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疾病。病禽的临床特征是在皮肤或黏膜上发生痘疹或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病禽群的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可使病禽生长迟缓,影响产蛋率,并可诱发其他传染病。在禽类中以鸡痘和鸽痘最多见。1鸡痘鸡痘主要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在皮肤及黏膜上形成痘疹病变的疾病。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黏膜发生  相似文献   

2.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的常发病毒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流行于家禽和各种野生鸟类。禽痘通常分为以身体无毛部位皮肤(尤头部和脚)的痘疹、增生、干硬结痂脱落为特征的皮肤型和呼吸道及食道粘膜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并常形成假膜的白喉型,有的病禽可同时混合发生。由于禽痘具有病原类型多、宿主范围广及交叉感染比较复杂等原因,使其防治难度加大,相应的造成了禽类养殖的经济损失和濒危野生鸟类的灭绝和某些种群数量的减少。本文就禽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以期能为禽痘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禽痘(Avian Pox)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传染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将禽痘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两类。该病是流行广泛的禽类传染病,特别是在大型养鸡场中更易发生。发病后可导致幼鸡生长缓慢,蛋鸡产蛋减少,如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可导致严重的损失。我国将禽痘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今年9月初,有养鸡户送病鸡要求诊治,养殖户饲养蛋鸡8 000只左右,45日龄时发病,经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皮肤型鸡痘。  相似文献   

4.
根据Ken Takeshita 博士的报道,在已接种过禽痘疫苗的鸡群中暴发禽痘的原因在于禽痘病毒变异株的产生。已知的P2 禽痘病毒已经从感染的禽类中分离到。在一个实 验中P2 病毒在无疫病鸡群中被发现,此鸡群先前在29 日龄已接种过禽痘疫苗,鸽痘疫 苗或者禽痘和鸽痘疫苗。接种P2 10 天后,以鸡翅损伤或气管病变为指标,发现:接种过 任何一种疫苗的鸡群,翅保护率只有36 %~45%。仅用鸽疫苗免疫的鸡群支气管的保护 率达到92%。Takeshita 博士承认,用来预防禽痘的第一道防线是良好的免疫…  相似文献   

5.
<正>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的传染常因健康易感禽与病禽接触引起。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播的主要方式。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秋两季特别是秋末、冬初蚊子活跃的季节最流行。发病时以雏鸡和青年鸡最为严重,往往造成雏鸡大批死亡。产蛋鸡则产蛋量显著减少或完全停产。在禽痘的流行季节,家禽常因继发葡萄球菌感染,死亡率明显增加。急性败血型  相似文献   

6.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体表无毛或少毛处皮肤发生痘疹,或在口腔咽喉部黏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根据病鸡的症状和病变,可以分为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种类型。鸡群感染禽痘后,幼龄鸡影响生长、发病严重的甚至死亡,蛋鸡产蛋率下降,种鸡产的种蛋孵化率降低,严重的危害养鸡业。下面我结合一例禽痘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浅谈我对禽痘病诊治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禽痘是一种由禽痘病毒感染家禽,引起的以体表无毛部位出现散在的结节,禽痘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也叫白喉病。禽痘的病症是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部黏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禽痘的发生不分年龄、性别、种类。禽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季、秋季多发。禽痘的传播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8.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在禽的体表皮肤发生痘疹及上呼吸道、口腔、食道粘膜层形成纤维性坏死和增生性损伤。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不分品种和年龄的鸡、火鸡、鸽等禽类都可感染 ,多以雏禽和中禽最常发病 ,雏禽发病后死亡多、损失重。该病除可使用鸡痘和鸽痘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外 ,尚可使用下列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实用验方进行治疗。(1)取盐酸吗啉胍 (病毒灵 )灌服病禽 ,0 2~ 0 5片 /只 ,2次 /d ,连用 2~ 3d。(2 )鲜丝瓜叶捣烂取汁涂擦患处 ,2次 /d ,连用 3~ 5d。(3)紫色新鲜桑椹捣烂取汁涂擦…  相似文献   

9.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粘膜型)。  相似文献   

10.
我省某场于1998年夏秋季节,一群8周龄幼鸵鸟暴发皮肤型禽痘,发病率高达74.5%,经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后控制了本病,现报道如下: 禽痘是禽类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对鸡和鸽的危害性较大,常见幼鸵鸟患此病。 流行特点: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禽落下的皮屑、粪便、喷嚏或咳嗽等排泄物中,传染主要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某些吸血昆虫,特别是蚊子能够携带病毒,这可能是夏秋造成幼鸵发生禽痘的一个原因。 临床症状:首先在头部无羽毛部如眼睑、口角和耳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禽痘的研究动态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痘又名禽白喉,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常发性、接触传染性、(?)发性疾病。通常分为皮肤型,以皮肤(尤以头部皮肤)的痘疹,继而结痂,脱落为特征;粘膜型,则以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腹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为特征。还有混合型,两者可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12.
1病原本病是由禽痘病毒(FPV)引起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黏膜病灶中。干燥的病毒表现出明显的抵抗力,在上皮细胞屑片和干燥的痘痂皮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年之久,阳光照射数周仍可保持活力。2流行特点禽痘的传染常因健康易感禽与病禽接触引起。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播的主要方式。一般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蚊子及体表寄生虫亦可传播本病。家禽中以鸡的易感性最高,飞鸟中鸽最严重,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  相似文献   

13.
<正>1病原该病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禽痘病毒大量存在于病禽的皮肤和黏膜病灶中。干燥的病毒表现出明显的抵抗力,在上皮细胞屑片和干燥的痘痂皮中可存活数月或数年之久,阳光照射数周仍可保持活力。2流行特点禽痘的传染常因健康易感禽与病禽接触引起。脱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播的主要方式。一般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蚊子及体表寄生虫亦可传播本病。家禽中以鸡的易感性最高,飞禽中鸽最严重。任何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  相似文献   

14.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尤其是头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皮肤型);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粘膜型)。  相似文献   

15.
白鹇禽痘病例郑中孚林福生(福建省武夷山市二中,354300)野生禽类痘病罕见报道。现介绍白鹇禽痘病例如下。病例为1994年12月20日获自福建省武夷山市的雄性白鹇成体。尸检:白鹇体长990mm,体重1880g。前腹有2个被猎杀的伤口。病变:白鹇头部无...  相似文献   

16.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家禽中以鸡易感性最高,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以雏鸡和中鸡最常发病,临床上分为皮肤型、黏膜型、混合型。病禽生长迟缓,产蛋量下降;严重病例因无法正常采食、  相似文献   

17.
鸡痘也称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潜伏期一般为4~8 d,可引起雏鸡死亡。鸭和鹅也能感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多雨的秋季和初冬较为多见。为了预防此病的发生,笔者现将鸡痘的发病症状类型和防治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口角、冠等处出现痘疹;有的在口腔和咽喉部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伪膜,故又称禽白喉。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虽病死率较低,但发病率高,可使病禽生长迟缓,影响产蛋率,并可诱发其他传染病。  相似文献   

19.
鸡痘也称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鸡的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潜伏期一般为4~8d,鸭和鹅也能感染,可引起雏鸡死亡。该病一年雏鸡死亡。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多雨的秋季和初冬较为多见。为了预防此病的发生,笔者现将鸡痘的发病症状类型和防治办法介绍如下。1发病症状类型痘  相似文献   

20.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鸡的常见接触性传染病之一。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病禽的皮屑及粪便等排泄物中,通过禽类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进入禽类体内使其感染发病。该病的易发季节主要是夏季和秋季,此时发病的绝大多数为皮肤型;冬季发病的较少,常为黏膜型。1病原特性禽痘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通常存在于病禽落下的皮屑、排出的粪便以及随喷嚏和咳嗽排出的排出物中,通过禽类损伤的皮肤或黏膜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