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凹凸棒石黏土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384只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重复),分别为对照组和3个产气荚膜梭菌攻毒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攻毒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感染组),基础日粮中添加40mg/kg杆菌肽锌(抗生素组)和2%凹凸棒石黏土(凹土组)的试验日粮,在第14~16天用产气荚膜梭菌对试验组肉鸡进行攻毒;于攻毒后的第7天测定肉鸡生产性能,并于攻毒后7d和11d测定肉鸡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攻毒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攻毒后7d,脾和胸腺指数下降(P>0.05),而添加抗生素和凹土则使其有一定的升高趋势(P>0.05);攻毒后7d,各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都有下降趋势(P>0.05),攻毒后11d,感染组AKP升高了5.47%(P>0.05),但抗生素和凹土使AKP活性有一定下降(P>0.05);攻毒后7d和11d,感染组血清SIgA含量升高(P>0.05),日粮中添加凹土使血清SIgA含量降低(P>0.05);攻毒后11d,凹土使血清IgG含量升高(P<0.01)。可见凹土对产气荚膜梭菌攻毒肉鸡的负面效应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旨在研究月桂酸单甘酯和肉桂醛复合物对坏死性肠炎攻毒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肠道形态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135只1日龄健康快大型黄羽肉鸡(全公苗),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进行攻毒;攻毒组,饲喂基础饲粮,用产气荚膜梭菌和艾美耳球虫进行攻毒;复合物攻毒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00mg/kg月桂酸单甘酯和肉桂醛复合物,用产气荚膜梭菌和艾美耳球虫攻毒。肉鸡7日龄时,攻毒组肉鸡每只灌喂1m L(5000卵/m L)的艾美耳球虫,对照组灌喂1 m L生理盐水。15日龄时,攻毒组和复合物攻毒组肉鸡每只灌喂5m L(1×108CFU/m L)的产气荚膜梭菌A型CVCC-2030株,对照组灌喂1 m L生理盐水,连攻3天。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攻毒组肉鸡的日增重降低(P<0.01),料重比上升(P<0.01),肉鸡肠道病变增加(P<0.01)。与攻毒组相比,复合物攻毒组日增重增加和料肉比显著降低(P<0.01),肠道损伤评分显著降低(P<0.01),回肠的绒毛高度显著增加(P<0.0...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探究厚朴提取物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肠道组织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影响。将264只1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试验期为23 d。对照组和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饲喂基础饲粮,厚朴提取物组和厚朴提取物+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厚朴提取物。于18~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和厚朴提取物+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组口服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悬浮液1 mL(1×108cfu/mL,每天1次),对照组和厚朴提取物组肉鸡灌服等量的灭菌培养基。结果显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造成肉鸡小肠黏膜损伤,提高了23日龄回肠损伤评分(P<0.05)和血清二胺氧化酶活力,并降低了十二指肠绒隐比(P<0.05)及肉鸡空肠sIgA含量(P<0.05);而日粮中添加厚朴提取物有降低1~17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的趋势(P=0.05),降低了23日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P<0.05),提高了肉鸡空肠sIgA含量(P<0.05);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下调了空肠occludin、claudin-2及回肠mucin5ac、occludi...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LF)和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BC)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免疫和肠道屏障基因表达的影响。将336只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和感染组饲喂基础饲粮,感染+LF组和感染+BC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10~9和1×1010CFU/kg的LF和BC。感染组、感染+LF组及感染+BC组肉鸡从第14~21日龄连续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新鲜菌液,对照组肉鸡灌喂1 mL不含产气荚膜梭菌的肉汤培养基。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平均日采食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28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降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感染+LF组及感染+BC组肉鸡21日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IgA含量均降低(P<0.05)。2种益生菌均下调了由感染造成的21日龄空肠白介素-8、十二指肠黏蛋白-2(mucin-2)及回肠连接蛋白(claudin-1)基因表达上调(P<0.05);感染+BC组...  相似文献   

5.
正希腊塞萨洛尼基农场动物诊所研究人员开展了限饲对肉鸡肠道生态系统及试验性坏死性肠炎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为诱导亚临床症状坏死性肠炎,试验攻毒模型采用特定日粮配方,常规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10倍剂量口服接种抗球虫弱毒苗、口服接种产气荚膜梭菌菌株。240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随机分为限饲、产气荚膜梭菌攻毒、限饲攻毒和阴性对照组。在21~24日龄,收集所有试验鸡肠、肌胃和肝脏,肉眼观察器官损伤程度并进行评分,测定肠道消化物pH值和黏度,每只鸡取盲肠用于微生物指标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取264只1日龄雌性科宝肉仔鸡,分为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ON)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CP)组、复方组和复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复方+CP)组。对照组和CP组饲喂基础饲粮,复方组和复方+CP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00 mg/kg复合植物活性成分,CP组和复方+CP组肉鸡于第17~23日龄连续经口接种A型产气荚膜梭菌新鲜悬浮液(1×10~8CFU/mL),每只鸡每天接种1 mL。试验期为30 d。结果显示,在0~16日龄和24~30日龄各组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17~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显著降低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且显著降低23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和30日龄肉鸡回肠绒毛高度(P0.05)。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显著提高了17~23日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平均日增重(P0.05)和30日龄空肠绒毛高度(P0.05),但降低了23日龄空肠隐窝深度(P0.05)。通过肠道基因表达分析发现,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显著下调了23日龄肉鸡空肠和回肠Claudin-2和TFF-2的相对表达量(P0.05),上调了空肠Mucin-2和Mucin5ac的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提高了空肠Mucin-2和Mucin5ac及回肠TFF-2和Mucin5ac的相对表达量(P0.05),但降低了回肠Claudin-2水平。此外,复合植物活性成分提高了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空肠Occludin和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活性成分可改善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调控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缓解肉鸡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研究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180只健康爱拔益加肉鸡,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无抗对照组、抗生素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无抗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 mg/kg黄霉素、75 mg/kg金霉素和20 mg/kg吉他霉素,丁酸梭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108CFU/kg丁酸梭菌,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未显著影响肉鸡21日龄和42日龄体重、1~21日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P>0.05);与无抗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极显著降低了1~21日龄肉鸡平均日采食量(P<0.01)。2)与无抗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3)与无抗对照组或抗生素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提高了42日龄肉鸡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5);与无抗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极显著降低了21日龄和42日龄肉鸡血清氨含量(P<0.01),显著降低了21日龄肉鸡血清尿酸含量(P<0.05)。综上,饲粮添加丁酸梭菌显著改变了肉鸡脂类代谢,提高了血清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了蛋白质代谢废物含量。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超微粉碎凹凸棒石对肉鸡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1日龄爱拔益加肉鸡19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常规粉碎凹凸棒石、1%超微粉碎凹凸棒石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常规粉碎凹凸棒石或超微粉碎凹凸棒石对肉鸡肌肉常量化学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超微粉碎凹凸棒石显著降低了腿肌中铬和镉的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胸肌中铁的含量(P0.05),并显著降低了胸肌和腿肌红度值以及胸肌黄度值(P0.05);饲粮中添加常规粉碎凹凸棒石则仅显著降低了腿肌中铬的含量和胸肌红度值(P0.05)。与对照组和常规粉碎凹凸棒石组相比,超微粉碎凹凸棒石组胸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超微粉碎凹凸棒石能减少肌肉中有毒重金属残留,影响肌肉色度,提高胸肌的抗氧化能力,且效果优于常规粉碎凹凸棒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将560只Ross 308肉鸡随机分为7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各组日粮处理如下: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未感染产气梭菌,T1组感染产气梭菌,T2组感染产气梭菌+0.2 g/kg阿维霉素,T3组感染产气梭菌+0.40 g/kg百里香酚,T4组感染产气梭菌+0.2 g/kg血根碱,T5组感染产气梭菌+0.5 g/kg香芹酚、肉桂醛和辣椒素混合物,T6组感染产气梭菌+0.2 g/kg百里香酚和茴香混合物。结果显示:T2组第3周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组屠宰率显著下降(P<0.05),小肠重量显著增加(P<0.05)。第4周时,T6组血液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T5组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T5和T6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同样,T5和T6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也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与抗生素相比,肉鸡日粮添加中草药制剂在维持产气荚膜梭菌感染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液生化特性方面具有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植物精油和胰酶对肉鸡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取504只AA肉公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分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饲喂基础日粮+攻毒([2~3)×108CFU/mL产气荚膜梭菌],C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100 mg/kg+胰酶500 mg/kg,D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100 mg/kg+胰酶500 mg/kg+攻毒,E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200 mg/kg+胰酶500 mg/kg+攻毒,F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300 mg/kg+胰酶500 mg/kg+攻毒,G组饲喂基础日粮+恩拉霉素10 mg/kg+攻毒。试验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21日龄,第二阶段22~42日龄。结果显示:试验后期及试验全期,D组~F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肉鸡生长性能指标,但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植物精油添加量的增加,十二指肠食糜中糜蛋白酶(Chy)、脂肪酶(LP)、淀粉酶(DIS)、胰蛋白酶(Tps)活性有逐渐提高的趋势,其中E、F组中Chy、LP、DIS活性均显著高于B组(P<0.05)。无论是否攻毒,精油和胰...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与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氧化氮(NO)作为细胞毒性介质在动物体内由巨噬细胞等效应细胞经过微生物或细胞因子等成分活化后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体内发挥着生理和病理的双重角色,在医学领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在抑制和杀灭病毒等微生物,参与机体抗感染免疫和防御功能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也有损伤作用。而且,细胞因子、脂多糖、免疫调节剂、微量元素、氨基酸及部分药物等对NO与病毒感染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合酶与寄生虫感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氧化氮(NO)在体内由L-精氨酸在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催化下生成。它是一种重要的信使分子,参与血管、气道平滑肌的调节,神经递质的传递,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溶解及内分泌激素的释放过程,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既在机体多个系统多种细胞中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又可能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过程。寄生虫感染时,动物机体内由其诱发产生各种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激发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其转录产生iNOS(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mRNA,由iNOSmRNA指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生成。iNOS以精氨酸为底物合成NO。本文就NOS的结构、生成和NO对寄生虫的作用以及影响NO抗寄生虫感染的因素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5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5只)、模型组(15只)、富硒麦芽组(15只)和亚硒酸钠组(15只)。对照组和模型组饲喂大鼠基础饲料,饲料含硒量为0.1mg/kg;富硒麦芽组和亚硒酸钠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补充富硒麦芽和亚硒酸钠,饲料含硒量为3.0mg/kg。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0.0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肝癌16周,停止诱癌后继续饲养2周再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富硒麦芽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影响。结果显示,富硒麦芽组大鼠血浆ALT、ALP、TBII—NO、MDA和肝组织NO、NOs、MDA显著低于模型组,全血和肝组织GSH—Px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与亚硒酸钠组相比,富硒麦芽组大鼠血浆和肝组织的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降低。试验表明富硒麦芽具有减轻肝脏损伤、延缓大鼠肝癌形成的能力,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富硒麦芽能抑制NO的产生,清除体内大量过剩的氧自由基。减轻NO等自由基所致的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作为一种分子物质参与哺乳动物生殖活动,参与卵泡发育周期的各个阶段,如原始卵泡、腔前卵泡、有腔卵泡,排卵和黄体阶段。文章主要围绕卵泡发育的各个阶段,一氧化氮合成酶在卵泡中不同细胞中的定位,一氧化氮与卵母细胞的成熟、排卵及卵泡闭锁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合成的主要场所,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重要作用。一氧化氮(NO)是生物体内一种结构最简单的多功能生物信号分子,在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调节和疾病的发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NO可以影响呼吸链中ATP的合成、促进氧气在组织中的扩散、介导自由基和神经损伤、促进细胞的凋亡等,对线粒体信号的调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Alterations in nitric oxide (NO)production may play a role in critical illness. Total serum nitrate/nitrite concentrations [SNN (uM/L)], the stable metabolites of NO, have been used as an indirect measure of NO in people, with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reported in cases of critical illness. The relationship of nitric oxide (NO) to criticalillness in dgos is unknown.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critically ill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canine illness in dogs is unknown.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critically ill intesive care unit (ICU) canine patients would have increased SNN as compared to healthy dogs and non-critically ill dogs. An organ failure index score (OFI) was assigned to dogs admitted to the ICU to evaluate trends between disease severtiy and SNN. Critically ill dogs had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SNN (median 10.53) as compared to non-critically ill dogs (median 2.3) and healthy dogs (median 1.92). Critically ill dogs with the most severe disease (as based on OFI) had higher SNN concentrations. Survival of critically ill dogs with SNN of > 15 upon ICU admission (12% survival)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survival of critically ill dogs with SNN ≤ 15 (91%) survival).l (Vet. Emerg. & Crit. Care, 9: 195–202, 1999)  相似文献   

17.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动物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近年来引起人们特别注意的无机气体自由基,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几乎对全身各个系统都有影响,其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及其催化产生的NO在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及其对营养物质代谢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合成酶以精氨酸为底物合成的重要细胞信号分子,不仅是脉管系统中重要的内皮衍生因子,而且在营养物质代谢调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氧化氮参与葡萄糖、脂肪、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代谢调控.细胞中一氧化氮的合成速率可通过各种途径控制精氨酸的有效性及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辅助因子来调节,通过调节一氧化氮的合成可以调节营养物...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抗寄生虫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氧化氮 (NO)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具有抑制或杀伤寄生虫与对宿主机体产生病理损伤的双重作用。机体内 NO的产生及抗寄生虫作用受细胞因子严格调节 ,巨噬细胞经 IFN-γ等细胞因子或脂多糖 L PS刺激后能大量表达 i N-OS,产生的 NO对球虫、弓形虫、锥虫、疟原虫、肝片吸虫、血吸虫等均有杀伤作用 ,NOS抑制剂的阻断则进一步表明 NO在寄生虫感染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 ,关于 NO抗寄生虫感染、作用机制、NO合酶抑制剂和细胞因子影响等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文章就有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NO)是一种结构简单且化学性质活泼的信号分子,具有多种生理和病理调节功能。现有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在乳腺组织、下丘脑垂体神经轴均有分布,对泌乳神经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