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以甲醇+乙腈+水(42+42+16)为流动相,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辛硫磷复配乳油有效成份进行了同时分析测定。甲维盐和辛硫磷的保留时间分别约为12min和5min;变异系数(n=6)分别为4.39%和1.40%;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5.7%~100.0%和98.1%~102.0%;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0和0.999 0。  相似文献   

2.
啶虫脒-辛硫磷混配制剂的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甲醇 水为流动相,采用254nm检测波长,对啶虫脒和辛硫磷的有效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07、0.050;变异系数分别为0.78%、0.25%;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7%、99.77%。  相似文献   

3.
辛氰和乐氰混剂对甘蓝桃蚜抗性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辛硫磷与氰戊菊酯,乐果与氰戊菊酯的最佳配比及其相应单剂对甘蓝桃蚜进行抗性选育,汰洗20代时桃蚜对两种混剂的抗性,分别为4.20和2.68倍,比相应单剂的抗性发展速度慢,尤其比氰戊菊酯单剂(289倍)更慢,表明上述两种混剂都可延缓桃蚜的抗性发展。用酶抑制剂进行增效应用测定结果表明:K1和TPP对辛硫磷和乐果都有增效作用,尤以K1的增效作用更显著,其增效比分中辊为1053和38,说明桃蚜对辛硫磷和乐  相似文献   

4.
辛硫磷对氰戊菊酯在抗性家蝇体内的增效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就辛硫磷对氰戊菊酯在抗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家蝇体内的增效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辛硫磷与氰戊菊酯同时存在时(质量比为2:1),家蝇体内未被降解的氰戊菊酯原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只使用等剂量氰戊菊酯时的对照处理(2.6-4.6倍)。同时,家蝇对氰戊菊酯的氧化代射速率降低(17-48%)。这些结果可能是辛硫磷对氰戊菊酯增效的主要作用机制,并对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溶液为流动相,使用WondaSil 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紫外波长检测器,检测波长258nm,对氟啶脲.辛硫磷20%乳油进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39 6、0.059 7,变异系数为0.770%、0.393%,平均回收率为99.62%、99.59%,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0.999。  相似文献   

6.
毒·辛乳油的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叙述的是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甲醇为溶剂 ,甲醇 +水 +冰乙酸为流动相 ,DOS-C18为填料和紫外检测器同柱分离测定毒·辛乳油中的毒死蜱和辛硫磷。结果表明 ,毒死蜱和辛硫磷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21、0.051;变异系数分别为0.21%、0.34% ;回收率分别为100.6%、99.1% ,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3、0.9985。  相似文献   

7.
辛硫磷混剂毒性联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Harris法对辛硫磷与甲基对硫磷、灭多威以及3种拟除虫菊酯以等毒剂量混配时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联合作用的性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辛硫磷与甲基对硫磷混配为拮抗作用;与灭多威混本为相加作用;辛硫磷与溴氰菊酯或高效氯氰菊酯混配时毒性分别增加4 ̄6倍多,呈协同作用;与氰戊菊酯混配虽属相加作用但毒性有较大增加,为预期毒性的1.5倍。本研究表明辛硫磷与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混配可出现相加或拮抗作用,而与  相似文献   

8.
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桃中氰戊菊酯的残留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包被抗体、酶标半抗原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了氰戊菊酯在桃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氰戊菊酯多克隆抗体包被浓度为4.0 mg/L、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氰戊菊酯半抗原稀释1.0×105倍条件下,ELISA法检测氰戊菊酯的线性浓度范围为0.01~10 mg/L,氰戊菊酯对抗体-酶标半抗原反应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193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4.5%,IC20为13.5μg/L。在2、0.2和0.05 mg/kg添加水平下,ELISA法测定桃中氰戊菊酯的回收率分别为81%~89%、85%~98%和85%~106%,RSD(n=5)分别为5.1%、5.6%和7.7%。ELISA法对桃中氰戊菊酯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4 mg/kg。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比较辛硫磷、毒死蜱、吡虫啉不同剂型制剂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的毒力,并通过田间灌根试验比较辛硫磷乳油和微囊悬浮剂对韭蛆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种农药微囊悬浮剂的毒力均高于对照剂型。药后72 h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乳油对韭蛆的LC50分别为20.594 mg/L和36.800 mg/L;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和乳油的LC50分别为31.847 mg/L和81.805 mg/L;吡虫啉微囊悬浮剂和粉剂的LC50分别为8.165 mg/L和24.100 mg/L。田间试验表明,药后21 d,有效成分用量3 195、369 0 g/hm2的2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对韭蛆的防效分别为82.42%和89.37%,均高于40%辛硫磷乳油3 150 g/hm2的防效。  相似文献   

10.
35%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治花生蛴螬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35%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治花生蛴螬具有良好效果,播种时喷穴和6月初灌墩,收获时每m2蛴螬幼虫分别为0.6头和0.5头,荚果为害率分别为0.94%和0.84%,防治效果均达96%以上,持效期长达120d以上。每667m2增产分别为111.4kg和115.5kg,增产率分别为40.17%和41.65%。经国家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测,籽仁中未检出辛硫磷,表明35%辛硫磷微胶囊剂在花生田施用无污染,无残留,对花生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用组织化学和生化分析法探讨了辛硫磷、氰戊菊酯和辛氰混剂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单剂与混剂处理后雄蛹重量降低,化蛹率下降,对蛹历期无影响;(2)3种药剂对真核精子发生有抑制作用,而对无核精子的发生无影响;(3)辛硫磷处理后附腺和精包腺的蛋白质含量下降,氰戊菊酯和混剂对附腺和精包腺无显著影响;(4)辛硫磷处理后的雄蛾与正常的雌蛾配对,其交配力显著下降,雌蛾产有效卵显著减少;(5)辛氰混剂在影响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真核精子发生方面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甲醇 水为流动相,用225nm紫外检测器定量测定哒嗪硫磷、辛硫磷混剂的含量。本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1581、0.01517;变异系数分别为0.15%、0.0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7%、99.97%;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0、0.9979。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Bt、克百威、丁硫克百威、溴氰菊酯、杀虫双和辛硫磷6种药剂处理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能显著降低玉米的被害株率,克百威的防效最好,其次为丁硫克百威、辛硫磷和溴氰菊酯,对被害株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1.70%、70.03%、68.47%和68.11%,Bt生物制剂的防效达66%以上;6种药剂对幼虫的相对防效均达到80%以上;Bt生物制剂的防效与其他化学制剂间差异不显著(p<0.01)。辛硫磷处理易发生药害,但5 d后叶片白斑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SB-phenyl、3.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60nm波长下对试样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氟氯吡啶酯和双氟磺草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9 5;标准偏差分别为0.039、0.034;变异系数分别为0.36%、0.3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99.7%。  相似文献   

15.
用组织化学和生化分析法探讨了辛硫磷,氰戊菊酯和辛氰混剂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雄性生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单剂与混剂处理后雄蛹重量降低,化蛹率下降,对蛹历期无影响;(2)3种药剂对真核精子发生有抑制作用,而对无核精子的发生无影响;(3)辛硫磷处理后附腺和精包腺的蛋白质含量下降,氰戊菊酯和混剂对附腺和精包腺无显著影响。(4)辛硫磷处理后的雄蛾与正常的雄蛾配对,其交配力显著下降,雌蛾产有效卵显著减少;(5)辛氰混剂在影响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真核精子发生方面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以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为内标,在DB-1色谱柱上对混剂中的甲霜灵.烯酰吗啉进行分离和定量。本方法中甲霜灵、烯酰吗啉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2、0.03;变异系数分别为0.25%、0.1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7%、99.05%: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甲霜灵=0.999 9,r烯酰吗啉=0.999 9。  相似文献   

17.
模拟加工对菠菜中农药残留量及膳食暴露评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喷药、室内模拟加工和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水洗、漂烫和烘干处理对菠菜中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剂量下,当毒死蜱、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为0.038 8、0.001和0.01 g/m2时,经水洗和漂烫处理,菠菜中上述3种农药的残留量分别降低22.6%、53.8%和50.8%;而加倍剂量处理时,则分别降低8.5%、61.4%和40.2%;烘干处理对毒死蜱的去除作用大于50%,但对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去除作用仅为10%左右。对新鲜菠菜和干制菠菜的农药残留量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的结果表明,合理的加工方式可以降低农药膳食摄入估计量的62.1%~76.7%。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的残留受水洗和漂烫影响较小,受烘干影响较大;而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的残留受水洗与漂烫影响较大,受烘干影响较小;引入加工因子后膳食暴露评估结果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18.
吡虫啉·杀虫单混配制剂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以乙腈+水为流动相,采用242nm检测波长,对吡虫啉和杀虫单的混剂中有效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07、0.071;变异系数分别为0.35%、0.10%;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99.32%.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为流动相,使用Inertsil ODS-SP 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4nm波长下对试样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7、0.999 8;标准偏差分别为0.01、0.01;变异系数分别为0.05、0.1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9.8%。  相似文献   

20.
11种杀虫剂在引起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a (Jieder))幼虫死亡率30%左右的选择压下,对其结茧和羽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硫丹在明显高于田间常用浓度的143倍时,引起草蛉幼虫死亡率23.3%,对该虫结茧率和羽化率影响不大,分别为86.0%和83.0%;氰戊菊酯、甲丙硫磷、氧乐果、甲基对硫磷、辛硫磷、丙溴磷对幼虫结茧和羽化的影响相对较低,草蛉校正结茧率和羽化率为77.5%~93.7%和61.0%~74.8%;甲基毒死稗、氯氟氰菊酯、灭多威对草蛉幼虫生命力的影响很大,尤其使成虫羽化率明显降低,且以灭多威的影响最甚,50mg/kg处理后幼虫结茧率仅34.9%,成虫羽化率为12.4%;抑太保虽然对草蛉幼虫的杀伤力小,对草蛉幼虫的结茧影响不大,但对成虫羽化影响很大,处理浓度为500 mg/kg时,幼虫结茧率为84.8%,成虫羽化率仅1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