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翁善钢 《养猪》2012,(6):95-96
猪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TTSu V)是一种单股环状的DNA病毒,在猪群中高度流行。TTSu V可以通过垂直和水平方式进行有效地传播。随着对TTSu V研究的深入,与TTSu V相关的疾病研究已成为猪病研究的一个热门。本文对TTSu V的流行与传播及其相关的疾病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新发现的指环病毒科包含了感染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细环病毒。其中在家猪和野猪中感染的细环病毒被称之为猪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es,TTSu V),该病毒是一种在猪群中普遍存在的单股环状DNA病毒。到目前为止,猪主要感染的是两种不同基因型的TTSu V。该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仔猪感染的病毒数可随着生长日龄的增加而增多。到目前为止,仍然缺乏对TTSu V的免疫学研究,但机体似乎不会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限制病毒血症,这使得该病毒受到更多的关注。细环病毒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忽视,甚至被认为是非致病病毒。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环病毒和猪圆环病毒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该病毒不仅影响一些疾病的发展,甚至还影响他们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猪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TTSuV)1999年由美国学者报道,随后多个国家都相继证实了该病毒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文章就猪细环病毒流行范围、病毒遗传变异、易感动物、传播途径和其致病性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翁善钢 《中国猪业》2012,7(8):27-29
猪肠道杯状病毒和猪细环病毒感染是近年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两种新出现的猪病。引起发病的猪肠道杯状病毒主要是猪诺如病毒和猪札幌病毒,这两种病毒能引起仔猪腹泻。细环病毒在猪群中广泛存在,可能同仔猪断乳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的发生有关。除了这两种病外,各种新出现的猪病病毒感染也具有潜在的威胁,但迄今为止,不少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致病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将主要介绍猪肠道杯状病毒(Porcine Enteric Caliciviruses)及猪细环病毒(Torque teno sus viruses,TTSuV)的流行、传播以及诊断等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西班牙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猪细环病毒在天然感染时的病毒血症可通过一种DNA与蛋白质结合免疫来控制。猪细环病毒是单链环状的DNA病毒,可感染多种动物。其中有4种血清型可以感染猪,即猪细环病毒1a、1b、k2a、k2b。猪细环病毒的感染遍布全世界,其特点就是表现为持续的病毒血症。然而对于单一感染猪细环病毒的猪尚未表现  相似文献   

6.
1997年,日本学者Nishizawa T等[1]首次报道从非甲-非戊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病毒,即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omitted virus,TTV).由于TTV是从肝炎患者中分离得到,因此怀疑与肝炎有关,受到医学领域的高度关注,一度成为医学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猪Torque teno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Nishizawa等应用运用代表性差异分析(Representational difference ahalysis,RDA)技术从不明原因的输血后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一种新的环状单链DNA病毒,并以患者名字将其命名为Torque teno virus(TTV),又因TTV与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巧合,因此被许多科学家亦称为输血传播病毒[1].随后国内外学者利用巢式PCR、ELISA、原位杂交等检测手段相继发现在非灵长类动物中也均存在TTV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猪细环病毒1型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种环状DNA病毒,可能存在潜在致病作用。为了初步了解其流行情况,用PCR技术和ELISA技术对来自京津冀、华东与华南地区578头保育猪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与抗体的猪场阳性率均为100%;核酸阳性率为73.88%,抗体阳性率为78.72%,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猪细环病毒1型的核酸阳性率和抗体阳性率都超过50%的猪场达到86.67%,都超过80%的占53.33%。调查结果表明,猪细环病毒1型感染在我国部分地区普遍流行,其在多数猪场的感染率很高。  相似文献   

9.
输血传播病毒(Torgue teno virus,TTV)是继甲、乙、丙、丁、庚型肝炎病毒之后发现的又一种新型肝炎相关病毒.1997年,Nishizawa T等首次报道了该病毒.由于输血传播病毒是从肝炎患者体内分离获得的,当时的学者怀疑该病毒与肝炎有关.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输血传播病毒在不同的人群中高度流行,它可导致人...  相似文献   

10.
一个值得关注的病毒病—断乳猪多系统萎缩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 991年以来 ,在加拿大[1 ] 、美国 [2 ] 、法国 [3 ] 、西班牙 [4]、北爱尔兰 [5 ]、日本 [6 ]等国的猪群中 ,存在一种被称为断乳猪多系统萎缩综合征 ( 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wasting syndrome,PMWS)的疾病 ,这种新的疾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已经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国内也将此病列入重点防制的疾病之一。1 病原特征  PMWS主要是由一种致病性圆环病毒( porcine circovirus,PCV)或 PCV与猪细小病毒 ( porcineparvovirus,PPV)混合感染引起的 ,这种 PCV与 Tisch-er[7] 于 1 974年首先在 PK-1 5细胞中发现的非致…  相似文献   

11.
1974年,德国学者Tischer从猪肾细胞PK-15(ATCC CCL31)细胞的污染病毒中检出一种形态学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相似的小球形病毒和乳多泡病毒样病毒粒子[1],Tischer等(1982)将其命名为猪环状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2]  相似文献   

12.
猪·圆·环·病·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74年 ,Tischer[32 ] 发现 ,在多株连续传代的PK- 1 5细胞中存在一种形态类似小 RNA病毒的圆型小颗粒病毒 ,该病毒可以持续感染 PK- 1 5细胞 ,不会引起细胞病变。 Tischer[33 ] 证实 ,PK- 1 5细胞中存在的这种病毒来源于当初制备 PK- 1 5细胞的猪肾组织 ,病毒的基因组由一个单股呈圆环状的 DNA链组成 ,是一种新发现的病毒 ,称为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血清学调查表明 ,PCV在柏林附近猪群中的阳性感染率高达 77%~95% [3 4 ] ,之后加拿大 [11]、新西兰 [18]、英国 [12 ]、北爱尔兰 [1]、美国 [16]均报道其猪群中的 …  相似文献   

13.
猪细环病毒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猪细环病毒(TTSuV)的准确定量检测。[方法 ]根据TTSuV的序列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建立数字PCR检测技术。对数字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和探针浓度进行优化,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并初步应用于进行临床检测。[结果 ]最终确定TTSuV1a和TTSuV1b数字PCR反应体系中最佳引物浓度均为250 nmol/L,最佳探针浓度均为300 nmol/L,TTSuV1a型和TTSuV1b型灵敏度均可达到单个拷贝数;以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细小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进行特异性试验,结果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试验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本实验室留存的92份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与其背景信息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TTSuV数字PCR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等优点,可用于TTSuV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非洲猪瘟     
一、概述: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r]又称为东非猪瘟或疣猪病,是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非洲猪瘟病毒。非洲猪瘟为Montgomery于1910年首次在东非发现,Steyn于1928年在南非再次发现本病,1957年传播到葡萄牙,1960年又侵入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非法跨境携带猪肉肠传播动物疫病的风险,对北京口岸截获的猪肉肠进行8种猪病病原核酸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282份样品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毒(PRV)以及猪细环病毒1型(TTSuV1)均有检出;除PRV阳性率较低外(3.9%),其余3种阳性率较高,均大于35%。这表明口岸非法携带猪肉肠存在传播多种动物疫病的风险,提示相关执法部门应强化口岸动物检疫,降低疫病传入风险。  相似文献   

16.
猪圆环病毒感染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4年 ,德国学者 Tischer等 [1 ] 从 PK- 15 (ATCCCCL31)细胞的污染病毒中检出一种形态学上与细小核糖核酸病毒相似的小球形病毒和乳多泡病毒样病毒粒子 ,并于1982年将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 (porcine circovirus,PCV) [2 ] 。目前已知 PCV有 PCV- 1和 PCV- 2 2个血清型。PCV- 1来源于 PK- 15细胞 ,为非致病性 PCV(nonpathogenic PCV,np PCV ) [3 ] ;PCV- 2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 ultisystem ic wasting syndrom e,PMWS)密切相关 ,又称 PMWS相关 PCV[3 ] (PMWS- associated PCV,pmws- PCV)。 PM…  相似文献   

17.
<正>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呕吐、腹泻、脱水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对各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但对仔猪的危害最大,病死率最高[1]。该病于1978年由M.B.Pensaert等[2]首次发现并报道,现已呈全球性分布,每年都给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RV)是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  相似文献   

18.
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是目前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病毒[1]。根据PCV的致病性、抗原性和核苷酸的序列差异将它分为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2个血清型[2]。以前的研究认为,PCV-1对猪没有致病性[3],PCV-2对猪有致病性,但两者都不引起细胞病变[4]。但近年来从死产的仔  相似文献   

19.
万遂如 《养猪》2012,(1):118-120
近年来,从我国发病猪群中检出了猪博卡病毒、猪输血传播病毒及杯状病毒等,目前已成为养猪业与兽医界的热点问题。国内学者对新出现的病毒开展研究工作才起步,是一个新问题,现在写文介绍新病毒感染,不可避免会存在说不清道不白的问题,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教,十分感谢。1病毒感染状况简介1.1猪博卡病毒(PBOV)感染1.1.1病原体博卡病毒(BOV)是一种单链无包膜  相似文献   

20.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100%[1],给全球养猪业构成很大威胁[2-3]。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cirus,PCV)有2种基因型,其中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cirus type2,PCV-2)是主要的致病毒株,该病毒可以潜伏感染,引起免疫抑制[4]。PRV和PCV-2均属于DNA病毒,在临床上有很高的感染率,这2种病毒常呈混合感染状态。研究发现,在规模猪场2种病毒的混合感染率达到14%以上[5-8],为了建立一种PRV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