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半番鸭POU1F1基因序列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鸭POU1F1基因序列,设计了6对引物,以半番鸭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POU1F1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全长2209bp。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335个氨基酸,具有POU-specific(POUs)和Homeobox结构域,与鸡、猪、牛、人和小鼠的POU1F1基因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96.3%、89.5%、89.2%、90.6%和87.5%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大围山微型鸡是我国目前报道的体形最小、体重最轻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较高的屠宰率和饲料报酬。研究通过设计特定引物对大围山微型鸡POU1F1基因的编码区进行PCR分段扩增并测序。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其基因序列及编码产物的结构、功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大围山微型鸡POU1F1基因编码区全长984bp,与原鸡的POU1F1基因(NM〈sub〉2〈/sub〉04319)比对,在836位处发生一次碱基转换(C/T),但未造成氨基酸改变;其编码产物由32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为38801.19Da,理论等电点为8.67;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物种间在该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上有较高的相似性,大围山微型鸡与原鸡POU1F1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的相似性分别达到了99%和100%。大围山微型鸡POU1F1基因编码区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POU1F1基因的遗传特性和大围山微型鸡的矮小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因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对13/17罗伯逊易位猪的3种杂交组合的394头后代猪进行分群;应用PCR RFLP技术在〖STBX〗POU1F1〖STBZ〗基因的扩增片段(1746 bp)中检测到1个RsaⅠ限制性内切酶的多态酶切位点A(3种基因型);应用PCR SSCP技术检测1个〖STBX〗POU1F1〖STBZ〗基因第5内含子上的突变E(2种基因型),同时结合生长和胴体品质测定记录研究基因型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位点A的基因型对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位点E基因型对生长和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POU1F1多态性与生长、眼肌面积等存在相关,推测POU1F1多态性可作为罗伯逊易位杂合优势遗传机制的一种分子水平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13/17罗伯逊易位猪POU1F1基因多态性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对13/17罗伯逊易位猪的3种杂交组合的394头后代猪进行分群;应用PCR-RFLP技术在POU1 F1基因的扩增片段(1746 bp)中检测到1个RsaⅠ限制性内切酶的多态酶切位点A(3种基因型);应用PCR-SSCP技术检测1个POU1 F1基因第5内含子上的突变E(2种基因型),同时结合生长和胴体品质测定记录研究基因型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位点A的基因型对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位点E基因型对生长和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初步揭示POU1 F1多态性与生长、眼肌面积等存在相关,推测POU1 F1多态性可作为罗伯逊易位杂合优势遗传机制的一种分子水平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利用PCR-SSCP技术,对荷斯坦公牛冻精改良的93头杂种奶牛的脑垂体转录因子-1(POU1Fl)基因第6外显子、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第10外显子、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HRH-R)基因第2外显子和酪蛋白(CSN1S2) 基因第18外显子进行了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检测的4个基因位点中,只有POU1Fl基因第6外显子存在2种基因型,AB、BB基因型频率及A、B基因频率分别为0.0323、0.9677和0.0162、0.9838,未发现AA型个体。该群体在此位点上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基因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0318和0.0313。测序显示,与普通黄牛POU1Fl基因序列Y15995相比,A等位基因在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第209个碱基处发生了G→C的碱基颠换,导致Thr/Arg替代,其多态的成因及效应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猪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猪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从分离的猪源乙型脑炎病毒SD-001株的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包括E基因全长的两段基因,将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E基因编码结构域(Domain)区段与SA14-14-2、P3、Beijing-1等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97.2%与96.8%以上,属于Ⅲ型乙型脑炎病毒,与疫苗株SA14-14-2的Domain区相比,共有8个氨基酸位点变异。  相似文献   

7.
POU1F1基因是 POU 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POU1F1蛋白在哺乳动物胚胎分化和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述POU1F1基因的结构特征与功能,POU1F1蛋白的结构特征与作用方式,POU1F1蛋白的调控机制以及近年来对牛、羊POUlFl基因遗传变异及其与经济性状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 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参考GenBank中发表的BVDV毒株的基因组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套式RT-PCR方法首次成功克隆牦牛体内分离鉴定出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 1基因,并扩增出预期的585 bp目的片段。将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 Vector,经质粒PCR鉴定及酶切鉴定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经BLAST同源性比较分析,克隆得到的E 1基因与Osloss株同源性最高,但核苷酸同源性仅为73.3%,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2.6%,表明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存在较大的基因突变。这可能是该病毒为适应牦牛这种特有生物体和牦牛所生活的高原生态环境的结果,或该病毒也可能具有独立的遗传衍化来源。  相似文献   

9.
以一株鸭新城疫病毒NDV-SS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F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分析软件将该毒株F基因氨基酸推导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F基因相关代表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测序结果表明,NDV-SS株F基因全长1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特有的序列结构特征。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NDV-SS株为基因Ⅵ型毒株,与鸽源新城疫IT-227、Italy-2736分离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其可能是由鸽源新城疫病毒变异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以犬型钩端螺旋体菌株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OmpL1,克隆到pVAX1载体上,并对OmpL1基因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960 bp片段,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的OmpL1基因与报道的七日热型、秋季型、波摩那型、澳洲型钩体的OmpL1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38%、93.77%、99.58%、99.3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100%、95%、100%、100%。证明OmpL1为致病性钩体所具有的保守性抗原成分,可在钩体病的预防和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焦磷酸测序技术在确证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序列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建立一种快速、简单地确证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通过序列信息比对,设计H1HA和N1NA基因保守区段的扩增引物及测序引物。从感染猪甲型H1N1病毒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PSQ)针对HA基因和NA基因进行保守核苷酸区段的测序分析。利用扩增引物与其他猪源病毒进行特异性试验,利用测序引物进行重复性试验。将该方法与病毒分离和荧光定量RT-PCR方法做临床样品的平行检测,并比较结果。结果通过序列信息比对寻找到表征H1N1亚型的核苷酸保守区段,经焦磷酸测序后能进一步确证毒株的序列信息为猪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试验表明,不与其他猪源病毒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表明,重现性为100%。对221份临床样品检测表明,病毒分离鉴定与焦磷酸测序方法结果符合率为96.8%,与TaqMan荧光定量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90.3%。经统计学分析,焦磷酸测序确证与病毒分离鉴定在检测临床样品上,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基于序列分析的焦磷酸测序技术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证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弗莱维赫牛和蒙贝利亚牛POU1F1-exon6多态性与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指标的相关性,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其多态性,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各标记基因型与部分生长性状指标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2个群体POU1F1-exon6基因存在2个等位基因A/G,基因频率分别为0.175 9/0.824 1,0.096 8/0.903 2;在该位点上,弗莱维赫牛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蒙贝利亚牛处于不平衡状态(P0.05);2个群体中AA基因型体重均值高于AG、GG基因型均值(P0.05),GG和AG基因型个体腹围均值高于AA基因型个体均值(P0.05),但在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4个性状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POU1F1基因的A15636G位点可以作为牛的体重和腹围指标的候选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4.
采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364头荷斯坦牛POU1 F1基因第二外显子的TaqⅠ酶切位点(e2-TaqⅠ)和第六外显子的HinfⅠ酶切位点(e6-HinfⅠ)多态性,并分析了两个位点多态性与泌乳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验群体中这两个多态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e2-TaqⅠ位点等位基因G/A的频率为0.2706/0.7294,e6-HinfⅠ位点等位基因G/A频率为0.3228/0.6772。性状关联结果表明,两个位点的基因型与第一、二胎泌乳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地区进行鸭病病因的调查过程中,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命名为YH99V株。以YH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HN基因的cDNA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出HN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785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734bp,编码577个氨基酸。将YH99V株HN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毒株的HN基因相应序列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2.1%~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9.5%。在同源性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了Ⅰ型禽副粘病毒株HN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这对于Ⅰ型禽副粘病毒毒力基因的功能分析和该病的分子流行病调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PCR-RFLP方法对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产奶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褐牛和中国荷斯坦牛的群体在该位点分别有2种等位基因(A/B),频率分别为0.43/0.57和0.33/0.67.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在新疆褐牛群体中,BB型个体的产奶量显著高于AA型(P<0.05).  相似文献   

17.
猪流感病毒H1、H3、N1、N2亚型分型 RT-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H1N1和H3N2亚型猪流感病毒(SIV)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和M基因保守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了5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SIV的型和亚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型RT-PCR可以检测出104 EID50病毒量所提取的RNA;H1、H3、N1和N2的亚型RT-PCR均可以检测出104 EID50病毒量所提取的RNA。除每对特异性引物所对应的亚型外,对其他亚型及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瘟病毒(CSFV)的检测均为阴性,应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其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敏感性高,有望成为SIV的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分型检测方法,为猪流感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