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气候变化背景下北京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区域脆弱性评估可以较为全面地识别区域气候风险。在城市中,浅山区具有其特有的气候调节的重要性和气候适应的脆弱性,且社会与生态系统的耦合特征更为明显。作为气候适应的重要环节,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北京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有助于为气候适应策略提供空间上的定量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危险性?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评估框架,构建包含44个指标的指标集,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降维筛选及权重确定,形成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评估北京市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脆弱性空间分布。结果当前和未来的气候脆弱性均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深山区逐渐降低的趋势,脆弱性程度以中度、重度为主,未来脆弱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行政分区上,昌平、顺义、海淀区气候脆弱性较低,房山、丰台、门头沟区较为严重。结论本研究通过评估北京市浅山区社会?生态系统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的脆弱性空间分布,得到北京浅山区气候适应的重点区域,为浅山区气候适应决策提供依据,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脆弱性评估提供方法及指标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气候变化背景下高温热浪灾害频发,城市居民健康风险与社会经济损失问题凸显,进行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有助于高温热浪风险人群的识别,为相关防治政策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过程】基于"暴露性-敏感性-适应力"的脆弱性评估框架,运用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并融合漳州市中心城区温度、河流、植被、用地、人口、医疗、住房等空间数据,系统评估漳州市城市高温脆弱性。【结果/结论】结果表明:漳州市中心城区高温脆弱性、暴露性与适应力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核心-外围"结构,易损性总体呈现被水域、山体分割的空间布局;人口、经济等社会因素的高度集聚会增强地区人群的高温暴露性、易损性,该类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人群高温适应力相对较强;适应力在城市高温脆弱性评估中有决定性作用,政府可以推动相关政策优化公共医疗设施的布局,增加高温避暑设施,提高居民的高温适应能力,改善城市高温脆弱性格局。  相似文献   

3.
为系统评估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风险对城市不同类型景观的影响,以珠三角沿海城市广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该地区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数据,构建“敏感性-适应性”脆弱性评估框架,针对近期(2030年)、中期(2050年)和远期(2100年)3个不同时期海平面上升叠加风暴潮风险情景下广州城市景观系统的脆弱性特征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从淹没范围和经济损失来看,未来不同风险情景下受淹没面积最大的是农业景观、公园绿地与湿地景观,而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是工业景观和商业与公共服务景观。从整体脆弱性空间分布来看,近期景观脆弱性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广州中部的荔湾区、白云区和黄浦区,到中期和远期阶段,广州中部的海珠区景观脆弱性风险逐渐加剧。从各类景观脆弱性空间分布来看,与交通景观、居住区景观等其他各类景观相比,近期农业景观脆弱性程度偏高的区域最多,主要集中在广州南部的番禺区和南沙区;到中期和远期阶段,各类景观的脆弱性风险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剧,其中,公园绿地与湿地景观脆弱性程度变化较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可以根据不同景观系统的脆弱性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提升防御性设施建设、实施适应性技术以及加强合理利用土地等应对策略来降低该地区的受灾风险。  相似文献   

4.
面向SDG11“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目标和我国城市体检及国土空间统一治理的内在需求,开展城市复杂系统视角下的可持续管理研究。基于系统辨析和梳理“城市可持续性”相关概念,借鉴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韧性分析、城市土地系统转型等相关理论,识别城市系统协同演化主体,构建多尺度城市可持续管理理论框架。该框架以人地互馈作用为驱动,以城市地表景观结构和转型为连接社会-生态系统互馈网络的“桥梁”,以城市社会-经济-生态时空耦合格局-过程为系统可持续演化路径的表征;该框架有机整合了多尺度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内的反馈关系,提升了对复杂自适应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网络的认知。最后,结合我国城市可持续科学研究及管理实际,围绕提出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阐述了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亟待开展的科学研究问题和管理实践重点。  相似文献   

5.
以乡镇(街道)为风险评估单元,以人口和社会经济作为承灾体,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部的风险表达式,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建立风雹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指标体系法评估承灾体的脆弱性状态,根据加权综合评分法建立脆弱性评估模型,分析15个乡镇(街道)短时大风、冰雹灾害的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对风雹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区划.结果表明,通州短时大风风险高值区在宋庄、潞城、漷县,低值区在西集镇、于家务乡、新华街道;冰雹风险高值区在潞城、西集镇,低值区在北苑、新华、玉桥街道及梨园、马驹桥、于家务乡(镇);风雹灾害风险高值区在宋庄、潞城、济县,低值区在新华、玉桥街道、马驹桥镇、于家务乡(镇).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海水养殖业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通过分析海岛生态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探讨了海水养殖活动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机制。根据海岛生态系统的特点,将海岛生态系统划分为岛陆子系统、潮间带子系统和近海子系统;采用指标评价法构建VDS(暴露—敏感—适应)框架,初步探索了海水养殖业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海水养殖影响下的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其发生与灾害脆弱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同样的背景下,灾情随着脆弱性的增大而加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五华县灾害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五华县灾害脆弱性属于强脆弱类型,五华县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陈国华  陶侠  周利兴 《油气储运》2024,(1):40-48+66
【目的】油气管道输送介质为易燃易爆的石油及天然气,一旦遭受自然灾害作用,易诱发火灾、爆炸等一系列技术灾害,即Natech(Natural Hazards Triggering Technological Accidents)事件,因此快速、准确地辨识Natech事件下油气管道薄弱管段对于管道防灾减灾及应急决策尤为关键。【方法】脆弱性常用于衡量复杂系统的安全风险水平,利用脆弱性表征Natech事件油气管道安全水平差异性。基于油气管道分段与初始自然灾害特征参数,结合脆弱性评估研究中常用的函数模型法,构建了Natech事件油气管道脆弱性评估系统:从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设计等方面提出了Natech事件油气管道脆弱性评估系统的设计思路,并结合B/S架构、ArcGIS技术、可编辑Table技术、Local-storage技术、Lay-UI组件技术等实现了评估系统功能。【结果】将新建评估系统应用于华南地区某输油管道工程,实践结果表明:Natech事件油气管道脆弱性评估系统不仅可快速求解脆弱性评估结果,简化脆弱性评估方法的应用流程,还可根据数据采集模块辅助用户确定脆弱性程度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研究是灾害学以及农业气象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针对现有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过程中存在的较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适当优化与完善研究体制。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发展概况,从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承灾体脆弱性评估、灾害期望损失评估3个方面总结了其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洪水灾害损失评估做了界定,在综述国内外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可得性原则,依据城市洪水灾害形成机制,构建了城市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旨在为城市洪灾损失评估和灾害补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汪霞  汪磊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20):165-169
农业旱灾脆弱性刻画了农业系统应对旱灾过程中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载体易损性的叠加效应,从系统的角度揭示了农业干旱灾害的生成机制和受灾程度.构建了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指标体系,结合贵州农业旱灾的时序特征,运用时序因子分析成功提取了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载体3个公共因子,并对贵州农业旱灾脆弱性演化趋势(2006-2012年)进行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贵州农业旱灾的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2.
自然灾害会对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户产生重大影响,灾害频发有时会成为农户返贫、致贫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找出影响农户贫困的主要因素,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云南省16个州市2009年截面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地理环境是影响农户脆弱性最主要因素:云南省北部地区贫困脆弱性明显高于南部、全省海拔较高地区的脆弱性相应也较高;其次是保障水平:经济实力较弱,保障体系不完善的地区脆弱性较高。文章最后根据云南省实际情况提出:要结合不同地区脆弱性的差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落后地区经济,提高当地保障水平,增强各市州自身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降低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玉米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面临着一种以上气象灾害的威胁。目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普遍是以单一灾种对承灾体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无法反映真实气象条件下农业生产面临的综合风险;作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发育阶段遭受气象灾害对最终产量的影响有所不同。本文以东北地区玉米为例,研究基于作物不同发育阶段多种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方法】将东北玉米生育期划分为播种-七叶、七叶-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成熟4个发育阶段,把冷害、干旱、涝害作为3种主要气象灾害,利用玉米发育期、气象、土壤、作物面积和产量等多元资料,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制,以一定区域自然灾害风险由自然灾害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及人类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素综合作用的“自然灾害风险四要素说”为理论依据,在全面分析东北玉米发育阶段冷害、干旱、涝害的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人类防灾减灾能力四要素的基础上,从风险四要素的内涵出发选取风险评价指标。采用孕灾环境多指标法,从气象、作物、自然地理等方面选取指标全面反映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的危险性;从承灾体暴露性、脆弱性的内涵出发选取评估指标;鉴于防灾减灾能力比较滞后的研究现状,选用产量变异系数综合反映防灾减灾能力,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农业气象灾害成因的多要素性、复杂性,影响要素之间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四要素及危险性指标的权重。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发育阶段3种主要气象灾害频率之比作为权重系数反映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的相对严重程度。【结果】在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构建作物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根据作物减产率与4个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指数的相关性调试确定各发育阶段风险指数的权重系数,建立比较完备的基于发育阶段的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及生育期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进而初步建立了东北玉米基于发育阶段的多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技术体系。【结论】对东北典型全域灾害年份及代表站点主要气象灾害典型年份关键发育阶段主要危险性指标与减产率的分析表明,发育阶段主要气象灾害危险性指标的选取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1978~2014年自然灾害及粮食生产的数据资料为依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山东省粮食总产量年际变化主要由粮食单产变化和播种面积变化决定,而单产的提高是对粮食总产量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第二,在影响单产的因素中,自然因素影响最为显著,其影响度占45%~53%;第三,在山东省常发的几种自然灾害中,旱灾成灾率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联度最大,达0.7106,之后依次是水灾受灾未成灾率、其他灾害成灾率、旱灾受灾未成灾率和其他灾害受灾未成灾率,其关联度分别为0.6983、0.6935、0.6812和0.6714,而水灾成灾率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联度最小,为0.6341。之后,通过构建抗灾能力评估的动态二维博弈模型对山东省粮食生产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进行了分析,发现:第一,1978~2014年山东省粮食生产对旱灾的抵抗能力总体是增强的,对水灾的抵抗能力总体有所减弱,而对其他灾害的抵抗能力适中;第二,粮食生产抵御旱灾和其他灾害的能力整体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周期性,而抵御水灾能力周期性不明显。据此研究,认为要稳定山东省粮食生产,必须重视农业防灾,尤其是要增强抗旱防汛能力,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快完善农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优化灾害防治思路,提升灾害保险能力,探索筹建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基金等。  相似文献   

15.
张华 《现代农业科技》2011,(12):19-21,24
危险性评价是灾害风险评价的重要前提。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暴雨内涝成为上海市的频发灾害。以浦东新区为例,基于情景模拟,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构造模型,利用危险性指数对暴雨内涝灾害影响下的农业用地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在6种不同情景下,各镇的危险性存在差异。危险性指数高值分布在孙桥镇、曹路镇、机场镇和川沙镇,低值分布在张江镇、高桥镇和花木镇。该评价结果可为浦东新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减灾面临严峻形势,每年发生的农业灾害都造成重大损失,通过发展减灾农业才能确保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我国农业减灾系统建设己初见成效,今后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农业减灾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农业减灾的技术水平,加强灾害教育工作,增加减灾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7.
李景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1989-1991
基于渭河下游洪泛区洪灾损失评估和抗洪减灾规划制定的需要,选取人口密度、GDP密度和单位面积年粮食产量作为经济易损性的评价指标,通过影响度赋值和权重叠加,经堤防减灾效益校正后,进行洪灾易损度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西安市市区南部由于经济相对发达、人口密度较大,且境内南山支流堤防较弱,因而属于洪灾易损度高风险区;西安市市区中部和北部地区、咸阳市市区北部以及临潼区中部地区,由于区域经济发达,且临近的渭河干流部分堤防设防标准较低,因而属于较高风险区;咸阳市市区中部和南部、高陵县、临潼县北部和南部、渭南市市区以及华县西部均属于中等风险区;大荔县东部、华县东部和潼关县由于经济相对欠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虽然堤防减洪效益一般,但仍属于低风险区。最后,提出在目前水沙条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之前,加强堤防建设、提高堤防减洪效益是降低洪灾社会经济易损度、减少灾害损失的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滑坡灾害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防治这种地质灾害最有效的途径是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在分析映(秀)-日(隆)旅游公路沿线滑坡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基础上,结合ArcGIS、Matlab以及Visual C++三者的强大功能,建立了基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系统,并阐述了数据库设计和接口设计等关键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滑坡灾害信息管理、滑坡灾害空间预测以及滑坡灾害时间预报,所得预测预报成果为公路建设和管理部门制订减灾、防灾措施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岱岳区干旱风险评价及区划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岱岳区气象站近30 a和10个乡镇气象站2006—2010年5 a的气象资料,通过插值和年代外推,从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灾减灾能力4个主要因子分析干旱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位于泰山区,中度风险分布在防灾减灾能力较低的乡镇,低风险分布在大汶口镇、粥店街道等防灾减灾能力为中等强度的13个乡镇。  相似文献   

20.
以SLA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以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为研究单位,运用实地问卷调查数据,对东北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生计能力脆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资本越来越成为影响职工家庭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理顺职工家庭的社会关系是职工家庭社会资本再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