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目前,影响我县小麦生产的病虫害主要有:小麦吸浆虫、红蜘蛛、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小麦穗蚜等。随着气温的升高,小麦病虫害陆续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期,只有因地制宜,抓住每一种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进行科学防治,才能达到控害增收,提高产量的目的。麦田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小麦吸浆虫、小麦  相似文献   

2.
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综合施药技术吕国强,乔清建,丁存(河南省植保植检站,郑州450002)(长葛县植保植检站)(宝丰县植保植检站)小麦中后期是小麦多种病虫混发阶段,一般年份要突出抓好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和吸浆虫、粘虫、麦穗蚜的药剂防治,而此时期又是...  相似文献   

3.
蚜粉克星防治小麦主要病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 :蚜粉克星对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麦圆蜘蛛及麦穗蚜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且 1次用药可病虫兼治。建议用量以 13 5 0~ 15 0 0ml/hm2 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11%氰·唑酮乳油(蚜粉克星)兼治小麦穗蚜、白粉病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一次用药11%氰·唑酮乳油1200~1350mL/hm2可以有效兼治小麦穗蚜和白粉病,并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5.
4月份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多种病虫(主要有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红蜘蛛、吸浆虫、蚜虫等)盛发。本月下旬是开展小麦穗期“一喷三防”(将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混合喷施,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有利时期,防治重点是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和吸浆虫。  相似文献   

6.
谢飞舟 《农友》2001,(4):18-18
4月份小麦进入抽穗扬花期,多种病虫(主要有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红蜘蛛、吸浆虫、蚜虫等)盛发。本月下旬是开展小麦穗期“一喷三防”(将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混合喷施,防病、防虫、防干热风)的有利时期,防治重点是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和吸浆虫。  相似文献   

7.
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越夏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高度小麦田自生麦苗上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研究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新疆不同麦区的越夏区域。【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在新疆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常发区的不同海拔高度,调查小麦自生苗上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在伊犁河谷地区在海拔669~1 875 m处自生麦苗上均可以越夏;喀什地区小麦白粉病在海拔1 308~1 916.2 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昌吉州小麦白粉病在海拔770~1 145m处自生麦苗上可以越夏,在该海拔区域未发现小麦条锈病病株。【结论】小麦白粉病在各调查区不同海拔麦区均可越夏;小麦条锈病在伊犁河谷不同海拔区均有越夏孢子分布,在昌吉麦区及喀什麦区调查中未发现小麦条锈病越夏病株。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陕西省汉中市的重要粮食作物,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红蜘蛛、穗蚜等为汉中小麦主要病虫害,通过对其流行趋势、发生特点的研究,组装配套形成了综合防治配套技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增粒重,取得了明显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陕西省汉中市的重要粮食作物,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红蜘蛛、穗蚜等为汉中小麦主要病虫害,通过对其流行趋势、发生特点的研究,组装配套形成了综合防治配套技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增粒重,取得了明显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相关因素分析,预计今年全省小麦穗期病虫害将中等至偏重发生,其中小麦赤霉病将中等发生,苏南沿江局部偏重;麦穗蚜淮北偏重发生,其他地区中等;小麦白粉病在淮北及沿海局部地区偏重至大发生,其他地区偏轻至中等;麦田灰飞虱大发生。  相似文献   

11.
5月份小麦进入灌浆腊熟期,多种病虫进入发生后期,主要有小麦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黏虫等。①小麦条锈病随气温升高,停止发展,在小麦叶片上由黄色逐渐变成黑褐色,即由夏孢子堆变成冬孢子堆;②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达到顶峰,中旬后逐渐停止发展;③小麦赤霉病腊熟期表现症状,病穗上形成黑点,剥开可见红色小点;④小麦全蚀病形成枯白穗,并可见明显的发病中心;⑤小麦吸浆虫灌浆期蛀入麦穗进行为害,被害的小麦籽粒空瘪,5月下旬左右老熟幼虫脱粒入土。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穗蚜成为我县小麦生长后期的主要害虫,大发生几率不断增加,特别是1992年我县小麦穗蚜达到大至特大发生年,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经测定,受害小麦一般减产一成,严重年份减产二成以上,超过赤霉病对小麦的危害.为此,我们对小麦穗蚜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方法进行了探索.一、穗蚜发生与危害规律穗蚜发生在小麦整个灌浆期,以成蚜和若蚜刺吸小麦汁液造成瘪粒而影响产量.穗蚜发生期大致可划分为始见期、始盛期、暴发危害期及自然消亡期四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用苯骈咪唑保绿的离体叶段对小麦白粉病、条锈病和叶锈病抗性的鉴定结果表明: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用50 mg/kg 苯骈咪唑保绿的小麦离体叶段鉴定结果与田间成株期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而对小麦抗条锈病、叶锈病性的鉴定结果和田间成株期鉴定的结果有差异。说明此法可用于小麦抗白粉病性的鉴定,而对小麦抗条锈病、叶锈病的鉴定,此法尚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25%多·唑·啉可湿性粉剂1200、1500g/hm2,防治小麦白粉病、小麦穗蚜,防效、增产效果均较好。以1200g/hm2较为经济,防治时期为小麦抽穗、扬花期。  相似文献   

15.
近期小麦和油菜病虫害在西南、江淮和黄淮等地由南向北相继发生和发展,小麦病虫害以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和麦蜘蛛为主,油菜病虫害以菌核病和蚜虫为主。西南地区虫害重于病害,小麦、油菜蚜虫发生较重,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油菜菌核病缓慢扩展;江淮和黄淮等地病害重于虫害,小麦纹枯病普遍发生、病情上升快,  相似文献   

16.
陈小兵  王述明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158-158,230
啶虫脒、吡虫啉、氟氯氰菊酯对穗蚜药效迅速,效果明显,在小麦扬花初期用药1次,即可有效地控制小麦穗蚜的发生;在小麦粘虫发生偏轻的情况下,氟啶脲、氟氯氰菊酯、吡虫啉防治粘虫的效果显著,防效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以11%氰.唑酮EC连续2年2地药效试验表明,该药剂施用7d后对小麦穗蚜及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5.2%和72.5%,小麦增产幅度为12.7%-13.2%。  相似文献   

18.
小麦穗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危害的主要时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时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主要有叶枯病、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虫害发生的种类主要有吸浆虫、粘虫、穗蚜、麦叶蜂等.防治小麦穗期病虫害,要以药剂防治为主,严格按照防治指标,选择对路农药,尽量减少施药次数;还应注意保护利用天敌以发挥其控害作用,力争把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损失水平以下,确保小麦丰收.  相似文献   

19.
11%氰·唑酮EC对小麦穗蚜及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11%氰.唑酮EC连续2年2地药效试验表明,该药剂施用7d后对小麦穗蚜及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95.2%和72.5%,小麦增产幅度为12.7%-13.2%。  相似文献   

20.
小麦穗期是籽粒灌浆形成产量的重要时期,也是白粉病、条锈病、穗蚜多种病虫并发危害最关键时期,尤其是赤霉病具有很大的隐蔽性、突发性及危害性,预防不及时,损失就无法挽回。长期以来,各地习惯于单个病虫的药剂防治。从1994年起,以作物为主体,以当季的疫情为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