15.9~23.3℃范围内测定的平均值为7.52±4.96nmol/(DM^2·s),非内生根离体测定值1.76±0.20nmol/(DM^2·S),内生根法原位测定值是非内生根离体测定值的3倍。[结论]内生根方法通过改进可以用于成熟林木细根呼吸乃至其他代谢活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模式对烤烟生长和根际氮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烤烟的科学施肥模式,采用根箱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烤烟生长和根际氮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模式下烟苗的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0.45%和141.35%;铵态氮和碱解氮在土壤中的移动速率低于烟苗根系的吸收速率,施肥显著提高根际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碱解氮含量,有效增加了土壤氮素的供应强度;硝态氮在土壤中容易向根系表面迁移,施用化肥可提高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施用有机肥则相反;近根区(距根系3mm以内)土壤脲酶活性高于远根区(距根系10mm以外),施用有机肥提高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与脲酶活性呈正相关;近根区土壤pH显著低于远根区,单施化肥显著降低了根际土壤pH,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根际土壤pH无显著影响,单施化肥容易造成土壤酸化,有机无机肥配施可避免单施化肥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PVC管为渗滤管柱,对五里湖湖滨带芦苇湿地土壤渗滤液进行分层取样,研究了湖滨带湿地土壤渗滤液N、P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Eh、TOC、根系生物量、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湖滨芦苇湿地土壤渗滤液中TN、N03^--N、TP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到60cm深度附近降到最低,然后又略有回升,而NH4^+-N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在垂直分布上,表层呈好氧环境,氧化还原电位高,TN含量高,硝化细菌活跃,产生大量的硝态氮;随着深度的增加,环境氧分压愈低,反硝化愈强,NO3^--N和TN下降,而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受到抑制及氨化作用,NH4^+-N逐渐得到积累。表明湖滨带湿地土壤渗滤液N、P含量与TOC、Eh、根系生物量及硝化菌数量密切相关,在湖滨芦苇湿地深60cm以上具有较佳的综合生态效应,这对指导湖滨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实践,充分发挥湖滨带的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苣卖菜芽根在土壤耕层中的分布以及土壤耕作对其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首荬莱芽根在小麦田和玉米田90%以上分布于0~10cm耕层内,而大豆田苣荬莱芽根分布相对较深,80%左右分布于0~10cm耕层.土壤耕作次数增多,芽根变短,但对根量分布的影响小麦田和大豆田表现不同,小麦田只翻地处理,0~10cm土层内根量显著减少,进一步耙地虽有回升,但也不及原茬,而大豆田翻地之后0~10cm耕层根量超过原茬,而进一步把地后又降低至原茬之下.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入侵程度紫茎泽兰群落的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茎泽兰是一种世界性恶性入侵杂草,严重威胁入侵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了明确不同入侵程度紫茎泽兰群落的根系分布特征,本文对紫茎泽兰轻度、中度和重度入侵群落根系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比较,结果显示:紫茎泽兰的平均根长密度(RLD)值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增大,轻度入侵区域的紫茎泽兰根系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壤中,约占总根量的75.9 %,其根系系统发达程度显著低于中度和重度入侵区域,轻度入侵区域的平均根长密度值显著小于中度和重度入侵群落(P<0.01).3种入侵区域的紫茎泽兰根长密度在水平分布上均由内到外逐渐变小,不同根系范围间的根系含量差异显著(P<0.01).在根系的垂直分布上,紫茎泽兰轻度、中度和重度入侵群落的根系均主要集中在0~10 cm深度,在10~20 cm深度轻度入侵群落根系含量显著低于中度和重度入侵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