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猕猴桃果实发育期酚类物质含量和 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猕猴桃果实的适时采摘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重庆市主栽的中华猕猴桃‘皖金’和‘红阳’2个品种为试材,测定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发育时期猕猴桃果实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在2个猕猴桃品种果实的不同发育期,‘红阳’果实中总酚含量均高于‘皖金’,其中盛花后60 d时差异显著(P0.05)。在果实发育前期(盛花后15~45 d),‘红阳’果实中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皖金’(P0.05),发育中后期,2个品种果实总黄酮含量呈相反的波动变化趋势。‘红阳’品种果实生长过程中SOD、CAT及POD等保护酶活性整体上高于‘皖金’品种,2个品种果实的保护酶活性在发育前期均表现出升高趋势,在发育中后期呈先升高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在盛花后45~60 d和90~120 d,2个猕猴桃品种果实中保护酶呈较高的活性,说明这2个时期可能是猕猴桃果实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在生产实践中需加强栽培管护。  相似文献   

2.
对凉山州‘红阳’猕猴桃作不同果袋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普通猕猴桃单层袋和套外黄内黑双层袋均可显著降低猕猴桃日灼果、机械伤果比率,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套单层袋对果形影响不大,套双层袋后,果实变为短圆柱形;套单层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含量略有降低,变化不显著,套双层袋导致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干物质含量大幅降低,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金桃’‘翠玉’‘金艳’‘黄金果’‘东红’‘徐香’‘红阳’7个宜昌猕猴桃主栽品种为试材,探究在冷藏、冷藏后常温存放5 d两种条件下,果实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三个指标随贮藏时间的变化。研究表明,果实失重率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冷藏后常温存放5 d的条件下果实失重率高于冷藏条件,两种条件均为‘黄金果’失重率最高,‘徐香’失重率最低。果实硬度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冷藏条件下,较耐贮的为‘金桃’‘徐香’,其次是‘翠玉’‘黄金果’‘红阳’,贮藏性较差的为‘金艳’‘东红’。冷藏后常温存放5 d的条件下,果实硬度下降较快,‘红阳’最不耐贮。两种条件下均为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硬度呈反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为‘红阳’>‘金艳’或‘东红’>‘黄金果’>‘翠玉’>‘徐香’>‘金桃’。  相似文献   

4.
猕猴桃果园土壤养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植3号’中华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广东省和平县猕猴桃果园土壤的主要营养状况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营养因子与果实品质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与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Vc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线性正相关,与碱解氮呈负相关.土壤养分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影响较大,在土壤管理过程中可以根据果实品质要求,科学地制定相应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沙果果实品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复合评价方法,以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单宁含量和果实硬度5个因子为评价目标,对13种沙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山东沂水的‘一窝蜂’单宁含量最低,糖酸比最高,果肉硬度适中,口感风味最好,果形指数1.05,高桩,缺点是果个小;夏津秋沙单果质量最大;天平南王沙果果实硬度最高,这些品种优异性状突出,是极具价值的育种资源。不同品种沙果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单宁含量和果实硬度差异极显著,可滴定酸、还原糖、可溶性总糖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天平南王’沙果、‘泰安’沙果、‘东北’沙果以及‘太谷红果’果实合理满意度高,综合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6.
对15个观赏海棠品种的8个果实品质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单果重、果肉硬度、果皮硬度)进行测定,以期分析不同品种间海棠果实品质差异,为筛选海棠果实品质评价主因子和开发海棠果实应用价值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15个海棠品种果实品质间,除果皮和果肉硬度外,均存在极显著差异;(2)8个品质指标大部分指标间存在(极)显著正(负)相关,部分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不显著;(3)通过主成分分析将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3.54%,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有机酸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和单果重,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可溶性糖含量、果肉和果皮硬度,第3主成分以可溶性固形物为主。本研究中的15个品种中,适合于食用的有‘永恒’、‘时光秀’、‘当娜’等,适合于果汁加工的有‘薄荷糖’、‘魔术’和‘印第安之夏’;宿果期、储存期较长的为‘超甜时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Coronatine(COR)对‘火焰无核’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COR的最佳处理浓度,探明COR对葡萄果实着色及品质的影响,为COR的推广应用和葡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优良早熟葡萄品种‘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果实转色初期设置3个COR蘸穗浓度处理,处理后至成熟期分6次采样,对果粒质量、果粒纵横径、果柄耐拉力、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果实色泽、果皮花色苷、叶绿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和酚类物质等指标进行连续测定,通过综合分析确定COR的最佳处理浓度。【结果】COR不同浓度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果实的单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总酸含量,提高果实固酸比,提高果皮花色苷含量,降低叶绿素含量,改善果实品质,促进果实着色。其中以COR 2 000倍处理的综合品质最佳,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了8.43%,总酸含量降低了26.19%,固酸比提高了46.31%,花色苷含量提高了1.53倍,叶绿素含量降低了18.18%,a*值提高了1.01倍,CIRG值提高了38.04%,h°值下降了67.13%;COR 3 000倍处理...  相似文献   

8.
臭氧对‘鸭梨’等3种梨果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鸭梨’、‘雪花梨’和‘黄冠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臭氧对梨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使‘鸭梨’和‘雪花梨’贮藏期变短,臭氧浓度越大,‘鸭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下降得越快,果面软化现象发生得越早;臭氧处理延缓了‘雪花梨’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但使其果点变黑,浓度越大,发生时间越早.臭氧处理延缓了‘黄冠梨’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降低了鸡爪病、黑心病的发病率及烂果率,60 mg/m3臭氧处理的‘黄冠梨’贮藏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江西是黄肉猕猴桃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与产业优势区,针对不同黄肉猕猴桃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可为该地区合理布局发展黄肉猕猴桃及产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黄肉猕猴桃品种的叶片、果实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长发育期叶片营养、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软熟过程中果实的品质形成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与感官评价方法对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供试猕猴桃品种叶片氮含量均低于0.23 mg·g-1,加强氮素水平管理。猕猴桃的果实发育期存在1个快速生长期,但不同品种的快速生长期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存在差异。果实硬度与可滴定酸随果实成熟呈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持续升高;在软熟过程中变化更为明显,果实风味品质进一步体现。果肉颜色在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共同作用下发生“绿色—黄绿色—黄色”的转变,其转色时期主要发生在软熟期。抗坏血酸、总酚、类黄酮3种抗氧化物质在果实发育早期含量较高,随果实不断发育、成熟呈下降趋势。对果实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与感官评价后认为,‘奉黄1号’‘G3’在奉新种植能够较好地体现品种特性。【结论】加强氮素管理可提高黄肉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能促进猕猴桃生长和提高果实品质的最佳处理,为猕猴桃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红阳’Actinidia chinensis ‘Hongyang’猕猴桃为试材,于壮果期,采用沟施方式,在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菌肥,测定和统计各处理下猕猴桃果实的外观性状、内在品质及果实采后软腐病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相比,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后,猕猴桃果实的横纵径、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单果质量不同程度有所增加,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复合肥、海藻甲壳素混施处理(处理2)中猕猴桃单果质量增加幅度最大,较对照增加了23.82%。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处理对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显著。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后,除硼含量外,果实中其他元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复合肥、菌肥、黄腐酸钾、海藻甲壳素混施处理(处理6)中果实钙和锌含量高于其他处理及对照,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了5.07%与5.44%;果实中锰含量最高的是复合肥、菌肥、黄腐酸钾混施处理(处理4),镁含量最高的是处理2,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了62.16%与72.13%。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糖酸比均高于对照,维生素C含量除了处理2,其余处理均高于对照,处理6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菌肥、黄腐酸钾、海藻甲壳素混施处理(处理5)次之,分别较对照高出26.86%和24.21%。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后,果实软腐病发病率均比对照低,且差异显著。处理6的发病率最低,较对照低41.07%。【结论】在施用复合肥的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和菌肥可较好地改善猕猴桃果实的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并减少果实病害发生,以复合肥、菌肥、黄腐酸钾、海藻甲壳素混施的增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给焉耆盆地选择适合的酿酒葡萄砧穗组合提供参考,对该地区‘贝达’砧木嫁接9个酿酒葡萄品种果实产量、外观性状和内在品质共23项指标进行测定,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葡萄砧穗组合的产量及果实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9个酿酒葡萄品种中,‘威代尔’的单株果穗数、单穗质量、单株产量最高,‘北红’的单株果穗数最低,‘雷司令’的单穗质量最低,‘北玫’的单株产量最低。‘赤霞珠’的果皮厚度最高,‘威代尔’的果皮厚度最低。‘威代尔’的果粒质量最大,‘赤霞珠’的果粒质量最小。‘黑比诺’的总糖含量最高,‘美乐’的果皮维生素C含量最高,‘烟73’的果皮总花色苷含量、果皮总单宁含量及果皮总酚含量均最高,‘威代尔’的果皮总类黄酮含量最高。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各品种依次为‘美乐’‘烟73’‘威代尔’‘赤霞珠’‘黑比诺’‘霞多丽’‘北红’‘北玫’‘雷司令’。在焉耆盆地,‘美乐’‘烟73’‘威代尔’和‘赤霞珠’品种与‘贝达’砧木嫁接后果实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白肉甜油桃‘北极星’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白肉甜油桃‘北极星’为试材,研究其在贮藏过程中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硬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3℃贮藏条件下,‘北极星’果实可贮藏42d;贮藏过程中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贮藏天数的增加均呈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再下降的变化趋势;第42d时果实硬度(12.12kg·cm^-2)仅比采收当天(12.6kg·cm^-2)降低3.8%;可滴定酸含量随贮藏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夏黑’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ABA、GA3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表明,100 g·L^-1 ABA处理效果最佳,在最后一次测定中(8月31日),总糖含量比对照提高30.28%,总酸和单宁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0.82%、38.09%。结果表明,100 g·L^-1 ABA能显著提高‘夏黑’葡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不同来源花粉对·红阳,猕猴桃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为·红阳,猕猴桃合理配置授粉树和杂交育种亲本 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选用·金艳,雄和 17份野生猕猴桃花粉对·红阳,猕猴桃授粉 ,观测各授粉组合坐果率及单果重、纵径 、 横径、果形指数、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 C、总糖、总酸等果实品质指标 ,运用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果 实品质性状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野生猕猴桃花粉均能不同程度提高坐果率 ,增长率为 6.7%~33.4%;变异分析表 明·红阳,猕猴桃在果实内外在品质方面都表现花粉直感效应显著差异 ,变异系数为 3.10%~14.69% ,其中单果质量、维生 素 C和糖酸比方面变异程度较大;主成分分析将 10个果实品质指标归为4个主成分 ,累积贡献率达到 85.859% ,可综合概 括 10个果实品质性状的信息 ,并根据综合得分进行排序 。聚类分析将 18个授粉组合划分为 2个类群 ,且主成分分析和聚 类分析结果基本 一致 ,X26和 X32授粉组合的综合花粉直感效应最佳 。不同来源花粉对·红阳,猕猴桃花粉直感效应表现 显著差异 ,通过花粉质感效应提高单果质量、维生素 C和糖酸比的潜力较大 ,整体看 X26和 X32授粉组合的综合花粉直感 效应最佳 ,说明花粉直感效应研究为合理配置授粉树提供了参考依据 ,对促进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同 时 , 在猕猴桃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给果袋在葡萄生产中的科学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以3年生‘阳光玫瑰’葡萄树为试材,分别采用白色、绿色、蓝色纯木浆纸袋的套袋处理,对不同颜色果袋处理下的光照强度、透光率、温湿度、果实品质及香气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白袋、绿袋和蓝袋的透光率分别约为50%、20%和10%。蓝袋内的温度、湿度均显著高于白袋。绿袋和蓝袋处理均提高了果面光洁度、果面亮度L*值和果实中的Vc含量,降低了其色泽指数(CIRG);绿袋和蓝袋处理的果实单粒质量、单穂质量、果粒的纵横径以及果形指数与白袋处理(对照)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果实完全成熟时,绿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蓝袋处理降低了果实的固酸比,绿袋处理使‘阳光玫瑰’葡萄的成熟期推迟了1周,而蓝袋处理使其成熟期推迟了2周。‘阳光玫瑰’葡萄果实中的香气成分,以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主成分2-己烯醛及己醛的醛类物质为主。从果实样品中检测出的化合物的种类,绿袋和蓝袋处理均少于白袋处理;但检测到的醛类化合物的数量和相对含量,绿袋和蓝袋处理均显著高于白袋处理。绿袋处理改善了‘阳光玫瑰’葡萄的果面色泽和光洁度,提高了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且增加了‘阳光玫瑰’葡萄中醛类化合物的种类数量和相对含量,从成熟期的果实品质来看,绿袋处理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为给河南地区柿主栽品种的选择和柿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河南柿果品竞争力,促进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河南柿生产栽培中常见的几个品种及近年来培育的新品种为试材,对其果实品质进行评价。采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的合并规则,以品种的单果质量、风味、肉质、果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总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单宁含量、种子数量10个指标作为评价目标,对河南地区的‘黑柿1号’‘红灯笼’‘火罐柿’‘八月黄’‘方柿’‘次郎’‘阳丰’‘新秋’‘禅寺丸’9个品种果实品质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黑柿1号’‘红灯笼’和‘火罐柿’3个涩柿品种和‘阳丰’‘次郎’‘新秋’3个甜柿品种综合品质优异,适合在河南及周边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完善果实品质评价标准,筛选高品质的鲜食枣品种,为枣树栽培和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5个优选的鲜食枣实生株系的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固酸比、糖酸比,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果实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适宜甘肃兰州及同类型气候区发展的品质优良、抗寒性好的葡萄新品种。【方法】以10个引进的鲜食葡萄品种‘春光’‘贵妃玫瑰’‘巨玫瑰’‘蜜光’‘晚黑宝’‘无核翠宝’‘浪漫红颜’‘阳光玫瑰’‘晶红宝’和‘SP9715’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盛果期葡萄的单粒质量、单穗质量、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测定低温胁迫后各品种1年生休眠枝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将10个品种枝条在不同低温处理下的相对电导率运用Logistic方程进行拟合,得出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的果实品质和枝条抗寒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温度的降低,10个鲜食葡萄品种枝条的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上升,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不尽相同,丙二醛含量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10个品种中:‘阳光玫瑰’的半致死温度最低,为-22.38℃;其次为‘浪漫红颜’和‘春光’,半致死温度分别为-21.96、-20.75℃;‘晚黑宝’的半致死温度最高,为-18.94℃。【结论】在甘肃...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猕猴桃果实发育,提高果实品质,以中华绿肉猕猴桃为试验品种,叶面喷施0.5%磷酸二氢钾铵,研究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铵对猕猴桃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铵可促进果实果梗长度、粗度以及果实横径、纵径的发育;显著提高猕猴桃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但对猕猴桃果实重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4个石榴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石榴品种的品质评价和果实贮藏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的石榴主栽品种‘叶城1号’和‘叶城2号’以及河南省郑州市的石榴主栽品种‘突尼斯’与‘中农红’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和比较了4个石榴品种的果实表型特征指标、果实经济性状指标、果实内在品质指标及果实中8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4个石榴品种在果实品质上存在不同水平的差异性,其中,‘突尼斯’的果形指数接近1,其果皮较薄,果皮质量也最低,果实可食率反而最高(66.54%±6.12%),比‘中农红’和‘叶城1号’‘叶城2号’分别高约10%、25%、20%,其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钾和钙含量均较高;‘中农红’果实籽粒的含水量最多,其糖酸比也较高,果汁中锰、锌、铁和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较高;‘叶城1号’果实的纵横径均最高,果形指数却最低,其单果质量最高,为(435.33±75.97)g,但因其果皮厚度大和质量重,故其果实的可食率反而最低,为(41.582%±6.785%),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及磷和镁含量均最高;‘叶城2号’虽其单果籽粒颗数最多,因其籽粒较小,故其单果籽粒质量最低,其籽粒含水量也最低,而其可滴定酸含量较高,为(0.577%±0.110%)。4个石榴品种中,‘突尼斯’和‘中农红’均不耐贮运,均较适用于加工果汁或就地就近处理;‘叶城1号’和‘叶城2号’均较耐贮运,均较适于远地贮藏和运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