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鲤鱼"急性烂鳃"表观上看呈现严重的烂鳃症状,发病急、来势猛、病死率很高,是近年来鲤鱼养殖中比较常见、危害特别严重的一种急性流行病,特别是去年该病害尤为严重,给鲤鱼的养殖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2012年郑州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总结里,我们回顾一下郑州市鱼病流行的情况:2012年病害流行情况危害最严重的就是鲤鱼的"急性烂鳃"病,流行时间长,发病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从当年5月份开始流行,多  相似文献   

2.
龙凤琼 《淡水渔业》2003,33(3):8-10
20 0 2年 3~ 12月对桂林市临桂、阳朔、灵川、全州四县 36个测报点 4个养殖品种 12种病害进行病情测报。根据病原种类、流行特点及危害程度 ,对广西桂北地区今后水生动物病害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意见 ,为做好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农村养殖疫病多发,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动物疫病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流行形式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形的地区性散发性流行。究其原因,作者从饲养管理、防疫意识、检疫检验、防疫监督、防疫条件、诊断治疗、防疫立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农村养殖的特点从科学饲养、严格防疫、统一管理、确立方针、诊断治疗、依法检疫等方面探讨了具有综合性的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省2002年龙海、厦门、福清等养虾疾病发生的流行情况的分析,结合现场技术指导的经验,认为改变原有养殖模式及养殖观念,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尤其对于溶解氧含量不足及氨氮、NO2^-含量超标的控制),是防止虾病流行、提高对虾养殖成活率及产量的重要举措,半封闭式及封闭式养殖将是今后养虾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池养鱼类的暴发性出血病在养鱼高产地区流行甚广,给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目前,鱼病工作者对这种疾病的病因、流行季节、防治手段等已作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对控制这种疾病的流行起了积极作用。苏南地区是一个养鱼高产区,池塘中的鱼种放养密度高,自80年代推广饲养白鲫、团头鲂等鱼类之后,出血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防治方法,苏州市水产研究所于1991年承担了“生态防治鱼类出血病养殖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唐绍林  张恒  刘敏 《科学养鱼》2012,(12):61-62,101
近几年来我国养殖鲤鱼的锦鲤疱疹病毒病危害十分严重,全国主要鲤鱼养殖地区都有流行,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到小型湖泊养殖等各种养殖模式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由于对该病的宣传力度不够,绝大多数鲤鱼养殖业者和基层鱼病防控单位甚至还不知道有这种疾病或知之甚少,鲤鱼患该病后错误地当成  相似文献   

7.
对虾与毛蚶池塘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洪文 《河北渔业》2005,(2):22-22,41
自80年代以来,我区海水养殖一直是以对虾养殖为主导。近年来,随着对虾病害的流行,对虾养殖产量和效益逐渐下滑。针对这种状况,我区积极调整养殖结构,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基础上优化养殖模式,促使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鸡东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根据我县11个乡镇水产养殖病害检测结果,预测并发布了2006年鸡东县水产养殖病害发生和流行趋势。其水产养殖品种病害发生和流行趋势如下:  相似文献   

9.
对虾健康养殖研究的几个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开始流行于亚洲地区的对虾病毒暴发性流行病 ,通常称白斑综合症 ,是对虾养殖的最重要疾病。一旦感染流行 ,对虾在2~3天内的死亡率可达100 %。尽管全球的养虾界都在寻求对策 ,然而该病原近年反而扩散到了拉丁美洲 ,而且已经造成损失。该病最早在洪都拉斯发现 ,但在尼加拉瓜、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等地也发现流行 ,病症和流行特点与亚洲地区完全一样。使人们认识到健康养殖管理的迫切性 ,可持续养殖渔业战略的必要性。对虾实验生态学研究与多种池塘养殖技术、工艺的发展 ;水系统的改进 ;对虾SPF/SPR选育…  相似文献   

10.
《科学养鱼》2003,(4):60-60
20世纪90年代初前后,在我国养鱼史上发生了危害鱼类最多(鲫、鳊、鲢、鳙、鲮等鱼类)、危害的年龄范围最大(夏花鱼种至成鱼、亲鱼)、流行地区最广(几乎全国各养鱼地区)、流行季节最长(2~11月)、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池塘、外荡、水库、网箱、网栏、网围等)、造成损失最大(有的发病率100%,死亡率90%以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细菌性败血症(俗称暴发病、鱼类出血病)。近年来从总体来看,病情虽有所减轻,但仍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在某些地区仍较流行,危害严重,损失巨大。犤病原、病因犦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斑点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1.
孙丕喜  陈皓文 《河北渔业》2007,(10):6-11,22
据病原动物类别,牡蛎寄生虫病分作5类,对寄生虫病的病原、流行状况、检测诊断和防治分别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黄颡鱼“红头病”一种新的细菌性传染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人工养殖的黄颡鱼发生了一种新的疾病,与目前已报道的黄颡鱼疾病在流行规律、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都不完全一致。此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防治困难。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其造成的损失也日益增大,据不完全统计,其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00万元左右。本文就该病的病原、流行规律、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治措施等作一初报。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中pH值的影响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适应范围广的特点,这是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的基本原因。但随着养殖密度与产量的提高以及养殖年限的延长,南美白对虾疾病流行日趋严重。造成南美白对虾疾病的原因很多,水质恶化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而pH值又是影响水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产》2013,(10):55-56
一、预测预报1.养殖对虾:易发“偷死病”、白斑综合征等,重点关注桂南沿海对虾养殖区域。2.淡水养殖鱼类:易发小瓜虫病、链球菌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指环虫病等,小瓜虫病、溃疡综合症和链球菌病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淡水养殖区域。3.海水养殖鱼类:易发溃疡综合症等,刺激隐核虫病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重点关注桂南沿海海水网箱养鱼区域。  相似文献   

15.
黄瑞芳 《福建水产》2004,(4):29-31,28
本文通过对厦门海水养殖鱼虾病害的病原、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的调查和研究,分析海水养殖鱼虾病害流行的主要特点以及病毒病、细菌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规律,从病害的检疫防疫,养殖模式,健康抗病苗种的培育,宏观调控和健康养殖,渔药的使用和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海水养殖鱼虾病害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玉堂 《中国水产》2013,(12):47-50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品种的逐渐增多,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的演进,以及养殖环境的恶化等,水产养殖病害频繁发生,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疾病流行,给养殖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每年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100亿元以上,最高达15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报告(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进一步搞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2006年1~12月组织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病害监测机构对90种水产养殖种类的214种病害进行为期12个月的监测。本报告是根据4~10月份的数据,分析了2006年养殖病害的分布、流行情况及发病特点,测算了病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养殖病害研究进展、防治情况。并且对2007年养殖病害流行情况进行了预测,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病害防治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几年来,沿海地区虾病流行,使养虾业受到严重影响,尤其中国对虾遭受的病害极其惨重,虾类养殖产量大幅度降低。为了弥补虾类养殖产量的不足,我们根据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点,自2000年开始,历时两年时间,利用当地窑坑、自然坑塘和旧鱼池,进行南美白对虾生产性试养,通过  相似文献   

19.
鳜鱼疾病及防治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鳜鱼(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因其味鲜肉嫩、富有营养.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看好,被许多养殖场作为首选名优鱼类养殖品种。鳜鱼是肉食性鱼类.近年来随着鳜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不断增加,使水体环境日趋恶化,出现了疾病流行。病害已成为鳜鱼养殖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正鱼病的流行对池塘养殖有极大危害,损害了养鱼户的经济效益,挫伤养鱼户的积极性,危及池塘养殖的发展,现就此情况提出鱼病多发原因及对策,供参考。一、鱼病多发的原因1.养殖生态环境恶化。一是随着工农业及池塘养殖本身发展,造成养殖水源的污染;二是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