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笔者在平时与虾农的电话交谈中,发现许多虾农在对虾养殖的肥水(又称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工作中,存在一些错误做法,没有掌握好肥水的黄金时间和关键技术,导致肥水失败。曾有虾农向笔者反映,一亩一般的土池花1000余元、一个多月的时间,反复肥水,水还是肥不起来。笔者在十余年的养虾实践中感到,肥水这项工作是对虾养殖诸多工作中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技术。只要掌握好关键技术,水就可以很快肥起来。为此,谈谈对虾养殖肥水的黄金时间和关键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生 《齐鲁渔业》2014,(10):30-31
肥水又叫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养虾的成败。但许多虾农在肥水工作中,没有掌握好肥水的黄金时间和关键技术,导致肥水失败。笔者根据10余年的养虾经验,现将肥水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养殖对虾池塘内培养繁殖饵料生物,是解决虾苗适口饵料,加快对虾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虾塘的自然生产力,降低养殖对虾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基础饵料具有繁殖快、培养方法简易可行和营养效果明显的优点,因而成为养殖对虾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实践证明,如果基础饵料丰富,虾苗入池一个月便可生长到8cm左右。防城港市气候温暖,饵料生物繁殖迅速,经过7d左右,饵料生物可以达到相当密度。旋肥后饵料生物的浓度多数用透明度表示,一般透明度控制在20~30cm为宜。考  相似文献   

4.
一、改进养虾模式,采用先进养虾技术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养虾模式和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我们要一改过去粗放养殖和大水面养虾模式,因地制宜地采取封闭、半封闭小面积高密度精养、多级轮养或淡化养殖等养虾模式.采用虾苗肥水下塘、中间培育和水质调控等技术,培育天然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使虾池维持一定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数量.以补充对虾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减少配合饵料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5.
3.搞好池内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基础饵料生物在养虾的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为对虾提供活饵料,提供部分溶解氧,以及创造安定的栖息环境,对维持池内的生态平衡,预防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肥水应因地制宜地采取一次纳满水和逐级加水的方法。肥料种类新  相似文献   

6.
海蜇池塘立体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利用对虾养殖池进行海蜇立体生态养殖试验,采取接种肥水定向培育基础饵料,使用光合细菌改善水质等手段,优化养殖环境。同时进行多品种搭配养殖,既充分利用水体,又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7.
轮虫是养殖对虾幼体的主要动物性饵料。培养轮虫的方法各有不同,但培养饵料多数使用绿藻和硅藻。藻类必须另行培养,并需要有一定的设备,往往因自然条件和虫害的影响,藻类培养不起来,直接影响轮虫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全程利用生物饵料养殖对虾具有投资少、无污染、对虾生长速度快、无药物残留等优点,本文主要对利用好生物饵料,以实行对虾健康养殖模式,做初步探讨。一、基础饵料对虾养殖池塘中,自然繁殖、人工施肥繁殖、移植的饵料生物以及所有被对虾利用的有机碎屑形成了对虾的基础饵料,并能够被对虾直接利用,对对虾的发育具有决定意义,它们包括藻类、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等。对虾处于仔虾阶段时,其生长、养殖成活率与池塘内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有较大的关系,但在正常情况下,仔虾阶段时间较短,几乎所有的养殖池均可满足对虾对饵料的需求以过渡到幼虾。随着…  相似文献   

9.
养殖过程中,培育饵料生物的过程也叫肥水。肥水的作用在于培养鱼虾蟹等的天然饵料生物,改良池塘的生活环境,提供充足的氧气,在放苗前营造一个藻  相似文献   

10.
"养虾要先养水",培养好水中饵料生物可以起防病的作用.许多养虾者对此理解不是很深刻,总认为更直接防病作用是施用生态制剂(俗称有益菌)、换水和增氧.但是这些都要较大投入,增加成本.而培养饵料生物,可以直接作虾的饵料、起到增氧、节约开支、净化水质、防抑对虾疾病等多种作用.1 培养好饵料生物起着防抑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59 内陆盐碱地南美白对虾养殖能否投喂鲜活饵料? 内陆盐碱地养殖南美白对虾必须注重养殖前期的基础饵料生物培育,在养殖中后期,全部投喂人工合成的全价颗粒饵料,不提倡使用鲜活饵料.已有研究表明,鲜活饵料如白虾、毛虾、糠虾、卤虫是HHNBV病毒的中间宿主,而蓝蛤是HPV病毒的主要携带者.其它鲜活饵料虽未检出,但不能否定.所以,为防止病从口入,应慎用鲜活饵料.再者,鲜活饵料在炎热的夏天易变质、腐烂,败坏水质,从而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虾幼体的能量代谢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周洪琪  顾功超 《水产学报》1992,16(2):167-170
近年来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工厂化育苗技术的进步,已能使海捕亲虾与养殖越冬亲虾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产卵,然而虾卵孵化之后能否健壮地生长以及如何提高变态存活率,幼体的饵料起着关键的作用。生物饵料虽然效果好,但受到培养技术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因此,目前育苗生产中的饵料仍以豆浆、蛋黄为主,辅以少量的生物饲料与配合饵料,以致幼体的抗病力差,变态存活率低。所以研究适合于中国对虾幼体营养需求的配合饵料很重要。至今有关日本对虾幼体营养的研究屡见报导,而中国对虾幼体的营养研究还未有报导。对虾营养的研究方法有分析虾体成分、梯度或正交法设计饲料试验以及能量代谢试验等。周洪琪(1990)通过能量代谢研究中国对虾亲虾的营养。Harris(1959)、Conover  相似文献   

13.
复合微生物制剂在改善水质,促进对虾的生长发育,促进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营养价值,防病治病,增加产量等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复合微生物制剂混合在饵粒中使用,可显提高对虾的生长和成活率;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抓好塘底处理、饵粒处理、水质处理三项措施结合进行,更能充分有效发挥其作用,保持运用复合微生物制剂于对虾养殖的全过程,将对虾塘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利于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前期肥水培藻是虾蟹养殖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更关系到养殖产量乃至养殖成败。下面就前期肥水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肥水的好处1.促进水中有益藻类迅速繁殖,为早期蟹类生长提供营养(分解池塘的有机物质,实施生物解毒)和生物基础饵料,提高苗种成活率,能够提高和满足池塘水生动物的前期基础饵料,有利于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盐碱地区的高盐、高碱和高pH的水质特点,在半咸水池塘使用肥水素进行鱼虾养殖,对肥水素在鱼虾池塘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不同养殖池塘生物对比分析、不同池塘对虾生长对比、不同温度下的肥水时间对比、防病等试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下一步加大推广积累了经验,对盐碱地池塘高效生态养殖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对虾营养方面,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是干颗粒饵料投入水中后的营养流失。众所周知,对虾摄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饵料生长良好,但饵料成本太高,限制了对虾养殖的发展。因此,要努力改进价格较贵的标准饵料的用法。该研究共有5个试验.研究延迟投饵时间对于对虾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对虾的种苗生产中,幼体的饵料是育苗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导,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即生物饵料。但是人工培养生物饵料,不仅需要一定的设施,而且技术性较高,常常因光照不足或水质污染,致使饵料生物培养不起来,导致育苗的失败。因此,要批量培育对虾苗种,幼体的饵料必须始终保证供应。从目前而言,  相似文献   

18.
3.肥水,即培养有益浮游藻类调养水色。有益的浮游藻类有三大作用:一是虾苗最好的基础饵料;二是藻类浓度(透明度)30-40cm时,可以起障眼作用,避免对虾的相互残杀;三是经光合作用后能大大增加水中溶氧量。藻相越复杂,水色就越稳定,故肥水使用的肥料就不能单一(当然还要结合池水本身的营养程度,老塘新塘、泥底沙底都不一样)。笔者的体验是,虾池纳水后立即开始肥水,在肥水之前就要去选苗、淡化。这样在时间上计算好,否则进水不肥藻,南方地区气温高,老塘会快速生长底藻(当地叫土皮)。底藻铺满水底,不仅对虾难以生存…  相似文献   

19.
一、不同养殖品种、养殖模式的肥水方法1.主养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的大水面的肥水(1)目的:提供充足的生物饵料,保证养殖品种的正常生长。(2)措施:施足基肥、适时追肥,多肥搭配、看水施肥。(3)方法:多种肥料搭配使用,4月份投足化肥,其中间隔5~6天投放汉宝淝1500克/亩或多肽氨基酸肥水膏1000克/亩,再间隔8~9天投化肥,同时可配合投入氨基酸酵素肥1500克/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养殖措施防治对虾暴发性流行病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水泥池、土池及不同水处理方法等不同措施养殖对虾,研究养殖升旗与对虾暴发性病毒发生的关系,探讨合理养殖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水泥池、沙滤水、封闭式循环水养殖和使用防病药物等措施对防治暴发性疾病都有一定的效果;使用优质饵料强化对虾体质,合理使用防病药物及水质净化剂,优化养殖生态环境对增强对虾抗病能力有效;虾池内放养部分肉食性鱼类能延缓对虾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