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研究自花授粉与异花授粉后蓝莓花柱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及生长类激素与抑制类激素的比值的差异情况,为研究其自交不亲和性的生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兔眼蓝莓品种‘杰兔’为研究对象,异花授粉的花粉分别来源于兔眼蓝莓品种‘灿烂’和‘粉蓝’,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了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后不同时间的‘杰兔’花柱中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玉米素(ZT)和腐胺(Put)、精胺(Spm)和尸胺(Cad)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内源激素含量比值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对‘杰兔’的坐果率与其花柱中各种内源激素的含量及其比值和多胺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杰兔’的坐果率,自花授粉的显著低于异花授粉的。‘杰兔’花柱中IAA、GA3和ZT这3种激素和Put的含量,自花授粉的均显著低于异花授粉的;而其花柱中ABA的含量,自花授粉的却显著高于异花授粉的;‘杰兔’花柱中的ABA/GA3和ABA/ZT之值,自花授粉的均显著高于异花授粉的,而其IAA/ABA和(IAA+GA<...  相似文献   

2.
蒿柳成花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蒿柳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过程中内源激素和多胺对蒿柳成花的调控作用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为解析雌雄异株植物花器官形成及性别决定机制,并为人工调控花器官形成及性别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蒿柳1年生枝条生长过程划分为营养生长期(S1)、花芽生理分化期(S2)和花芽形态分化期(S3),分别以树龄15~20年的雌、雄蒿柳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茎尖脱落酸(ABA)、玉米素(ZT)、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腐胺(Put)、精胺(Spm)和亚精胺(Spd)含量,分析不同生长阶段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性别间差异的关系。【结果】从营养生长期到花芽生理分化期,雌、雄蒿柳的ABA、ZT、Put、Spm、Spd含量,ABA/GA_3、ZT/GA_3比值以及雌株中IAA/ZT比值均显著升高,IAA/ABA比值及雄株中GA_3含量显著下降。从花芽生理分化期到形态分化期,雌蒿柳的ABA、ZT、IAA和GA_3含量,雄株IAA/ZT、雌株ABA/GA_3比值均显著下降,Put、Spm、Spd含量,雄株的ZT/GA_3、雌株的IAA/ABA均显著上升。S1期的IAA、Spd含量及IAA/ABA比值,S2期的ABA、ZT、IAA、Spd含量,S3期的IAA/ABA、IAA/ZT比值均表现为雌蒿柳显著高于雄蒿柳;而S2期的IAA/ABA比值,S3期的ABA含量及ABA/GA_3、ZT/GA_3比值则表现为雌株显著高于雄株。【结论】高水平的ABA、ZT、IAA、多胺含量及ABA/GA_3、ZT/GA_3比值启动雌、雄蒿柳花芽生理分化,高水平的多胺含量、ZT/GA_3、IAA/ABA比值有利于雌、雄蒿柳花芽的形态分化;蒿柳成花过程中,虽然雌、雄植株内源激素和多胺的变化趋势几乎一致,但生理分化期的ABA、ZT、IAA、Spd含量及IAA/ABA比值均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可能与雌、雄蒿柳的性别分化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3a生烟富3苹果为试材,研究了拉枝刻芽处理对苹果幼树1a生枝条萌芽率和叶片4种内源激素(IAA、GA_3、ZT、AB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刻芽处理的枝条萌芽率是未刻芽处理的1.34倍,平拉枝条的萌芽率最高,显著高于下拉枝和直立枝;下拉枝的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和玉米素(ZT)含量均最高,显著高于直立枝,而脱落酸(ABA)含量以直立枝最高,下拉枝最低;GA_3/ABA、ZT/ABA、(GA_3+IAA)/ABA、(GA_3+ZT)/ABA均以下拉枝最大,直立枝最低;直立枝中,GA_3和ABA含量在下部最高,IAA和ZT含量在上部最高;平拉枝中,GA_3、IAA和ABA含量均以上部最高,ZT含量在中部最高;下拉枝中,GA_3含量在中部最高,IAA和ABA含量在上部最高,ZT含量在上部和中部无显著差异,两者显著高于下部。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核桃生长发育中内源激素与果实特性的关系,以‘香玲’和‘西林3号’核桃为试材,测定不同发育期果实中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含量,分析果实生长和综合品质变化,并探讨激素含量与果个变化和核仁营养品质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两个核桃品种的4种内源激素含量均随果实发育进程呈波浪状变化,且趋势相似。其中ABA和IAA峰值出现在6月份,GA和ZT峰值出现在5月份。整个发育过程中,4种内源激素ABA含量始终最高,GA含量最低。(2)随着果实生长发育,青果重、青果横纵径、坚果三径及均值呈上升趋势;核仁粗脂肪含量逐渐增加,‘香玲’和‘西林3号’的峰值分别为69.29%和69.13%。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整体呈升-降-升的趋势,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则呈连续“W”形变化。(3)不同发育时期,不同内源激素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不同,‘香玲’粗脂肪含量与IAA、GA极显著负相关,‘西林3号’则与ABA、ABA/IAA、ABA/GA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核桃品种果实中各种激素含量不同,在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各异,IAA、GA和ABA三种激素在果实生...  相似文献   

5.
蓖麻叶片内源激素变化对主花序开花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蓖麻叶片中的内源激素对其主花序开花结实的影响情况,以蓖麻良种湘蓖1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蓖麻主花序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内源激素IAA、ABA、GA_3、ZR的含量,分析了主花序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主花序开花结实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IAA含量与雌花序长、雌花序比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ABA含量与雌花序长、果穗长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含油率间呈显著负相关;GA_3含量与果穗长呈正相关,ABA/IAA与雌花序长呈显著正相关,而ABA/(IAA+GA_3+ZR)与千粒质量和含油率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这一分析结果说明,内源激素ABA和IAA的含量及ABA/IAA的平衡状态对主花序花性分化均起重要作用,GA_3和ABA的含量及ABA/(IAA+GA_3+ZR)的平衡状态主要影响主花序的结实,文中建议,在蓖麻生产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MS培养基不同浓度的KNO_3对猕猴桃离体繁育的影响,以‘红阳’猕猴桃组培幼苗为试验材料,就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KNO_3改良MS培养基对猕猴桃增殖的新梢形态,抗氧化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KNO_3质量浓度从1 140 mg/L增加至2 660 mg/L时,猕猴桃幼苗中的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PAL活性、内源激素(IAA、GA_3和CTK)含量、IAA/ABA、GA_3/ABA和CTK/ABA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ABA含量则随KNO_3质量浓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KNO_3质量浓度为1 900 mg/L时,体内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最高,内源激素IAA、GA_3、CTK含量较高,ABA含量较低,植株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7.
为给激素调控板栗二次结实技术奠定基础,以具有二次结实性板栗品种"遵玉"为试验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二次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研究其二次花芽分化与激素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二次花芽分化整个过程中,花芽中的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含量是显著升高的.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含量是显著降低的,说明高水平的ZT和ABA以及低水平的GA3和IAA有利于花芽的分化.从激素间的平衡关系看,ZT/GA3、ZT/IAA,ABA/GA3和ABA/IAA的高比值有利于板栗花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8.
植物内源激素含量和植物开花过程的关系密切,植物调控开花的其他途径一般是通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而达成,所以研究油茶开花期间内源激素的含量变化,对于了解油茶花期的形成机制及花期激素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为给油茶花期化学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铁城一号’为研究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了油茶花瓣中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s)、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茉莉酸(JA)5种内源激素含量在花期各个阶段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激素的含量和含量比值对油茶花的形态建成和开花时期有不同的影响,CTK对‘铁城一号’油茶的开花具有促进作用,高水平的IAA、GAs、ABA对花的凋落有促进作用;ABA/CTK、ABA/GAs、ABA/IAA、IAA/GAs、ABA/(IAA+CTK+GAs)之值均低能够促进‘铁城一号’油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而ABA/CTK、ABA/GAs、ABA/IAA、IAA/GAs、ABA/(IAA+CTK+GAs)之值均高则有利于花芽的形态分化,GAs/CTK、IAA/CTK、(IAA+GAs)/CTK之值均高对花的凋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JA不论在花芽的生理分化期还是形态分化期都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温解除休眠处理后,山桐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及与种子萌发的关系,为明确山桐子种子萌发机制提供依据,也为其繁育与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支撑。【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济源种源山桐子种子进行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的测定。【结果】1)25℃恒温条件下,济源山桐子种子萌发率均低于10%;15℃/25℃变温条件下,没有经历低温处理的山桐子种子发芽率仅为33%~37%,随着5℃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发芽率逐渐升高,60天低温处理的济源山桐子种子发芽率可达98.0%。2)15℃/25℃变温条件下,济源山桐子种子内源激素IAA、GA_3、ZR含量均明显高于25℃恒温,而ABA含量正好相反,(IAA+GA_3+ZR)/ABA或GA_3/ABA比值变大。3)在变温条件下,没有低温处理的山桐子萌发过程中IAA与AB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GA_3与ZR含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经过5℃低温处理的山桐子种子只有ABA含量呈下降趋势,而IAA、GA_3、ZR含量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差别是峰值出现时间不同。4)不同低温处理时间,(IAA+GA_3+ZR)/ABA与GA_3/ABA的比值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峰值分别达到3.8±0.2,2.0±0.1,但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0、20、40和60天的比值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20、12、12天或8天、8天。5)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山桐子种子发芽率虽与单一内源激素没有相关性,但与(IAA+GA_3+ZR)/ABA与GA_3/ABA比值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济源山桐子种子具有明显的冬休眠特征,在变温条件下经历不同时间5℃低温解除休眠后的济源山桐子在萌发过程中(IAA+GA_3+ZR)/ABA以及GA_3/ABA比值升高达到峰值的时间越早发芽率越高,当比值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到8天时,发芽率最大。低温解除休眠的作用是使山桐子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及早达到内源激素的平衡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湖南蓝莓引种区不同品种的花器形体特征及花粉生活力,从而为南方地区蓝莓引种栽培和授粉树的配置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纤维素酶溶解法、联苯胺染色法和离体培养等技术,对‘莱格西’、‘布里吉塔’、‘夏普蓝’、‘密斯梯’、‘粉蓝’、‘梯芙蓝’等6个蓝莓品种的花粉特性、花粉量、花粉生活力、花粉萌发率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测定结果表明:1蓝莓花粉量在各品种间存在差异,‘莱格西’、‘布里吉塔’、‘夏普蓝’、‘密斯梯’、‘粉蓝’、‘梯芙蓝’的花粉数依次为162、250、178、166、141、170粒/花药,其中‘布里吉塔’的花粉数量最多,‘夏普蓝’次之,‘粉蓝’最少;2蓝莓花粉生活力在各品种中存在差异,‘莱格西’、‘布里吉塔’、‘夏普蓝’、‘密斯梯’、‘粉蓝’、‘梯芙蓝’的花粉生活力依次为30.87%、26.79%、31.34%、23.83%,18.80%、24.83%,其中‘夏普蓝’的花粉活力最大,‘莱格西’次之,‘粉蓝’最小;3 6个蓝莓品种花粉萌发所需的最适蔗糖浓度不尽相同,‘莱格西’、‘布里吉塔’、‘密斯梯’在蔗糖浓度为10%时其花粉萌发率均最高,依次为25.60%、9.10%、27.20%;当蔗糖浓度为15%时,‘夏普蓝’、‘粉蓝’、‘梯芙蓝’3个蓝莓品种的萌发率均达到最高值,依次为26.20%、21.20%、61.40%;4 6个蓝莓品种中,‘夏普蓝’花粉萌发所需的最适硼酸浓度为300μg·L-1,而其他5个品种花粉萌发的最佳硼酸浓度均为200μg·L-1;5 6个蓝莓品种花粉萌发所需的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5℃。研究结果表明:6个蓝莓品种中,‘莱格西’和‘夏普蓝’均较适合用作授粉植株,其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内源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探究油茶现蕾期至谢花期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的变化规律,为油茶的开花调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7年生陆川油茶为试材,在其现蕾期至谢花期(7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每隔15 d采集花蕾、叶芽、枝条、功能叶片样品各1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器官中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_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的含量,分析4种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花蕾中的IAA含量呈下降趋势,8月15日达到最高值(155.96 ng/g);叶芽中的IAA含量先升后降,9月15日达到最高值(72.07 ng/g);枝条、功能叶中的IAA含量相差不大,其变化均较平缓,分别于12月15日、10月30日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5.53、32.58 ng/g)。花蕾、枝条中的ABA含量均先升后降,均于10月15日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13.39、110.41 ng/g);叶芽中的ABA含量先降后升,1月15日达到最高值(113.15 ng/g);功能叶中的ABA含量呈"双峰"变化趋势,12月30日达到最高值(34.98 ng/g)。4个器官中的GA_3、ZR含量均相对较少,均极显著低于其IAA、ABA含量,且均无明显的变化规律。花蕾中的IAA、GA_3含量,在多数情况下,均高于其营养器官中的IAA、GA_3含量。各器官中不同内源激素的比值均无明显变化趋势。初花期,花蕾、枝条、功能叶的GA_3/IAA值均极显著上升,而叶芽的GA_3/IAA值却无明显变化趋势。花蕾定型前,花蕾的IAA/ABA值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器官的IAA/ABA值;花蕾定型后,其IAA/ABA值由2.92迅速下降至0.43。在多数情况下,功能叶的GA_3/ABA、ZR/ABA、ZR/IAA值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器官的比值。【结论】陆川油茶器官生长和构建不是受单种内源激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内源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IAA/ABA之值高能够促进陆川油茶花蕾的形成和生长。花蕾中的IAA、GA_3对陆川油茶花蕾的形成及开花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器官中的IAA和ABA均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枸杞果柄分离力与果实、果柄形态及内源激素间的关系,从而为枸杞鲜果新品种选育及其鲜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蒙杞2号和宁杞7号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果实与果柄中ABA、IAA、GA_3、ZR的含量,分析了枸杞果实发育期内果实与果柄的形态及内源激素和果柄分离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柄分离力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不断降低,其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862、-0.883;果柄分离力与果实中各内源激素的相关系数均较高,而与果柄中各内源激素的相关系数均较低。果实中的ABA含量在果实膨大初期开始上升,至果实成熟期,蒙杞2号果实中的ABA含量下降,而宁杞7号果实中的ABA含量仍较高;果实中的IAA含量逐渐下降,并显著低于果柄中的IAA含量,蒙杞2号果实中的IAA含量低于宁杞7号果实中的IAA含量;果实中GA_3与ZR的含量均逐渐下降,且宁杞7号果实中GA_3与ZR的含量均高于蒙杞2号的;果柄中GA_3与ZR的含量变化均不明显;ABA、GA_3、ZR在宁杞7号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均高于其在蒙杞2号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宁杞7号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也高于蒙杞2号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文中综合分析认为,ABA、GA_3、ZR在枸杞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和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均高可能是导致果柄分离力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香妃’成花过程中主要内源物质的变化特点,为人工调控花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非诱导光周期下营养生长期(S1)以及诱导光周期下未分化期(S2)、总苞原基分化期(S3)、花序原基分化期(S4)、小花原基分化期(S5)5个时期的顶芽,分别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生长素(IAA)、玉米素(ZT)、脱落酸(ABA)、赤霉素(GA_3)的含量,并且以非诱导光周期为对照,分析诱导光周期下各种内源物质在成花过程中的作用。[结果]GA_3因含量极低,在5个时期中都未能检测出;可溶性糖、ZT的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比值在非诱导光周期的营养生长期均达最高,并且随发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营养生长期处于中等水平,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达最高,总苞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达最低;IAA含量在非诱导光周期的营养生长期达最高,虽在诱导光周期的花序原基分化期有所回升,但其水平仍低于营养生长期;ABA含量以及ABA/ZT在非诱导光周期的营养生长期达最低,随发育进程的推进持续升高,并在小花原基分化期降低;ABA/IAA随发育进程推进持续升高;ZT/IAA在总苞原基分花期之前急剧升高,之后,又急剧下降并维持在低于营养生长期的水平之下。[结论]相对于非诱导光周期,‘香妃’在诱导光周期下内源ABA、ABA/IAA、ABA/ZT维持在较高水平,以及可溶性糖、IAA、ZT、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持在较低水平有利于成花;ZT/IAA维持在较高水平有利于成花的生理分化,而维持在较低水平则有利于成花的形态分化。  相似文献   

14.
以山银花良种‘金翠蕾’为试验材料,分析组培苗继代增殖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内源ZR、ABA和GA_3在组培苗继代增殖分化丛芽过程中起主要调控作用,内源ZR、GA_3含量较高和内源ABA含量较低有利于其继代增殖分化丛芽,内源IAA含量高也有助于组培苗继代增殖分化和生长;内源IPA含量较高可促进组培苗启动培养,但与增殖分化丛芽的关系不紧密。在一个培养周期中,组培苗GA_3/ZR值主导其增殖分化丛芽,GA_3/ZR值较高有利于组培苗增殖分化和生长,增殖分化盛期时则需要GA_3/ZR值保持较低的水平;虽然GA_3/ABA值也呈现了相似的效应,但作用没有GA_3/ZR值明显。在继代增殖培养的前4个周期中,保持较高水平的GA_3/ABA值和IPA/ABA值能促进外植体启动培养和组培苗增殖分化丛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时期欧榛、杂交榛插穗体内"激素"含量与插穗生根的关系,结果表明:嫩枝插穗中生长素(IAA)含量、细胞分裂素(ZT)含量和赤霉素(GA_3)含量及IAA/ABA比值均与生根率呈正相关;脱落酸(ABA)含量与生根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中国沙棘内源激素对平茬措施的响应规律,采用单因素回归设计,进行留桩高度为0cm、10cm、20cm 3个水平的平茬试验,以不平茬为对照,分析其内源激素含量、比值与平茬时间及平茬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平茬提高了萌蘖期的GA_3、ZR、IAA含量,以及整个萌蘖出生、生长过程中的GA_3/ABA、ZR/ABA、IAA/ABA比值,降低了ABA含量。而且,萌蘖出生、生长过程与GA_3/ABA、ZR/ABA、IAA/ABA比值的变化趋势一致,与ABA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萌蘖出生高峰及萌蘖第一次生长高峰与萌蘖初期GA_3、ZR、IAA含量的提高吻合。由此可知,萌蘖的出生、生长过程与平茬后的内源激素含量、比值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尤其是GA_3/ABA、ZR/ABA、IAA/ABA比值的提高具有更加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南方茶陵长枣、金丝小枣、糖枣、鸡蛋枣和冬枣的花粉发芽率进行了试验,并利用酶联免疫检测(ELISA)技术,研究其花药在黄蕾期、初开期、萼平期、瓣离期和瓣平期花药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南方各枣品种花粉育性与其花药发育期内源激素变化具有相关性;茶陵长枣、金丝小枣、糖枣花粉育性高,鸡蛋枣次之,冬枣最差;育性高的3个品种花药间内源激素含量差异不明显,但与鸡蛋枣差异显著、与冬枣花药间差异极显著;在IAA、GA3和ZR含量上,冬枣花药低于鸡蛋枣,远低于茶陵长枣、金丝小枣和糖枣;但在ABA含量上,冬枣花药高于其它4个品种花药,这种差异在萼平期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施肥配比对油茶花芽分化的影响,掌握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油茶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8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L_9(3~4)进行施肥试验。[结果]研究表明:在试验水平范围内,适量加施氮、钾肥有利于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提高油茶花芽分化率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配比为N_(222.22)P_(81.83)K_(240.24)。在油茶花芽生理分化期,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施氮、磷肥可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和IAA含量,而ABA含量与花芽分化率呈中等正相关,且相关性显著,ZR、IAA和GA_3与花芽分化率相关性不显著。在油茶花芽形态分化期,施氮、钾肥能提高花芽内源激素ZR、IAA和GA_3含量,降低花芽内源激素ABA含量。[结论]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可能通过影响油茶花芽分化相关内源激素的含量水平,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芽分化率。  相似文献   

19.
比较研究不同成熟期的6个板栗品种(系)种子发育期淀粉、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质、Vc等主要营养物质和IAA,ZT,GA3,ABA,Eth等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板栗种子发育过程中,6个品种(系)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具有相似趋势,即淀粉、总糖均在种子成熟前20~30天开始大量积累,淀粉、总糖、蛋白质、Vc含量呈现早熟品种(系)>中熟品种(系)>晚熟品系的现象.IAA,ZT,GA,含量的减少和ABA,Eth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板栗种子中淀粉、总糖、蛋白质、Vc的积累,其中内源IAA,ABA的含量对各营养物质的积累影响极显著(以IAA的作用更大);种子发育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是导致板栗品种成熟期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2年生金雀花实生苗硬枝为试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研究金雀花硬枝在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旨在揭示金雀花扦插生根机理。结果表明:900 mg/ L 吲哚乙酸(IAA)处理金雀花插穗较CK 显著缩短生根时间;不定根大量形成前,除脱落酸(ABA)外,其他均呈倒“V”形变化;内源激素变化曲线的峰值(或谷值)出现前,IAA 处理的 IAA 含量、IAA/ ZT(细胞分裂素)、IAA/ ABA、ZT/ ABA 均高于 CK,ABA 含量低于 CK;IAA 处理与 CK 内源激素的峰值(或谷值)分别出现在第10天和第15天,与其生根动态具有协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